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6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冬天好过了,不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部族们比唐军们还期待辎重输送渠道流畅,他们今年冬天就等着通过交换和工作,拿到足够吃的粮食。
  “快,把好消息告诉给其他地方,下游寻找各个水流湍急的位置观察冰层。”郭知运下令。
  以前即便在河西节度使,冬天都烦下雪,雪一下,路不好走。
  如今有了新的交通工具,下雪更好。
  “估计所有下雪的地方俱会制造雪橇来运输,冬天,或许会给战争制造好时机。”
  张孝嵩发表自己的看法,河西那里会用雪橇、突厥、突骑施会用,吐蕃更不用说。
  “马承受不住,除非他们有足够多的精料。”张忠亮从补给上否定。
  在冬季的大雪天中,牲畜能够减少运动,养活已经不错了。
  指望马带着大量的草料在雪地上长途奔跑,草料需要有谷子,只喂干草不行。
  条件好的还要喂炒豆子或豆饼,麦麸、盐。
  马匹在外面奔跑,吃不好的话,上哪有战斗力?
  “咱们的马每天要吃掉很多食物,前方不打仗,是否应调回去一部分马,在后面养?”
  王君葵怕后方支撑不了,一天一匹军马连精料带草料,可以吃下去十五六斤的食物。
  草倒是好说,之前割了打成捆,堆得跟一座座山似的。
  精料就是粮食,给马吃的给人一样能吃。
  不跑出去执行任务的战马一天喂五六斤精料,参加巡逻和打猎的马,一天七八斤精料。
  不喂保证掉膘,马即便不出去,还得在马厩周围溜达着跑一跑,总不锻炼可不行。
  秦离听几个人说话,插一句:“让战马拉车运输,安排吧。我再写封信回去问问那边能否供应得上?”
  ……
  “问出什么了么?”船上,李易等人吃完饭,三个女子被送回去,还送了她们一套衣服。
  “她们什么都不知道,只说是有人喊着船舱漏水,大家往上跑,然后被挤下去了。”
  负责救人和询问情况的羽林飞骑回答。
  “派人盯着,首先他们知道我水性好,这个已经过去好几年了,现在我根本不在外面的河里游泳。”
  李易最讨厌猜谜,他要判断,曾经他救鸭子捉黑鱼的事情,被传得神乎其神的。
  很长一段时间没人在提,对方首先会判断自己有可能亲自下去救人。
  船上的人没什么恐慌的反应,说明知道船舱漏水情况不严重。
  都要盯上,看看他们之后与谁接触。
  里面有许多中猜测,似乎哪一个都成立。
  更可能情况是所猜出来的全是假的,理论上,遇到这种情况,整个船上的人要都抓起来,严刑拷打。
  不过如此喜庆的时候,派人盯着就行。
  船此时停下,不能再继续前进了,前面分成许多细流,灞水源头上不去。
  蒸汽机船开始倒车、打舵、前进、打舵,在那一个范围了磨蹭。
  观察员在那里喊‘左舵二,右舵三’什么的。
  “李易,老夫问你,前方有多少匹马?”姚崇端着一个搪瓷茶杯过来。
  “这个搪瓷的大杯子好用不?”李易没回答前方的马匹数量,数量大家都知道。
  自己的马,抓的马,加在一起超过十五万匹,比人还多。
  张孝嵩一万精骑,一人四骑。
  “好用,将士们还无法人手一个搪瓷军用水壶。你可知马一天吃掉草料几何?”
  “平均十斤,加上人吃的饭菜,一天消耗二百二十万斤。
  算钱的话,加上运费,大概七百万钱,七千缗。
  一天七千,十天七万,一百天七十万,需要一百五十天才能见到绿色,一百零五万缗。”
  李易直接告诉花费,没算罐头、箭矢、水泥、药材。
  不打仗为什么要计算箭?之前蜀地给送去不少箭。
  把水泥和煤炭也算上,有个二百三十万缗足够了。
  但水泥可是给开了矿,水泥厂以后能够盈利,煤矿出了煤,一样赚钱。
  “这么少?”姚崇认为少。
  “死人就多了,死人有抚恤,立功还要给奖赏,但马和其他牲畜是咱的,尤其是地方。”
  李易摊手,你还要多少?
  “五个月所有东西加起来二百三十万缗,哪里少了?”毕构也端个搪瓷缸子过来。
  他觉得姚崇是飘了,这次战争如果没有好武器和能打的将领、战士,现在就能花掉四百万缗。
  前几年的朝廷财政收入八百多万缗,二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打一仗?早把大唐给拖跨了。
  不,根本打不了,没钱。
  财政收入不是财政结余,哪有钱支撑疯狂进攻?
  这还是算从修城的水泥和煤炭支出到从现在到春天到来的花费,之前呢?
  “今年财政收入不是有三千万缗么?”姚崇意思是我按照这个来算。
  “给俸禄,一千万缗没了,说是要修铁轨,预留一千万缗,然后还有船队,加上打仗的,没了。”
  毕构跟李易一样摊手。
  “你唬我?”姚崇瞪眼。


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花钱提议在归途
  姚崇对于一千万缗为官员们‘发工资’相信,但对于一千万缗修什么铁路和造船,他不信。
  铁路还没影子呢,为什么要把一千万缗先拿出来?
  明年不是又有新的财政收入了么,还有船,船上的蒸汽机、桨、帆、船本身,你要花多少钱买?
  前线只不过一百五十天,过了一百五十天,接下来草绿了,马和牲畜好养。
  毕构不回答,看李易。
  “明年开始造铁轨,从长安修到洛阳,再修到海州。
  往后从其他地方运回来的东西,直接到那里的港口,走铁路运输回来。
  当然,洛阳可以建仓库储存一些东西,一个月点一次货。”
  李易也没说多少钱,当然用不了一千万缗,算上火车也用不上,除非有很多火车。
  “需要一千万缗?”姚崇还是不信。
  “按照材料和制造成本,当然少一点,可是技术成本难道不是成本。”李易指指自己。
  “哪来的技术成本?你自己现在什么地位你不清楚?”姚崇想要摔缸子,又停下,舍不得。
  他愤怒了,别人要说卖什么好技术给朝廷,朝廷给钱应该。
  李易凭什么要给?别人享受不到权力,李易说打谁就打谁,说不能打则不打。
  说城门不关,到现在城门还昼夜开着,估计轴都快坏了。
  “我是说研究过程中,弄错了,不也是成本嘛!”李易往后躲躲。
  同时有那么一丁点的委屈,自己弄出来蒸汽机容易么?
  一代一代研究,研究到现在的程度,耗费多少资源和时间?
  还有自己画的海图、制造的航海设备、提供的海上安全保障,那张海图价值几何?
  “小易,在此方面,你不可以赚钱,不赚技术钱,你要钱有什么用?”
  卢怀慎帮姚崇说话,说完观察李易的神色,担心家里。
  万一李易生气,不给自己分红,家人拿什么吃香的、喝辣的?
  “赚钱上瘾,哪怕赚完我转手全捐了。”李易嘟囔。
  现在他管朝廷要钱,确实没什么用,他没处花,最后还是给大唐百姓用。
  刘幽求在旁打圆场:“赚,先赚了再说。不过修铁路和火车,用不上一千万缗,然否?”
  “然!你们想用钱?”毕构这时说话了。
  “我们就是想知道。”李日知接话。
  尹思贞点头,不吱声,表达自己的意思,想知道朝廷有多少钱。
  财政结余多,即便自己不花,一样高兴,有底气。
  团儿里的人如今只希望大唐变得更强大,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见到大唐横扫八方。
  李易见大家的态度,说实话:“今年的钱会有许多,其他的全刨除,一千五百万缗还是有的。”
  众人的眼睛都亮了,结余的钱,是五年前的大唐财政总收入的两倍。
  “但今年必须花出去至少一千三百万缗,把预算给出来,留下二百万缗应急。”李易跟着又说。
  一圈人看着李易不出声,等。
  果然,李易解释:“钱,必须流动起来。当朝廷的财政结余过多时,意味着大家失职。
  没有作好预算,没有想到如何利用财政收入为民办事。
  即便不把修铁路的钱提前提留,我也要把钱花出去。
  比如洞庭湖周围各州,路必须修到长安和陆州等地,好的路。
  那里的气候和水文环境,适合养殖业,我要养猪。
  再沿着运河修一条铁路,从河南府的铁路延伸过去,到苏州。
  然后洞庭湖周围养殖的东西顺长江而下,到苏州经铁路和运河送往其他地方……”
  李易开始讲解,他知道大家想听什么,听规划。
  能够实际操作,而非画饼的规划。
  长安到湖北的陆路打通,养殖和种植的东西却走长江水运。
  如此带动整个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和满足百姓的日常需求。
  他告诉众人,另外明年的收入也有安排,给蜀地。
  蜀地多山,但是成都是平原,修路花费大,依旧得修。
  路好走,有利于统治,同时有利于地方安定。
  军队抵达一处地方的速度越快,当地人越有安全感。
  “每年的财政收入,留下二百万缗足矣,大不了我临时支援。
  姚公也说了,我要钱没什么用,我不需要用钱财来体现自己的地位。
  诸位有时间多想想怎么花钱,一般用来基础建设方面,包括水力。”
  李易又说一下,自己走了,留下一群人面面相觑。
  他们头一次听说过这种理论,朝廷钱多了还不行,必须花掉。
  感觉谁不会花钱,就是犯罪,要砍头的那种。
  “这是哪家的道理?听着还确实很有道理。”当过好多尚书的尹思贞被李易给绕迷糊了。
  李易还没跟他们讲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物价指数、采购经理指数、工业生产指数等方面的知识呢。
  如今不涉及到金融行业,否则事情更多。
  包含旅游业的第三产业,以及深加工的地方工业、手工业项目。
  “回去大家继续看书吧,小易把一些东西都写在书里了,就是看着让人费解。”
  毕构说起此事便头疼,只看书,没有实际操作,他理解起来困难。
  李易去把化验室的其他数据拿出来,看一看,都没什么问题。
  他找到长孙昕:“等回去时,你们可以下船,按照写的去办,你要多锻炼身体,肚子都胖起来了。”
  “我也总去工坊转悠。”长孙昕在放心的同时又尽量收腹。
  “你找一块地,浇兵,然后我卖给你冰刀,教你怎么制作冰车,你自己滑,当锻炼。
  同时出租,比如一钱随便玩的冰车,两钱随便玩的冰刀。
  通过卖热的食品赚钱,像以前我庄子里一样,涮串儿。”
  李易看到长孙昕改变了,愿意多让对方赚钱。
  “李易,你怎么对我这么好?”长孙昕轻声问。
  “你说出来的话咋那么让人恶心呢?”李易起一身鸡皮疙瘩,赶紧撤。
  “我说错啥了?”长孙昕莫名其妙。
  “他说你好男风。”他的小妾眨眨眼提示。
  “别说了,我也恶心。”长孙昕同样起一身鸡皮疙瘩。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百姓心中有杆秤
  “停一下,别那么快,李东主,刚打上来的鱼,给你鱼。”
  船只回程,路过之前撒网打渔的地方时,渔民在那里大喊。
  刚才船过去,他们才知道那么快的船属于李家庄子。
  然后赶紧打鱼,打上来等待,他们知晓前面过不去,得回来。
  “东主!”宋德不知道该怎么办。
  “放慢船速,用绳子顺筐下去,在筐里放上酱牛肉。”李易拿望远镜看。
  一个个筐被顺下去,里面用瓷盘装着切好的酱牛肉。
  打渔的人一看即知晓,他们把盘子拿出来,鱼装进去,对上面挥挥手。
  “这肉吃了,盘子要贡起来,就放到贡龛上,有东西的时候放东西,然后再拿出来吃。”
  第一个拿到东西的渔民高兴了,他准备把这个盘子放在李易和李隆基的长生牌位那里。
  有水果,或者糕点,放在盘子中,早上放,中午或晚上吃掉。
  “爹,那不是给死人的吗?”渔民儿子提醒。
  “给神仙上贡品你没吃过?”渔民坚持。
  船明明是顺流,结果因为拦着给东西的人太多,速度比来时慢多了。
  最后变成只打舵,蒸汽机不接螺旋桨。
  蓝田县的百姓送东西,几家合起来,装一篮子鸡蛋。
  就临时找船在河上等,等蒸汽机船回来。
  他们现在有钱,日子好过,知道是因为谁。
  好不容易能堵到李易一次,必须把东西给了。
  李易拿一篮子鸡蛋,就回赠半篮子干果,松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