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他是心服口也服。
他算是看明白了,李易的层次更高,连投书都不投。
李易讲的全是官员跟官员,臣与君的事情。
李易自己却没选任何一条路,他选的路,一般人是甭指望了。
根本学不来,这条路,如今回想起来,特别艰难。
需要连续拿出来利国利民的好东西,还是不求回报的那种。
自己在赚钱的时候,带百姓一起赚钱,帮朝廷解决大问题。
这样一点点的,才有了如今的这种特殊关系。
自己考武举,被评为异等,李易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衙门不动是为善
队伍走得不快,渭南县的县令提前得到了消息。
他是上一批连着州府的官员和县里的官员一起被拿下后新上任的。
叫郑伊勤,此刻他很慌张。
他倒不认为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他知道上一任怎么下去的。
州府都没有机会挣扎,全没了。
李易要来了,在路上就问百姓有没有冤情,他想干什么?
“去查,看看有冤情没?”郑伊勤找到县丞、主簿和县尉。
三个人一同摇头,县尉出声:“哪里会有冤情?当地有李家庄子收购的东西,按照以前李易的办法赚钱。
真有冤情,送东西的百姓去李家庄子的时候难道不会说?他们能为我们保密?”
“是呀,现在整个华州,还有同州,都知道李易有多大的能耐。”县丞跟着说。
主簿只是点头,他敢保证,自己的账没有任何问题。
“百姓家中房子有被大雪压塌的?”郑伊勤又问。
大家还是摇头,县尉回答:“那一次水灾,房子全好好修过,百姓有了钱,许多人家新盖房子。”
“前几天我专门去溜达了一圈,百姓家中牲畜数量增加,他们制作青贮。”主簿补充。
郑伊勤看县丞,县丞摊手:“前几天你自己还说,今年没用使用庸的令,百姓已经把路和河堤给弄差不多了。”
“对,对,今年县里没招呼百姓干活,百姓自己干。哎呀,算不算失职?”
郑伊勤疑神疑鬼的,害怕。
以前修路或修河堤,官府出令,百姓一人一年有二十天的庸,不像旁边的京兆府,庸和调全取消了。
实际情况,不用衙门操心,百姓看到路不好,有人组织。
负责卖本地土特产的到李家庄子的人招呼百姓,一起把路修一修。
路不好耽误运输,运输不便利,赚钱少。
河道因为淹过一次,不想再被淹,同样有人出钱。
不少人家还新盖的房子,原来房子不好的也修,顺便在旁边加屋子。
百姓不指望官府,自己能办的赶紧办了。
要是再淹,把官员杀一批,有什么用?房子还不是被泡了?
官府唯一做的事情只有把库房打开,取出来工具给百姓。
百姓拿着去干活,整个郑县被收拾得利利索索。
下雪,百姓自己看哪条路需要留雪跑雪橇,其他的地方的雪给清理干净。
河道上面不允许随便倒垃圾,还指望着在河上跑运输。
郑县如今就是这么个情况,叫人觉得不可思议。
“不会,百姓总去李家庄子,他们难道不说?你以为收拾我们,需要李易亲自过来?他是路过。”
县丞十分无奈,县令咋变得胆小如鼠了?
郑伊勤站在那里想想,长出口气:“对,百姓之所以会自己干活,还是李家庄子给出的主意。”
“李东主要来了,大家赶紧看看哪里不好,收拾收拾。”
“明天上午李东主的队伍就会到,现在扫扫街。”
“咱们给李东主做顿饭吃吧,每次去李家庄子,咱们都能吃上好饭菜。”
“人太多了,加起来六千人是不?听他们说是,光羽林飞骑就五千。”
“咱们人更多,一家出点东西,没有李东主,咱们过的是什么日子?”
“好,按照钱多钱少来出,大户多拿。”
“大户会答应吗?”
“会呀,我是老成,县里我家业最大。”
“老成啊,你戴着帽子,眼睛都快看不到了,没认出来。”
郑伊勤正在研究如何迎接李易,外面百姓的喊声隐约传进来。
“百姓在组织,咱们怎么办?”郑伊勤又慌了。
其实他挺稳住,不然不会把他安排到郑县。
宰相来他都不会紧张成这样,李易跟宰相不一样,宰相有人可以弹劾,谁会弹劾李易?
即便宰相想收拾人,得有个证据。
李易一句话的事情,甚至不用跟别人说,对百姓喊一嗓子,估计百姓能把衙门的官员活活咬死。
“不用管,听我的,衙门不管,衙门组织起来,叫官员命令,百姓自发,才能显出李易的厉害。”
县尉想到了一个情况,县里不出头。
不代表县里没能力,而是告诉其他人,李易得到的待遇属于他自己。
县里领头,岂不是显得百姓没办法才去接待李易么?
“对,咱们看着。”主簿也想通了。
“真,真行?”郑伊勤需要别人再推一下。
“行!”县丞笃定。
“好,好吧!”郑伊勤攥了攥拳头,脸色有些发白。
他很珍惜现在的官职,郑县的县令。
在别的地方,县令想办点什么事情,总找不到好的方法,眼看着百姓过苦日子,光着急,没有用。
在郑县,当初拿下州府官员后,李易亲自坐镇,把所有的县的发展模式全给确定下来了。
百姓只要照着做,看现在的情况,就知道那些模式有多厉害。
自己只要萧规曹随,看着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变好,很有成就感。
郑伊勤自己都不清楚,他真正害怕李易的并非李易弹劾别人容易,而是李易留下来的发展规划。
李易当时只在州府帮忙几天,到如今,还按照李易的办法来行事,并且没有错误。
几日的工作量,把整个州府的各县摆弄明白了,又能持续发展,这是什么能力?
自己没什么大的建树,李易过来看,不用弹劾,说一句官员怎么就没想出新的东西?。
自己是主动辞官,还是厚着脸皮?
外面的百姓不晓得州府里面的情况,他们就在衙门口商议事情,这里的场地大。
大家讨论着每家出多少东西,包括马的草料。
大户多出,按照家庭经济条件。
最差的,可以出工,别拿钱和物品了,留着自己过日子。
至于县衙门,百姓觉得非常好,没捣乱。
是的,百姓的想的简单,县衙门的人老实呆着,什么事情都不用管。
该修路我们自己修,该护堤我们自己护,我们知道怎么干。
需要交的租子不交,免了,遭灾,免三年,说好了的。
“不要着急,诸位,李东主的队伍速度慢,今天晚上才能到渭南,明天中午时候差不多到咱们这里,有时间。”
老成大声吆喝,他赚得最多,所以很想见李易一面。
去里李家庄子,他没看到李易。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协调八方是为官
天黑之前,队伍抵达渭南县。
渭南县的县令等人一同站在路边迎接,他们知道队伍不会去县衙门。
一同迎接的还有当地百姓,百姓拿着自己家的东西,准备等李家庄子的队伍抵达送上去。
都是食材,准备人李易一起吃,由李易的人做。
猪、羊、鸡、鸭,还有山货,杀完收拾利索。
渭南县的百姓有钱,京兆府的县。
不像郑县,郑县的百姓比以前的日子好过,却还是无法与京兆府的县一样。
渭南县的县令十分拘谨,倒是李家庄子出来的学子轻松自然,他们不在乎。
等队伍中的人下车,县令的眼睛瞪大。
他认识李隆基,他以为自己迎接的是李易,结果这一群都是什么人?
看陛下的样子,那些个女人应该是后宫的,那个老头,难道是……
“孙冠,怎么样?在这边还习惯?”李易对当上了县丞的学子说话。
“正在努力学习,要不把我换回去吧,我想在庄子里呆着。”孙冠觉得县丞没什么意思。
学不到知识,他爱学物理和化学。
“怎么也得当一年,不当官想发展其他的学科很难,受到的掣肘多。”李易拍拍孙冠的肩膀。
转头看目瞪口呆的县令曹云彬:“曹明府辛苦了。”
“不敢当明府,李……李东主才辛苦。”曹云彬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跟陛下打招呼。
“这位是我长兄,怀安县公,另一个是三兄,方渠县公,那个是木老丈,还有木夫人。
这位是三嫂嫂,这个是武婕妤,这个柳婕妤,三嫂家的孩子沰儿,武婕妤的孩子,包儿。
其他的都是宫女太监,有的我也记不住,就不一一介绍了,过两天高将军能追上来,服侍武婕妤和柳婕妤。”
李易看着曹云彬把主要人物介绍一番。
曹云彬就连续鞠躬,啥都说不出来。
他终于明白李易的权力为什么那么大了,陛下是你三兄?那个长兄就是宋王呗?
老头是太上皇,还有豆卢贵妃。
羽林飞骑和庄子里的人一同忙着做饭,百姓们在吃糖。
百姓带来的东西里面有山楂,庄户架起锅熬冰糖,铺上板子,把山楂洗干净怼出去籽,穿上制作糖葫芦。
一大群小孩子就站在旁边看,等着糖葫芦做好了吃。
对别的人,孩子们会畏惧和疏远。
对李易,孩子们当成了自己人。
他们家中全有长生牌位,每天会记得给陛下和李东主上香。
夏天的时候上蚊香,天冷了,草香,不追求什么味道,只要冒烟即可。
要是没有香了,就在吃饭之前,把制作好的菜放到案子上摆一摆,然后再拿去吃。
正常来说,供品是给死人和神仙的,活的人不受供。
百姓不管那许多,反正没有香了,表示一下。
若是觉得饭菜不好,就直接磕头。
孩子们天天跟李东主‘见面’,当李东主到来的时候,他们没有任何陌生感。
尤其是李易长得还比较好看,顺眼。
永穆公主更好看,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愿意多看永穆公主几眼。
“大姐姐你真漂亮。”一个十岁的男孩子来到永穆公主的近前,抬头看。
“谢谢,你管我叫闻恬姐姐。”永穆公主笑着说。
“大姐姐,我长大了能娶你当媳妇儿吗?”男孩子胆子很大。
“姐姐已经有心上人了。”永穆公主还是笑着摇头。
“我打败他呢?”男孩子很执著。
“在那。”永穆公主指李易所在。
“李东主哇?为什么漂亮的大姐姐不是我的。”男孩子郁闷了,别看小,小也懂得郁闷。
“大姐姐旁边的那个呢?”男孩子退而求其次,他看上了桃红一号。
其实那些个宫女,他都觉得不错。
长得不好看的宫女,高力士不可能安排到李家庄子。
“那你要先考上进士,甲第,前三名。等你考上了,姐姐让李郎给你找一个这样的,好不好?”
永穆公主本想说你首先要有一个闻恬兰香阁,后来觉得金钱对孩子说不好,那就功名。
“好,我会努力的。”男孩子认真了,反正他觉得自己有机会。
“那你先去等着制作好糖葫芦,吃完变聪明,好不好?”永穆公主指指制作糖葫芦的地方。
“对,我要吃糖葫芦。”男孩子瞬间把桃红一号给抛到九霄云外,赶紧跑过去,怕晚了吃不到。
等孩子跑远,周围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李易抬头看这边,又继续对曹云彬说:“百姓在一些交往方面并不愚昧,有时会得寸进尺,有时会愿意占小便宜。
但是,一旦官方有了威信,百姓更愿意听官方的话。
绝大多数的人会有从众性,在于引导、在于纠正、在于威慑、在于恩德。
你视百姓为刁民,百姓即为刁民。你带百姓如亲人,百姓自然把你当亲人。”
李易在讲怎样对待百姓,人和人是不同的,不可能指望所有人都一样。
但整个京兆府,就没有懒惰之人。
关键在于宣传,报纸上的宣传。
当一个懒惰的人,周围的邻居都开始赚钱时,他会有一种压力。
许多情况下,人懒是找不到出路,而且周围的人都那么生活。
给他一点鼓励、一点动力、一个指引、一个认可,他们会变的。
尤其是现在一个村又一个村的情况下,村正厉害。
村正骂你,你不可以还口;村正打你,你不可以还手。
所以京兆府的百姓被洗脑了,都愿意奋斗。
“李东主,你说的我都知道,我能做什么?”
曹云彬苦恼,你全安排好了,我在这里没用。
“你既然自己想不出来新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