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离开始诱导彼剌喇换兑换券,这样就变相承认了大唐的货币好用。
“那我们立的功?唉!”彼剌喇郁闷了。
“你们也可以立功,比如说交换给我们有用的东西多,我们给你们额外的奖励。”
秦离继续拉拢,要把对方变成自己人。
“比如?”彼剌喇动心,他发现自从双方不打了之后,部族的生活变好了。
他想继续下去,至于打仗的事情,他根本不原因打。
能打过?能抢到东西的战争才可以打?挨打,丢命的战争为什么要打?
“比如野驴?小的野驴因为冬天到来?有的会饿死,找这样的?带回来,直接给钱。”
秦离随便想了一个东西?野驴?又要野马,个头大,跟马似的。
能驯化,帮忙干活?尤其是小的?捉回来养,野驴就会服从命令,然后有吃有喝。
抓活的就不能射箭,只能套,像套马那样套。
技术好的用套马索?技术不好的用套马杆配合。
“雪深,好抓。”彼剌喇觉得行?抓野驴,以前部落不愿意抓。
野驴脾气不好?总要吃好东西,而且跑得还快?一般用刀和弓解决?吃肉。
“野驴不好养?我们更愿意样牦牛和马。”给秦离洗脚的女人抬头。
“我们会养,东主教了。”秦离对女子点点头,示意行了,我来时洗脚了。
“东主什么都会?”彼剌喇又一次如此称呼,他就觉得李易是个神人。
“会,东主说他可以随时查资料,也不知道怎么查的。”
秦离已经不想去了解原因,反正跟李易在一起,总能学到东西。
“行,我们抓,你教我们用滑雪板,我们觉得那个围野驴比骑马方便。”
彼剌喇提要求,他不问多少钱,他相信对方会给个合理的价格。
骑马在雪地里抓野驴,跑不过野驴。
野驴长得和马一样高大,力气就更大。
野驴能刨坑找水喝,马则不行,差距出现了。
在边缘地带,有野马也有野驴,干旱的时候,野马会跟在野驴的身后。
野驴刨出水喝完,野马凑上去喝,还有其他的动物。
要是有滑雪板,大家可以骑着马找野驴,找到后围起来,踩滑雪板站在雪地上摇绳索。
骑马也能摇,就是不如站着效率高。
并非每一次抛绳子都能套住野驴或野马,一人一骑用套马杆抓不到好马。
好马在不负重的情况下比驮着人的马速度快,套马杆还不等套上,人家跑了,追不上。
抛绳子距离远,有的马觉得这个距离自己受到攻击可以跑,就这个时候,绳子抛出去把马套住,然后双方较力。
还有打仗时候的敌人军寨木头围栏,用套马索一起抛,然后拉倒,这都是技术活儿。
对于他们来讲,是生存的必备技巧。
从小的时候开始学习,也不是专门学,生活中的一部分,养马、骑马、套马、叼羊。
孩子们把这个当成日常玩耍的项目,然后射箭、快速策马时候的劈砍、跳马。
“你们发现了,可以找我们,我们去抓住,一样给你们钱,就是稍微少一点。”
秦离觉得一冬天没有什么事情做,兄弟们战斗技巧要落下,不如抓驴。
再与吐蕃部族比比赛,增进友谊,加强互动。
彼剌喇略微犹豫一下,点头:“行啊!”
他也想到这个方面了,跟大唐的人多接触。
“秦兄弟,你说还能再打吗?”彼剌喇问出来之前一直担忧的事情。
洗脚的女人动作都停了,她们也害怕打仗。
“打不了了,你们不打,吐蕃哪有兵来打?看后勤,难道让你们提供东西?还是让你们拿起武器?”
秦离已经得到消息,双方在和谈,商量一同合作开发黄河源头。
就是这地方给大唐用着,然后大唐赚了钱,五五分,给对方看账簿,每一笔钱都写得清清楚楚。
“抚千,抚千,赞普派人来了,进来了,我拦不住。”
有人跑进来,跟在后面的是几个手拿武器的人。
“彼剌喇?他是谁?”进来的人用吐蕃话质问。
“滚出去。”秦离同样用吐蕃话说。
“你是谁?”
“羽林飞骑统帅,秦离。”秦离瞪眼睛:“我数三个数,不出去,就不要出去了,一……”
进来的人转身跑了,到外面,他们郁闷地站在那里。
“放他们进来就不错了,敢跟我叫唤?”秦离傲然地说着。
挨着城,怎么可能允许吐蕃人随便过来,必须控制范围内。
对方是想用身份来压彼剌喇,自己在这呢,要是让对方把彼剌喇给压住,往后还怎么相处?
大不了把这些人干掉,写一封信回长安说明情况。
跟东主说,羽林飞骑办事,不需要朝堂上的官员管,东主说行就行,陛下那里要说不行,再改。
不过一般,理论上来讲,跟陛下说,还不如跟东主说,反正结果是一样的。
第一千二百一八章 人性使然正如此
彼剌喇笑了,很开心的那种。
他发现他可以抗命,抗赞普的命令,你叫我打大唐军队,我就不打,你敢把我如何?
他头一次发现,挨着大唐的城池搭营地有好处。
正常来说,命令你行事,你不干,吐蕃会派兵围剿。
现在怎么围剿?你们敢打我,我就和大唐一起打你们,我是部族,我凭什么听你们的?
以前属于没办法,不听真挨打呀。
“行了,别搓了,来时已经洗过,你再搓就秃撸皮了,我去会会他们。”秦离对给自己洗脚的女子说。
女子很遗憾,帮着擦脚,擦干净递上来靴子。
秦离套上,走出去,门外几个人尴尬地站着。
周围一圈羽林飞骑手上没拿武器,站在那里看,就是看着。
几个人的武器放没有雪的地上,他们不敢打,人太少。
人少拿刀有什么用?面对怕死的人有用,一刀一个解决掉。
但羽林飞骑只会给你一次挥刀的机会,他们可以一同扑上来。
一刀挥完,死定了。
关键是彼剌喇部族的人抬弓,箭已经搭上了,他们显然不是要射羽林飞骑。
彼剌喇部族的人此刻非常生气,羽林飞骑的人作客,商议怎么带部族过好日子的事情。
你们过来干啥?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在哪里?
我们被抓的时候属于战斗力不行,我们跑的时候是为了部族存活。
我们少吃穿时,大唐的人给我们换,还额外提供食物和药。
当大雪落下,眼看要死人了,羽林飞骑不带武器,带着工具赶来帮忙。
接着把族人放到了城池外买?盖棚子、修火炕、提供煤炭。
人家的头头亲自过来说事情?你们要作甚?
彼剌喇部族的人比其他人还愤怒,大点的孩子都跑过来了?手上拿着雪球。
他们可不是准备用雪球来吓唬?他们想等打起来的时候扔雪球阻碍这几个人的视线。
于是从后方过来的人扔下兵器,拿着太危险。
“你们是交宰相书?还是内部问题?”秦离沉着脸走出来质问。
“你怎么在我吐蕃部族的……”
‘啪!’秦离扬手一巴掌扇对方脸上:“听不懂我说什么?”
“你敢……”
‘啪!’秦离反手一抽:“能听懂不?”
“有宰相书,也有……你们怎么挨着住一起了?”挨了两巴掌的人终于认清现实。
“那就送去呀?你过来跟我吆喝什么?吓我?”秦离一扬手?对方条件反射性地歪头。
秦离却没打,皱眉头:“去,先送宰相书。”
“知道了!”对方怒目而视,却又低下头。
憋屈?他觉得自己可以死?跟对方拼了,可是国事重要,对方是羽林飞骑。
羽林飞骑不受任何人大唐官员节制,只听大唐皇帝的命令。
而自己却要受节制,自己过来有重要任务。
“安排几个人把他们送进去?耽误我洗脚。”秦离喊一嗓子,转身又回去。
就是这么霸道?打两巴掌算什么?弱国,即便杀你重要人物?你都得挺着。
秦离回屋,与同样擦干净脚?觉得没有味道的彼剌喇说:“派他们来?主要是商量黄河利益分配的事情?他们自己觉得可以欺负你的部族,就这么点事儿。”
“他们若逼迫我,你们能保护我部族吗?”彼剌喇重新邀请秦离入坐,坐炕上。
“咱们是兄弟,大雪落下,咱们都携手并肩,何况一些人自己耍小心思。”
秦离也舒服不少,没有脚臭味儿了。
他能忍归能忍,并不代表他吃饭的时候喜欢闻。
“你要是能保证他们不派兵屠杀我部族,以后我就是大唐人。”彼剌喇愤怒了。
什么时候了?赞普那里的人过来还对自己如此说话?欠你们的?你们以为你们是谁?
“明年进城,城里有地方,不过外面的营地要留着,牲畜进去容易生病。
东主说了,冬天的时候,非要把能适应寒冷的动物赶到一个密集的场所中,一死一大片。
外面轮换着派人养牲畜,其他人入城,但凡咱们有一口吃的,就不会叫你们饿到。”
秦离拍着胸脯保证。
他看出来吐蕃过来的人的目的,求和。
既然如此,正好借机继续拉拢吐蕃在这里的部族。
他心里觉得自己很不错了,找到机会就能拉拢人。
他不知道的是,同一时间,有十三个部族的人在跟郝灵荃开会。
郝灵荃一顿说,十三个部族同意帮大唐养牲畜,人进城池,在外面修马厩、羊圈等地方。
听从大唐统一管理,一起学习大唐文字。
郝灵荃再次发挥了他的外交水平,他就是生不逢时,不然他去搞传销,绝对是大拿。
不,是他要是去搞国与国的外交,保证不会差。
他现在就干着这样的事情,别人就信他的,同样的话,从他的嘴里说出来,给人的感觉就更真实、更可信。
吐蕃派来的人本打算先跟郭知运等人商谈,然后再找自己的部族,用部族来对大唐进行压迫。
结果秦离所在的地方,部族不会答应。
郝灵荃开会的一大群部族,他们现在就差嗷嗷叫了。
郝灵荃像演讲一样跟他们的头领说话,画了一张又一张的大饼,还用自己曾经的功劳来说事儿。
于是当郭知运等人见到了吐蕃的使节时,一大群部族的人选择听从大唐的命令。
他们的头领与郝灵荃建立了不错的私人关系,郝灵荃承诺在整个冬天,允许部族的人进城。
然后大家一同为发展大唐和吐蕃的经济合作往来出力。
尤其是养殖方面,各部族主动承担了牲畜养殖的人力。
郝灵荃则提供草料等方面的物力,不能叫部族的兄弟们吃亏。
冬天这段最难熬的日子过去,大家要坚持到来年春天。
吐蕃这边派来的人先把宰相书递上,他们自己已经不派人去大唐送东西了,太远,没有驿站得便利。
“看样子吐蕃也打不动了,竟然答应大唐开出来的几种套路条件中的一种。”
郭知运比较开心,宰相书他们拆开,跟他商谈的文书内容却说得很清楚。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遍数部族皆归唐
送过东西的吐蕃使者吃了晚饭在城中休息,闲逛,侦察敌情、收集情报。
城中纵横有街有路,地面上还是泥土,房子用水泥修一层,隔一段距离,出现一群帐篷和马厩。
有大唐军人干活,另外还看到了一些百姓。
百姓穿自己的衣服,大唐士兵制式服装,军大衣,偶尔没穿军大衣的队伍手上拿东西巡逻。
使者以为兵种不同,真实情况乃军大衣不够,今年的棉花在加班加点赶制军大衣。
一些战斗力不是很强的队伍,暂时穿皮衣,有的还是之前送来的二手货。
去年李家庄子在京兆府当铺收购大量东西,回来翻新,送到边关给将士。
目前陆续换装,换下来的皮衣皮靴送给蜀地和后方部队运输辎重的人。
吐蕃部族不需要,他们自己有皮衣、皮靴。
他们更喜欢大唐的针线,棉线结实,大小的针成一套,配一个顶针,送没有颜色的十卷线,一张羊能换三套。
针才好用呢,送一个小巧的穿线器,针可不是那么好做的。
吐蕃部族的人哪里晓得李家庄子制作针的速度,用拉线器拉铁丝。
拉细了之后有工具台,铁丝放在上面,有带尖的大铁块落下,尖进槽中,把一根铁丝分段打出孔。
抬起来,往旁边错位一下,落下,一段段铁丝被轧断。
再抬起来,再错一个位,落下,打孔的地方被压遍。
拿出来,手工在脚踏式的砂轮上磨磨后面、磨光滑,再磨前面磨出尖,就是一根针了。
磨的时候也是对着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