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6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高压锅,做饭速度快。”张孝嵩挑姜片吃。
  清蒸鱼里面有葱丝、姜片、蒜片、竹笋,放酱油。
  王君葵则找那一点竹笋:“南边的地方新竹种下去了,明年能长出来一大片竹林?今年少吃多种。”
  张孝嵩赶紧也夹竹笋:“夏天留下来的笋?可不是本地的香竹,蜀地人专门送来的绵竹笋。”
  “等咱们种的竹子多了?也给蜀地送竹笋吃?李易来信有讲怎样种植、收获。
  顺便养鸡,夏天用水车把水提上去?种当地的松树、灌木。
  当地的湖泊也不少,叫措?那个新的籼稻说是要送种子过来?盖大棚育苗。
  再趁着暖和那段日子赶紧种上,两个月后收获,本地就多了一种米。”
  王君葵提到回报与未来的发展,李易全写了。
  凡是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养殖、种植模式?成套路地拿出来。
  无须考虑怎么安排?照着信上写的操作,更不用管之后销售,早安排妥当。
  “把李易骗来,咱们拥兵独立吧,李易保证有办法帮咱们立国。”郭知运突然说了一个笑话。
  “行?老郭,我支持你?你来办。成了我给你当宰相,输了灭族的时候不要牵连到我。”
  张忠亮附和?前提是自己无风险。
  张孝嵩喝口鱼汤,感觉肚子里暖暖:“想来难以制伏?他手段太多?即便捆住?他也可能眨眼间把我等放倒。”
  “把离我们几十里远的部落安排到城边吧,冬天不好照应。”王君葵说出个安排。
  之前距离远,为了防备,吐蕃的部族害怕大唐打,大唐也怕部族吐蕃出兵。
  形势变了,大唐的人在下雪的夜晚增援部族,部族再留在当地。
  雪继续下的时候,到一人多高,往来不便。
  “写一封信回去,看李易的意思。”张孝嵩不敢决定。
  他相信李易,李易始终保着他,陛下听李易的还给他送钱财。
  士为知己者死,或者说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他所带的一万精骑,目前属于独立部队。
  想打谁就打谁,说不定一高兴,带着人回去再打苏禄一次。
  他觉得自己此次未起到关键的作用,最大的功劳被关霖他家给拿去,他们给扎西库热下药。
  “写!吃完……现在就写。”郭知运作为最高军事长官,派人取纸笔,然后交给张孝嵩写。
  张孝嵩进士出身,文采好,自己写着累,还得想词。
  ……
  “我想咱们应该搬到城池边,挨着城住,特殊情况下,进城躲,我个人相信你们。”
  秦离跟彼剌喇说着同样的话,大家当邻居。
  城池能够帮忙抵挡风雪,双方距离近,方便照应。
  彼剌喇心动,看看旁边族人,附近听到秦离话的人眼中露出同意的神色。
  “你们不怕我们突然攻打?占住你们的城,变成我们的地方。”彼剌喇按照自己的想法考虑。
  他就怕,换成他,周围有别的部族需要帮忙,他会十分警惕。
  亲兄弟都能刀兵相向,何况外人。
  “若那样,你们保证灭族,东主会亲自动手,你族几千人,不够东主半个时辰杀的。”
  秦离十分坦然,他相信李易那时要飞来屠杀。
  “去,我们去。你们放心便好。”彼剌喇反而安心了。
  既然自己的性命对方随时可取,对方自然不可能坑害自己和族人。
  “吃完饭搬家,趁着第二场大雪没下来之前。”秦离决定。
  他不需要跟别人商量,他认为行,他已经够保守的了。
  彼剌喇看周围:“告诉大家,准备搬了,去城池旁边,挨城池住,后面有黄河,城墙能挡风。”
  附近的族人跑了,告诉其他人这个好消息。
  彼剌喇回头与秦离说:“我们把兵器交给你们保管,需要出外打猎的时候出多少人,取多少兵器,打完猎回来再交给你们。”
  “好!”秦离更放心了。
  “你们脚上踩板子来,这个好学吗?”彼剌喇说出来的时候挺不好意思,感觉在刺探军情。
  “滑雪板?回头教你们,很简单。下坡的时候最舒服,平地需要雪杖,上坡横着挪。
  比一步一陷的状态快多了,不掉进雪里,用竹子刮一刮、烤一烤,很快做出来。
  雪镜不能给你们,用玻璃制造的东西,不过有简单的,用木片切个缝隙,也很管用。”
  秦离大方,反正对方已经见到了,想学还不容易么。
  雪镜的话,东主给出来东西,感光面积减少,这样就可以避免雪盲。
  东主似乎总能想到办法,还很好用。


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水到之处自成渠
  彼剌喇的族人们吃完了饭,开始进行迁徙。
  他们距离城池五十里,照现在的行路方式,得走一天。
  不过部族的人无所畏惧,因为有羽林飞骑在旁边保护。
  “告诉大家,先走着,我派人回去调人,希望天黑之前能全安置好,晚上更冷。”
  秦离找人回去,不骑马,在马后面拉个绳子,踩滑雪板,嗖嗖嗖跑远。
  彼剌喇部族的人看着有意思,孩子们瞪大眼睛,还能这么玩儿?
  “吁~吁!还跑,没看我摔了么?想拖死我?”一个羽林飞骑没玩好,倒了,赶紧喊马。
  他在雪地上被拖出去四五十米,一身雪。
  马站住,扭头看主人。
  “行了,我起来了,走吧,驾,走哇!驾!”
  倒霉的人爬起来,重新摆好姿势,马又向前跑。
  旁边一起回去报信的人哈哈笑,丝毫不怜悯,活该,倒了你不松手?
  除了彼剌喇的部族,其他凡是羽林飞骑过去帮忙的部族,此刻都在搬家。
  他们接受同样的教育模式,会判断和评估形势,知道怎样才能利益最大化。
  报信的人回去,更多的人带着空雪橇过来帮忙。
  距离城池还有二十里,中午了。
  城池又一次送来热汤和面冰,汤是鱼汤,面饼里面夹着烤鱼肉,碎肉,用桶装着,外面包上毛皮。
  彼剌喇先安排族人喂牲畜,喂好了牲畜再吃饭。
  “秦兄弟,你们现在的后勤是这样子的了?”彼剌喇愈发感受到双方战争优势的差距。
  “以前也是,常规操作。东主只要决定增援,前方的将士保证能吃好。
  这次张孝嵩带一万精骑过来你知道的,樊凡带队,羽林飞骑找到张孝嵩的队伍给提供后勤。
  对东主而言?前方将士打到哪里?后勤就顶到哪里,将士无后顾之忧。
  天下最厉害的队伍?不是边关的节度使和都督、都护?而是灞水军团。
  我们通常只负责后勤辎重运输,但发现大唐将士们打不动的时候?我们就帮着打下来。”
  秦离说起这个傲娇了。
  前方部队能打,我们是辎重兵?前方部队打不过敌人?我们打胜后继续送物资。
  “既然如此,你们为什么不当主力?”彼剌喇茫然了。
  “我们当主力,谁给我们送东西?是不?”秦离一副讲道理的样子。
  彼剌喇喝口汤,点头:“有道理。”
  他被绕迷糊了?最强的部队打后勤?不能打主力,否则没有强的后勤。
  那么后勤重要还是主力重要?好像……
  他的族人不考虑别的事情,只觉得温暖,肚子里暖,心更暖。
  没有大雪的时候还吃青稞?最艰难的时刻,反而有肉饼和热汤。
  即便是最好战的族中战士?也低下了头,不敢跟大唐打了。
  他们其实自己都不清楚?实际上他们被钱给砸倒了。
  这种后勤只有一个东西,钱。
  什么兵贵胜、不贵久的说法?要看实际情况。
  有钱就能久?体现的是国家整体实力。
  简单吃一顿?队伍继续赶路,未正二刻,相当于十四点半,彼剌喇的部族队伍来到城边。
  城边有人已经清扫好学,并且给搭了棚子,修了羊圈和牦牛与马的厩。
  彼剌喇部族的人先把牲畜安置过去,接着利用棚子建营地。
  稍微大一点的孩子照看最小的孩子们,更大的孩子帮大人干活。
  这里是主城池,郭知运等人出来,他亲自帮忙,他属于绝对的武将,有力气。
  一边干活他一边与彼剌喇说:“都是战争,没有战争,你们可以弄到足够多的草,即便是冬天,还能够迁徙,喂养牲畜。”
  “现在比以前好,以前每年要有牲畜和人因寒冷死去,今年没死,等过几天,我们安稳好了,会去打猎。”
  彼剌喇对现在的生活比较满意,羊奶能够交换不少东西,一只产奶的羊所提供的奶,换十只羊吃的草没问题。
  再出去打猎,加上自己部族有的粮食,冬天平稳过去。
  开春之后,又能种青稞,还有小羊和小牦牛出生。
  郭知运比较诧异,怎么吐蕃部族没了心气儿?不是一副随时能战的状况么?
  “开春的时候,李易那里有一些东西,教给你们,你们试着做一做。”
  郭知运决定把彼剌喇的部族拉进来一起发展,人那么多,还按照以前的模式,赚钱慢。
  “是东主给的?我们一定好好学,我们就相信东主。”彼剌喇更高兴了。
  郭知运:“……”
  他发现称呼上面有问题,你一个吐蕃的部族,你称呼李易为东主?
  你知道什么是东主吗?不加姓的东主代表你们归属人家李易。
  羽林飞骑喊李易为东主,是因为李易总带他们玩儿,被吓出来的毛病,你们呢?
  “秦离兄弟说了,东主帮我们安排好事情,我们照着做,会有很多钱,用钱买东西。”
  彼剌喇把一个帐篷的柱子固定好,信心满满地说道。
  郭知运只能点头:“对,李易也就会赚钱,其他的方面,并不是很厉害。”
  “你要造反?大唐没有东主可以吗?你贬低东主,我要写新给东主。”彼剌喇不高兴了。
  “我说着玩呢,其实我也觉得他不错。”
  郭知运这个无语呀,他想到了秦离,秦离究竟干了什么?
  ……
  两天之后,其他吐蕃部族纷纷迁徙到大唐城池旁边,最忙的人是郝灵荃。
  郝灵荃一个将军,又变成曾经当小将时候的样子,他派人不停地跑来跑去联系吐蕃部族。
  他准备五天之后开个会,所有部族的族长全参与的会议。
  在对外的时候,他能连横和纵,不是一般的厉害。
  一旦对内,他又变得木讷,到朝堂,瞬间就忘了自己的能说会道本领。
  李易理解,对外,郝灵荃属于使命,他会想尽办法说服其他人。
  对内则是职务,害怕,怕宰相和吏部官员。
  现在郝灵荃背后站着李易,无所畏惧,他见到了宰相们,见到了皇后,还有陛下。
  宋璟从来不跟他说话,他也不在乎,你宋璟厉害,你敢当着陛下的面说我?
  你说我难道就得听,我转身去找李易,你奈我何?
  宰相再厉害,有外相牛逼?哼!


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民族统一由伊始
  大唐将士与吐蕃部族一起努力,重新盘好炕,然后一起去黄河冰面上凿冰捞鱼。
  鱼出水之后很快被冻硬,大家赶紧把鱼的内脏掏出来,鱼就那么冻着了。
  内脏会被收集起来,喂猪。
  从后方送来的猪,准备过年的时候杀了吃肉,现在还得喂。
  只喂草,猪会掉膘。
  当然吃猪草多的猪长得慢,瘦肉却多。
  像野猪,吃肉的时候很少,大多数情况下吃草、草根、果子,要是能吃到蛇也吃射、兔子什么的。
  所以不指望养的猪快点出栏,为草就行,吃不了的烂果子,扔猪圈里一样没问题。
  鱼内脏,换成李易会拿来做菜,比如肠子。
  将士和部族的人除了把鱼鳔拿出,其他的全扔,等着喂猪。
  说好了的,过年的时候一起吃杀猪菜,酸菜已经准备好,按照李易提供的东北杀猪菜的方法做。
  要是换成李易那时的云南,属于另一种了,猪肉生的就剁碎的放盐,然后装进坛子里面。
  肉会发酵,然后因为没有更多的氧气和细菌参与,过上几个月,肉拿出来能直接吃。
  其实在制作的过程中,切完了肉,碎肉当地人就有直接抓起来吃的。
  李易吃过,克服心理障碍后,遵循人家当地的传统,能吃下去。
  吐蕃部族的人头一次见到这种打孔穿网,然后一下子拽出来好几千条鱼的方式。
  他们兴奋着处理鱼内脏,把鱼扔一边冻起来。
  在他们看来,这个冬天吃鱼就够用了。
  他们以前抓到鱼,最常见的方法为烤,烤鱼,然后蘸盐吃。
  别看他们这里有岩盐和湖盐,平时能吃到的盐还真不多。
  大唐运输盐,从蜀地运,蜀地运的全是李隆基盐井里的盐。
  李隆基没办法,别人都在支援前线,自己难道在蜀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