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6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太医署的护士赶紧去,小丫头叫着‘我来我来’一起跑了。
  “有四十六户百姓养了,明年多,我安排下去,百姓知道能赚钱,丹参的花可以采蜜。”
  杜辛顺口说出县里养蜜蜂的户数,给出规划。
  “要多种植一年期药物及花卉类植物,洛南土壤含微量……就是对人有好处的东西多。
  多年生,取根茎者,不可种,会出现重金属中毒。
  取果实者,则无所谓,果实一年一结。
  种花可得更多蜂蜜,丹参蜜是药,用来为核桃进行深加工,制作蜂蜜核桃,附加值更高。
  另外蜂蛹同样为药,价格我不说你们也知道……”
  李易愿意教喜欢研究报纸内容,然后实际应用带领百姓过好日子的官员。
  他为杜辛讲深加工,如何利用当地资源,尽量完善某一个深加工产业链条。
  杜辛听着,忘了自己的腿的事情,慢慢站直了,认真听、努力记。
  他愿意当县令,即能帮百姓过上好日子,有成就感,收获精神上的享受,又能自己吃好喝好赚钱,获得物质上的享受。
  李易强调再强调,多年生去根茎为食的植物不能种,重金属含量太高。
  一年生的草本和多年生的取果为食的最适合,当地种丹参和玄参好,土蜂采蜜,直接入药。
  给核桃进行琥珀制法,就锁水、保质。
  用土蜂来采丹参蜜,李易那时有,六百多元一斤,正宗的。
  要是换成洛南的,超过八百元,当药卖,各种噱头。
  再进一步,冬至时摇蜜,一千以上。
  比别的蜂蜜的蜂王浆还贵,关键你还买不到。
  冬至时候的蜜蜂都得躲起来了,准备减员,同时轮换谁在外面,过冬要吃,你给摇了,蜜蜂怎么办?
  “李东主,辛受教!”杜辛属于李易的拥趸,不然他为什么成了一个报纸迷?
  今天见到真人了,先被吓个半死,随后发现李易说的比报纸上写的还好。
  原来自己的县有更准确和完善的发展规划,自己以前咋没想到?
  李隆基、李成器等人倒是一脸平静,很正常,基本操作。
  到哪里便根据当地的情况给出主意,有何不对?
  被找的百姓过来,他们之前在外面看热闹,现在高兴不已。
  高兴有两个原因,听说了,石老六家的损失会补偿,自己以后不用担心吃亏。
  杜明府做错了事情,但还是被留下,不杀头、不流放,自己将来日子继续好过。
  一经询问,百姓纷纷说杜辛的好话,他们希望杜辛继续当县令。
  核桃被取回来,果然是个大、皮薄,长安有卖的,价钱比本地的贵一大截。
  有专门的店铺用麦芽糖来制作,当成果脯卖。
  李易就吃半个,点点头:“好吃,杜县令,要大量种植,一个是保持水土不流失。
  另一个核桃深加工后保存期变长,价钱上有所得。
  等交税之后,财政有专项修路拨款,县里再出一份钱,号召大户捐款。
  大户你知道是哪些人吧?捐款后考科举有便利。”
  李易手上拿着核桃的分心木,这个同样是药。
  “知道知道,我家的亲戚都捐,要修路,路修得好,他们才能多赚钱。”杜辛赶紧表态。
  他还等着河玄参汤呢,现在特别不舒服,里面的衣服已经湿透。
  王维手上也拿了两个核桃,在互相敲,这不是铁核桃,好敲。
  “浩然兄,看到了吧,只要你有本事叫百姓过上好日子,即便犯了点小错,也不会被收拾。”
  王维家中有官员,以前就怕被抓住把柄。
  如今悟了,李易原来更看重百姓的损失程度和官员治理地方的成果。
  百姓如果仅仅在金钱上有损失,百姓还多赚钱了,官员受到的惩罚便小。
  “看到了。”孟浩然使劲点头,他想清楚了,以前他就没觉得官员贪一点哪里有错。
  他最愿意找一些官员帮他进行干谒,谁的官大就找谁,前提是能见到面。
  他写诗是田园,对仕途的追求又非常执著,给人的感觉十分矛盾。
  田园你不去悠然南山,你总是找这个找那个,难道你的悠然南山是终南捷径的南山?
  “当县丞,都有什么机会?”孟浩然想当县令,京兆府的县令。
  他想法很好,先在蓝田县当县丞,然后进长安当万年、长安两县的县令。
  接着再进入更上面,努力参与朝政事务,说不定哪一天就当上宰辅了。
  他在心中曾经有广阔的蓝图,包括当上宰相后要如何治理大唐。
  此刻他对宰辅的位置有所畏惧,学到的知识多了,发现自己不行。
  当宰辅的话,不晓得下一步怎么干。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饭菜易食情难领
  洛南县的百姓拦住李易的队伍不让走,非得请吃一顿饭。
  大部分百姓一家出只鸭子,猪就三十几头,县中富户提供。
  李易看到,有百姓身上穿着塞了干草的麻衣,显然生活水平还是不高。
  以前一天赚一元,现在一天赚五元,翻了五倍后,依旧没钱。
  在大家皆高兴时,李易一个人愁眉苦脸。
  永穆公主走过来,看看李易:“李郎,不想与百姓一起吃饭?”
  李易摇头:“想吃,如其他有钱的县,我吃得舒心,到蓝田县吃,什么我都随便吃,哪怕不回礼。”
  永穆公主看百姓,有的孩子眼巴巴看着自己家拿过来的鸡。
  眼神中流露的并非想吃,而是不舍。
  “李郎,不如给他们钱。”永穆公主知道下蛋鸡珍贵,孩子不懂得隐藏情绪。
  “能给钱,我何必要发愁,这顿饭……”李易继续摇头。
  “李郎你想想,当地有哪种好东西,怎么处理,像做土砻一样,给百姓带来好生活。”
  永穆公主自己想不出来,给李易提示。
  “当地有核桃,核桃用不着什么设备,个大、皮薄,两个核桃放在一起一捏即开,即便小孩子……”
  李易脑海中全是核桃,没办法,当地的核桃太有名了。
  说小孩子,他眼睛看小孩子,发现有个小孩子脖子上有用麻线穿着的一串儿橡子外面的壳斗饰品。
  “有了,闻恬,抱抱。”李易说着就抱住永穆公主。
  “有什么?”离着不到五步远的李隆基大声问。
  永穆公主挣脱,站在旁边低头。
  “橡子脱壳机,我画个图纸,现在就做,队伍里有工匠和工具车、材料。”
  李易倒是大大方方的,笑容满面,一改方才愁苦之状。
  ‘唰’李易话音落时,青松的箱子已经拉开。
  葛岩从中取东西,紫玉与黄柏把箱子藏着的支杆掰出来,一架,箱子变成了小桌子。
  桃红从翠柳背着的包上解下个折叠凳,放好。
  这都是一号,二三四号的侍候别人呢。
  别人收拾东西准备做饭,李易画图,边画边说。
  “当地的橡子不错,唯一麻烦之处在于剥壳。
  橡子仁味道不好,当地有处理方法,用水泡。
  磨成粉,制作凉粉和粉条,淀粉含量大。
  壳可以制作栲胶,栲胶现在应用在于抗氧化和鞣制皮革。
  野生橡子在洛南山上长了不少,今年已经收获完毕,正好冬天多照着纺织脱壳机。
  脱壳机还能脱莲子外壳,工艺简单,材料主要是铁,瓷也能用……”
  李易讲解着,神态轻松,终于能够安心吃顿饭了。
  永穆公主欢快地蹦了一下,又看看李隆基,李隆基扭过头去装作未瞧见。
  杜辛在十几步外,恨不能冲过来跪着为偶像服务,这时再跪就不觉得难受了。
  “石老六,赶紧跟其他人说,李东主又给了赚钱的办法,橡子,能够很快把壳弄掉的东西。”
  杜辛攥攥拳头,激动地吩咐。
  “好!”石老六转身便跑,大声嚷嚷:“李东主知道怎么不费劲把橡子壳给剥掉……”
  不长时间,百姓发出狼嚎一样的动静。
  “怎会这般高兴?”孟浩然对什么橡子的了解只存在于能吃的印象中。
  他家那里有橡子树,不好吃,苦。
  百姓只有饿得没其他东西吃的时候才会吃橡子,泡时间短了不行,时间长,还没泡掉苦味,饿死了。
  王维吃过,凉粉,橡子所制。
  “剥壳容易,橡子替代稻麦当主粮,淀粉制作粉条,干了后能保存许多时日。
  栲胶卖钱,即便路不好,总归能走出去,剩下的事情是修路。
  李东主的才华太过实用了,怪不得……”
  王维羡慕,他想用于跟李易一样的本事。
  之前已经给杜辛出了一大堆主意,结果百姓一拿东西来请吃饭,还能有新的东西。
  他早已服气,还听太上皇不止一次称赞李易国士无双。
  孟浩然想法单纯:“工匠之事,只需有足够钱财,召集能手,可为天下百姓出好用之具。”
  王维看看这个比自己大一轮的孟兄,突然笑了。
  “摩诘因何发笑?”孟浩然被看得莫名其妙。
  “姚相在位时,如浩然说言,干过这等事情,结果……结果那些工匠连带着家人全进了李家庄子。哈哈哈哈……”
  王维说完开始大笑,笑得蹲在那里捂肚子。
  “以朝廷之力,亦不可为?”孟浩然受到了惊吓。
  “哈哈哈哈……”王维笑声更大:“浩然兄,你根本不晓得,当时,啊哈哈哈……”
  王维倒下,侧坐着倒下,趴在那里用手捶地。
  周围好多人看他,想不通这人咋了,莫不是失心疯了?
  “浩然,别逗我发笑,哎呀!呵呵!不笑了,等,等一会儿我再与你说。”
  王维脸色痛苦,极力忍着,翻过身坐在那里摆手。
  “我告诉你。”李潭刚才跟着笑几声,抬手要摸脸,又忍住。
  他主动向孟浩然讲解,往旁边走一走,然后想知道的人跟着。
  此刻就是:太阳在白棉花的云朵里穿行,寒风吹来一阵阵颤抖的笑声,众人站在残雪的小山旁边,听李潭讲那姚崇的故事……
  别人不敢如此埋汰姚崇,他李潭敢,姚崇已经不是宰辅,不,即便是宰辅,难道还敢杀他?
  何况姚崇败给了李易,丝毫不丢人,至少当初的工匠全给李家庄子,皆大欢喜。
  李潭讲得绘声绘色,听众们不时发出笑声,感觉好快乐,原来曾经的姚宰辅还有这等事情。
  李易抄完一套图纸,紫玉拿着跑去找工匠,现在就制造。
  风炉吹起来,提前准备好的不同厚度的铁片进行裁剪,小型车床组合上。
  他们需要用最快的速度打出一个,才能使百姓知道怎么用,再仿造。
  李易继续写,写橡子栲胶水制干燥法,要先送回李家庄子,印在报纸上。
  旁边有人用铁笔和钢板蜡纸在抄,抄好就印刷。
  百姓们等待着,顺便帮着处理家禽和牲畜。
  有人烧热水,鸡肠子什么的不扔,鸡嗉子更不能扔,是药。
  包括橡子的壳斗都属于药,中医无物不可入药。
  羽林飞骑帮忙,动作还十分麻利呢。


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人生不易当自省
  叮叮噹噹的敲打声响起,工匠们大冬天的光着膀子开始抡锤子。
  一下又一下,李易不干活,他在旁边瞅。
  瞅着瞅着嘴里嘀咕:“八十,八十,八十……”
  “李郎,八十是什么?”小兰听了片刻,实在是无法把八十与现在的抡大锤结合起来,只好询问。
  “八十分,相当于八角,抡一锤子八十分,哎呀,‘分钱’实在是太伤人了。”
  李易说着‘典故’,开始难过。
  一分一分的钱,李家庄子的作坊在印刷。
  赔钱,不够成本,百姓偏偏需要。
  “李郎,不如不印,就印角的。”永穆公主一同心疼,她早把李家庄子当成了自己的家。
  她带着小兰努力学习会计,李家庄子有会计和出纳,分开的。
  先学会两个职业的技术,再学审计,审计的要求更高。
  等将来接手,李郎不愿意管账目,只是不得不管。
  “没事儿,能赚回来。”李易思忖一下,笑着与永穆公主说。
  “使用次数多,就赚了?”永穆公主了解过这类情况。
  “不,我要印完了以后,单独保存一大堆,成套的,把货币变成纪念币,稍微炒作一下,价格就上来了。
  包括邮票,邮票一印一大版,我故意印错几版,就成了稀缺品。
  关键在于海外,一分钱购买力不足,长安一分钱买不了什么。
  往后咱家的一分钱,在海外,至少应该买到一只大肥鸡。”
  李易又不愁了,短时间内印刷小面值货币赔钱。
  几年后,什么货币的购买力都会超过制作成本。
  李易印象中,曾经有一段时间,国内的真皮的皮鞋,牛皮的,需要四百元以上才能买到。
  出口同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