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6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埋起来,冬眠。
  然后等开春的时候,把线拆开,取出小了一大圈的蜜糖,治疗哮喘。
  哮喘药里就有蟾酥,还有喉痛消炎丸,起作用速度很快,麻!
  含几粒,至少六个小时嘴里是麻的,蟾酥就是这么厉害。
  嗓子疼,什么含片都比不上喉痛消炎丸,含片不是药。
  含片最有效的东西是薄荷与冰片。
  喉痛消炎丸是蟾酥,有吸毒的人,买不到毒品,就养癞蛤蟆,然后用舌头去甜,有毒,弄不好就把自己给毒死了。
  两个人开始交流偏方,主要是李易在说,冯老头听。
  桃红等人负责记录,李易说什么都得记下来,跟皇帝的起居录似的。
  不,皇帝的起居录都没有李易说的话重要。
  他整天都在琢磨,如何可以叫大唐变得更好。
  宰相如果说,这个河呀,应该治理一下,那么朝廷拨款,当地百姓去处理。
  换成李易说,这个河呀,应该治理一下,那么当地百姓不用朝廷拨款,赶紧给好,等着发财,李东主出手了。
  宰相说某个官员比较好,放到蓝田县当县令吧。
  蓝田县的百姓无所谓,你是宰相,咱没啥可说的。
  李易若是说某个官员好,放到蓝田县当县令。
  蓝田县的百姓立即准备仪式,迎接,李东主给我们派来好官啦!
  可惜,无数官员想求李易一个字的称赞而不可得。
  “师傅,我想吃冰糖葫芦。”小丫头青黛把小弟弟给哄得又睡了后,跑过来要糖葫芦。
  冯老头叹口气,发现自己对这个孙女在一些事情上没有照顾好。
  从小就教学医,孙女也懂事,从来不哭闹,也不提什么要求。
  遇到李易,孙女突然跟变了个人似的,活泼起来,主动要东西。
  “吃完饭,你不困,咱们就吃糖葫芦,好不好?冰糖制作的,一点都不焦。”
  李易答应,开山大弟子八岁多,想吃点山楂和冰糖,没问题。
  这么说吧,跟来的太医护士,本身年岁都不大,而且出类拔萃。
  同一个香囊,他们就没小丫头厉害,闻一闻,丝毫不差,全给报出来。
  这些太医们做不到,他们得多闻一会儿,然后还是有不能下保票确定的。
  “师傅,我不要大片糖的,蹭最片,不舒服。”小丫头继续提要求。
  “好,都给你敲下去,就是一串儿冰糖葫芦,去籽山楂的。”李易答应。
  不长时间,红烧肉好了。
  冯氏和皇室的人都分到了一份儿。
  永穆公主一脸幸福之色,她最爱吃李易做的红烧肉。
  这种红烧肉,其实叫毛氏红烧肉,不放酱油。
  据说,那个毛什么的谁,他不喜欢吃酱油,于是就有人采用炒糖色的方法来制作。
  肥肉主要就是炖的时间长短而已,只要时间长了,就都好吃。
  这个情况,到宋朝的时候才开始被普遍认知。
  许多人说是苏轼,其实并不是,宋朝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都琢磨怎么做饭菜香。
  晚上的时候,小丫头终于吃到了红烧肉。
  “易弟,今晚进山洞?”李隆基又找到李易,他想进去看看。
  “吃过饭,咱们就去,但不可以留下任何的墨宝。”
  李易还要在这边种药材,陛下如果出声,那么就有人提议监管。


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批判大会终妥协
  吃过饭,李易给开山大弟子制作了糖葫芦,小家伙也有一个,包儿没有,他睡了。
  李易带着一些人进山洞,挑着灯。
  鸡冠洞中没有彩灯照出来五颜六色的样子,李易以前来过,他充当讲解员。
  溶洞里的景色在李易看来没什么意思,看多了,鸡冠洞又不够壮观。
  他所看重的乃是洞里的温度,种蘑菇。
  在他们游玩的时候,长安城,卢怀慎的家里,一群人在聚会。
  天上人间给送来的饭菜,现在不止卢怀慎,资格够的大臣,都与天上人间有合作关系。
  为了晚上这顿饭,众人中午只吃了个半饱,还小憩了一会儿。
  什么清蒸四喜丸子、九转大肠、干煸柞蚕蛹等菜都摆上来。
  “老夫就说他出去也不能消停,果然吧。”姚崇抿一口酒,说李易。
  今天的聚餐是为了批评李易,他出去玩儿还给大家添麻烦。
  宋璟跟着说:“抓兔子,要大量养殖兔子,说兔子吃草,生得多,把草变成肉,还有一堆养殖兔子的办法,让朝廷”
  他抱怨,自己堂堂宰辅,居然操心兔子的事情。
  兔肉能吃,兔皮更有用。
  只是些许小事,为何把信写给自己?你李易哪个部门调动不了?
  魏知古帮李易说话:“小易直接给各部侍郎、郎中下,你们又该说跳过你们。”
  他对李易最感激,卢怀慎之前属于钱的问题,他是命的问题。
  “关键我们以为兔子数量多,结果又来了信,说人为帮牛马怀上崽子,一匹好的公种马,一年给一千匹母马带崽子,交税不?”
  听最后三个字就知道,说话的是毕构。
  他考虑千里马,一匹千里马,一年后有一千匹千里马,即便有的不行,哪怕十分之一,也有一百匹。
  一匹千里马值多少钱?具体技术居然不公布。
  “是牛,耕牛,养牛比养马容易。寻常百姓给他家一头牛,他家就能养得起,给匹好马怎么养?”
  卢怀慎也帮李易,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
  而且他也明白,自己应该要完,李易提前就开始帮忙。
  苏颋咽下口中的螃蟹肉:“李易应该先写信与我等商议,而非通过陛下来下命令。”
  “商议难道还能否决?”李日知怼了苏颋一句。
  同样知道自己性命是谁救回来的刘幽求嘟囔:“还不是为了体现自己的权力。”
  “你俩坐在我宰辅的位置上试试?”苏颋不高兴了,我是宰辅。
  “当我没坐过?”两个人一起怼。
  是滴,人家刘幽求与李日知都当过宰相。
  没当过宰相的尹思贞,同时兼任户部与工部尚书,三个儿子现在都当着大官呢。
  谁比谁差呀?别提官职,丢人!
  “小易应该用鸽子传递消息。”张九龄想着自己的鸽友。
  他十分怀念在广州的时候与李易飞鸽传书的日子,可惜到了长安,两个人总不能还用鸽子飞。
  这么近,鸽子万一不急着归巢,更耽误事情。
  “前两天,道岸大和尚风寒被治好了,太医暑的人盯着他,李易让的,还有六天前,柳冲柳学士居然中了毒,活了,还是李易派人跟着,跟了快一年。”
  卢怀慎说正事儿,一个僧人,李易下令,一个修世家族谱的学士,李易下令。
  僧人号召力强,道岸啊,感冒了,差点废,多亏有人盯着,给治好。
  他徒弟多,比如鉴真就是他的徒弟。
  这下人情欠大了,李易好手段。
  另一个柳冲属于对各家族研究非常透彻的人,修氏姓系录。
  修完了,估计是知道得罪人了,拿了李隆基的赏赐,辞职,不玩儿了。
  结果中毒了,差点死。
  同样被人盯着,什么吐啊,灌牛奶,再吐,一边灌一边吐,拉到李家庄子。
  李家庄子留守的护士给打了什么针,活了。
  现在就住李家庄子,哪都不去了,外面太危险。
  由此方面分析,李易确实可以提前知道别人的生死。
  关键他可以救,有的也没救,死就死了。
  道岸被救,许多人欠李易一个人情。
  柳冲被救,他对各世家了解得透彻,有用。
  宋璟和苏颋低头吃饭,不吱声了,两个人还指望自己哪天要死了,李易提前帮忙。
  批评一句足矣,表示过自己的态度。
  该办的事儿得给人家李易办好了,不就是养兔子和搞牛马嘛!为了大唐。
  “他应该回来,总在外面,我等放不下心。”姚崇想到了自己的大儿子。
  然后担心突然谁生病了,李易没在李家庄子,来不及救。
  陛下倒是不害怕,跟着李易走。
  我们这些老头怕,谁不想活着?
  什么看淡生死?那是没办法了,看不看淡都得死,不如死得体面一点。
  “这里主要是潮湿,温度略低,人的体感舒适温度是二十三到二十六度。
  十八度,常年如此,加上潮湿,全会得风湿病。
  过来种蘑菇的人,一定要限制在内的时间,同时穿厚衣服。”
  李易带着人钻洞,洞小,真的是钻,他那时人为扩大了洞口。
  大家感觉很暖和,就是脚下的路略显湿滑。
  王皇后有孕在身,却比其他人走得都稳。
  “洞有多长?”李隆基觉得很神奇,一个洞里的温度为什么可以保持在一个幅度内?
  “说是有五千六百多米,不好走,许多路难行。咱们转一转就出去,以后去大唐其他更大的洞。”
  李易知道这个洞没什么大不了的。
  当地开发这个洞,属于连锁旅游景点中的一个。
  游客每在一个地区呆多呆上一天的时间,平均就会消费出当地人均收入三倍以上的钱。
  鸡冠洞进去出来,用的时间不多,但来鸡冠洞所消耗的时间比进出的时间长多了。
  “还有何地这样的溶洞大?”李隆基感兴趣,他主要是想出去,谁愿意整天呆在长安?
  他想看看大海,在海里游个泳。
  “晖州,黔中道,那里有个大洞,可大了,溶洞之王,可惜!唉!”
  李易在说金织洞,那么好的溶洞,结果只是四个A,而且门票价钱比不上鸡冠洞,差很大一截。
  现在的河南府更是如此,晖州是哪呀?洛阳谁不知道?


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新命高官因无邪
  李隆基停住,扭头看李易:“晖州怎么了?”
  李隆基对这个名字很陌生,印象中里似乎没有。
  “按察使。”李易回答三个字。
  说明当地的情况了,那里基本上不受大唐朝廷控制。
  当地叫黔州郡,右黔中按察使。
  之后许多年变成了采访使,比之李易那时的自治区还不如,至少自治区听中央的,属于绝对的行政规划区。
  现在那里,你都不知道有多少人。
  李易时的贵州旁边,贵州经济发展一直就不行。
  道路不好,所以织金洞只是四个A的旅游区,各方面有所欠缺。
  曾经有央视广告都说,来丹寨旅游,就是扶贫。
  可见当地的人均收入情况,当地也有宰客行为,却比其他地方的少。
  因为当地知道,如果把游客都给赶跑了,经济发展更废。
  查资料,现在大唐时期的当地资料很少,县志都没有具体的。
  新唐书说江南道包含五十一个州,例出来的却没有五十一个,因为有的州不列。
  贵阳都不列了,李易那时的省会,现在叫黔州郡,大唐行政不在乎,对当地统治力度非常低。
  “原来如此。”李隆基不去想了,太偏僻了,人少,当地都没有折冲府。
  “那里有不少药材和矿产资源,凭借我现在的办法,能在两年内把当地资源开采形成规模,人均收入不比长安的低。
  但从业性单一,交通不便,投入巨大。
  同样的资金,放到别的地方,对大唐的好处更多,所以那里就始终被忽略着。”
  李易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他那时贵州为什么发展比不上其他地方。
  投入产出比低,国家财政不愿意去专门扶持。
  本地政府能力有限,凡是有点本事的,都跑到别的省了。
  当地第一产业最废,第二产业是第一产业的好几倍,最厉害的是第三产业,就是服务,主要在于旅游。
  说明政府的官员很努力了,他们知道自己的情况,就是没有弄到中央大量财政拨款的能力。
  不过李易觉得当其他地方的国家财政扶持后的收益达到峰值后,就会向另一些不够发达的地区进行倾斜。
  “你看着办。”李隆基自己没啥想法,让易弟管。
  自己都不清楚当地的事情,想管咋管?
  还是易弟好,问他什么他都知道。
  一群宰相加起来也不如易弟一个。
  比如现在宰相全在,问,山上野生药材种类,宰相全瞪眼。
  易弟就会一样样说出来,包括每种药材治疗什么病,生长环境。
  再问当地有矿产,宰相们还是懵! 奇*书*网 *w*w*w*。*qi*su*wang*。*c*o*m 
  问河流水系、山川布局,宰相们依旧
  问土贡几许,民俗哪般,宰相似乎没什么用,对吧?
  李隆基有种带着易弟就带着整个天下的感觉,特别安心。
  一路走、一路问、一路聊,李易还要照看着自己未来的媳妇儿与开山大弟子。
  青黛的爷爷在旁跟随,听李易与陛下间的问答,彻底悟了。
  怪不得李家庄子地位那般显赫,因为有李易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