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就要保张孝嵩,张孝嵩果然在关键时刻连续打败敌人,又领兵去吐蕃助阵。
李易要收拾姜姣,一查,果然有问题。
现在郭家要不要额外照顾?给予更多的信任?
“可!主要是办军校,郭家的其他人,将来出生的,还有子仪的侄子什么的,能给当官就给当官。他们家人天生就能打仗。”
李易说的时候想笑,又有些难过。
为历史而难过,郭子仪能征善战,安史之乱的时候要不是许多将领无能,大唐就不会那样。
凡是郭子仪参加的战争,只有一场败了,算是平局收场,跟他自身的关系还不大。
兵权在握时,别人诬陷他,他也忍着,罢免他,他不说什么,一旦再次启用他,他又能带领将士们打胜仗。
大唐皇室亏欠他太多了,越是听话的、能打的将领,越是遭到一些人的攻讦。
好在自己来了,什么大臣攻讦?哪个人跳出来搞事儿?收拾不死你!
“确实可?”李隆基又追问一句。
“郭家之人对朝廷的忠心,不比我差。”李易如是评价郭子仪一家人。
李隆基听懂了,意思是,即便郭家有一天能够轻易当上皇帝,郭家依旧不会当。
就如易弟一般,想当就当上了,无人能阻止,易弟心不在自己这个皇位上,更愿意帮忙。
嫌当皇帝不自在,整天有事情忙,不如在庄子里轻松。
“易弟,还有什么人能用,什么人不能用。”李隆基想把人给安排一下。
“能用的……等回头我列个名单,不能用的,现在李林甫不能用。另外姜氏,不应再启用。”
李易直接给李林甫的前途弄没了,他不知道现在的李林甫会不会变成历史上的那样。
但不重要,变不变都不允许起升起来。
还有还未出生的杨玉环,以后也没机会了,包括杨国忠。
其他的人再看,反正只要私德有亏,就不给重要的位置。
不然还要整天想着收拾人,怪累的。
“哦!”李隆基记住了,姜氏不再启用,叫李林甫的人,回头看看,给安排个小官。
还不能给扔到远的地方,扔过去万一李林甫在当地欺压百姓,岂非自己害了百姓。
另外像修水利什么的能够有油水的官职,更不能派。
修书吧,修书是个好活儿,修好了能够名扬千古,对,就让李林甫去修书。
李隆基又闲聊几句,找柳婕妤去就寝。
李易自己找地方睡觉,哪怕李隆基走的时候暗示他这里的房子多,永穆公主怕孤单,他也没去找。
郭家人很晚才睡,今天他们确定了一件事情,自己的家族要大发展了。
要多生孩子,多找老婆,并且教育好孩子,长大了为大唐作贡献。
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人间温暖炊烟灶
半夜的时候,天上飘起了轻雪。
天刚亮,百姓使劲烧灶,冷。
郭家由李家庄子的人执导制作早饭,胡辣汤配葱油饼。
好制作,不需要发面。
再加上两个茶叶蛋和一点咸菜,就可以了。
大家吃一样的东西,包括怀孕中的王皇后,她最近有点不舒服,没给她弄奶喝。
“县里的悲田坊送去一批,再给拿去一千缗。”李易吩咐青松,青松会去找人安排。
果然,一出门就找到人了,郑伊勤等县里的官员。
昨天他们回去,一大早又赶过来。
拿到钱,他带着吃食赶去悲田坊,自己还没吃东西呢。
一千缗不是小数目,他知道要让悲田坊的人吃好住好,还要找人继续给瞧病。
悲田坊今年不缺钱,郭家捐得最多,其他跑去李家庄子卖东西的也纷纷解囊。
悲田坊阻止不了人的离去,却总归能给活着的人一个希望。
悲田坊的存在,不仅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更让提供帮助的人团结起来。
当捐钱的人看到住在悲田坊中的人日子好过了,会有种骄傲感,感受大唐的繁华和强大。
尤其是李家庄子的报纸总是说别的地方如何贫穷,什么吃不饱饭,衣不蔽体等等。
始终给大唐的百姓一个对比,幸福有时候就是对比出来的。
众人吃过饭,队伍启程,要路过悲田坊。
“停下,去看看。”李隆基知道前面有悲田坊,招呼队伍暂时停一下,他要进去。
悲田坊如其名,是个坊,里面很多建筑,朝廷雇人。
不需要寺和观来负责,包括京兆府的悲田坊。
以前让寺里的人管,寺里有钱,百姓会上香和点长明灯,捐香油钱。
李隆基认为不好,悲田坊的人看到的都是寺里的人,感恩自然也是对宗教感恩。
他接过来,自己出一部分钱,朝廷出一部分钱,李易也捐。
京兆府的百姓去上香的越来越少,他们更愿意给李隆基和李易的长生牌位上香。
钱就自己留下花,再给军队捐点。
钱多的直接找衙门,提供给悲田坊。
据说给李易上香比给寺里上香灵验,好像求子的最灵验。
当初总没孩子,现在日子好过了,给李易上个香,求孩子,果然就怀上了。
实际上他们能怀孕的缘故在于吃的食物好了,而且心情也好。
蛋白质、微量元素补充,男女结合的时候,怀孕的概率增加。
当然,想让家里生活水平提高的更准,果然赚钱多,好灵验。
还愿,给李东主弄点供品。
做一锅红烧肉放盆里摆上一刻钟,趁着没凉,赶紧端桌子上去吃。
百姓明明知道李易吃不到,还非要如此做,有仪式感。
郑县的悲田坊中同样有李隆基和李易的长生牌位,在坊里住着的人每天会擦干净,有的还会磕头。
李易陪同李隆基进去,郑伊勤在,他吃饭呢,胡辣汤多,葱油饼也多,他正好跟着一起吃。
见到李隆基进来,他赶紧起身。
“你继续吃,我们自己看看。”李隆基对郑伊勤说一声,向前走。
他吸吸鼻子,没闻到臭味、霉味儿,反而有点花露水的味道。
他见到一个六十岁左右的一个老者,轻声问:“今天喷了花露水?”
老者打量一下李隆基,点头:“天天喷,花露水兑水,喷一点,清香。”
“今天吃的比往常好一点吧?”李隆基又问。
“今天的汤和饼味道好,有时我们早上能吃到肉包子。”老者承认好吃,强调他能吃到肉。
“最近两天新洗一衣服和被褥?”李隆基见老者穿的衣服不是新的,却干净整洁。
“隔三天保证洗一次,我说你这人怎么回事儿?你问的事情,是不是要弹劾郑明府?”
老头反应过来了,怎么这样问?
李隆基摆摆手:“不弹劾,我不是官,不弹劾任何人。”
“你呢?”老头看李易。
“我是官,我能弹劾别人,不过我不会弹劾郑伊勤,我是李易,我对他还比较满意。”
李易承认自己的身份,对,自己是官,散官。
“哪个李易?李东主?我给你磕个头。”老头先疑惑,随即反应过来,要下跪。
李易前冲一步蹲下,把老头架住:“别,别磕头,我受不起。”
“受得起,受得起,叫我给你磕一个。”老头坚持。
“求求你了老伯,别,不能磕,真不能磕。”李易说啥都不答应。
“我天天对着牌位给你磕头,真人磕一下。”老头盯着李易的眼睛。
李易深吸口气:“磕牌位挺好了,老伯,吃饭,咱吃饭。”
“成,给你的牌位磕。”老头没有李易力气大,只好站好。
“老伯,悲田坊还有哪里做得不够好?”李易顺着力气让老头坐下。
“都好,不要弹劾郑明府,郑明府听话,好官儿。”老头给出个评价。
悄悄跟在后面的郑伊勤又一次想哭,连悲田坊的人都知道自己被架空了。
大家又聊上几句,李隆基继续逛。
孤儿一个个小脸很干净,里面居然有个大胖小子,显然很能吃。
另有妇人在那烧热水,准备洗衣服,她们被雇佣来的,负责照看悲田坊里的人。
工钱不是很高,但可以在悲田坊吃三顿饭,悲田坊的饭菜总是多做一点,妇人们回家的时候带着。
李隆基看一圈,走出来:“易弟,归根到底是钱的问题。”
“是国力,包括行政和经济,这些孩子长大,就不会对大唐有恨意。
再教他们读书,理论上他们知道自己的童年是什么样子,若当了官,或许会爱民。”
李易没敢把话说死了,有的人小时候穷,等当上官,反而使劲捞钱。
而一些家中条件优渥的人当上官,反倒是爱民。
问百姓是愿意让家财很少的人当官,还是让家里非常富裕的人当官,通常百姓选后者。
如王维,他当官的时候不去捞钱,他有钱,他更愿意找人一起办酒会。
还有孟浩然,他家也有钱,他总能找人一起吟诗作赋,大家就爱跟他在一起玩儿。
换成李易呢,学子们根本没机会找他玩儿,只有之前进庄子的学子才能听他讲课。
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家庭地位思南方
“一年,还有一年。”上了车,李隆基往着窗外依旧飘着的小雪嘟囔。
王皇后在吃零食,吃饭吃个半饱,然后她就吃干果。
核桃一天就吃两个,其他的是榛子、松子、榧子、白果、杏仁、西瓜籽。
花生没有,南瓜籽还是没有,葵花籽找不到,开心果也不知道长啥样。
现在能吃到的水果也吃,品种就少了,倒是冻秋梨多,需要化开后,等温度上来再吃,或者榨汁。
她等着自己的女儿出世,比小家伙好,小家伙太调皮了。
“是铁路吗?”王皇后知道毕构都愁坏了,说好的慢慢给钱。
结果李易强推,一年一千五百万缗砸下去,大炼钢。
铁路的利润还不上交朝廷,直接转换成其他铁路的费用。
“还有种子,新的种子到来,百姓可选择的农作物更多,土豆、玉米、花生。”
李隆基在盼,就一年,坚持。
曾经不知道还有更好的作物时,他也不觉得如何。
知道后,整天惦记。
铁路的利润拿不到,商人走铁路运输的税可以收,还有铁路沿线的百姓的消费也增加。
以后铁路修建,无须朝廷出钱,以路养路。
“有叔叔在,都容易。”王皇后宽慰着李隆基。
“嗯!”李隆基脸上有了笑容。
财政问题已经不是问题,李易总能想到办法赚钱。
关键还稳,推动一些事情的时候一步一个脚印,稳到别人想阻止,找不到办法的程度。
除非派死士刺杀他,否则他的意志不会转移。
世家大族多难对付了?在李易面前,动都动不了,压得死死的。
别人年少轻狂,愿意出门显摆。
李易但凡能不出去,保证不出去,整天缩在庄子中。
一旦出去,周围侍卫环绕。
……
“李郎,我困了。”永穆公主跟李易在一辆车中,昨天晚上没睡够。
李易起身把旁边的床放下来,拍一拍:“在这睡,我坐着眯一会儿。”
他没让永穆公主趴在他腿上睡,更不想让永穆公主靠他肩膀睡。
那样两个人都累,没条件的情况下才那样做。
永穆公主把眼睛一闭,李易笑着过去给抱起来放到床上。
“李郎,去弘农是抓人吗?”永穆公主侧身卧着。
“把蓝宝的嫂嫂带回来就行,抓不了人,打媳妇儿属于家事,媳妇不和离,别人有什么办法?”
李易在法理上找不到好办法。
他反感丈夫打妻子,有本事的男人,妻子自然温顺。
但他觉得,本事大的男人,妻子应该特别活泼,每天都像孩子一样快乐。
不需要动手来树立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一般在家里打老婆的男人,在外面都废。
他得到地方看,看蓝宝的嫂嫂伤势,包括精神方面的。
解铃还须系铃人,精神方面受刺激,那就得帮着报复。
李易觉得大唐的女人地位还是很高的,至少女人可以单方面提出离婚。
而且嫁妆,可不是给夫家,女人自己管着。
嫁妆若是陪嫁一千亩地,这一千亩地归女人自己掌管,夫家拿不到。
夫家的人需要给女人足够的尊重,人家有钱。
吃你夫家的、穿你夫家的,你夫家不准没收人家女方的嫁妆。
关键蓝宝的嫂嫂属于二婚,没有什么嫁妆,又生不出孩子,家庭地位就低了。
男方可以休妻,或者找其他女人,理直气壮,哪怕原因出在男方。
由于医疗技术不到位,判断不出究竟是谁的问题,女方吃亏。
“李郎,除了蓝宝的嫂嫂,还有其他的女人也受那个苦。”永穆公主多愁善感。
“是呀,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