《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7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易跟永穆公主道歉,一副你没见过世面,我想带你见的模样。
  永穆公主抿嘴笑,脑袋一下下点。
  “一年比一年强啊,今年为了晚上,老夫刻意下午就睡了觉。怕熬不住,如此盛世,当守夜。”
  卢怀慎双手拢在一个大的‘袖子’里,就是暖手的绒毛的套子。
  拿出来一只手,手上抓个小的暖水瓶,当保温杯用,他抽出胶质的密封塞,喝一口。
  里面是枸杞蜂蜜水,养生。
  “该睡就睡,我是不熬,一会儿回家,能挤出去不?”李易看看下面,人多了。
  “李郎,在皇城这住,我听说有好地方。”永穆公主想带李易去看看她在皇城的房子。
  她有两套,一套在皇城,以前没搬到兴庆宫的时候就住,后来去兴庆宫,在那又有一套。
  皇城的也留着,没给别人,公主的房子给谁?
  “也行!”李易答应,住呗。
  “小兰你快去问问,哪个地方有,实在不行咱给钱,让他们说好话。”
  永穆公主开心,叫小兰去办。
  “好的呢!”小兰答应一声跑了,得过去先说明情况,不该说的不能说,尤其是称呼。
  不然一群人,一口一个公主叫着,李郎还要装着听不见,多麻烦呀!
  又等了片刻,开始歌舞表演。
  宰辅和团儿里的人跑到李隆基旁边,几个王都在。
  然后李易终究还是拉着永穆公主跑到了李隆基所在的楼,在楼上,离着李隆基不到二十步,把别人都挤一边去。
  “看,我就说没事儿,咱们花钱了,自由行走,哪里去不得?对不?”
  李易拉住永穆公主的手,十分自然地说道。
  被挤到边上的官员看李易和永穆公主,纷纷叹气,无语啊。
  他们觉得天下最奇葩的事情莫过于如此,整个大唐凡是知道情况的人,都在装傻。
  关键还乐此不疲,不管是陛下,还是李东主,咋能坦然到此等程度?
  永穆公主把头一歪,靠在李易身上:“嗯嗯!”
  她从小到大也没见过这么好玩儿的事情,感觉像活在动画片里,太不真实了。
  高力士过来了,后面跟着的桃红他们手上端有托盘。
  “李东主,真巧,有人提议给百姓撒糖,你们留几盘。”高力士指指托盘上的糖果。
  “哪个缺心眼出的主意,不行,往下扔糖,百姓会疯狂争抢,到时候摔倒了,要被踩死。
  派人下去送,叫百姓站好了不准动,说陛下担忧出现践踏之殇。”
  李易拿过来两颗糖,一边喂永穆公主和小兰一边说。
  “我这就去。”高力士微微愣神后,转身便跑。
  “不要处置出主意的人,他也是好心,只不过思虑不够周全。”李易喊一嗓子。


第一千四百章 将要远行不托命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烟花在夜空中绽放。
  宫里的人跑出去给百姓发糖,就是皇城前面一些的,太远的不给。
  李隆基背个手站在那里,眼睛没看天空,看下面的百姓。
  “一定要分隔好,不允许出现拥挤,果然啊,有易弟在,思虑周全。”
  李隆基其实挺生气的,生出主意的人的气,自己居然答应了。
  今天晚上若踩死几个,还能高兴得起来吗?
  “陛下,李易说不要去追究出主意的人,陛下吃饺子不?”
  高力士先提醒李隆基,随即转移话题。
  “嗯!”李隆基轻轻哼一声,算是放过瞎出主意的人了。
  他生气是觉得丢人,自己怎么没考虑到这种情况,自然要降罪到另一个人的头上。
  煮饺子被端上来,大家纷纷落座。
  李家庄子的人就在不远处,看什么都稀奇,没到过这个地方。
  他们却不害怕,更不自卑,底气足着呢。
  有人已经看到李隆基等人,穿的衣服更在庄子里不一样,脸是相同的。
  果然是陛下,整天在庄子里住。
  “尝个三鲜馅的,韭黄、鸡蛋和虾仁,没让他们做韭菜的饺子,怕有人胃肠不好吃坏肚子。
  吃几个就行,吃多了难受,明天准备一下,初二咱们出发,先到海边。”
  李易给永穆公主夹饺子。
  小兰照顾小丫头冯青黛,都要一起跟着。
  小丫头吃牛肉大葱馅的饺子,香。
  饺子都香,里面放的油多,吃完了之后,碟子中一层凝固的油。
  李易不爱吃,他以前小时候吃饺子就是油多,越穷越如此。
  后来自己家包饺子,油非常少。
  下面刚才拿到糖果的百姓也吃饺子,陛下给。
  组织是李家庄子的人负责,每个人三个饺子,放在一个小陶碗中,直接淋上香油、醋,想吃酱油的单独说。
  然后小碗拿回家,保存起来,陛下的。
  “他们吃的是什么饺子?”永穆公主咽下一个饺子,看下面。
  “猪肉大葱、猪肉白菜、鸡蛋虾皮萝卜。”李易清楚给百姓的是啥饺子。
  给什么都不重要,只要能吃到,百姓就觉得香。
  如李易所言,吃饺子的百姓小口小口咬,仔细品味,似乎这辈子没吃过如此好的东西。
  要不是饺子放不住,估计百姓能一直留着,不吃。
  “李郎你不喝酒?”永穆公主见别人都喝酒,看李易。
  “怕耽误事情,万一有人本身就熬夜,再一激动,倒了,我得医治。”
  李易摇摇头,他不希望自己在的地方有人出问题,因为自己喝酒而没有得到好的治疗。
  烟花放完,歌舞继续。
  李易跟永穆公主回家,回永穆公主的家。
  一群人早准备好了,看到永穆公主,一个个高兴不已。
  然后就看着公主跟李东主分房而睡,赶紧去汇报,两个人没再一起。
  “无妨,过两天他们一起出海。”
  李隆基听了,不在乎,反正李易看着那啥方面应该没问题,不喜欢男的。
  ……
  一夜过去,初一早上,李易跟永穆公主在家里吃了饭,往庄子返。
  李隆基要开大朝会,然后才是真正的放假了。
  今天的报纸上出了十个方面的问题,就是策问。
  过了年,考科举要考的,先把出题的大概内容放出来,让学子们自己想。
  属于提前准备,要是再考不好,怪不得别人。
  初一晚上,李隆基回庄子,庄子里已经准备妥当。
  明天就出发,很多人护送,到海边。
  二十个羽林飞骑、十个官员、十个护士、一组宫女太监,加上李易、永穆公主、小兰和小丫头。
  “易弟,提前把题透露出来,是否考中的人会多?”
  李隆基想着一下子录取那么多,没有位置分配。
  李易忙了一天,挨个检查身体。
  “科举选才,给出题目,学子才有多少?我是要让大唐百姓,至少京兆府的百姓多多参与。他们……”
  李易的心根本未放在科举上,他说他的目的。
  报纸上的东西,百姓愿意看,然后讨论。
  越多的人参与,本身就是个潜移默化的阶段。
  百姓会学着从朝廷的角度来思考,如此认为自己也能知道国家大事。
  相应的,对大唐更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再发布什么命令,百姓又会主动去参与。
  现在讲究的是家国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先有家,后有国。
  如何改变和扭转呢?自然是通过宣传的手段来完成。
  慢慢的,让百姓知道没有国则没有家,国破则家亡。
  “唉!易弟,不如你别出去了。”李隆基舍不得李易去海外,就想留在身边,随时问政。
  “不去就耽误一年,作物必须种植,早一年,咱们就抢很多时间和机会。
  今年突厥应该会来求和,不要答应,让他们始终腾不出手来处理内部问题。
  内部争斗很厉害,突厥也是许多小的部族联合起来的。”
  李易要走,带种子回来。
  他安排一下突厥的事情,突厥是想攘外必先安内。
  历史上的大唐刚把吐蕃给打了,但没有占领吐蕃的任何土地。
  对突厥的时候,就怕分兵太多,财政跟不上,故此答应突厥的求和。
  突厥才借此机会把内部稳定下来,该杀的杀,该抓的抓。
  如今情况不一样,大唐有钱,还有很多军队没往外派呢。
  三万募来的兵年前始终在抓兔子,人家有战斗力。
  凭什么跟你突厥讲和?我不同意,你采用对外战争手段解决内部矛盾?前提是你能打过我。
  大冬天的你出兵?试一下?粮草够不?马能承受?
  “好,不和。”李隆基答应,听易弟的准没错。
  “另外东北地区的联络不能中止,那里很重要。
  开春他们还不能立即耕种,也没什么能吃的东西,用医治伤寒的药跟他们换东西。
  药送过去了,那里就春暖花开了,主要是换药材。”
  李易又提个事情,他在算时间,现在就得跟对方接触。
  “好,还有什么?”李隆基想哭。
  “三哥,我还回来呢,别一副我临终的样子,我不可能死在外面。”李易好无奈。
  他想起三国演义诸葛亮死的时候问诸葛亮下一个是谁接任,自己又不会死。


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官职自封早起程
  十个官员站成一排,李易手上拿着资料对照。
  全是二十三到二十六之间的年岁,并且一律科举进士科录取。
  另外一点他们外语会得多,平时还锻炼身体。
  “遗书都已写好?”李易目光在十个人的脸上扫。
  十个人几乎同一时间愣神,随即有六个人反应过来,使劲点头。
  另外四个露出犹豫的神色,再相继点头。
  “三哥,正好我想起来需要带工匠,带四个。”李易随口把另外四个人给淘汰掉。
  四个人再愣,其中一个急了,向着李隆基喊“陛下,陛下我……”
  “陛下派你来也没用,我会写信给陛下,下去吧,难不成要为满门招惹祸事?”李易打断对方的话。
  “是!”刚才喊的官员,就这一句话的工夫,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打湿。
  四个人遗憾地转身,低头离去。
  另外六个人眼中带着欢喜之色,看李易时候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李隆基没露出任何的情绪,一直是李易在说话。
  他放心了,李易故意的,怕有人出去,仗着陛下亲选的身份不听话。
  到时候杀了吧,队伍在外面缺人手。
  不杀则其他人有可能动心思,不利于李易带队。
  刚刚可是当着自己的面,这易弟分明是告诉被留下的六个人陛下不会护着你们。
  “李东主,不,东主,我等现在就写遗书?”六人中的一个询问。
  “不用写,保证你们活着。在船上的时候可以叫我东主,到了外面,我的正式称呼为大唐海外安抚使,正一品。”
  李易给自己临时弄了个官儿,一会儿就让人找毕构他们,赶紧送过来,还有尚方宝剑什么的。
  六个官员“……”
  这就给自己封官了?官名随便起是不?
  “天策上将。”李隆基说出来四个字。
  六个官员听了,感觉这个官职似乎有点熟悉,但又想不起来。
  “文武圣皇帝,李世民。”李易告诉六个人,别想了,对,我就是直接说他的姓名。
  官员们再次看李易,盯着看,用眼睛问你是疯了不?这个官职你也敢要?你想造反?
  “临时用一下,回来了就换成我自己的两个从二品的。”
  李易要了,他代表着大唐出去,必须最显赫。
  为什么不是太师等三师?李易觉得还是天策上将比较好,可以开府,到了海外随便任命官职。
  代表自己任命,而非皇帝。
  有个好处,万一被任命的小部落去打别人,大唐不用负责。
  若代表陛下任命朝廷官员,有人挨打了,大唐出不出兵?
  进可攻、退可守,其实就是耍心眼子。
  六个官员不想说话了,这样的官还能来回换,你换吧,谁让你是李易呢。
  “宋德,安排休息。”李易赶人,他还有话要跟李隆基说。
  六个人走了,李易拿出来一个盒子,打开,里面放着很多信。
  “三哥,弟也不知这一走大唐会有多少事情,之前把能想到的都列出来,凡是遇到不可决时,看一看,或许能个思路。”
  李易把盒子递过去,李隆基赶紧抱住,根本没看,他看李易,眼泪快出来了。
  “是锦囊妙计?”永穆公主觉得好玩儿,看三国演义看的。
  里面就有此类的情节,感觉很过瘾。
  “你也早点睡,明天一早赶路,速度很快,路上基本上就不怎么歇了,一直到海边。”
  李易与永穆公主说,他知道永穆公主兴奋,能出去玩儿了,看大海。
  实际上大海看多了会吐,一点意思都没有。
  永穆公主拉着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