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冰糖葫芦大片的糖是划的。
一抹,就出现一个大的片,用的糖并不多。
就跟用糖稀作画卖的人一样,糖按照重量酸,一个糖人和糖画,一点点糖就够了。
之所以卖那么贵,卖得是手艺,你买糖还不容易么,你买糖画,你自己能画不?
还有吹糖人的,一个十元起,有的三十多元。
让孩子自己吹,然后喊着口号捏。
曾经是为了卖糖而吹糖人,到李易那时,糖是个啥呀?大家不是应该看艺术么?
“李郎,地瓜能做糖葫芦不?”永穆公主的心思也不在价格上。
没遇到李易的时候,她对钱很看重,怕吃不到肉。
现在她不在乎赚多少,红烧肉想吃就吃,李郎可以做出好多种。
“能做,其实地瓜烤着吃最好,以前很便宜,哦,等咱们弄回来,我烤给你吃。”
李易又怀旧了,地瓜的价格越来越贵。
以前六分一斤,之后就是不八分、一毛二、两毛、两毛五、三毛、五毛、八毛、一元、一元五、三元……十五元。
一斤,都是一斤,说明材料成本无所谓,人工成本增加。
关键是在县城和城市,自己烤不了,在农村,烤地瓜属于副产品,烧灶就成。
农家一锅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物价有改经济性
孟浩然和王维跟在后面,懵懂地听着,二人别看家中有地,实则不会种地。
孟浩然知道农事重要,却不知道哪一样作物如何种。
眼下听李易为村民讲解耕种的具体知识,心累。
似乎任何事情对于李易来说都是精通的,包括女人生不生孩子的问题。
村民没有别的想法,习惯了。
一户人家的帐篷,一群人在听,听完了告诉给其他人。
“韭菜若不想它更辣,再多遮两层绢帛,韭菜变黄,少了叶绿素的合成,辛辣就小了。”
李易来到大棚的韭菜地中,看一看韭菜,由于光合作用少的缘故,韭菜绿得不那么深。
继续遮挡,那么就更黄。
“东主,现在还来得及吗?我家今年没种韭黄。”
村民着急,李易一说哪个东西好,他就相信哪个赚钱。
“试一下,你家又不差那点绢帛。”李易知道村民有钱。
“成!”村民答应。
“绢帛如今多少钱?”王维问孟浩然,王维家中有钱,根本不理会货币的价值。
孟浩然想一想:“五百钱?”
“一百三十钱,长安兑换。”李易回头,给出确切的价格。
一匹绢帛拿到李家庄子,就可以得到一百三十钱,不在是曾经的五百五十钱。
于是织寻常绢帛的人少了,外面的都是用来交庸和调。
朝廷还是以原来的数量收,算是朝廷吃亏,百姓得利。
有的百姓还以为朝廷傻,不知道里面的问题。
朝廷就是补贴百姓,因为有钱了,财政那么多,何必欺负百姓。
“之后绢帛的价钱会掉到八十到一百钱,再低低不下去,其本身的应用价值在那里放着。”
李易为绢帛的价格划出一个浮动区间,低于八十钱,大家都做衣服了。
放时间长的、质量不好的、糟了的绢帛价格会低,百姓拿来看看能不能制作小的衣服。
实在不行的话,做鞋、做靴子,一层一层的,用浆糊给粘在一起。
再不好的,连鞋都做不了,造纸,卖给造纸作坊,这可是好材料。
“往后棉花需要规划一下种植区域,必须是当地的粮食作物和蔬菜的地供给充足,才允许种棉花。
河西节度使那里不算,那里种是因为气候适合,当地水果好。
昼夜温差大,种大米和小麦产量低,青稞凑合,棉花在那边种一种,优选,将来是重点区域。”
李易说着绢帛,话题转到了棉花上。
河西节度使的所在正是他那时的新疆,他那时的教的清真比较多。
在那样的饭店里,规矩比较多,挺闹心的。
不能喝酒、不能抽烟。
许多规矩是后来加的,烟草什么时候传到教所在地的?之前没有,后来有了,你就禁止?
李易一般不去这样的饭店吃饭,觉得受约束,去吃饭,不是去干仗。
不应该有地域攻击,更不能民族仇恨。
“如此要少养蚕?”王维已经决定写信回家,告诉家里别雇人养蚕了。
“错,要多养蚕,丝绸值钱,咱们一匹好的锦和缎,能换回来千石的粮食,别人没有,以着丝绸者为荣。”
李易赶紧把话说明白,别放弃,继续养,我们用来出口。
香料、丝绸、瓷器,哪一个不赚钱?
知道鸦片战争之前,贸易顺差达到什么程度吗?
王维瞬间打消写信回家的想法,对,卖给外面的人,多赚钱。
李易又溜达一番,挨个作物指点。
村民拿脑袋记,宫女太监用笔来记。
回去好整理,再挑选有用的东西编成书。
朝廷的人把李易当成孔子来比,孔子的论语是后人总结。
孔子教授的是大的方向,主要针对行为规则。
李易特别具体,包括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地位和手段,农事、工事、医疗、教育、经济……
孔子不会教怎样种西瓜才甜,教的是西瓜的存在对人社会的影响。
李易直接就说西瓜种植时会遇到什么问题,采取哪种手段来处理。
朝廷的人感觉李易说的话比较实用,每一步都带着绝对利益。
当然,偶尔也作诗浪漫一把,闲的无聊的时候。
等李易说完,转一圈出来,用了不少的时间。
“回去了,大家不要送。”李易跟村民再见,就是过来散心。
顺手解决一下种植上面的小问题,离得这么近,别给自己送回庄子,属于串门。
“东主我们不送了,你需要万民表的时候我们给你,给陛下的万民书我们也能写,你想弹劾谁不好方便,我们帮忙。”
村正张肖代表村民给李易保证,张家村子距离长安近,而且又有钱,人多。,
这样的村子逮到一个官员给陛下上万民书,官员没毛病也得自己避嫌,请假回家,等结果。
“之前去弘农,一路上拿了好几个万民表,够用。用完了再找你们,谢谢诸位!”李易抱拳。
“不用客气。”“东主有事你说话。”“看谁不顺眼,我们过去堵他家门。”
村民们热情洋溢,纷纷抱拳。
王维和孟浩然:“……”
他俩再一次感受到民心的重要,这玩意儿能帮着处理掉政敌呀。
最可气的是,越是不需要用的人,越有百姓愿意给。
李易想收拾官员,需要亮万民表?多少地方官员欲求一万民表而不可得,人家百姓不按手印。
“三哥,你看我这民心,你说我招呼一声,写报纸上,我要万民表,能弄到多少?应该封什么官儿?”
李易走着回去的时候笑说。
“皇位要不要?整个京兆府的百姓,你吆喝一嗓子,直接把你推到皇位上。”李隆基更直接。
“不要,那还是当从二品的文官吧,武散官也提一提呗,太低了,从九品,也弄个从二品,一对儿。”
李易摇摇头,当皇帝有什么好的?不自由。
“镇军大将军?”李隆基问李易,从二品的武散官就是这个。
“行!”李易点头,看看其他人。
其他人跟着点头,随便,从二就从二呗,到时候给你发工资,等你退休了也有工资。
你有孩子了可以荫官儿,你和永穆公主的孩子,说荫什么官吧?
“好!”李隆基看永穆公主。
永穆公主笑眯了眼睛,她不是因为李易升官高兴,她仅仅是觉得好玩儿。
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底蕴雄厚千里火
高力士用最快的速度先跑了,骑马跑,去政事堂,赶紧的,把武散官给弄过来。
中书省先通过,然后门下省出文书,高力士带回来,不用门下省的人折腾。
“易弟,对着张家村子的一面怎么修上垛口了?”李隆基回程的时候才发现。
李家庄子别的位置上是空的,这面对着张家村子的不但有小城墙,还有垛口。
张家村子是最放心的位置,防备张家村子?
“若别处有城墙和垛口,张家村子没有,又连个小桥,真有人来攻打李家庄子,必然会先占张家村子。”
李易给出一个答案,一个关于爱的答案。
众人恍然,没毛病。
有了城墙和垛口,谁想打李家庄子,就不会通过张家村子,这里最难打。
占了没有用,打不进去。
“这座桥的结构我们清楚,哪个地方放炸药包能把桥炸毁,预演过。”李易又说出一个安排。
“易弟思虑周全。”李成器感叹一句。
凡是能出问题的地方都安排妥当,即便里面和外面都有羽林飞骑。
自己这个易弟已经谨慎小心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了,有重机枪都这么干,令人放心。
李成器想到重机枪,看着李易:“易弟,除了重机枪还有什么?为兄发现个事情,只要多到坑里,或一个墙的后面,重机枪打不透。”
“哦,还有迫击炮,像扔东西一样,向上扔,然后划着弧往下落,弓箭的抛射,什么坑里和墙后面一样炸。
我还有单兵肩扛式的云爆弹,那玩意儿根本不在于你在哪里,只要处在覆盖范围中间,炸不死你也憋死你。
能飞出去八百多米,方圆五十米,不留活口,方圆百米内的人受冲击波干扰。”
李易终于说出了他有什么武器,单兵云爆弹。
敌人不拉散兵线,就一轰一大片。
拉出来散兵线,步枪射程远,一点一点打,都不玩反冲锋,没意义。
“如此,易弟你放心带着闻恬出海吧。”
李隆基首先想到李易的安全问题,有这武器,谁能打得过?
听着比窜天猴还厉害,一个人就行,携带方便。
同时李隆基更安心,你看你都有这么厉害的家伙了,你都不想着当皇帝,好!
以后朕的儿子长大,从小就你带着和教着,自然也听你的。
“李郎还有什么好武器?”永穆公主就想了解一下。
“现在啊?现在,我得学,怎么操作,从这里,直接打到吐蕃的老巢,有,能换出来,可是不想用。”
李易估算一下距离,从长安飞到布达拉宫,不用洲际弹道导弹。
中程导弹足够用,直接就炸。
一想起中程导弹,李易不由德想起了天竺,跟中国叫嚣。
它的首都距离中国的边境三百多公里,而中国的火箭炮最大射程四百八十多公里。
李易就想不明白,如此近的距离,你的防御体系能支撑住吗?问问犹太人的铁穹防御系统好使不?
火箭炮,知道啥叫火箭炮不?不是导弹。
一次发射五千枚,你拿什么来防御?
还有流求,山南东道那里放火箭炮,你们觉得不够覆盖你全境?全境就是三百多公里的距离。
“有些人就是不知道自己怎么回事儿。”李易想着居然说出来了。
“李郎说得对。”永穆公主以为李易在说吐蕃,偶的夫君能直接打到你那里,你还叫嚣?
“李郎,那里能吃上红烧肉吗?金城姑……公主,吃不到红烧肉,多难过呀!”
永穆公主又想到一个最关键的问题,红烧肉。
“送去罐头了,热一热就能吃,牛肉的、猪肉的、鸡肉的都有。”
李易宽慰永穆公主,别难过,咱们有办法。
“嗯!”永穆公主开心了,以前她还不认为如何,现在觉得大唐对不起金城公主姑姑。
一个女人,没有选择的余地,让她嫁给谁她就嫁给谁。
而自己……自己就选择李郎,从哪一个方面,李郎都是最好的。
众人慢慢走着,也没人作诗,所聊的话题俱是大唐国事。
李隆基等人心情愉快,原来李易还有那么好的武器,从长安打到吐蕃。
稳了,往后谁不可打?突厥?突厥有吐蕃远?削不死你。
高力士跑啊,骑着一匹马跑,不用换马,一个冲刺就到地方了。
“咱家说个事情,方才李东主要官,仅仅是个散官。跟文散官想配的武散官,赶紧行文。”
高力士跑到地方了,对着喝人参须子差的四个宰辅说。
此刻他代表着陛下,不露笑容。
“镇军大将军?这升官倒是快。”宋璟嘟囔一句,自己写文书,给。
中书出文,门下行文。
一套流程,五分钟,结束,全部办妥,别耽误人家李易的心情,心情也能耽误。
“如此咱家就回去了,回头给诸位送东西,门下不能亲去。”高力士笑容满面。
门下省派人去给李易送文书,能拿到东西,都爱去,抢着的那种。
人家没拿到,回头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