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辛巴闭一会儿眼睛:“看看,看看再说。工钱要交上来,用在我们这些人的花销上。”
“如今才发现,钱最重要。”又一个吐蕃人满脸愁苦之色。
他知道自己的吐蕃丢掉了多少土地,却没有任何办法。
“有东西才有钱,钱不可随便印,会出事儿。”伯讹对此倒是比较了解。
李家庄子欢迎别人随时拿着兑换券去换铜钱和金银,不限制。
只是大唐百姓根本不换,把兑换券给李家庄子,属于买东西,不要金银。
倒是有许多人从别处找了金银和收集的铜钱、绢帛跑李家庄子换成兑换券。
绢帛的价格越来越低,购买力下降了,然后百姓就用绢帛交租庸调,大唐朝廷允许。
“你们说,李家庄子真的有那么多能兑换的金银和铜钱?要是不够,一旦大家都去换,就能让兑换券变得不值钱。”
刚才说话的吐蕃人想到一个好办法,挤兑。
他挺聪明,还懂此操作。
“没用,咱们哪有足够的钱去换?其他大唐百姓听李易的,不用来打首饰,没人会换。”
伊辛巴想都不想,他相信李易,稳着呢。
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打尖去叉不应省
饭后,雪由大雪变中雪,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风倒是不那么疯狂地吹了。
李隆基等人松口气,就怕没完没了下风吹雪。
“易弟,下雪你最怕什么?”李隆基站到一个蔬菜的大棚旁边,看着百姓在那里扫雪。
“南移。”李易没说压倒房子什么的,他担心大雪下到南方去。
“为何?”李隆基还以为什么道路堵塞了、窝棚坏掉了。
“南方见到的雪少,大雪一落,百姓惊慌失措,不好应对。
出行都是问题,北方的人从小知道在冰面和雪面上怎么走,还一样摔,何况南方。
南方又有作物种植,雪落下,作物被冻死,牲畜不适应。”
李易说着情况,想起了曾经他那时的南方大雪。
根本就走不了,车都不会开了,从北方调公交司机过去。
扫雪工具不够用,平时谁会准备那么多的除雪设备?
习惯了穿不厚的衣服,还得买衣服。
等太阳出来,把堆积在路边的雪撒到马路上,又不理解,为什么往路上弄雪,好不容易清理的。
实际上北方堆在路边的雪,等雪停了后,太阳一晒,也向路上撒,加快融化速度。
后来到北方的南方人多了,他们过年回去,反而盼着下雪,因为会开车了。
现在大唐的南方,屋里的温度比屋外还低,想暖和的时候要出去晒太阳。
下大雪,屋外更冷,屋子里还冷,会生病。
李隆基眉头挑挑:“今年会下到南边?”
“不会,今年关中地区不用担心干旱,京兆府水网多,要注意防洪。”
李易提前考虑,之前太行山以东地区蝗灾。
接着关中大旱,由于打了水井,又采取一系列灭蝗措施,两个危害全挺住。
等着关中正常起来,水网容易造成水面过高,无法排出的情况。
种水稻还行,种其他的作物,整天在水里泡着,根全泡烂。
不管水网怎么铺,最后的水要流进大河中,然后入海。
李成器拍拍身上落的雪:“开春冰融,直接连黄河的运河好走了?”
“好走,上下的时候需要额外操作,如壶口瀑布。”
李易脑海中出现用死囚去排哑炮的人工运河。
死了好几十人呢,别以为是开玩笑,要么死囚给机会呢。
好在必须死的死囚留下,正好拿来练手作手术。
运河一开,距离缩短很多,不用再绕‘几’字。
运河从长安过去,属于逆流,到了山那里,再进黄河的时候,属于顺流。
由下河的位置往西北,还是逆流。
方向操作也一样,黄河顺流,然后逆流,再顺流到长安。
理论上,从长安到几字形的地方,走运河,一段的逆流就比较短,不然得从东边的黄河走壶口瀑布过去。
壶口瀑布两边岸上的石头上有不少窟窿,以前有人拍视频,说不知道干什么用的。
还能干什么,当然是路上行舟时候打孔插木头借力用。
就跟长江一些地段,有纤夫拉纤的位置,都有窟窿,纤夫又不傻,能立根棍子的地方,为什么不立棍子抓着走?非要抠石头?
“三哥、大哥,等着火车出来,蒸汽机船还用,长江咱们就拿蒸汽机船来运输,
黄河也行,到紧要处,来回接力,即便不接力,一样提高效率。
纤夫们呢,有非蒸汽机船和轮船的,帮忙拽,其实轮船想要在长江逆流而上,还是拽着比较快。”
李易想到哪就说到哪,别人聊天聊家长里短、诗赋。
他聊天保证是民生,从他到大唐独自撑起庄子开始,他为大唐出了好多主意。
“自该如此。”李隆基忍着急切的心情,他恨不能一步到位。
“张家村子好啊。”李旦不急,他习惯了。
他最希望的是自己能多活一些年,多看看这个大唐,舍不得。
他一生经历得太多,一次次当皇帝,又一次次退下去。
眼见着亲人一个个因为内斗而死去,早已心灰意冷、生无可恋。
直到李易出现,他又舍不得死了。
李易进大棚,看到有一拃长的小黄瓜,揪下来两个,用手搓搓黄瓜刺儿,分给永穆公主一个。
他吃一口,吧嗒吧嗒嘴儿:“追肥,追水肥。注意温度,别太凉了。”
永穆公主跟着吃一口:“嗯,不够甜。”
“东主,去我家大棚尝个小茄子?”旁边村民着急,吃一口就行了,去我那,我那有更多的。
“其实要有麦饭石就好了,放在大棚黄瓜根的周围浇水,或者是泡了水来浇。哪里的麦饭石多呢?”
李易又往前走,揪了人家种的茄子的一个小茄蛋子,两寸长,用手擦擦,扔嘴里。
茄子甜,比黄瓜甜,罢园时霜打的小茄子更甜。
还有罢园时候的小黄瓜什么的,最适合用来腌制虾油小菜。
也就是李易那时的锦州小菜,正宗的都是罢园时候的小东西,包括豆角什么的,还有螺丝转。
“多了,往下摘,不然影响生长,一株长这么多,把远离主干的小茄子掰下来,腌咸菜,不跟其他茄子争养分。”
李易说着从另一株上掰个了小茄子给永穆公主。
“就是舍不得,知道报纸上有写,以为多追个肥就行。”这个大棚的村民现在也纠结。
“趁着过年卖个好价,小茄子你认为摘了心疼,我照三倍价钱收,当水果吃,生茄子。”
李易爱吃生茄子,小一点的,大的那种皮都硬了的不吃,不好吃。
“我自己处理。”村民想了下,决定还是不卖了,自己吃也行,东主都说好。
“种菜,需要考虑养分,跟葡萄打尖一样,打下来的尖还能吃,酸酸的。”
李易继续走,他不可能每家大棚都去逛。
挑这一个,发现问题说出来,别的大棚按照此大棚来操作。
看豇豆、扁豆、豌豆,这就不尝了,不能生吃。
茼蒿、生菜能吃,属于蘸酱菜。
“咱这是旅游的地方,姜蒜够不?我在北面种了不少姜,应该取回来了。”
李易很有耐心,细节考虑到。
“买了,蒜不用,我们自己有种,现在的蒜薹和蒜苗都是自己弄。”村民回答。
“行,等一等,明年的冬天,你们用大棚来帮着种东西,不卖,大棚该赚的钱给你们。”
李易想着种西红柿和芸豆,大棚种一样,加快繁殖速度。
这两个比较好留种,不像茄子和黄瓜。
农家一锅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外来物种应限制
“像这个就留种,留这一个黄瓜。主干粗,而且高度正好,它长得又大。”
李易指着一个黄瓜说,这个黄瓜距离地面有六寸左右,应该摘了。
还能长,因为紧贴主干,养分供给最足,同时这个秧子比其他的看上去粗。
属于留种的好苗,如果有需要,得单独搭小架子,为这个黄瓜搭,然后系上个红色的绳子当标记。
蓝色的绳子和其他的颜色的绳子布条也一样,好识别。
像赶山的人找人参,发现了之后,用红色的绳子给绑住。
并不一定非得红色,在树林里,红色显眼,这么个原因,跟人参长腿跑路没关系。
除了红色,其他颜色都不适合,黑色,土地就是黑的。
蓝色和黄色,与周围其他植物的颜色容易混淆。
色差越大,越容易辨认。
赶山的人不可能一次就找一个,人参现在还在大唐还比较多,念头久的。
东北的地方,后来是种植,要在阴破,有的已经三十多年了,结果被人给偷挖。
现在大唐没人种,不存在偷的情况,眼前是留种的问题。
留种的黄瓜和茄子尽量别贴地,贴了会烂。
豇豆就不用了,生菜和茼蒿,在大棚种植的时候同样无须等着蹿杆子。
小丫头青黛不会种菜,她现在看着师傅跟个种地的人似的讲解,感觉好神奇。
等李易从大棚中出来,过了足足半个时辰,一个小时。
他不停地看,然后讲解,豇豆都咬一咬尝尝。
“等过两年,咱们种大樱桃,就是比较酸,北方即便樱桃品种好,也比不上南方。”
李易拎个篮子走出来,说着樱桃的事情。
北方没有大樱桃,来不及长,必须适应环境才行。
最好的大樱桃在南美,就是智利,狭长的海岸线与领土,阿根廷的也不错。
在李易那个时候,实际上秘鲁也没问题,但是秘鲁人家不愿意种樱桃,人家中可卡因与大麻。
包括哥伦比亚、厄瓜多尔,这叫银三角。
金三角后期李易那时种得就少了,因为中国政府出手。
而瓦罕走廊连接的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等地方,那叫金新月地区,同样是海洛因。
所种植的是罂粟,京兆府今年种了不少,告诉百姓这个是药,种在路边,谁愿意主动帮着收就收一下。
要割浆,然后把那个大烟葫芦也带过来,这样李家庄子给一两浆和一斤葫芦都给一块香皂。
今年就收了不少,百姓们愿意帮忙,知道是药,就不敢自己随便吃。
李易吃,用那个割完浆的葫芦卤东西吃,提鲜,吃这个基本上不成瘾,除非天天吃。
但要说戒不了,不存在的。
曾经民国时期,那么多的人在抽大烟,突然就不让抽了,难道都活不起了?都因为这个死了?
无非是难受一段时间,没有了,买不到,能咋办?
“烟草不行,这个不允许传过来,要比罂粟限制更严格。”李易思维一发散,想到了烟草。
现在大唐还没有,大唐的百姓没说抽不了烟就不活了,根本不晓得。
既然如此,别拿来了,哪怕李易以前抽烟。
这几年没抽,没问题。
“还是应该种一点,单独提取尼古丁,当药用。”
李易又犹豫了,他不想抽,却知道烟草中的尼古丁多。
李易想的是中医,任何东西都可以入药。
尼古丁在医疗方面有没有用?当然有用了,烟碱啊。
只要对生物有刺激和影响,这个东西就是药。
啥?氰化物?这个也是药,看怎么用,多大的剂量。
介入手术还得吃线呢,对不对?
这种医学和中医有什么区别的?砒霜也是药啊。
区别就在于人家的实力强,某一个时期的实力强,然后人家制定规则。
中医不能按照中医的理论,得符合别人的理论才行。
规则和意识形态的问题,对,意识形态最重要,有的种族就像鲇鱼,带有侵略性。
人类社会需要它们,日不落是代表,它们就是这样,跟人类的癌细胞一样,始终存在着。
“今年的大雪,估计不会给百姓造成太多的损失。”
李隆基听到李易在那嘟囔,关心的却是百姓。
远的他弄不到具体数据,近处的就是京兆府。
换成历史上的记载,李隆基现在会以为是开元盛世,太厉害了自己。
有李易在,盛世?呵呵!大唐的百姓都像李家庄子一样生活?
到达了,是盛世。
达不到,脸呢?
李隆基现在就很低调,不敢宣传自我。
“不会。”李易认同,然后他看到了冰糖葫芦,用马葡萄制作的冰糖葫芦,还有山药的。
“闻恬你看,这个好,在大棚里种葡萄,卖出去一亩的葡萄,十亩的本钱都赚回来了。”
李易拿起一个非主流的糖葫芦,用葡萄来做,而且还划出了大片。
是的,冰糖葫芦大片的糖是划的。
一抹,就出现一个大的片,用的糖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