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等人立即拿出来本夹子和铅笔,互相看看,同时点头,用眼神交流,一人记一句,别乱了。
“易弟你说。”李隆基做端正了,属于问政。
宋德躬身退出去,找鱼烤,要烤到李易要求的那种程度。
“咱们现在属于农耕时代,粮食在社会活动中占第一位。
刚刚我想单独制作锅巴,技术没难度,关键在于目的和材料。
他涉及到的是油料和主食,香皂用油料来制作,咱们大唐缺油。”
李易同样坐得端正,说正经事情的时候,他态度认真。
刷刷刷的铅笔在纸上书写的声音响起,一人记一句。
桃红他们还不会速记,李易知道理论,却不打算教他们,因为教不了。
每一个人的速记都不一样,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定义符号和文字的关系,尤其是词组。
正常的说话,速记还好办,要是突然间念个宰相书,或者是长门赋什么的,砸用符号代表好几个字?
像‘社会主义现在化理念’,速记员,四个符号自己就能知道是什么。
若是小白写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用啥符号来代替?只能硬写、干写。
啥?要掌握小白写诗的用词规律?那你试一下吧。
掌握的只能是风格,写诗要是有规律,李易那时就有程序来写,一般都写什么藏头诗,内容根本定义不了。
中华的诗,带着意象拉伸,‘流水落花春去也’里的‘也’是什么?思密达?
那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中的‘兮’也用思密达?
‘多乎哉,不多也’两个语气助词,思密达?
“感觉也行,只要把音调弄好了就可以。”王维还没入魔呢,李易先入魔了。
“接下来呢?易弟,易弟!”李成器说着的时候发现李易走神。
“思密达?思密达!”李易用此代替了‘啊?啊!’
说出来后,他总觉得自己哪个地方没弄好,翻译上有错误吧?
他猛然惊醒,看看四周,还好,在大唐。
不是跟自己那两个棒子国的好哥们儿在一起吃辣鱼,不然对方会追着自己打。
为了缓和关系,只能带他俩去浴池,他俩上二楼,自己在一楼泡大池子。
“大哥,然后咱们进行技术性加工,收集生产资源,然后加工出来再以几倍到几百、几千倍的价格卖回去。”
李易说出操作模式,他那时都有,不过用来出口的商品附加值通常都不高。
唯一的竞争力是规模化,全球日常用品大部分写有美德因拆哪。
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贸易限定山那头
“有技术门槛的叫高科技商品出口,没有技术门槛的叫代工。”李易先给出一个定义。
再具体说:“高科技商品的附加值高,现在的玻璃镜子属于高科技,材料成本低,销售价格贵。”
“哪样东西技术低?丝绸?”武婕妤知道大唐的丝绸别人愿意要,还要瓷器。
“丝绸属于高技术产品,别人没有,咱大唐的百姓都不能每人一套丝绸衣服,何来技术低一说?”
李易不但不认为丝绸贵,还觉得应该限制丝绸出口。
用其他的商品来代替,丝绸夏天穿着凉快,好的绸缎锦什么的确实漂亮。
李隆基眉毛挑了下:“种棉花就不能种地,当以吃为先。”
“让别人种棉花,咱们收购回来制作衣服,对,西南蛮,还有天竺,天竺的棉花好。”
李易眯起眼睛,脑海中出现一幅地图,哪里适合种棉花、什么地方的麦子和大米多,香料
“增加贸易量和贸易品种,不能总要珍珠、玳瑁、珊瑚。
昂贵的奢侈品在药用上无法体现价值,它们可以用其他的东西来代替。
药用珍珠,再过两年,咱们种的珍珠可以年年收获,一年顶一年种与收。
用一大堆种出来的丝绸去换一块块宝石,不划算。
我知道哪有宝石的矿,若需要,派人过去直接挖。
啥红宝石、蓝宝石、猫眼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金刚石,现在他们没发现的我清楚。”
李易心疼那么好的丝绸、茶叶、瓷器跟人家换石头。
换粮食和香料、药材,能换许多。
让别人多种棉花,人家那地方气候好,不愁吃不愁穿的。
“运一百石粮食到海边,咱们付出一匹绸,饲养、采集、纺织一匹绸的地和人工,绝对换不来一百石粮食。”
李易给众人算账,自己付出了多少,收获了多少,叫技术优势。
别人送一百石粮食路费多少,不归他管,对方既然愿意换,说明利润还是很高。
“叔叔,我们要多多造船,加快速度,不能叫他们把利润全拿走。”
王皇后恨不能把夷商抓起来,变成大唐的奴隶,专门给大唐换好东西,夷商给个饭吃就行。
李易看李成器,李成器在负责。
“商人已组织起来了,大唐商盟,对外就一个,不采取相互竞争方式。
加入的商人,到外面贸易,必须统一定价,不得主动降价。
同时如进行贸易封锁,谁也别想卖,卖了就处理。不加入商盟的”
李成器停下不说了,不加入的结局已定。
好不容易弄到一条船,还不加入大唐商盟,出海保证给你打沉。
至于王法,海外有啥王法,谁是谁的王?
为了大家能够拧成一股绳,心不狠不行。
一旦到了外面,有人如果跟当地的关系好,大唐其他的商人过去,活下来算是得天之幸。
李隆基跟着说:“以后大唐的舰队出去巡航,凡是对我大唐不利的地方,给予耐心教导。”
“何时我们能出海看看?在海里航行是什么样子?”豆卢贵妃从未到过海边。
只是听人说,还有人画。
她倒是知道大海,水幕里面出现过,一眼看去全是水,无边无垠。
太阳在水里升起,又从水面沉下去,远处的天跟水面连着。
李易看看众人,都是没到过海边的,说道:“铁路修好,咱们乘火车过去看看。”
李易心疼这些人,看着权利多,实际上要不是有安史之乱,他们也就在东都和西都转。
去东都还是因为吃不上饭,宫里一大群人,每天人吃马嚼的,还要与百姓抢那点粮食,就搬家。
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逃避,面对天灾的逃避。
今年关中大旱,加上历史上蝗灾使粮食大量减产,无法运输到长安,百姓饿得吃土。
离开长安,眼不见、心不烦。
提前知道灾害的情况,李易先收拾蝗虫,再遍布水网。
百姓余粮多,李隆基就不去洛阳了。
“对,去看看,易弟你跟着为兄便放心,或者问问陛下,能否派宰辅也随我等到海边看看民生。”
李隆基现在不担心朝政问题,军队厉害。
要是有什么紧急的政务需要处理,有李易在,没问题。
即便天要塌,问一下易弟,易弟会想办法给解决。
李易看着李隆基:“谁去谁留下?三哥提要求,陛下一定会应允。”
“易弟说谁留下比较好?”李隆基一时间想不出来。
“老宋和老张都行,他俩全看过海,老毕老毕也见到过海,就苏颋没到过海边。”
李易一看,你们都知道大海啊!
毕构当过广州都督,在广州当都督,不去海边瞧瞧?
“他们唉!”王皇后一声叹息。
她羡慕其他人,以前的时候,她没考虑过去海边,始终在斗争。
泰山封禅,理论上能看到海,其实好几百里,又没有望远镜,一片云雾,没雾还是看不见。
曾经找不到出去的机会,皇后和皇帝能到海边玩儿?朝堂不要了?
如今一切皆不同,朝堂?有李易的地方就是朝堂。
永穆公主在旁边露出向往之色:“大海美吗?”
“夏天游泳比较好,前提是要有细沙子的沙滩,礁石的伤脚,要不我带你飞过去吧。
长江以北地区的不行,冷,去琼州,那里可暖和了,沙滩还好。
我教你冲浪,就跟雪橇似的,穿在脚上的那个。”
李易见永穆公主想去,要直接飞。
“易弟,不可呀,路途遥远,从冷的地方突然到了热的地方,要生病。”
李隆基赶紧阻止,别去,咱们的目的地是弘农,不是琼州。
其他人纷纷劝说,你得留下,你走了我们心里不踏实。
“李郎,等明年。”永穆公主放弃现在立即看海的心思。
“好吧,其实快的话”
“最少要耽误三天吧?三天咱们快点走,能到弘农。”李成器打断李易的话。
“不去,不去就不去。”李易点点头。
“东主,王维把那条半生的鱼给吃了,说味道好。”宋德此是赶过来,向李易汇报。
“小屁孩儿就是小屁孩儿,他要吃拉肚子了,嗯!能见到我。”李易惊愕,又表示佩服。
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相间有缘推实官
王维在吃鱼,他不傻,知道李易的意思,很生气。
然!他更知道李易跟谁在一起。
他好不容易得到消息,匆匆追来,想要见李易为假,见那谁为真。
生气归生气,他看着鱼就尝了一口,哎?味道不错哦!
他吃得开心,一口鱼肉,一口黄酒。
吃到一半的时候,李易带着永穆公主过来。
王维看李易,好奇。
李易年轻,过了年二十,但是不看眼睛的话,感觉还是十五六岁,皮肤好,脸嫩。
看眼睛,王维感受到一种压力,即便李易目光平和。
李易也在看王维,王维感觉有二十岁,不是显老,是相对成熟。
永穆公主好奇地瞅着王维,就这个叫王维?写点破诗。
永穆公主如今对于写诗赋什么的不上心,李郎想写就写,写出来的还很好。
写诗不如助民,许多百姓远远达不到欣赏诗赋的程度,更在乎吃饱饭,要是顿顿有肉就更好了。
王维看到永穆公主时眼睛一亮,又立即转回目光,对李易拱手:“刚柔兄所赠之鱼,味美非常。”
“刚才我问了一下,今天从河里穿竿下挂网捞出的鱼,生的熟的半生的都能吃。可知为何?”
李易现在不怕王维吃坏肚子了,今天的鱼,捞出来就冻硬了。
有一些病毒冻不死,寄生虫保证死,包括细菌。
除非王维吃的鱼里面有嗜盐菌,这个低温就不行。
旁边的是淡水河,哪来的嗜盐菌?
“两仪刚柔伴,阴阳未成隔。冬鲤雪中钓,明艳绘漕河。”
王维就习惯这种给人一种画面感的文字,同时带着禅韵。
不过因为年岁还小,对禅韵的把握有匠气。
“你说错了,因为刚才有人用同一网的鱼制作了鱼脍,我的人拿设备检查过,没问题。”
李易没心思跟对方拼诗玩儿,不是拼不过,对方年岁太小,虚岁十七,从四岁开始学,也就是十三年。
而自己也是从四岁开始学的,背诗有一首没背下来,父亲不准吃饭。
背的是: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
六岁以前的记忆很少,但这个始终没有忘却。
如今可以随意写诗词,并非天分高,只不过是岁月的积累。
练得越多,越知道自己差距有多大,同时更热爱自己所在的这个文明。
“你知道明年的考题吗?”王维咽了下口水,他发现对方比自己还成熟。
“你想当什么官?我给你安排一下,你一边当着一边考,河东王氏,家学有教吧?”
李易对王维十分了解,河东王氏,就是太原王氏的分支。
与郭子仪差不多的身份,都是大家族,山西出人才,世家多。
“哪里的官?”王维就是想当官。
“蓝田县第二个县丞,多一个县丞,你来当,如何?”李易给王维机会。
“不是长安?”王维抵触。
“李家庄子出去的学子,甲第进士,不过是去蓝田县当个主簿、县尉,给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永穆公主出的声,她越来越讨厌王维了。
蓝田县的县丞还不行?你河东王氏再厉害,你为大唐做过什么贡献?
你那么多的侍女和护卫,整天游荡在花街柳巷之间。
你写诗好有什么用?当朝宰辅哪一个不会写?
他们能当上宰辅,是因为他们会写诗?
给你安排一个好县的官儿,你还挑肥拣瘦的。
第二界的李家庄子学子,一律甲第进士,还不是得到村子里配合村正干活?
你以为你是谁?河东王氏?世家现在不值钱啦!整个京兆府的百姓都在学写字。
“不敢,永……用学识去考才可,我,我当,多谢李大夫。”
王维一看永穆公主怒了,赶紧改口,差点说错话。
“用学识好,这个‘用’用得好,既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