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又不是没见过,练习军乐的时候天天见。
主院里隐约能听到动静,只是李隆基、王皇后和李成器无暇理会。
“易弟,外戚应怎样做?”李隆基十分关心。
“三哥,再过上些日子,陛下会给五王府中的五王找个活干,太平公主的事情稳定,不能叫兄弟们无所事事。”
李易说起另一件事情。
李成器又看李隆基,意思是三弟,你想要把我们安排到哪?
李隆基再次哆嗦一下,自己心情确实有此想法,易弟你
“会在京兆府周围给个州府,当个刺史什么的,像宋王,他此时是岐州刺史,但他并不会去岐州。
其他几王亦是这个样子,他们就是摆个样子,真正做事的还是原来州府的人。”
李易继续说。
李成器点头,支持,对,我现在就在你庄子呆着呢,没去什么狗屁的岐州。
我真去了那里,三弟能放心?
李隆基颔首,叫李易再说说,什么意思?
“其实吧,不管事不对,至少要抓一抓意识形态问题,比如宣传一下陛下的恩德了、说说大唐的优势、别处的苦寒了。
叫百姓看了有对比后的幸福感,同时叫自己负责的州府经常送上来怎样施政百姓的措施。”
李易开始给三个人灌输当一个没有实权的刺史如何刷存在感。
李成器眼睛可能是被火光照的,贼亮贼亮的。
他感觉自己发现了新的一片天地,哎呀,还能这样玩?我以前咋没想到呢?
李隆基觉得收获颇大,对,告诉大唐百姓,吐蕃百姓可苦了,你们比吐蕃强,是朕的功劳。
“其他外戚照着,如我等,照着做?”李成器又帮三弟问。
“不不不。”李易摆手:“宋王他们确实不能给实权,其他的给,他们拿了实权动摇不了陛下的位置。”
“易弟,拿了实权,他们不会做。如果是易弟你,给你个县,为兄放一百个心。”李成器说。
“是呢,叔叔治理一县,其实也屈才。”王皇后绝对支持,肚子中的孩子指望叔叔保住呢。
“他们不会,他们可以找会的人帮忙。像京兆府三原县,安排个外戚去当县令。
告诉他明年县里的财政收入要翻倍,百姓日子更要好过,县中富人不能被盘剥。
在找另一个跟他不对付的,甚至有仇的外戚隔几天派人去察看。
陛下也派人明查暗访,多派几拨人,前者不知后者,抓到问题有赏。”
李易出主意,很坏很坏。
让外戚找人使一个地方富裕,敌对势力监督。
李成器擦汗,吓的,平日里看着多么温和的易弟呀,居然
果然是宰相肚量、以德服人。
“找能人,能人一定可叫租庸翻倍?”李隆基认为不行。
“我去没问题,翻一倍,我都脸红。他们嘛所以陛下这个时候应该教他们。
教他们收商税,减去百姓的调,大力推行沤费、青储、新农具。
他们做好了,升官,还是实权,同时翻倍后增加的收入,拿出来几成给他们个人。”
李易把变法的事情扔出来,叫外戚去干。
“若他们不答应怎办?”李隆基怕外戚联合反对。
“把外戚分成一个个部分,专门对一个部分好。问对好的这部分愿意不愿意?若不愿意,就问其他一个部分愿意不愿意。
比如说我这有镜子,你们送给陛下,陛下就赏少部分人,叫其他外戚羡慕嫉妒恨。”
李易的主意跟上,分化拉拢。
这点李隆基会,只是没想到可以说出来如此简单。
“好,好,好,好啊!易弟的心果然够够忠,想着大唐和陛下。”李隆基想说够黑来着,赶紧改口。
王皇后知道他的意思,掩嘴笑。
外面的声音突然加入了鼓,显得清晰许多,李成器用手在腿上敲打,他鼓打的好,喜欢音乐。
随之猛然惊醒,外面的人是被那些当日拒绝卖蛋,还嘲笑易弟的人所请托。
搭了长孙昕的面子,只花两千缗。
不然五十个大家,带领着团队到外面冷风中演一晚上,出场费岂是二百万钱就够?
找关系、求人、花钱,只是因为易弟反击而已,所以易弟这人
得到了好办法,李隆基敞开了喝酒,王皇后控制饮食,差不多时被宫女带去休息。
李易由于身体还长着,也困,打了哈欠,告声罪,也跑了。
李隆基放下酒杯,露出轻松的神色,感慨道:“多少日子了?终于安心片刻。”
李成器给自己盛了一盅火锅里的汤,吹着喝一口,跟着说道:“易弟使起坏来,十分阴损。”
“如此方能斗得过其他人,一贯良善,终究要被连骨头吞掉。”李隆基眯起眼睛。
他也在斗争,平衡宰相的权利,还要用姚崇,明知道姚崇做的事情有许多不对,却没办法。
“长孙昕要怎般?”李成器问起李易说会死掉的人。
“暂且看看,看他怎样跋扈寻死,总要有个苗头。”李隆基不想马上改变长孙昕的命运。
他觉得这个事情很有意思,当乐子看。
此刻外面宋德带庄户收拢牲畜、安放粮食。
马都不是什么好马,骑着作战绝对不行,拉车或耕旱田倒是可以。
牛有些瘦,天冷,没育上肥,不怕,庄子有办法。
猪是半大的猪,正是能吃然后长膘慢的时候,公猪没给去势,比母猪小一圈。
羊不用说,不能杀,同样得好料喂一阵子。
显然是趁大雪,别处养不了,低价买来,以市价给庄子赔礼。
“奸商啊,管事,可家伙要耗不少庄子里的东西才能喂出来。”
庄户有懂养殖的看牲畜的情况直摇头。
杀了没有多少肉,不杀则往里搭钱。
“不怕,有地方遭受雪灾,东主没说有大灾,自是没有,他们从长安周边收牲畜,城中过些时日,肉价必然升高。”
宋德如今学会分析形势,肉贵,如果把现在庄子上养的吃肉的东西卖掉,能赚回搭进的料钱,这些后来的养到开春。
第一百一十一章 几多疑惑无须问
夜晚过去,太阳升起,升起的太阳被云给挡住,灰沉沉的。
风很大,吃完早饭的李隆基几人离去,准备坑人,不,帮助人。
李易开车去查房,给昨天进行过处置的人检查情况。
梁掌柜跑去参与酱油扑卖,其他把他推出来的人纷纷赶来,带着粮食牲畜铜钱好绢帛。
当看到有米花糕摆出来要一起卖的时候,众人发出欢呼声。
“成功了,能买到米花糕了。”
“可以去平康坊啦。”
“我们太不容易了。”
“今日阳光明媚。”
“万里无云。”
“春天啊。”
“我看到百花盛开。”
“呜呜呜”
于是酱油今天卖出了历史最高价,最低的一份也超过三万钱。
而工作了一晚上,轮换休息的大家和侍女们同样兴奋不已。
宫女桃红为她们送上纯棉卫生巾,不用教,只一说是月事,她们即知。
“用过了以后,和其他咱们以前用的一样,拿冷水先泡,在用盐洗一次,接着是香皂,以后一个月,庄子给平康坊一人一块香皂。”
桃红介绍,卫生巾得洗,不能用一次便扔。
她又拿出新东西,纯棉内裤。
如今长安城中都会穿内裤了,李易发明传出去,大家都说好。
但别的材质的内裤自然比不上纯棉内裤。
有商人在从西边那里购买白叠子,价钱贵,受纺织技术影响,不够顺滑细密。
庄子上的内裤比进口的好,美女们拿着观赏。
馨研算是领头人了,她对桃红说:“我们拿了要给钱,庄子养许多人,李郎仁义,我等不能白占。”
“研姐姐,这可不是什么白占,我家东主说,这叫广告。”桃红笑着开口。
拿过卫生巾和内裤比量,又道:“平康坊所有女子皆用卫生巾和香皂,别人家不用,岂不是显得寒酸?”
“竟是这般吗?李郎果然聪慧。”馨研夸赞。
其他女子纷纷出声。
“是呢,旁的人怎能写出那等曲子和诗。”
“咱们李郎还是神医呢。”
“其他文人纸上谈兵,李郎自己练兵。”
“魔鬼训练,把一个个大男人练哭了,李郎陪一个月。”
“我月事不好,李郎给了方子,如今整个长安皆用。”
“李郎看着清秀,脱衣服壮实呢。”
“桃红你说说,晚上的时候你有没有”
楼就这样歪了,一群女子说笑打趣。
另一边查房的李易蹲下给人看脚。
“一天就好了许多,别怕耽误干活,受伤就少走动,把脚拿出来,放在火道旁边烤。
想干活,看你手上的伤口和茧子,你会篾工,坐在这里编竹子。
工钱不会少了你,庄子上有人会告诉你编什么,现在编马桶垫。”
李易对脚溃烂很重的人说,声音温和,表情真诚。
丝毫不见昨天晚上说外戚事时那边阴暗。
他终于明白患者的医从性怎么这么好,因为免费呀。
大夫说让怎么做就怎么做,反正不花钱。
给一个患者处理完,李易去下一个患者家,琢磨起来。
我要不要看病收钱?自己建个中药房,直接买药铺处理好的药,有处理方法错误的再我给他们送医书吧。
他们照着医书处理,本草纲目不行,里面有错误,修改一下本草纲目,加上本草纲目拾遗。
对照中药大辞典,把现在没有的动物和植物删掉,这是本草类的。
有时间再弄其他针灸、伤寒、金匮、医论
中医的书咋那么多呢?西医更多,医学简直不是人学的。
李易使劲甩甩头,不想,慢慢来吧,不然影响心情。
“东主。”
“神医。”
一路走来,看到李易的人纷纷打招呼,露出恭敬的神色。
李易明白,并不是自己有钱的因素,有钱别人顶多是听你话干活,并不会恭敬。
是神医的身份叫众人认可,所以身份要维护好,努力学医术。
“焕之,我知道冬天厕所怎么收拾结冰堆很高的问题了。”
张说刚刚上完厕所,从里面出来,直接就拿手拍裴耀卿的肩膀,开心不已。
裴耀卿嫌弃地看着对方的手,说道:“我也知道了,但张相你要洗手啊。”
“小节,洗手乃小节,知道如何做,才是大事。”
张说缩回手,想在自己身上擦擦,又忍住,他要去洗手。
以前他小解完并不洗手,在庄子上看庄户都洗,觉得自己若不洗,岂非连庄户都不如?
他看到厕所了,茅坑上面是马桶,坐着的那种。
他去的茅厕好几个位置,有人自己带着垫子过来放到上面。
等着处理完,旁边有水缸,水缸里有盆,用盆舀水冲。
水一冲,当然就不会冻上了。
他还问了厕友,这水怎么办。
对方告诉他,旁边有掏粪口,水多了淘出去,剩下水不是很多的也窑出去进沼气池。
张说想到长安城中没有沼气池,但舀粪不是和夏天一样么,不用担心局部堆出来一个塔。
他还从厕友口中问出来,这里面要加柴火灰和生石灰,这样舀出来的味道也不是很大。
原来自己苦苦追寻的东西,庄子已经解决完毕。
一个竹木的马桶好做,甚至可以不制作斜面,直接就下去,然后倒点水。
这样气味大多数闷在里面,还不用担心孩子掉进去。
“待回去与陛下说说,政事房的厕也要如此做。”张说顺口说出来。
一个问题解决了,剩下的是修路问题。
“回头衙里和家中也做。”裴耀卿表示支持。
这个方法麻烦的地方在于,掏粪的间隔日子要缩短。
原来三个月掏一次,有水后,一个月基本上一次,要看坑多大、用的人有多少。
再加上草木灰和生石灰,这不就是庄子上的李易弄出来的新法沤肥么。
没到晌午,大家乘着车依依不舍地离去,回去要睡觉,晚上招待恩主。
刚吃完间食的孩子们跑出来,漂亮的大姐姐们要走了。
他们站成排,在车队离开的时候齐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也不管现在是什么季节,又是什么时辰,反正就是唱送别。
童声清脆又悠扬,传得很远很远。
南曲的人第一次听到这个歌,之前李易就给李隆基几个人唱过。
孩子一遍唱完,开始唱第二遍时,一个个车厢中传出各种乐器的伴奏和女声和音。
这便是平康坊南曲大家们的基本功,听一遍即可。
第一百一十二章 拿人手短不容易
“唉!”张说站在不远处,看着穿着整齐的娃娃们唱歌送别,心中有无数话想说,最终化作一声叹息。
裴耀卿没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