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7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郭知运有点想家,他家人没跟过来。
  在这边就是在工作,执行任务。
  各方面的情况必须全考虑好,不能把好不容易归顺的吐蕃部族的人又给推出去。
  “春天的时候,这边是什么样子?”秦离自然跟别人一样,想家。
  他转移话题,想让自己暂时忘了家中的人。
  “春天下雪,然后一年暖和的时候很少,种大唐的稻子不行,种不了。”
  秦离别看第一年刚来,对这边的情况,他已经非常了解了。
  “开春后种什么?”王君葵一个将领,如今满脑子想的居然是农业方面的事情,他知道情况,着急。


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辎重充足边关宁
  “青稞!”秦离与张孝嵩同时出声。
  “李易不是给出几种可种之物?”王君葵惦记值钱的作物。
  “青稞人吃马嚼最好,其余作物,待青稞种下后,再作考虑。”秦离来的时候已经被李易指导过。
  别的东西不如青稞,青稞属于高原主要粮食作物。
  其他的大豆什么的,属于补充。
  “眼看到过年,雪莲花当种上。”张孝嵩在旁提醒,本地的雪莲还有很多。
  他却知道大唐需求量更大,人工种植,再把种好的雪莲移植到外面。
  包括其他的药材,能种皆种。
  “李易最好能始终保持赚钱多的买卖,不然将士们心中难安!”
  张忠亮非常清楚每天消耗掉的粮草,放在几年前,根本不敢想。
  大军在吐蕃境内驻扎,辎重源源不断。
  眼下的局势,与其说是打出来的,不如说是拿钱砸出来的。
  用钱制造热气球、炸药包、窜天猴、煤油。
  接着用钱买各种东西,雇人送来。
  将士们吃的东西越好,压力便越大,担心某一天朝廷没钱了。
  “无须为钱财之事操心。”秦离才不考虑钱,李家庄子的钱就能轻松供给给边关。
  转而他又说:“眼下最紧要之事乃为带好新来的部族,尽量多教他们说大唐话,使其认可大唐。”
  “过年是个好时机,吐蕃往年不与大唐过一样的年,从今年起,凡大唐节日,本地皆过。”
  张孝嵩出主意,教化民生,从传统方面开始。
  “报,中书行文。”屋子外面传来报告的声音。
  “进!”郭知运开口。
  中书省的行文送进来,先看漆封,裁开,从中取出文书。
  “说让新归附的百姓编织羊毛品,顺便采集动物粪便用来积肥,不准烧掉,另外抓野驴。”
  郭知运看一遍,说与其他人听。
  大家传看一遍,干活的事情解决了,不用收集冰。
  “过年之前,有其他物资送过来,大萝卜、酸菜、泡菜。”张孝嵩看完,吧嗒下嘴儿。
  他爱吃蜀地的泡菜,大萝卜适合用高压锅炖肉。
  “大萝卜消耗确实多。”王君葵说着也馋了。
  放两块肉,拿萝卜炖,炖出来的汤喝一口,整个人都飘了。
  他话音刚落,炖萝卜的味道传出来。
  “要到晌午喽!又有萝卜吃,好!”张忠亮吸吸鼻子,似乎就等着一炖萝卜。
  以前在自己节度使的地方,并不爱吃大萝卜,没办法的时候才吃,主要是嫌萝卜苦。
  后来才知道,大萝卜先把皮给打掉,再炖就不苦了。
  而且萝卜皮泡陈醋,更好吃。
  外面确实在炖萝卜,有的已经炖好,先装进大桶中保温,到饭点儿轮换着吃。
  有牦牛肉炖的,有羊肉炖的,有狼肉、鹿肉、羚羊肉……
  不管哪一种都是肉多、水多、萝卜少。
  并非大块萝卜,萝卜小切成小块,高压锅炖完,基本上就碎了。
  即便如此,归顺的百姓也爱吃。
  他们曾经吃不到萝卜,种不了,没那技术。
  有萝卜一样炖不了,气压过低,水温不够。
  其实炖什么他们都爱吃,炖这个做菜方法,简直太神奇了。
  以前吃肉大多时候为烤,或者生吃,想煮的话,需要煮很长时间。
  闻到香味,小孩子馋得直流口水,却不敢要。
  必须等到吃饭时一起进餐,高压锅又重新装上东西,再次放到火上。
  今天中午的主食不是糌粑,是烧饼。
  用馕坑,或者说是烤地瓜的那种炉子。
  烤出来正好就炖萝卜汤吃,再加上小咸菜,日子就美了。
  许多百姓最爱吃的咸菜是腐乳,红方,装在坛子中密封带过来。
  半块腐乳就够吃一顿饭,多了舍不得吃。
  连续几次炖好,到晌午,大家开饭。
  各处营地开始发放咸鹅蛋,腌得很咸很咸的那种,黄根本不流油,都凝固了,闻着还有一点点臭。
  这种是臭咸蛋,也要咸臭蛋、臭蛋。
  一个蛋省着点吃,能吃好几天。
  都是从京兆府购买送过来的,京兆府百姓不爱吃鹅蛋,腥。
  腌制后也比鸭蛋和鸡蛋腥,正好边关需要,百姓就卖给朝廷,和鸭蛋的价格差不多,算是支援边关。
  李易给出腌制方法,先腌,然后差不多到时候了,取出来煮熟,再扔进盐水里泡着。
  如此一来,保存期长。
  至于说不健康,现在不考虑如此深奥的问题。
  一个个咸鹅蛋都是大头那边有空洞,小头的没有,磕一下,就从大头的地方慢慢挖着吃。
  其实就是用筷子插一下,抿嘴里尝尝味儿。
  百姓们好奇,怎么所有人的咸鹅蛋都是大头那边空?
  “这是怎么做的?”不止原来吐蕃部族的人纳闷,王君葵同样诧异。
  他们一人一个,基本上位置不变。
  连进士出身的张孝嵩都满心不解,他看秦离。
  秦离笑了:“放的,哪边朝上哪边空,地上或木板上打个孔儿,鹅蛋的小头放里卡住,过上几天,上面就空了。”
  “这般简单?”张忠亮还以为多难呢。
  “故此人工孵化的时候,要翻蛋,不然成活率低。”
  秦离说着喝口萝卜汤,长长出口气,舒服。
  “李易的学问啊……唉!”张孝嵩露出遗憾之色,他想看李易考科举。
  李易考秀才科就行,一群人问,要求很高。
  若是考进士科,如何获得甲第头名,想来也叫人好奇。
  可惜李易满腹才华,却不可去考。
  ……
  给无数人提供帮助的李易吃完饭在选猪,准备明天杀,好几头。
  选完了清洗干净,等晚上送到手术台上,进行介入手术训练,先麻的那种。
  往血管里插线,然后找到位置,撑起气球,扩张血管。
  小丫头就是这个毛病,扩张一下就好了,属于她这个病最简单的情况。
  李易主要练护士,女护士。
  然后好让女护士给蓝宝的嫂嫂和豆卢贵妃进行输卵管造影,看看是不是这个原因造成的不孕。
  若是的话就好办了,进一部分分析,消炎、疏通。
  李易不准备在手术台上自己操作,他负责看影像。
  疏通的时候他也不亲自上手,但凡能避嫌,就避嫌。
  猪先作贡献,接着死囚上,熟练后再给大弟子作手术,徒弟天赋好,死了多可惜呀!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明犯之错定规矩
  猪被绑起来,李易带着护士们给猪洗澡,洗得很仔细。
  不但洗澡,还帮着洗肠子,避免麻醉的时候猪控制不住。
  “麻醉师是个很关键的位置,一个不小心,就会造成患者死亡。
  患者术中知晓也不行,除非是主动唤醒,否则属于医疗事故。”
  李易边洗猪边讲课,麻醉师责任重大。
  他以前有个同学,鼻子被撞歪了,需要在麻醉状态下矫正。
  结果就听到了对话的声音,还有自己鼻子骨头咔嚓咔嚓的动静。
  然后血液灌进嗓子里,无法呼吸,开始挣扎。
  感觉自己要窒息死了的时候,积液才被抽出去。
  过了很长时间,他的同学与他说,那么久了,不好去追究麻醉师的责任。
  他同学说是因为没给红包的缘故,因为同病房的另一个人,根本不知道整个手术过程中的事情。
  不过他觉得可能性不大,不给红包,麻醉师也不敢让患者术中知晓。
  一个是麻醉师经验不足,一个是麻醉师马虎了。
  因为他的同学总喝酒,每一次喝多的时候都会极力保持清醒,就有可能形成抗麻体质。
  麻醉师认真一点,能知道。
  护士们认真听,猪刚开始还叫唤着挣扎,不晓得是在听李易讲课,还是被洗舒服了,发出愉快的哼哼声。
  “这个状态下把猪杀了,理论上来讲,毒素少,在极度恐惧中杀猪,毒素便多。”
  李易拍了拍猪,猪又哼哼两声,似乎在认同李易说的话。
  雪还在下,十六卫除了派出去的人,其余的人轮换着扫雪。
  暂时没有事情做的办法带上工具帮忙,尤其是各个坊。
  不能等雪停,看样子这场雪会下很长时间。
  雪停了再扫,堆积得过多,更累。
  “有人吗?前面有人吗?”从长安通往杜曲的路上,十六卫的人赶着雪橇边走边喊。
  杜曲并非是县,它的行政单位属于镇。
  距离长安近,现在其实也能变成县,人多了。
  从外地到京兆府的人,见没地方住,就跑到大的镇子上。
  风向是西北风,杜曲在长安的南边,走在路上的话,风是斜的。
  十六卫的人感受到的风是右边侧后吹来,前面如果从杜曲向长安走,则是左前,根本睁不开眼睛。
  马会眯着眼睛,不时被吹得往旁边侧身。
  人走路的话就是低头,用脑袋顶着风,能见度……一米。
  这个情况下所见到的雪,根本不是白色,黑色,视觉效果如此。
  “有人吗?”十六卫的人又一起大喊。
  “有~!救命~!”一个闷闷的声音回应。
  不用想就知道怎么回事儿,那人估计是听到了动静,然后转身背对着雪,蹲下、低头、捂脸喊。
  “几个人啊?”领头的十六卫的人回喊。
  “先别管几个人,快过去,过去就知道了。”旁边的人急了。
  “六个,马不行了,让他赶两匹马,他就赶一匹。”沉闷的声音又传过来。
  十六卫的人顺着声音寻过去,柴油灯的灯光照着,一匹倒在地上。
  还有七个人蹲着,蹲在雪橇旁边,利用雪橇和上面的东西挡风。
  “三队,带他们走,把马放到空雪橇上拉着回去,其他的队伍跟我继续向前。”
  领头的人喊一嗓子,队伍分出来。
  四个人过来把马的前踢蹄在一起,后蹄绑在一起,穿一根杠子,抬到空雪橇上。
  七个受困的人赶紧分散到另外三个雪橇上,另有两匹马套上之前的雪橇。
  三队转向回长安,队正又数了一遍人:“不是七个人么?”
  “对,七个,还有他,赶车的。”之前回答的人反应过来。
  紧跟着愤怒:“李东主说好的双马出行,他就套一匹马,死啦,赔吧。”
  被指责的车夫把脑袋埋进两腿之间,响起‘呜呜’的哭声。
  马是租李家庄子的,正常死亡无所谓,违反规定,被累死的,赔!
  “先回去再说。”队正没工夫管谁的对错,他负责把人活着带回去。
  他知道有人要倒霉,租马的人,还有从杜曲到长安中间所有棚子的负责人。
  双马出行,棚子里的人必须监督,结果没有阻止。
  租马的人,一定是看到年底了,想多接活儿,双马雪橇变成两个单马的雪橇,承载的重量却是双马的。
  租马的人凭借自己的经验操作,结果死一匹。
  回头看看李东主如何处理,估计……
  队正摇摇头,为租马的人和棚子的人惋惜。
  他算比较了解李易,违反规则,李易从不手软。
  今天因为你的哭泣而放过你,明天会有更多的人哭泣。
  要是自己的十六卫没出动,七个人估计也就死了,这雪,方向都看不清楚。
  看地面?地面全是雪。
  等七个人活着被送到长安城南李家庄子所在的地方,三队的队正立即策马跑回庄子。
  李易刚给所有的猪洗得干干净净,队正汇报:“李东主,我们从长安前往杜曲的路上……”
  “赔!路上所有棚子的负责人和手下,加上租户,赔偿那匹马,同时负责人额外惩罚,未尽到监督之责,使百姓处在危险境况中。”
  正如三队的队正所想,李易平静地说出处理方案。
  尤其是棚子的人,让你们监督,你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就使劲罚你们。
  一次给你们罚疼,叫你们刻骨铭心,以后你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更是给其他的‘猴’看,没有丝毫通融。
  许多时候制度和政策毁就毁在执法者的身上,要防微杜渐。
  说完,李易让人把猪抬到干净的屋子里,不给水喝,更不用说吃东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