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璟在旁不出声,之前他一直反对收税,如今看到钱了,他无话可说。
人家夷商照样换东西,大唐的商人依旧把商品送去换。
没人反对,同样有丰厚的利润。
若不收税,大唐和夷商们赚得更多,钱皆叫他们赚走,对大唐朝廷无益。
“被抓的驶远县晏氏他们,短短时间内居然可以拿到二十多万缗的好处,果然海贸是个好东西。”
苏颋在吃惊,都说广州当官不好,现在看来,动一动心思,钱财无数哇!
“可有走私的人?”李易不去考虑赚多少钱,海关赚钱难道不正常?
张九龄轻轻摇头:“一般货物的奖励,大家全在盯着,恨不能别人走私一次,举报后比自己买卖东西赚钱容易。”
李易皱一下眉头:“海岸线过长,相信随着贸易总量增加,尤其是大唐的船队多,定然有人想逃掉税。”
大唐的商人出去时记录,等贸易完回来,连着出口的百分之十关税和进口的百分之二十一起收。
之所以出去的时候不交,是因为那东西在大唐不值钱。
一下子没了百分之三十的毛利润,纯利润少的可不是百分之三十。
商人面对高税收,能不想办法逃掉?
“可派人在适合停靠的位置值守。”毕构出主意。
“换成我,我会采用大船晚上停在海里,小船蚂蚁搬家的方式运货,大船不易靠岸的位置,小船没问题。”
李易随便举个例子便把毕构的安排给破解掉。
“照此说来,堵不住?”毕构叹口气。
“能,不用堵,让他们守规矩。”李易思忖一番,想到了办法。
他对众人说:“李家庄子会有新的好东西做出来,放到外面值钱。
谁想拿到货,必须在指定的地方交易,想逃税,就没有资格参与。
只要利润足够多,商人们自然愿意把税交了,另外……”
李易接着提起严判的方法,走私一次,别人不知道,时间长了,风声必然走漏。
逮到了,直接抄家,不管你以前赚了多少钱,全没。
只要抄几次,其他人保证不敢动,罚不是按照数量来罚钱,全没了,家业消失。
参与走私的人再入个刑,想要省钱的人保证害怕。
如此一来堵住了大部分缺口,少部分……没办法。
他那时的手段多,照样有人走私,然后被抓,不同的是不会被抄家。
李易也不知道那时若抄家,还有没有人走私?
“我回来的时候,听到有商人准备找地方建水泥厂,然后用混凝土修码头。”
张九龄提到个事情,现在的码头有的直接靠岸,地方比较好的。
另外有用石头堆,还有木头延伸出去。
水泥的烧制方法公布之后,商人们动心,他们想要修一个,然后在上面卖东西。
或者是船停靠之后,扛活的人要上去干活,收一笔钱。
再建仓库,收取东西保管的费用。
如此一来,市舶司收税,还要在那里设个点儿。
“不允许。”李易态度坚决:“码头的规模、质量、经营,必须掌握在朝廷手中。”
“叫他们按照规矩办,如何?”姚崇认为私人修码头,节省朝廷的钱。
“会出现纠纷,比如码头商品的价钱,提供的食物是否会吃中毒。
码头的修建者用帮工能不能上去干活为条件形成势力,仓库的安全。
以及协助走私,帮忙隐瞒货物品质和数量。
市舶司派去的人手多,增加费用,派去的人少看管不过来。”
李易知道经营码头有多赚钱,食宿、仓储、泊位、搬运。
钱,其实可以让商人赚,交税呗。
管理上却难,商人的码头,看到好东西了,会不会杀人越货?甚至一把火把仓库烧了,就说烧没了。
不管是夷商,还是大唐的商人,承受了巨大的损失,上哪说理去?
总不能朝廷派人帮着管理,那是谁的码头?
官方给建的码头,出了问题官方负责,该赔就赔。
收税和收费的时候,要为商人提供良好的经商环境。
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商人参与,扩大贸易规模。
“咱们修?”毕构准备掏钱,他能想到利润。
“我会修,我出图纸和建造方法,算我入股?管理我也动,对,尤其是管理,我最熟练。”
李易指指自己,他意思是给我点好处。
“小易,你不用入股,你把东西拿出来就行,没人敢阻止。”毕构一副我关心你的样子说。
“对,不用入股也允许你出主意。”姚崇帮腔。
“啊?你们……”李易仔细打量一群人,有人不出声,却点头。
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远方来客李失活
一直到吃完饭,李易把方法都说出来,终究没入上股。
他说着玩儿,朝廷的码头,不允许任何私人入股,不然保证出问题。
私人参与进去,会腐蚀朝廷官员,然后一同在码头上攫取利益。
没有私人加入,出问题的时候好查账。
“一旦我能入股,其他人便会以此为理由也要入股。你们放心我,是因为我有钱。”
李易提醒大家别放开口子。
只有朝廷管,赚了多少钱,管理的官员知道属于朝廷。
私人入股,管理的官员等分红的时候,眼看着私人分去那么多钱,再一想自己没钱,心下难过。
私人为了更多的钱,拉拢官员,然后一起作假账,私人赚更多,官员们从上到下都赚。
赚来赚去,朝廷收入逐渐变少。
跟清朝时候的收盐税的官员一样,他们是被贩卖私盐的人给腐蚀了。
当整体出问题,只是换上面的官,没用。
去一个新的官员,手下给使绊子,除非从异地调人手,包括抓人的军队。
若走漏风声,当地的势力会提前下手弄死官员。
“我的意思是给奖励,码头经营得越好,朝廷收入越多,官员和其他人手的奖励越丰厚。
如果不犯错但不出成绩,调离,犯错自然要收拾。
即便干得好,也不可以长久让某一个官员呆在那个位置上。”
李易在喝茶的时候说起人事的问题,跟折冲府总是换差不多。
防止某一个人或一些人在一个地方时间久了坐大,历史上后期的安史之乱,就是不换人造成的。
“再有不到两个月过年,今年过年前还有什么安排?”
苏颋的兵部尚书当得挺没意思的?他问李易。
“我没有事情?你们政事堂多想想,我又不是宰辅?不操那个心。”李易一脸认真的模样。
“李失活和李大酺一起来了?还在路上,前面的人先到?估计三四天,他们的大队人马会抵达长安。”
宋璟提到两个人?一个是契丹的?一个是奚族的。
李失活要娶一个大唐的公主,被拒绝,不过加强了贸易。
他还想来,来大唐看看实际情况?贸易上他捞到好处。
东北那里曾经不值钱的东西?换到了所需的大唐物品和煤油灯什么的。
“李失活?他……过来的话,我给他检查一下身体。”
李易听到这个名字,想到了此人的寿命。
同时又想到了另一个人,不是李失活的弟弟,他弟弟最后和李大酺一起被杀了。
被可突于所杀?然后那边大唐就不好插手了。
现在应该改变,东北地区必须在大唐手里?复建的三个都护府要起到作用。
众人听李易说要给李失活检查身体,一个个表情严肃起来。
他们互相看看?有好几个人之前就是检查身体,还有的都已经生过病。
包括姚崇当初在河南府当官的大儿子?那个没检查?却提前有人过去等?带药等待。
这个比较吓人,李易一说给谁检查,估计那个人……
“小易,你看我们身体怎么样?”毕构感觉到牙疼。
“我现在一个月为你们检查一次,挺好,保持。”
李易也不知道这群人谁怎么死,他已经改变别人的命运了。
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只有勤检查,一个月一次。
谁要是突然哪里不舒服了,他更要看看。
……
三天后,李失活和李大酺果然抵达。
大队人马,两千多人,雪橇很多,他们坐着雪橇,其他的雪橇上放货物和补给。
李隆基在含元殿召见,李成器露个面就来找李易,带着李失活他们的货物。
李失活娶不到公主,带东西贸易,问问大唐又有什么好东西。
“易弟你看。”李成器拎个小篮子,篮子里面是白色和微黄的椭圆形的东西。
“柞蚕茧?对,现在这个时候正是柞蚕作茧的时期,凭借咱们现在的技术,吃蛹就无法缫丝纺线,都断了。
先缫丝,蛹就没办法吃,需要先蒸煮,还得加其他的料。
所以咱们吃蛹,丝呢,用来当衣服、被褥、枕头的填充物。”
李易又馋了,想吃煎的柞蚕蛹,其实就是干煸,放一点盐,不用先切开。
这个菜,用来就饭吃并不合适,不像的菜。
下酒好,小孩子喜欢当零嘴。
“给多少价钱合适?”李成器拿起一个蚕茧晃了晃,里面的蛹会动,活的。
篮子中的很多蚕茧也不时动一下,看着很可爱。
“先制作小旋刀,一下一个,速度快,旋刀简单。他带来多少?”
李易先问数量,数量多就便宜,数量少,说明当地还没扩大养殖规模,可以提价。
李成器摇摇头:“没称,看数量,应该有上万斤,连着壳。”
“一斤十钱。”李易给个高价。
人家那么远送过来,为了鼓励当地多养殖,十钱一斤可以。
贵在运输成本上,在当地,蛹,一钱一斤都算贵了。
“还有很多松子、榛子、蘑菇、人身、狍子皮、貂皮、干桔梗,其他的没仔细看。”
李成器说着从兜里掏出来一把松子,生的。
“公主不嫁他,送他自行车和小镜子,送一面大的吧,怎么也得顶一个公主。”
李易很高兴,对方看来喜欢上贸易了。
他决定给好处,来的人都给,哪怕是普通的部落的人,当然不给镜子。
比如一人一大瓶甘油,拿回去抹吧。
稍微有点地位的,送高压锅,带到家里炖肉吃。
等李失活和李大酺两个地方的人回去一宣传,其他地方的人想要东西,赶紧过来。
尤其是渤海那边的人,就等他们呢。
“他说暖瓶坏了一个,已经收拾好,送过来,要换一个新的,另外需要大量的煤油。”
李成器说着直摇头,一个那么大部族的首领,居然惦记坏了暖水瓶要来换。
没毛病,当初就这么说的,只要坏了,给换新的,即便是自己心情不好摔了也行。
“换,再多送几个,搪瓷缸也送,来一次不容易。
其实我更担心他挂了,检查一下身体,要是现在没病,需要给他带药回去。
他能得什么病死?疟疾?感冒?中暑?”
李易笑着说,他查不到资料,资料上没说啥病。
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不送粮草偏送糖
李失活和李大酺带来的货物由李成器和李易对半分掉,折算成兑换券。
加起来一共八万九千二百缗,为他俩凑了个整数,九万缗。
对于大唐来说,九万缗的钱显得不多。
在契丹与奚族的眼中,属于巨款。
货物被收走,钱财连带着礼物一同送到两个人手中。
李失活有六万六千缗,李大酺两万四千缗。
李隆基代表朝廷发放礼物,一人一面大镜子。
他俩还没去过闻恬兰香阁,不知道大镜子在那里属于标配。
他们看到镜子十分激动,那么大,怎么做出来的?
随队来的普通族人每人得到李隆基赏赐的一升容量大瓷瓶的甘油和两块肥皂。
身份稍微高点的人,除了甘油和肥皂,另有一个高压锅。
高压锅由宫女现场讲解操作,怎么煮饭、如何烀肉,一整只鸡放进去,不长时间便熟透了。
含元殿上,一大群人跪可磕头谢恩,好东西呀,看样子归顺大唐是正确的。
消息当天传出去,鸿胪寺其他使臣们嫉妒了,他们没有。
“别的使臣在抱怨,认为陛下应该给他们同等待遇。”
李成器到李家庄子领炒货时,笑着与李易说鸿胪寺的事情。
他买了松子、榛子,交给庄子炒,庄子炒得好,还不用他费钱。
“朱邪金山也有,陛下总是赏赐他一些东西。”李易用钳子掐松子,给出理由。
契丹、奚族、沙陀族,首领到大唐,大唐皇帝想赏赐难道不正常?
其他族的首领过来一样赏赐,比如突骑施的苏禄,亲自到大唐,然后抓起来。
不过换成现在和谈的吐蕃赞普,就不能抓,当然赞普也不可能来。
“你家还有去年的陈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