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6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包鸡腿的妇人开口:“说一声就行,给了就是给了,其实坏不了,明天也能卖,今天过来的全是拿奖励券的孩子,就多给点吃的。”
  “你确定他不会被罚?”孟浩然知道自己家里的下人要这么干,保证被收拾。
  “确定,我是他媳妇儿,他总是送孩子东西。
  今天孩子们吃的涮串儿不收钱了,我也报备一下。”
  妇人把鸡腿都包好了,摸摸旁边孩子的脑袋。
  “谢谢八指婶婶。”孩子们继续高兴地道谢。
  孟浩然确定了,对,人家是夫妻。
  他一肚子问题,李易怎么对下人如此放纵,下人能够随便把东西送人。
  若是卖了,把钱自己留下,怎么办?你说送了就送了?
  想到他就说:“你们把东西卖掉,就说送给孩子,钱自己留下,李易不知道吧?”
  “没有几个钱,不值得那般做,在李家庄子生活,什么都不用愁,钱没有啥用。”
  妇人笑着摇摇头,一副我不想赚钱的样子。
  他们吃的、住的全有,孩子的教育更不用说,缺什么东西,庄子里直接发。
  藏一点钱干什么?到外面买饭吃?买衣服穿?
  何况庄子里的人手上没现金,一律账目管理。
  拿着兑换券,怎么去入账?告诉账房我从别的地方赚到了钱?显然不可能。
  或者钱买其他东西?然后带回去用?
  可是庄子给,额外买,不是傻么?
  冬天食堂吃饭,就有西瓜的果盘。
  外面也有卖西瓜的,自己去买来偷摸带回家里吃?何苦呢!
  还有干果,放在食堂随便抓,想吃就抓几把回家里吃。
  要啥有啥,再耍额外的心思,一旦被逮到,绝对不是赶出庄子那么简单。
  李家庄子不存在活着离开的可能,里面的秘密太多了。
  孟浩然发现自己就像个什么都不懂的愚民一般,一个庄子,怎么能够治理成这样?
  庄户随便送别人东西,没人盯着,说一声即可。
  换成自己家,家产会被下人给掏空。
  李家庄子的庄户,一边送又一边说实话,忠心是怎么来的?
  他根本不知道李易对于管理方面的模式,分好几种,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一样的方式。
  在李家庄子对外与别人合作时,李易会计算非工作性资金损耗,有个比例。
  就跟他卖医疗器械时候下面的医药代表进行公关的费用,你根本卡不住,只能卡一个范围。
  卡死了,看着管理好了,结果利润少了,因为医药代表动用资金的时候缺少灵活性,怎么行贿?
  公关费用本身带有弹性,审计的时候会有一个数据模型。


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文明延续事不难
  “好吃不?别掉眼泪,能补回来,我就换了一点,五斤,其他的可以生吃,也能榨点油,还有煮着吃也行。”
  不知道孟浩然到长安的李易在郭家弄出了一堆花生米,他制作的是盐爆的。
  他没拿救护车里的微波炉做,直接用铁锅盐爆。
  就爆了一斤,还有一斤制作五香花生米。
  一斤准备煮着吃,颗粒吸水膨胀那种。
  另外二斤生花生米在那里放着,没想好怎么吃,榨油感觉数量太少。
  永穆公主知道李易拿寿命换,吃的时候抹眼泪。
  李易劝,吃个花生米而已,哭啥?
  郭子仪也抓了一小把在那吃,他守在各种枪的旁边。
  他的天赋逆天,所有的武器用一下,重机枪多打几发,就不用再练了。
  他喜欢摸枪,入睡之前,想的都是怎么用枪。
  甚至做梦会梦到自己端着重机枪点射打敌人,脑海中模拟出战场和弹道。
  大家都尝一尝,东西不多,但一斤花生米,一个人想全吃了,会很腻。
  “李郎,以后不要换了,我不吃。”永穆公主眼睛周围红了,不过花生米确实好吃。
  “以后找到种子,咱们就不换了。船队速度要是快,过去就找到东西,先回来蒸汽机船,咱们用大棚就先种上。”
  李易已经决定了,蒸汽机船快点过去,然后快点回来,别急着办别的事情。
  从大唐到美洲,一个多月就能到地方,除非航线跑偏了。
  中途甚至不需要额外补给,一艘船自己足够支撑。
  不像是桨的船、人力轮船、帆船。
  桨和人力的慢,累。
  帆船需要看风向,天知道风怎么变。
  一个多月过去,到了地方立即找东西,然后补给淡水。
  要是遇到土著,先给土著点好处,当地的土著很好说话。
  白皮肤的人过去,人家土著都热情招待。
  黄皮肤的过去,会发现更美洲的土著长得很像。
  不管是因纽特人还是印第安人,跟大唐人基本上看不出太大的区别。
  包括骨骼、肤色、眼睛、头发,感觉就是自己人。
  给他们礼物,他们就很高兴。
  像香皂、小镜子、护肤膏、花露水,都挺实用的。
  当然还有做菜用的香料以及丝绸,丝绸这个东西,只要不是假的,每一个人看到都会觉得漂亮。
  南美天热,穿一下丝绸的衣服,顺滑、柔软、清凉。
  还有铁器,比如长矛的矛头、大刀。
  当一个人给你好武器,首先证明对方帮你的生存概率提高了,打猎。
  又同时证明对方的武器更好,能给你了,人家难道会缺少?
  茶叶自然一起给,教对方怎么喝茶,喝茶其实上瘾,因为有茶碱。
  李易知道中华文明的人在对外的时候是什么样子,通常都是帮助别人。
  得皮肤白化病的人则不是,他们一旦发现你打不过他们,他们立即通过武力手段来解决事情。
  中华的文明最开始地盘不大,然后别人总打它,它就反击。
  打着打着就地盘大了,又会融合。
  到李易那时,五十六个民族,其中也有白皮肤的人。
  没有歧视,也不存在欺压。
  那几个西北边关的民族,还认真地守护着边疆。
  尤其是守瓦罕走廊,就是同阿富汗的地方,旁边有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
  当地的人承诺,一个进不来,一个出不去。
  当地还非常重视教育,一旦大雪封路,他们就趟着雪走。
  学校联系发现位置不对,立即报警,警察出去帮忙接。
  那里是真正的军民鱼水、警民鱼水。
  当地人从来不喊着闹独立,因为吧……那边接触的地方,实在是太乱了。
  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哪个地方生活水平有国内的高?
  同一个肤色和相貌的人,在跟别国的人接触的时候,会怜悯别的国家。
  那么美洲呢,北美的位置都是跟大唐人差不多的人。
  南美也是如此,不是后来被白种人占领后的大量殖民后代。
  在李易眼中,那些白皮肤的人代表的就是野蛮。
  即便是现在大唐的时代,那里也没有什么文化。
  什么是文明?信仰一些宗教的都不是文明,因为文明本身就是信仰。
  别人信仰的是信仰,自己中华信仰的是文明。
  大家不知道李易的想法,李隆基等人只惦记着快点把东西弄回来。
  他们没去过美洲,却相信李易的话。
  郭子琇在安排住宿的问题,他家现在地方大,房子都是二层的,一进接一进,一院连一院。
  不属于愈制,房子高度不够,而且进连进的时候,中间有隔断。
  跟孔府差不多,实际上比现在孔府好看,地方更大。
  孔府规矩森严,孔府把孔子给坑了。
  虽说孔子要说是圣人吧,李易那个时代的人不认同。
  而要把儒家看成儒教,那就更反感的。
  什么教?在我中华大地上,除了道教,任何教都不认可。
  郭家的其他人也忙碌着,之前其实都收拾好了,现在再检查一遍。
  “李郎,这个皮你怎么都吃了?”永穆公主吃盐爆花生,把皮给搓下去了。
  “因为这个皮其实对身体也有好处,比核桃里面的分心木还好。”
  李易不搓皮,花生米外面的那一层皮,有特殊的维生素。
  他一说,其他人也不搓了,甚至把皮拿起来扔嘴里嚼。
  “易弟,王维能当好县丞?”李隆基对王维的印象不怎么好。
  他跟李易在一起时间长了,习惯以数据来分析问题。
  哪个县令要是过来,他就问你县里有多少人?其中的老人占比几何?孩子有几许?
  还有路是什么样的,能拉车和耕地的牲畜数量。
  现在京兆府的向上传的就是这个模式,给你说得非常清楚,看图表就行。
  “我也不知道,总归给一个机会,行就继续用,不行让他写诗玩儿吧。”
  李易无法确定王维,只是聊天和看资料,不够。
  王维当官的时候,似乎不主政,都是比较有闲的官儿,然后去找僧人了、道士了聊天。
  年岁不大,非要钻进禅道里去。
  李易认为喜欢什么不重要,但你对百姓的生活要有促进作用。
  你哪怕就是爱作曲,你多做一些百姓喜欢歌曲,也行啊。
  你只想着自己,治下的百姓你不管?


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家族将来枝繁茂
  宫女太监先去安排房间里的事情,郭家专门留出来最好的九个三进的院子。
  成井字形,李隆基就住最中间的一个院子。
  这个区域,根本没有郭家人居住。
  盖好之后,就是收拾卫生,现在终于发挥出其应该拥有的作用了。
  郭子仪的大车进到李隆基的院落中,停着,他晚上睡车里,车上有重机枪。
  等羽林飞骑布置妥当,郭子仪才找到时间跟自己郭家人的说话。
  “子仪在那边可辛苦?”郭子琇跟郭子仪对坐,泡了绿茶。
  “比边关好上许多,至少吃喝不愁。”郭子仪去过前线,还亲眼见到兄弟们战死。
  高原的地方,后勤补给再好,也比不上李家庄子。
  在李家庄子就是日常训练和学习比较累,有冬泳项目,李易亲自下水指导。
  比如打水球,一大片冰刨掉,人进去分成两队打球。
  要不是有完善的医疗和赛前热身运动,估计不用打仗,非战斗减员就能把羽林飞骑给弄没了。
  学习感觉比冬泳还累,李易教的东西多。
  “以后的家里怎般行事?”郭子琇最近几年都跟做梦一样,弟弟去考武举,评了个异等。
  大家在高兴的时候,弟弟又负责陛下的私军。
  从哪时开始,家中的日子好过了,比以前有钱,到现在,钱,不去考虑了。
  “照常办,不主动欺负人,但不怕跟别人干,咱家无须再以官职捞钱,行得正、坐得端。”
  郭子仪如今自信,家里不造反、不贪腐,谁也不能拿郭家如何。
  有人敢寻上门来滋事,李易知道后会百倍报复回去。
  郭子琇点下头,他也知道抱住了大腿,陛下呀!
  弟弟专门保护陛下,弟弟家人挨欺负,是不是有人想通过这个来胁迫弟弟对陛下不利?
  对,就要如此说,可以抄家了。
  “往后家中事情应如何安排?”郭子琇现在只是听从别人的话来做事。
  李易那边告诉怎样办,他就怎么去做,然后赚钱,赚到的钱归郭家。
  郭家专门修一堆房子,等李易来的时候住,现在陛下来了。
  那里应该算行宫?别苑?
  郭子仪两手互相搓搓:“该当官就当官,如父亲,行商不用,家中的兄弟,还有以后的兄弟,最好都当官。”
  “为何?”郭子琇认为借着机会,家里人去当官,像不知道好歹一样。
  “当官才能帮助大唐,别的官员陛下不放心,我家去当官,陛下会对那个地方安心。”
  郭子仪没为自己家人考虑,心怀大唐。
  家里的人到各个地方成了官员,做得好了,再升官。
  至于说最后位高权重会不会想要坐那把椅子,自己家人说得不算,李易不答应,谁都坐不上去。
  自己也没想过篡位,皇帝有什么好当的,看陛下以前的日子,过得多苦哇。
  若不是有李易帮忙,陛下后宫都摆弄不明白。
  郭子仪根本不晓得历史上的他对皇位简直是唾手可得,但他依旧没去考虑。
  另一边,李隆基呆在郭家准备的房子里,跟李易说话。
  “郭家可当重任?”李隆基现在看人直接问李易,李易说谁行,那么谁就行。
  比如郝灵荃,他从小将直接到将军,在庄子里学习。
  吐蕃那里把郝灵荃派去了,领兵打仗的本事没看见,外交的厉害知道了。
  郝灵荃把那么多的部族都给变成了大唐人,人家还表忠心呢,帮着干活。
  李易就要保张孝嵩,张孝嵩果然在关键时刻连续打败敌人,又领兵去吐蕃助阵。
  李易要收拾姜姣,一查,果然有问题。
  现在郭家要不要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