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6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唐运输盐,从蜀地运,蜀地运的全是李隆基盐井里的盐。
  李隆基没办法,别人都在支援前线,自己难道在蜀地那么多的盐井不给盐?
  井盐比现在的海盐、湖盐要好?比如山西的盐湖?那个盐就不好吃,价钱很低。
  现在李易报纸上教怎么处理那个盐?山西也就是河东道的盐都会深加工?当地不却煤。
  李易就给出来五个小煤矿的位置,山西小煤矿也不小哇。
  吐蕃部族无暇理会大唐的事情?更接收不到太多的信息。
  他们只晓得盐多了,这个盐味道好?很细。
  以前吃盐?要么是放在煮的奶里和酒中,或者是烤完东西把盐压碎了蘸。
  现在怎么用都行,只要舍得,烤的时候往上撒?这个就有点心疼?太不应该了。
  实际上不管是吐蕃、突厥、契丹,还是大唐,当下的烧烤没有直接往烤的东西上面撒调料的,浪费了。
  大家都是蘸干料,主要是盐?有点钱的加上花椒粉或胡椒粉。
  “秦离兄弟,鱼鳞还要不?”彼剌喇跟秦离一同处理鱼?他其实不会,现学。
  秦离会?羽林飞骑什么都得会一些,李易教。
  “现在不要?连着鱼鳞一起冻?等吃的时候需要刮鳞?不要扔,收集起来,我们有用。
  你要是有足够多的油,还能炸鱼鳞和鱼骨头吃,东主平时愿意炸海鱼的骨头。
  鱼鳞与骨头,晒干了磨碎,喂家禽最好,猪也吃。”
  秦离按照常规的牲畜家禽喂养方法给彼剌喇介绍。
  “人吃呢?”彼剌喇听得馋了。
  “人其实吃了吸收并不好,最容易补钙的是奶,其次是动物肝脏与海藻类食物,不过该吃还是要吃。”
  秦离继续讲解,他学到了什么,尽量告诉对方。
  彼剌喇没听懂,只听个大概。
  他很难过,他觉得自己当这个部族的头领不够好。
  看人家羽林飞骑,都会的东西自己就不会。
  他想了下,问:“你们那里的百姓知道吗?”
  “知道啊,尤其是京兆府的,报纸上总说,一次次提起,从不同的角度来提,包括吃家禽的蛋。”
  秦离理所当然地回应。
  彼剌喇犹豫了一下:“大唐的字好学不?”
  “好学,东主教,在报纸上教,如今整个京兆府,原来的百姓,不识字的不超过一成,年岁大的。”
  “我能学吗?”彼剌喇羡慕、嫉妒了。
  “我教你,这样吧,冬天没有事情,我们羽林飞骑负责教你们,都挨着住,谁愿意学就学。”
  秦离瞬间想到了教学,东主讲过,文化侵略。
  当地吐蕃部族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少了,都是听别人说。
  如果他们学会了大唐的文字,然后会看报纸,报纸上说的事情,他们自然要去了解。
  报纸上说怎么种地、养殖,尤其是针对吐蕃地区开一个版。
  吐蕃部族从中获益,某一天报纸上说的话,就是部族的引领方向。
  比如报纸上说大家都是一家人,如何和平相处,怎样各取所需。
  相信部族也会认可,觉得确实应该如此。
  晚上的时候,他写信回去,用最快的速度传递。
  ……
  “这个怎么耽误了?两封信明明相差两天多。”李家庄子,李易对比着两封信的时间。
  “大雪,还有第三封信,下大雪堵路的地方传过来的,已经不错了。”李隆基不去纠结信的时间。
  “一个说是要把人安置在城池边,另一个说已经安置好了,问我教学和宣传的事情。”
  李易先说信的内容。
  “对!其实只剩一个问题,第一个你保证答应。”
  李隆基怀里抱着小家伙沰儿,拿一串儿糖葫芦。
  橙子的、沙果的、葡萄的、山药的,就是没有山楂的,组合起来变成一串儿糖葫芦。
  现在晚上,小家伙不适合吃山楂,不然半夜饿了难受。
  李易看着糖葫芦上的山药,有一些回忆。
  在河北省的时候冬天买糖葫芦,那时糖葫芦便宜,一元钱一串儿。
  不像后来,两元得都少了,一般三元起。
  然后可以赌,一次买一串儿不赌。
  不限制,一般最少十串儿,卖糖葫芦的跟你投色子赌。
  你输了,多买一串儿,卖的人输了,赔你一串儿。
  按照概率五五分,卖糖葫芦的并不赔钱,买的人也不吃亏。
  里面就有山药的糖葫芦,这个糖葫芦口感跟其他的不一样。
  “易弟,易弟!”李隆基呼唤。
  “啊?糖吃太多了不行,记得马上刷牙,不然你还未等到换牙,就一口蛀牙。”
  李易对小家伙说,快点吃,吃完了刷牙。
  “嗯!”小家伙点头答应。
  “可以把吐蕃部族的人当成大唐百姓来对待,尤其是明年春天耕种的问题。”
  李易从记忆中醒过来,直接提办法。
  他所处的时代,那里都是国人,所以他并不想杀。
  政权足够强大,不存在民族问题,皆为一家人。


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限制教宗顾大局
  李易对自己的国家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尤其是关于多民族融合的方面。
  世界那么大,多民族的国家有许多,只有自己国家民族之间的问题。
  要是没有外面人总搞破坏,早弄明白了。
  因为有人见不得他的国家稳定,各种使坏、收买、煽动、提供资金、指导怎么搞事儿。
  现在吐蕃的宗教规模还没那么大,突厥更是没有大食的宗教。
  李易不准备继续让宗教发展,大家不用信别的教,信中华民族就行。
  道教都可以不要,非要学,就学一点道教吧,知道怎么回事儿即可。
  “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趁此机会,问有学子愿意过去呆两年不?
  没考上科举的去教别人,回来可以再考,或者直接分配官职,支边。”
  李易开始出主意,这个事情在他看来非常重要,仅次于大唐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
  “为何?”李隆基抱着小家伙问。
  “大家都信教,到时候听大唐皇帝的,还是听宗教领袖的?”李易就一句话。
  “对,要教。”李隆基立即认同。
  “要限制其他宗教的传教,可以研究,然后记录下来,多印副本,放在各地收藏,避免遗失。”
  李易又提到个事情,学术要研究,传教就不用了。
  不过我们帮着记录,以免你们自己弄丢了。
  比如天竺,他那时的历史,很多都是找世界各国要,你们都怎么记载的我们呀?跟我们说一下,最好是有书籍来证明。
  李易想帮现在世界上个个国家和部落记,记完了放好。
  等有一天谁忘了,给他们一套副本。
  或许不用给,直接就写进自己的历史里,地都占下来了。
  五十六个民族能和谐相处,五百六十个不是问题。
  “炊烟多了?”李隆基看长安城的方向,由于烧火的人多,上空烟雾缭绕。
  不过都是些煤烟味,半夜的时候就好了,早上起来不会起雾霾,即便早上也生火。
  除非是天直接下雾?那样煤烟和柴火烟一时散不去?比较呛人,不过忍忍就好?等太阳升起。
  李易天天会观察?一般早上和晚上,中午不用看?大部分人会选择吃盒饭。
  盒饭的利润不高,百分之十所有。
  换成自己家做?这个钱做不下来?保证高过买份饭。
  “今年冬天京兆府希望别有人冻死。”李易看烟在看火炕。
  晚上最后一次烧,天气不好的时候衙门派人到各坊与外面宣传,别压炉子,容易中炭毒。
  因为火炕漏烟?所有的火炕都漏?不可能全堵上。
  气压有所改变,烟出不去,就从炕的缝隙中冒出来。
  如果直接冒烟,还能知道情况。
  若压炉子,慢慢往外冒一氧化碳?这个无色无味,睡迷糊的时候就直接迷糊过去了。
  半夜的时候气压突然变了?各坊专门负责守夜的人必须敲锣,宁肯吵醒所有人?也不能有一家因炭毒而死。
  守夜的人有专门的炉子用来观察,烧水。
  “你还有煤矿的位置没?再给几个?多挖煤?白天的时候烧煤坯?晚上的时候烧块煤,便宜一点。”
  李隆基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减少中炭毒概率的。
  用煤面子打的煤坯容易出烟,燃烧不充分,煤块烟则少。
  “有,我这就在地图上标。”李易点头。
  ‘嗖!’紫玉跑了,去取地图。
  青松看着,等紫玉跑出去几十步,他打开自己的拉杆箱,从里面拿出地图:“东主,京兆府和周围地方的。”
  “哈哈哈哈~~”李隆基突然大笑,笑完喊:“紫玉回来。”
  “啊!”紫玉不明白什么意思,却转身跑回来,等看到地图,瞪青松。
  李易在地图上用铅笔标出来四个不深的煤矿,京兆府和上面下面所有州的露天矿他全给出来了。
  现在给的是二百米以浅的煤矿,煤矿一般会有备注,多少米以浅。
  以浅就是在这个深度和更浅的位置有煤,能挖。
  凭大唐的采挖技术,二百米往下的,李易都不推荐,挖不下去。
  打井慢,还容易出事儿。
  他那时太深的也少,一下子挖到一千米以下,成本高。
  二百米以浅,基本上挖个几十米就看到了,就是出煤不多,继续挖会增加。
  不进行大规模工业,用不着太多的煤。
  “还有金银矿吗?”李隆基又想弄钱。
  “自己挖不划算,不如通过贸易从外面运,河里的沙金我都知道,不往外拿,正因耽误劳动力。”
  李易拒绝,并且劝说,有几个蓝田县那里的用着呗!
  再拿出来金矿,不如用那人力种地和修路。
  李隆基比较遗憾,李易又与他说:“等铁路修出来,用铁路为来的收益为抵押,发行纸币。”
  “哦!如此确实不用再自己开采金银。”李隆基正是为纸币的事情想弄钱。
  “那样的话,再发行的纸币就属于信用货币了,等铁路修好,国库里的金银先用来发行大唐的纸币。”
  李易把话说清楚,信用货币终究还是要出现。
  李家庄子的兑换券明显不够用,商人愿意带出去,然后到各地,地方的商人也收。
  李易决定发行大唐纸币,不能总是李家庄子,不然大唐是谁的大唐?
  当然,大唐发行纸币,还是由他来管,别人他实在不放心。
  金融这一块,他说什么都不会让。
  “易弟你多费心。”李隆基有着同样的想法,论玩钱,他不相信其他人。
  品质他可以相信,处理上他认为所有的大臣现在属于初学者,或者连初学者都算不上。
  ……
  “看,这就是咱们大唐的钱,李家庄子的兑换券。”黄河源头的天比长安黑得晚。
  吃晚饭的时候,秦离盘腿坐在炕上,掏出来一大把钱给彼剌喇观瞧。
  彼剌喇不怎么习惯盘腿坐在炕上,面前是一张炕桌,矮,坐在那里高度正合适。
  主要原因是他脚臭,脱鞋,味道飘出来。
  他看看印刷精美的兑换券,问:“脚臭怎么办?”
  “洗呀,给你们铁锅烧水,多烫烫脚,对身体好,顺便就没有味道了,袜子也要一天一换,鞋呢,隔几天收拾收拾,皮靴的化,可以用草药包。”
  秦离闻到味道了,但还能吃饭,无所谓。
  以前训练的时候,这算什么?


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持续拉拢喝来使
  “兑换券怎么印出来的?”彼剌喇坐在炕边泡脚。
  对于他来说,天天洗脚,是种不敢想的事情,生活所迫。
  现在有条件,他决定推广,大家也干干净净的。
  “我也不清楚,东主负责,反正别人作不得假,春天和夏天的时候收集香味大的花,阴干了,可以洗浴、泡脚。”
  秦离也泡着,被要求着泡,彼剌喇的一个女人帮他洗。
  “亲兄弟晚上可以在这住。”彼剌喇使个眼色,意思是自己这个女人陪伴。
  “我有妻子,我的妻子在家照顾我的爹娘。”秦离回一句,意思是不要再说这个话题了。
  他属于穷苦人家,不似富贵人家。
  富贵人家的男人可以有很多女人,他只想有一个。
  彼剌喇露出遗憾的神色,他专门安排的,自己这个女人,正好是容易怀孕的时期。
  他目的简单又明确,留下秦离的一个孩子,然后就是自己的孩子。
  秦离的身体强壮,还聪明,种好。
  “彼剌喇兄弟,你们以后也可以不直接换东西,而是换兑换券,然后拿兑换券购买。
  军中立了功的兄弟现在就有要兑换券的,军中禁止赌博。
  他们会把兑换券拿回家,甚至直接要求把兑换券送到家中。”
  秦离开始诱导彼剌喇换兑换券,这样就变相承认了大唐的货币好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