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6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是放在锅里加一点油,用铲子压一压,等熟了,水分出去,放点盐。
  广东广西的海鱼,褒汤,也是放点盐,慢慢熬。
  闽南的蚵仔煎,最初哪有鸡蛋啊,都是用地瓜粉,加上点韭菜,说是煎,实际上不放油。
  叫烙,放水呢,叫水煎。
  所以说穷人才吃那个东西,地瓜无法当主食,不如土豆。
  李易知道孩子们需要什么,不必非得给孩子们吃原汁原味的东西。
  糨糊抹上,有一点果冻的口感。
  冬天他们家中的大棚还没种樱桃,不像王兴管的皇庄。
  吃不到樱桃糕,山楂倒是有,制作山楂糕他们又没时间。
  看孩子吃得高兴,想到果冻的李易一拍脑门:“哎呀,有好东西,我咋忘了呢,得找大哥,种,然后扔海里。
  自然生长比不上采摘后干制的孢子进行育苗播撒,它是药,还能用来做果冻。”
  “李郎,什么东西?”永穆公主一看到李易懊恼的样子,就知道有好东西。
  “石花菜,石花菜可以制作各种味道的果冻,不值钱,海边有很多,长在礁石上。
  需求量大的话,人为参与一下,每年都长出来一大堆。
  我叫大哥写封信给江南东道那里,叫他们采,再运回来,晒干,能保存很长时间。”
  李易转身又去找李成器,海里的事情都归李成器管。
  李成器赚了钱,现在分红了,再进行新的投资、造船。
  剩余的钱,成立基金,帮助百姓。
  石花菜跟海白菜一样,海边的人不喜欢吃,有鱼吃,为什么要吃海草?
  倒是海带吃,价钱还不低呢,因为不会种。
  李易告诉李成器石花菜如何种,吃了对身体有啥好处,能够制作什么东西,又跑了。
  李成器写信给海边干活的人,叫他们安排,杭州、福州那里多。
  其实登州和渤海湾也多,不过现在天冷,不方便打捞。
  信送出去,李成器对过来问情况的李隆基说:“易弟眼中,天下无物不可用。”
  “也无不可用之人,只是有更多更好的人,易弟就不想用其他差一点的人。”
  李隆基只是好奇李易又有什么新主意,至于东西的本身,他不在乎。
  他没吃过石花菜,身体不舒服,吃药也用不着石花菜,以前的医书上没写。
  后来易弟写的医书上才有,这玩意儿能够驱蛔虫。
  还能治疗一些特殊的伤寒症与肿嗓子,现在又说能做成好吃的。
  “有易弟在,整日里似无所事事一般。”李隆基突然抱怨太过清闲。
  每天都有羽林飞骑送来的奏章给他批阅,数量少。
  原因出在钱上,曾经没钱,一处处地方要钱,还有边关军队调动和辎重。
  钱多了,凡是涉及到钱的问题俱不是问题,边关军队皆就位,辎重更不是个事儿。
  剩下的关于官员调动,无所谓,调就调呗,反正有大唐巡查团的那群人盯着。
  一般一个地方一受灾,要不要开常平仓?给不给减免租庸?都是麻烦。
  现在还用问么?开常平仓,给百姓东西,租和庸都不要了,一点点钱而已。
  “等明年先的种子回来,说不定一年财政收入刨除租子,可以达到五千万缗。”
  李成器也发现钱太多,他自己手上就有近千万缗的资产。
  这几年怎么弄的呢?像做梦一般。
  不真实,又怕梦醒。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志向光明心方傲
  “不要吃撑了,不然一会儿跪着滑冰车肚子难受。”李易对孩子们说。
  他尽量让孩子们多喝点汤,汤消化速度快。
  喝汤喝饱,玩一会儿有尿出去。
  孩子们的冰车都是跪在上面滑,不像他那时,很多冰车上面放板凳,坐着滑。
  二者的区别在于速度、安全、操作灵活性。
  跪在冰车上,使劲的时候孩子腰上借力,重心低。
  冰车能突然加速、急刹、变向。
  摔也摔不到脑袋,通常都是快速行进中急停变向没控制好,翻了,就是玩儿飘移没玩儿好。
  翻了就翻了,孩子跪着,距离冰面十到二十厘米,一翻人就出溜出去,要不就从车上一屁股坐冰上。
  用板凳那种,容易往后翻,摔脑袋,速度也比不了跪着的,能差三四倍。
  孩子们听李易说话,一边点头,一边继续吃。
  对于他们来讲,好不容易吃到一顿好吃的,不吃撑了对不起自己。
  李易看着叹口气,多亏之前让孩子们先喝了汤,而且他们吃的豆皮都是泡发之后的。
  还有冻豆腐和油豆泡,里面含水多,吃撑吧,依旧能快速消化下去。
  “李郎,王维和孟浩然为什么总喜欢要干谒?”
  永穆公主发现情况,以前她就觉得那些学子整天找这个找那个要见自己父亲。
  还有的走姑姑们的门路,甚至跟姑姑们在一起睡觉。
  “终南山,卢藏用。”李易说了两个名,一个地名,一个人名。
  卢藏用因为官小,跑终南山去隐居,然后被提拔,之后因为依附太平公主,被李隆基给赶走了。
  永穆公主知道此事,她想了下:“王维?”
  李易:“”
  他诧异地看永穆公主,对呀,王维总是找那些宗教的人士,他是不是也打着这个主意?
  只是学着学着,自己陷进去了。
  “官啊,不能总低头干活,还得抬头看路。唉!”李易又不开心了。
  他发现不管哪个时代,官员全是一样的。
  包括姚崇,姚崇就是给李隆基上书,才得到赏识。
  而宋璟,更是走了姚崇的门路。
  张说被贬谪后走了苏颋的门路,毕构同样频频上书。
  官员得有渠道,走门路,跑部钱进。
  他那时的负责医疗方面的卫什么委的,但凡有一个小实权,家中就都富裕。
  凭借工资,根本达不到那个程度。
  一个正科实权卫什么委的,家中要是没有个千万资产,不可能。
  李易就送过不少钱,还有那什么
  国内如此,国外亦如是。
  永穆公主换以前,绝对想不明白,此刻李易一句话、一声叹息,她懂。
  “李郎,吏治问题解决不了?”永穆公主认为所有的事情李易都有办法。
  “解决什么?解决人,还是解决民生?
  不说旁人,说我,我去当苏州刺史。
  我过去一年叫百姓收入翻五番,两年翻十番,三年翻二十倍。
  第一年我贪一千缗,第二年我贪五千缗,第三年一万缗。
  你是陛下,你告诉我,你能把我怎么样?
  我可以向你保证,再有两年,我苏州上缴赋税五百万缗。
  苏州我能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老有所养、幼有所教、举目无陋室、全州俱欢颜。”
  李易说出了真正的无奈,你非要按照律法来抓。
  抓完了,下一年苏州百姓收入大幅度下降,苏州百姓痛骂朝廷。
  “我你哎呀!李郎你可以一边自己赚很多钱,一边让百姓赚很多钱,像京兆府。”
  永穆公主愁坏了,怎么抉择?太难啦!
  “我可以,别人不可以,别人把心思放自己赚钱的事情上,赚到的钱更多。
  把心思放到百姓身上,自己没时间和精力搞自己赚钱的事情,就只能贪。
  不然最后普通百姓的赚的钱比他的俸禄高出很多,物价就高。
  他都吃不上肉了,百姓大鱼大肉的点完了就吃一口,甚至一口不吃便扔。
  你说他吃这个肉还是不吃?百姓的孩子穿绫罗绸缎,他家的孩子穿麻布的衣服。”
  李易把一些他那时真正为民的好官的情况说出来。
  有好的没?有。
  好的没钱跟上级交流,得不到提升。
  更可怕的是,当这个官员把地方治理好了,准备得到政绩证明自己的时候,一个调令下来,换个地方当官。
  然后在别处没本事搞民生,却有经历走上面关系的官员被调过来摘桃子。
  这等事情不是偶然,而是普遍。
  他那时有人说西方国家廉政,当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带着自己的国家去捧所谓强者的臭脚的时候。
  他的国家能廉政?不矛盾吗?
  永穆公主嘟起嘴儿,她不晓得李易以前的事情,她只是想哭,这世间太不公平了。
  李易拉住她的手:“即便夜阴暗,仍存向阳情。日月能转换,何不光明行?你我所在的地方,就有孩子灿烂的笑容。”
  永穆公主猛然抬头,定定地看着李易,随即眼中噙泪、嫣然一笑,扑到李易的怀中。
  “带我一个,带我一个。”小兰急了,也扑上来,一起抱。
  “我也抱!”一个孩子放下手上的串儿,不知道情况,反正就是抱。
  一群孩子都抱,一个抱一个,抱成一大团。
  “这么多人,就抱到一起了。”李隆基看到,鼻子使劲喷两下气,跟马似的。
  “暖和!天冷!”李旦拉起豆卢贵妃的手,笑眯了眼睛说。
  豆卢贵妃跟着说:“据说范儿冬天不喜用暖炉暖手,而是伸手入侍女之怀?”
  “从去年起就不是了,我有人盯着,暖一次,就扣一成的钱,扣了七成后,他的手不冷了。”
  李隆基说自己的弟弟李范,李范手一冷就让伸到女人的怀里捂手。
  而李易最反感的就是这种,所以自己通过弟弟身边安插的情报人员知道后,暖一次就扣百分之十的钱。
  扣了百分之七十,弟弟就懂事了。
  情报人员都不算暴露,就是告诉你我在你身边安排人了,你敢收拾这些人?
  说完,李隆基反应过来,现在是在说李范的事情吗?是自己的大女儿光天化日之下抱别的男人。
  那边永穆公主抱一会儿,赶紧找话题:“李郎,考科举有窍门吗?”
  “有,很多考不上的就是卡在关键的地方,他们整天就琢磨写诗,根本不了解朝廷用人的标准。”
  李易松开手,摸摸几个近出孩子的头。


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时务之策位高堂
  队伍再又一次清晨中告别阌乡,去往最后一站,弘农。
  不沿着黄河走,走陆地,两地之间,属于平原地形。
  若走黄河,需先到桃林县,再向西南走鸿泸水,绕远了。
  孟浩然、王维与李易同乘一辆车。
  孟浩然状态似乎不怎么好,注意力总是不够集中,时常走神。
  让李易不由得想起资料上所写,跑长安找张说想见陛下,陛下突然到张说家,孟浩然躲床下。
  “浩然啊,陛下这个人,虽然我未曾得见,陛下的性格,还算有所耳闻。”
  李易声音平和,怕吓到孟浩然。
  听到李易的声音,孟浩然才中身份上的差距造成的紧张状态中逐渐恢复。
  王维坐端正,他也想了解。
  “写田园诗可以,悠然的田园生活,许多人会向往。然!不可幽怨,没人喜欢整天听别人悲伤的故事,除非是敌人。”
  李易知道现在的孟浩然有点着急,已二十九岁。
  没遇到张说,否则明年张说换地方时,孟浩然会写一首诗。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三十犹未遇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整首诗先写景,再写自己的状况,然后写思想,结尾写愿望。
  三十岁了,书剑时将晚啊,来不及了。
  借酒消愁,希望有人能够像杨雄的同乡杨庄一样举荐一下自己。
  当时杨雄被举荐后,写了甘泉赋,一举成名,直接变成了给事黄门侍郎。
  官的品级不是最高,却能常伴皇帝左右。
  孟浩然总觉得其怀才不遇,实际上他知道自己的缺点,不去考科举,考不上。
  一直到三十九岁找不人举荐,才去考科举,一考就没考上。
  然后他还是写诗游玩,一直到最后当幕僚也没当几天。
  这一生写了许多诗,为后世的人留下了大量的田园风格作品。
  “写边塞诗?”王维高兴,他会写边塞的诗。
  “歌颂大唐百姓好生活的诗亦可。”李易觉得王维比孟浩然起点高,同时整体才华超出孟浩然。
  人家王维考科举,第一次没考上,隔年再考,成了。
  李易为三人倒茶:“考科举诗赋所能起到的作用小,贴经乃背诵,作不得假。浩然差在时务策上。”
  孟浩然神色一变,眼中带一丝恐惧地看向李易。
  他从未与人说过,他就是时务策不行,背诵的东西他背,写诗的时候典故信手拈来。
  一问他时务策,他立即傻眼。
  “李东主可能教我?”孟浩然已经把李易看成神人了。
  “很简单,在我那庄子住些时日,大唐的事情便了然于心,时务策考的内容在其中。”
  李易再一次知道为何世家大族的人总能考上进士,寻常的人考不上。
  没有报纸、没有网络,上哪去了解国家大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