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再一次知道为何世家大族的人总能考上进士,寻常的人考不上。
没有报纸、没有网络,上哪去了解国家大事?
说边关,吐蕃战争,问谁?
具体情况不了解,时务策又考,闭着眼睛硬编?
“竟是如此?”孟浩然发现太简单了,在李家庄子就行?难道漏题给自己?好啊好啊!
“明年咱大唐有几件事情必须办,二位说说。”
李易不愿直接告诉,看一看孟浩然和王维的水平。
他自己能够影响出题,甚至就是他出时务策,他对大唐的大势上如何操作,别人必须考。
“边关。”王维二人一同出声。
“边关何处?”李易顺着问。
“吐蕃!”两个人还是一起说。
“吐蕃应哪般?”李易不说对错,接着问。
孟浩然和王维互相看一眼,王维先开口:“应趁我大唐后勤补给充足,继续向吐蕃腹地进攻。”
孟浩然也说:“大唐精锐,尽在黄河源头,已适应当地气候,可突进。”
“你俩拿刀去打?大唐的钱怎么来的?大唐其他地方不需要用钱?
明年咱大唐不打吐蕃,战略上攻打吐蕃会耗费国力。
你们可知吐蕃黄河九曲至黄河源头各部族已归顺大唐?
这叫信息不对称,你们的层次了解不到,报纸上有写,侧面写出来,多看看报纸。”
李易摇头,明年不打,不但吐蕃不打、突厥也不打。
突厥内乱,一旦去打,突厥必然快速结束内乱,一同针对大唐。
“突厥和突骑施皆不起战事,除非他们主动挑衅,吐蕃正在跟我们合作一起赚钱”
李易为两个人讲解起当下的北、西北、西边的局势。
西北要种棉花,吐蕃的土地让出来,会进行种植和养殖,到时候先分吐蕃一些钱。
分出去的不是钱,是钱买到的大唐的商品,算利润,如此大唐又占一点便宜。
突骑施面对大唐,连续受伤,吐蕃打不打苏禄不清楚,苏禄必须去打白衣大食。
他不打,内部则不稳,在大唐身上受的损失,需要从白衣大食身上找补回来。
大唐甚至可以与之贸易,叫他们帮忙打通路上丝绸之路。
孟浩然跟王维又对视一眼。
“身处高位,有这等好处?”孟浩然想到了李易的地位。
“大唐战略之事,出之不易。”王维却神情肃穆。
他认为自己在李易同样的位置上,想不到这么多。
出身自河东王氏的他,太了解国家大事的制订有多难。
一个不小心,会拖累整个国家出问题。
事情从李易口中说出来,似乎一切俱在掌握之中,没有遗漏。
三处敌人在何等状况下,谁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大唐怎般应对,听上去很简单。
但这个局面是如何出现的?是谁推动当下局面的形成?
王维继续服气,他家离京兆府近,晓得李家庄子在战争中付出了多少。
不然陛下怎么住在李家庄子,而不是自己的王家庄子?
“对,不容易。”孟浩然反应过来,确实,跟位置的关系很小,有本事才有位置。
“下一个问题是关于契丹、奚族、渤海贸易之事,当作何解?”李易再说一个。
这都是明年开春时要考的时务策,从东北到西北,一个个势力摆出来解决。
“不是降了么?”孟浩然的意思是,自己人,买卖而已,还要解啥?
“从贸易中获得大量钱财,把那边的人给限制住。不然他们还会复叛,不可信。”王维才不认为那边安稳。
“若仅仅是钱的问题,我有无数种方法解决,战争中经济战一样重要,还有一种叫化战”
李易又一次说新的思路,有新名词。
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科举无非仕伊始
李易对他俩说利用经济交流来带动化侵略和民族融合,包括推动和改变那边的经济模式。
若契丹和奚族依旧以牲畜为财产,生活方式为游牧。
换成以田亩为财产,生活方式则成定居。
定居者有恒产,不愿舍弃,需要和平。
随后再讲广州市舶司的重要性、大唐自身派出海外贸易团队的紧迫性。
还有修路和修水利工程的急需性、未来摊租入亩的必然性。
王维听得两眼放光,天啊,原来大唐以后要这样发展。
自己算不算参与了政事堂的事情?李易平时跟陛下说这些?
孟浩然则想哭,大哭一场,以前怎么没有人如此跟自己说话?
自己一遇到时务策就完,根本不知道答什么。
听李易说出来,感觉很容易,就那么一条条的、一点点的,连在一起,便成了大唐的国策。
“明年科举考这些题?”孟浩然心中还惦记着科举考试。
王维替大自己一轮的兄弟着急:“浩然,科举为次,知国事为主,地方理政为本。你我是官员。”
“科举后,名正言顺。”孟浩然心中有执著,他就想堂堂正正地考个甲第。
“李东主不考科举,谁小瞧了他?他门下皆甲第。”王维摇摇头。
王维发现了新天地,什么禅不禅的,自己要学治国之策。
听着李易说,感觉每一个方面都简单,策略拿出来是成熟的,当然简单。
在想策略的时候,要考虑多少方面?差一点不可行。
“浩然和摩诘互相探讨一番。”李易扔下句话,从车里跳出去,到外面骑马。
脚腕子差点崴了,车的速度即便不快,落地的时候支撑的角度不对,还能能受伤。
“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我们扒火车那个搞机枪”李易骑上马,嘴里哼哼着歌。
李易唱着铁道游记的歌,他觉得确实可以,因为等他把蒸汽机弄出来,在出始阶段的时候,火车的速度并不快。
不过当速度提起来的时候,再想扒火车,危险性就增加了。
火车速度比较快,扒火车技术性比较强,但能扒上。
一想扒火车,李易不知道为什么就想到了现在的天竺,以后的印度。
那个火车扒的,简直叫人难以置信。
他记得他小的时候,乘坐火车,也没有扒车的现象,顶多是火车上面放一些货。
然后坐火车的人,行李无法摆在行李架上,就塞到座位底下。
火车的过道中都是人,包括吸烟的车厢连接处。
不少人带的东西少,就干脆躺在座位下面。
“不晓得咱大唐的百姓会不会扒火车?应该不能,因为乘坐火车的费用比较高,而且火车的速度很快。”
李易对火车运营时候的情况有设想,比如运煤炭的车,那么有人突然冲上来翻进去,难道还能仔细查?
不是动车,即便是停在站里的火车,也不会有人专门盯着。
包括他那时之前的岁月,想要搭一趟免费车很容易。
他可谓是意气风发,他认为自己改变了别人的命运,那个孟浩然,果然按照历史上的发展不行。
寻常的贫家学子想出头,实在是太难了。
世家的子弟能够了解到国家大事,一般人没有渠道。
“报纸方面和还是有欠缺,应该找更多的人在报纸上发表针对国事的评论。”
李易在马上颠簸着,考虑得却是智民。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之知,解读的方法有好几种。
李易通过自己的时代来看,还是让百姓知道情况比较好,百姓支持。
告诉百姓实际情况,百姓懂,并且配合。
他那时的百姓能够做到,大唐的百姓更能做到。
百姓所追求的东西很少,吃饱!
冷都无所谓,可以多穿几件衣服,忍一忍,春天就到了。
“李郎,今天晚上能到弘农吗?”永穆公主来了,她和小兰共乘一匹马。
她在前面,小兰在后面。
“一人一匹不行?”李易看一眼,心疼马。
马确实是好马,又高又大,人站在地上,马背比人高出两个头。
这是种马呀,谁带来的?
“不行,它咬,刚才有别的马跟它并排,它就咬。”永穆公主拍拍马头。
李易看马,马也看李易,但没咬李易骑的马。
李易骑的马挨一点,一身红色,跟火焰似的。
当然,这不是关键,李易骑的是母马,高一点的大马是公马,这才是问题所在。
“你给我老实点哦,你敢扑,我就腌了你。”李易警告公马,他发现公马的眼神有点不对。
不晓得是听懂了李易的话,还是觉得现在的天气太过寒冷,公马看着母马,老实地跟在旁边。
“李郎,它可听话了,我喂它胡萝卜吃,能看出它眼中的那种笑容。”
永穆公主一副我可以通过延伸通灵的样子说。
“正常,你吃红烧肉的时候你也笑。”李易自己说着笑起来,马吃胡萝卜当然开心了。
你要是再喂它一把胡椒粒,你就是它的亲人。
关键是谁把种马带过来了,这马不应该被骑乘。
“马谁带过来的?”李易扬声喊。
桃红一身红,骑匹枣红马从旁边追到齐头并进:“换黄瓜的时候他们给的,换了两瓶香水和十个香皂。”
“闻恬下马,我检查一下。”李易一听是别人给,赶紧叫停。
很快整个队伍停下,大家等李易。
永穆公主跟小兰早站在旁边十步远的位置,两个人也怕,万一出事儿了,会影响到李易。
几个两米身高的羽林飞骑跟着郭子仪陪同李易站到马身边,大马好奇地看着。
李易抓一把胡椒,平摊着手放到马嘴前。
大马舔一口,速度加快,把胡椒都给吃掉。
李易又打了一个生鸭蛋,上面撒了胡椒粉,继续喂。
大马吃,吃完矮身,用脑袋蹭李易。
李易一个取血针扎下去,马微微哆嗦一下,再次看李易,似乎问李易你扎我干啥?
血样采集完毕,李易又一把胡椒粒递过去,大马瞬间忘了刚才的疑惑。
“感觉没什么问题,去调查一下,谁换的,对方绝对知道这是什么马,但有所求,必有所应。”
李易不清楚献马人的目的,对方的行为太过隐晦。
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身有异物新技法
按照价值来讲,一匹好马换两瓶香水和十块香皂,双方属于正常贸易。
香水放在玻璃瓶中,一点不便宜。
实际用途上看,对方属于送礼,大种马确实有用,羽林飞骑的马多,用来配种。
算是对方送礼,有这样大马的人,根本不会用它换香水,家中定然有其他的马。
没用多久,过来一大群人。
他们全骑着马,看马的状态,皆为好马。
手上没武器,倒是有土篮,土篮里放着茄子、黄瓜等蔬菜。
羽林飞骑迎上去接土篮,顺便检查。
一群人下马,一共三十三个人,从穿着上看,日子过得不错。
但有一年约五十许的人下马后,被其他人放到一个藤椅上抬着走。
最前面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等着被搜完身后,独自来到李易近前。
“见过李东主,我一家都姓王,原籍银州,我叫王聆。
家中养马为业,通骑射。二十年前,突厥攻打胜州。
家父送十匹马送给安道买所部,以抗突厥。
战场形势变幻,家父到时,恰巧卷入战场,双方骑兵奔射如流星。
家父边送出马,边引弓与大唐边军一同击敌,此战胜。
家父杀敌三人,右大腿中敌一箭,取箭时太过匆忙,以为全取出”
王聆介绍情况,他爹取箭的时候,箭的尖,居然断了一点,就留在身体里了。
当时他爹二十多岁,也发过热,渐渐的,伤口就好了。
继续养马,养了不少马,由于杀敌立过功,哪怕不是军人,也拿到了勋官。
杀三个敌人骑兵,可不一般,在战场上对射,他爹还送了十匹马。
就给他爹一个三转的勋官,飞骑尉。
胜州,连古县,李易那时的神木县北面一点的位置,冬天冷,春秋的时候天也不怎么好。
最近五六年,他爹腿疼,不能继续在那个环境下生活,搬到了黄河以南。
这边有平原,还有山,继续养马。
现在种大棚,除了种一些蔬菜,一般就种苜蓿草。
别人家的马冬天吃什么他家不管,他家的必须有青草,还有青贮。
他爹腿疼,得知李易的队伍过来,赶紧把家中最好的大种马换给李易,希望能见一面。
果然赌对了,见到人。
“要把东西取出来?车上设备不够,需跟我回庄子,我要看清楚东西周围的情况。”
李易听完,答应下来,说明王聆父亲腿上的残留物周围组织继续包裹生长了。
疼,应该是压迫到了神经,不然没有事情,就跟珍珠一样,一层层包。
“李东主,需要多少钱?我家现在就给。”
王聆松口气,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