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干?”裴耀卿动心了。
“裴兄知道冰不?冬天河里冻的冰。”李易问。
裴耀卿眼神幽怨了,心说易弟你啥意思啊?我是想办法想出来,但是我又不傻。
我不但知道有冰,我还知道储冰呢,到了夏天的时候拿出来,很贵。
“易弟是想叫为兄多储冰?”裴耀卿问。
“没有地方储冰,有地方的都不用你管,他们早就自己储备了。”李易摆摆手。
裴耀卿松口气,还好,易弟不傻。
“裴兄,雕刻知道吧?有木雕、石雕。那么冰雕就很好看了,里面放上蜡烛,晚上也漂亮。”
李易双手比划着说。
裴耀卿睁大眼睛,点头:“对,冰能雕,怎么赚钱?”
“冰雕多了,放上灯,正月十五的灯会,不就是有很多人买卖东西?
大家还愿意写个诗什么的,比如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什么的,是不是?”
李易讲解。
裴耀卿:“”
他觉得自己又受到打击了,很重的那种。
咱俩说赚钱的事情,你随口就飙诗啊?我跟不上节奏哇!
我是童子试,很厉害的,可也不带你这样,随意说着,唰,一首诗出来了,还并不是为了写诗而写诗,而是打个比方。
你是欺负我呢不?
裴耀卿如是想,深吸口气:“易弟,说冰雕。为兄知道什么意思了,具体怎么找人?”
“大哥懂了是吧?简单,冰灯主要是你得宣传它的美,跟愿意投资的人说。
说那个比如夜堂流影倍生妍,刻挂谁秉冻未阑。烛晕只疑杯水抱,火齐应落数珠寒什么的。”
李易耐心地讲解,出主意。
裴耀卿再次:“”
第一百一十八章 必死之人生一线
“裴兄,你与他们说,谁出钱制作的冰灯,留谁的名字,还可以找文人墨客提前写下来。”
李易也不管裴耀卿咋想,他门心思要推动娱乐,这样也算是社会发展,加寿命啊。
裴耀卿连连点头,话说到此,他已经知道后面怎样操作了。
文人墨客和富贵人的那些事情他懂,他也是其中的一员。
商人自然不用提,花灯等赚钱,冰灯一样赚。
甚至冬天那么久,一直到冰化了都能用。
正月十五上元节的时候是花灯与冰灯共争艳。
“多谢易弟,一个冰灯够用了。”裴耀卿怕李易再拿出别的赚钱方法,自己忍不住又去学。
陛下可是总来,若是知道了,保证生气。
之前那次吃火锅,王皇后揉易弟的头,陛下只是笑着看,那得多亲近啊。
不过想想也能想通,到这庄子,所有烦恼都可以抛开,有一个随时能问政问策的少年。
关键少年医术还超绝,太医署无法应对的冻疮,把人带到庄子,少年便给治,还送出了方子。
一个人即便是良心再黑,面对如此的少年,也得也得想一想人家少年是不是心更黑。
裴耀卿瞬间恢复了,他想起了李易对于梁掌柜等人的手段。
若是不晓得那事,还真的会被迷惑,觉得面前的少年温文尔雅。
还有前两天他跟宋王说的赌博了、圈钱了、忽悠人了
现在也是忽悠,不过是自己跟着一起忽悠别人。
李易不会读心术,不知道对面的裴耀卿脸色变幻为何。
他笑着说:“裴兄,弟发现如今多用植物蜡和蜜蜡,点油灯亦是菜籽之油。”
“啊,不如易弟你这里,学沼泽之气,燃灯照明,易弟大才。”裴耀卿回应一声,开始夸赞。
沼气灯,他表示服气,足够亮,关键是便宜,用粪便什么东西就可以。
穷苦人家的学子,晚上不敢点等,若遇到下雪天,外面就比平日里亮,看着天黑得晚。
再遇到月圆前后,北方有雪,借月光亦可读书。
结果到了现在的庄子,修个什么沼气池的东西,插根管子,火苗就上来了,又亮又暖和。
一想到此,裴耀卿便为许多学子摇头,缺心眼。
庄子的管事去招人,只问愿不愿收拾牲畜和家禽粪便,许多学子就拒绝了。
有多大的学问如此傲气?易弟都亲自去做,行医也跪地救人。
你们的学问比易弟厉害?易弟碾压死你们。
去年来了四十二个,今年明明知道易弟连学子家人都照顾,只因需要干一些活便都不来。
只有二百二十走投无路的学子进庄。
你们那些人不是傻是什么?你们投献无门,还要清高。
易弟这里隔几天就见陛下一次,宰相轮流来,宋王是常客。
我这个长安令不也得人家邀请就急忙到此嘛!
听闻宋王那里传出话了,四十二个学子,明年皆中。
裴耀卿心中想,嘴上吃个不停,太好吃了,越辣越想吃,越吃越辣,咋这么过瘾呢?
李易也吃得满头大汗。
宫女和太监在旁边一桌吃,随时等待李易召唤。
他们四个昨天换来的班,急坏了,四班一轮换,那可是将近三十天才到自己。
换走后,每天数着日子等。
最开始的那一班,都已经哭过好多次了。
当初他们表现得不愿意,所以李易不为难,换。
换到现在,他们想要一直是自己。
可惜,其他三班不答应。
李易喝口水,道:“牛油和羊油也能制作蜡烛,尤其是现在,天冷,在雪地上制作更方便。”
“有人做过,不好烧,灯心不行。”裴耀卿觉得终于掌握了一个易弟不懂的技术。
“用麻是吧?”李易问。
“对,对啊。”裴耀卿突然心虚了,原来易弟知道灯心啊。
“牛羊油的蜡,麻支撑起来太费劲,滴油厉害,所以,要使用另外的东西。”
李易打破了裴耀卿最后的一丝念想,灯心我知道。
“有难闻的味道吗?”裴耀卿紧跟着问。
李易摇头:“没有,荤油处理一下就行,简单。”
裴耀卿深呼吸,他现在一听李易说简单,就有心理阴影。
他觉得在李易面前,就没有不简单的事情。
后宫,王皇后看着捂着肚子疼得躺在那里流眼泪的宫女喜儿,眉头紧蹙。
太医署的太医来了四个,纷纷把脉,然后纷纷摇头。
“皇后,肠痈,已多日,不可医也。”一个太医摇头,给出答案。
“本宫怎不知道?昨天喜儿还踢毽子呢,喜儿”王皇后说了眼泪掉下来。
她想起来了,昨天喜儿踢毽子的时候浑身是汗,踢了一会儿就说累了。
分明是疼的,可是喜儿忍着疼。
“治好喜儿,本宫赏你们一面镜子。”王皇后对四个太医说,同时拿过一面小镜子。
四个人看镜子动心,却还是摇头。
另一个太医叹气:“皇后,救不得了。”
“那本宫要你们有何用?”啪王皇后直接把镜子摔到地上。
“臣等无能。”四个太医同时低头。
“对,你们就是无能,喜儿你别怕。”王皇后突然想起来了。
忍着疼痛让自己不出声的喜儿露出个笑容:“皇后,喜儿家中”
“什么家中?你又不会死,去,去给本宫叫高力士来。”王皇后喊。
一个小太监飞跑出去。
不到半刻,高力士来了,同时来的还有两个太监和两个宫女,他们推着一个平板车。
小太监过去找他,就说明情况了。
高力士不用问,知道是什么意思。
“高将军,送过去,到地方之前如果死了”王皇后盯着高力士说。
“臣保证不会让喜儿死。”高力士直接回答。
“快,告诉易弟,喜儿是本宫的贴身宫女。”王皇后指着喜儿道。
“臣明白,喜儿是臣必须要保的人,是臣的人。”
高力士没失去理智,跟李易说皇后是不可能的,他只能揽到自己身上。
喜儿被放到车上,五个人推着跑。
刚出宫门就有马车等待,抬上喜儿,向着城东奔驰而去。
喜儿捂着肚子咬牙,发出细微的呻吟声。
高力士坐在她旁边,对她说:“活着到地方,你就能活,现在你要坚持不住,没人能救你,你宫外的家人就指望你了。”
“嗯!”喜儿眼中露出坚定的神色,牙咬得更紧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 肠痈之症不及命
喜儿在路上,李隆基来了。
他知道喜儿最得皇后欢喜,总是那么懂事。
“如何了?”李隆基一过来就问。
“送去叔叔那里了,我与高力士说易弟,高力士一下就明白了,只要喜儿活着到那里,叔叔一定会治好她。”
王皇后说出自己的担忧,能不能活着到地方。
她相信,活的人送到叔叔身边,叔叔就不会让人死了。
叔叔多厉害了,所有太医都说自己没问题,然后给开方子,结果给出的方子就是安慰自己而已,该不能有孩子,还是不能有孩子。
结果到了叔叔那里,叔叔说的是不一定有用,但是可以采取别的办法,只是男女那方面太为难。
然后自己就有了宝宝。
这就是医术的差别,太医们害怕,明知道不行,却不敢说。
叔叔不怕,有办法,只是吃药的办法不怎么好,有可能不行。
叔叔不敢保证的吃药,吃了居然就怀上了。
那另一种男女不好做的,说明更厉害,保证能让人怀上。
“等你生产,就去易弟那里,实在不行,叫易弟做,朕,不在乎,易弟也是你的亲弟弟。”
李隆基说,他和李易年岁在现在看来,几乎就差一个儿子的差距。
三十多对十六岁,王皇后年岁小一点,但仔细说,也能当李易母亲了。
所以李隆基想清楚了,皇后的孩子最重要,易弟德行不差。
真到那一步,就让皇后认弟弟。
“叔叔说合理调整,明天再去看,胎儿不要太大,不好生。”王皇后摸摸肚子,露出笑容。
现在讲究的就是,谁生出来的孩子体重大,谁就厉害。
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孩子健康与体重没有必然关系。
“赏!”李隆基笑着说,赏四个太医。
太医尽力了,知道是肠痈,但救不了,好几天了。
四个太医却不觉得高兴,因为压力,难道有人可以救治这等肠痈之疾?
他们很想找到那个人,然后问:你告诉我你怎么救?
“陛下,臣等无能,然,臣想知道,何人可救。”之前说话的太医忍不住问。
“桂附煎的方子,医治冻疮可知?”李隆基耐心地回一句。
“竟是那人?陛下,臣想问医。”太医想挑战了,不,交流了。
“待喜儿病好。”王皇后轻声道。
她这五个字像刀子一样插在太医们的心中。
他们是给可判死刑了,然后王皇后不认,叫人把喜儿送出去救治。
若喜儿死了,他们即便不愿承认本心想法,其实也是高兴。
可是喜儿活了,那么
太医署啊,整个天下最厉害的存在,你们说必死的人,别人能救,说明什么?
另一边庄子。
李易和裴耀卿说着话。
“行政的时候,不要自己认为是怎样,百姓就会怎样。要考虑人性,下面的官宦如何操作,才是最关键的地方。”
李易知道现在唐朝官员对具体的情况不掌握,裴耀卿算是不错的了,至少懂得怎样平衡关系,让大家都不吃亏。
这样的人,以后能当宰相,一点不奇怪。
“易弟所言极是。”裴耀卿承认。
长安令不好当,因为长安城中高官显贵无数,碰谁能行啊?
“所以有的人,咱不能要钱,人家只要给个名分,咱就把冰雕说成是人家的。”
李易传授裴耀卿本身就知道的经验,他怕,怕裴耀卿弄错了。
得罪那些不能得罪的人,没有意义,目的是为了让一些人赚钱,一些百姓日子好过。
达到目的就行了,至于其他的,那是下一步的操作。
“易弟,牛羊的蜡烛,可否不要为兄太多的钱?不若为兄把油脂给你送来,你少赚一点。”
裴耀卿说道,说的时候低头,实在是不好意思,凭什么让人家少赚?就因为人家好说话吗?
“三斤油换一斤蜡,我一文不赚。”李易给出数字。
裴耀卿点头,行,这个挺好。
拿过来三斤牛油或羊油,就是脂肪,换一斤的蜡烛。
脂肪要熬,然后还得经过一道道工序,加工成蜡烛。
“裴兄,加香亦可,兄家中想用,弟这里给做。”李易准备行贿了。
油脂和蜡烛三比一,他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利润。
他习惯性地给别人好处,有钱大家一起赚。
“易弟,你那个女人月事的东西”裴耀卿突然说另一个事情。
李易不到一秒就接话:“还有香皂,都有,就是不怎么好,怕别人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