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6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易想要造一战时候的飞机,需要发动机。
  只要这个飞机出来,周围所有蕃邦保证全跪。
  按照资料记载,最开始的飞机用来侦察,然后双方的飞行员用手枪互相射击。
  后来发展到步枪、机枪、机炮、火箭弹。
  到李易过来之前,一律超视距,隔着好几十公里就开干了。
  李易想着想着愣神了,他想到了他那时的国家为什么在发展的过程中别人不敢武力欺负。
  即便技术更先进,整个地球的其他国家也不敢。
  因为连续打赢了很多场不对称的战争,他的国家的技术每提高一倍,战斗力就提高几十倍。
  当技术差不多的时候,别人想动手,得考虑清楚。
  “易弟,易弟,易弟你说的飞机长啥样?”李成器见李易发呆,在旁呼唤。
  “我那个飞行器,那个属于单兵作战使用,集团军用的是另外的大家伙,速度更快。”李易还没怎么回魂。
  “有多快?”李成器想了解。
  “从长安到登州,一个时辰,然后就是上百里外开始从天上用窜天猴打地面。
  接着大量的东西和人一起跳伞,到地面,继续窜天猴攻击。”
  李易回神,笑着说。
  李成器睁大眼睛:“你说的那些比你这个厉害呀。”
  “没有。”李易摇头:“技术含量不一样,我这个更厉害,单兵飞行,超低空破防,只要数量够多,敌人绝对承受不住。”
  他的飞行器不喷火,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贴地面飞,当地面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地面用高炮打飞机都要形成阵列,雷达作用明显。
  各大国不怎么宣传,其实都在努力发展这方面的技术。
  主要就是低,雷达扫不到,又不喷火,晚上挨突袭的时候损失绝对比有飞行器的一方大。
  所以小国没有资格跟大国打,除非拥有核武器。
  “易弟,为兄努力赚钱,给你准备一千万缗,甚至是更多,你弄出来。”李成器觉得一千万缗很多。
  一千万缗就是一百亿钱,跟李易那个时候的人民币来换,没法给出具体比例。
  几算是一比五,五百亿人民币,想要弄出来全套的空战技术,李易会哭的。
  在高科技技术下,五百亿是钱?
  一支航母战斗群多少钱?那还是在技术已经很成熟的情况下。
  “先造蒸汽机船。”李易不好给李成器泼冷水,只好暗示一下。
  别好高骛远,一千万缗?呵呵!
  ……
  “你们吃吧,我不能吃,我怀着孩子,螃蟹性凉,要吃出事儿了,叔叔估计也没什么好办法?”
  另一边的王皇后等人凑在一起,有螃蟹吃。
  她不敢吃,她还有孩子在肚子里,她就看看。
  实际上李易说可以吃一点,新鲜的大螃蟹,吃膏和黄都没问题,吃一只就行。
  她不吃,她害怕,她想要一个女儿,嫡公主。
  她不愿意要儿子,要是儿子的话,年岁相差不大,会出问题。
  她要是海边的人,其实无所谓,人家难道海边的就什么海产品都不吃?
  她属于内地,身体状况不一样。
  “吃两只吧,皇后,你验过了,你对海鲜不过敏,只要是鲜活的海物,烹饪时间够长,你趁热吃没事儿。”
  桃红二号在旁边小声提醒,又跟着说:“我去问问东主。”
  说完她跑了,找李易,王皇后想吃又不敢吃。
  “没事儿,新鲜的螃蟹,别吃爪子,两只可以。”李易给出答案。
  其实吃爪子也行,但为什么说不吃。
  一个是因为爪子吃的时候容易划破嘴,螃蟹携带的病菌进去。
  另一个是爪子上有绒毛,绒毛中含一些菌和寄生虫。
  至于螃蟹肉性寒,你可以蘸姜汁醋啊。
  软体海鲜,在国内为什么总是愿意拿来烧韭菜、蒜薹、葱、香菜。
  很简单,采取的是寒热对充理论,阴阳相克相生。
  “长兄,菱角种植得规模扩大了?”李易回答完问题,又跟李成器说起一个吃的东西。
  菱角,在李易那时,最开始北方还能总见到菱角卖,还有什么菱角粉宣传。
  之后一段时间,想买菱角只能在网上买。
  因为含淀粉的东西太多了,不需要菱角了。
  所以菱角的产量逐年下跌,眼下是大唐,其他东西少,菱角很合适,包括水洼子了等地方都能种植。


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相互帮助有和言
  “长江一带有湖泊,还有大运河旁边有湖的地方,都叫人去种,选个头大的再种,成熟早的和成熟晚的,都会挑选。”
  李成器说起如何选种的问题,笑容更盛。
  整个大唐,他才是最有钱的人。
  他投入也大,琼州那里的胡椒种植、珍珠养殖,目前只有投入,不曾产出,需要时间。
  换一个时期,比如没有让出太子位置的时候,他有这么多钱,保证惦记争位置。
  到如今,他对皇帝的位置并不看重,没用。
  三弟是皇帝,能如何?
  现在三弟说要打突厥,李易不同意,就打不了,必须听李易的。
  一件件事情下来,李易没做错过。
  当皇帝需跟大臣商量大唐如何发展,结果便成计划,大唐未来的发展有思路,不用再琢磨。
  曾经考虑吐蕃、突厥、契丹、奚族、渤海、突骑施等地方,头疼。
  当下针对每一个地方都有办法,关键是有钱,别处的咱们不明显,京兆府百姓收入提高。
  当皇帝感觉上朝始终处理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国家大事用不着想。
  “易弟,你说有没有一天大唐百姓都能吃上肉?整个大唐全有铁轨,火车跑来跑去?”
  李成器有梦想,在他看来,大唐百姓想吃肉就能吃到肉。
  出行从长安到洛阳一百天的时间就可以抵达,就是真正的盛世了。
  “兄长,等我把拖拉机造出来,然后再跟你说将来的百姓出行有几种选择,速度多快。
  还有吃肉的问题,要看吃什么肉,几十天能长大吃肉的鸡,三个月长到二百斤的猪。
  我琼州,你在长安,咱俩拿个东西能够面对面看着说话。
  我钓一条鱼,你看着想吃,我单独给你花钱送,一个半时辰过去?你就见到鱼了。”
  李易说着以后的事情?只要肯花钱,距离不是问题。
  李成器:“……”
  他发现自己刚才想的实在是太低?要求低。
  他抬手要摸李易脑门?看李易是不是发烧了。
  李易看着他,李成器的手停下:“易弟?你是不是见过?”
  “大唐人肯努力,其实有一些东西咱们可以看到。就像这蒸汽机?不需要再慢慢琢磨。”
  李易说着继续吃?他还是觉得现在的大唐好。
  李成器却没心思吃了,他始终惦记李易说的话。
  面不面看着说话,一个半时辰从广州送长安一条鱼?
  能送鱼就可以送人对不?能送人则能运兵。
  他想着的时候李易吃完了,去住院楼查房。
  他又一次接收病人?有护士在?一些手术作起来更方便,顺便让护士们练手。
  这一批人他非常珍惜,先是教简单的速成方法。
  当学差不多的时候,再从理论讲,顺便也是自己再学习的过程。
  护士们不用学到顶尖的程度?能够维持正常的教学时,成立大唐医学院。
  其他的太医们全进来学习?不管是中医,还是现代西学?总要有个过程。
  学子们则学物理化学,包括工匠?属于工业基础。
  农业的方面看司农寺?杂交的弄出来一个?其他的种子优选。
  古代人会选品种,然后就发展出来很多个种类。
  同时懂得嫁接,不管什么,都想嫁接一下试试,看能不能长出来其他的东西。
  还有自然变种的,发现后,等成熟了专门种。
  洛阳的牡丹,就有人掌握着能种出很多种颜色牡丹的技术。
  技术保密,不过按照李易的猜测,应该是在花土上作文章。
  “易弟,你说……人呢?”李成器回过神,正要跟李易说话,发现身边空了。
  ……
  黄河的地方,城陆续地修出来,吐蕃部族帮忙一起修。
  通过劳动换取食物,蒸好的大馒头、大米炒的蛋炒饭、竹筒水果罐头、茶叶、护手霜、煤……
  他们在家中盘了火炕,收集了柴火,不放煤的话,太耗费柴火。
  往常的冬天,他们在帐篷里放一个土盆。
  不是瓷的也不是陶的,就是用土捏一个,里面放上柴火少。
  盆捏不出来,挖坑,在坑里烧,或者干脆在地上支个小篝火。
  弄个陶盆掉在上面或支在上面,烧耐、烤肉、用油在掏盆里煎青稞米。
  石舂把青稞米砸成面,混合着酥油一起,属于好生活。
  干活的时候,大唐送来铁锅,不给平的煎锅,凹的带耳朵的铁锅,能煮能炒,煎也行。
  他们就按照大唐将士教的办法,在火炕那边修个连灶。
  前灶用来做饭菜,后灶拿陶盆烧热水,顺便就给火炕取暖了。
  对于吐蕃人来讲,这样的日子很好,冬天不用担心冻死人。
  他们在羊圈中也修了火道,旁边堆放着干草,万一下大雪,给羊圈里烧一烧,避免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羊被冻死一大堆。
  “冬天河道冰封,下大雪,我们的路好走,会有青贮送来喂牲畜,到时候你们帮忙干活,也给你们青贮。”
  秦离跟彼剌喇说话,彼剌喇就是之前被俘虏,然后带领一个部族主动撤离的部族抚千。
  彼剌喇听完愣了,什么叫河道冰封、下大雪路好走?
  青贮他知道,今年本打算准备,结果战争发生,没机会。
  “下雪路难行。”彼剌喇一副你不要骗我的样子。
  “我们有雪橇,比两个轱辘的马车还方便,马车遇到沟和山包不容易过,有雪,只要牲畜能过去,雪橇就能过。”
  秦离在地上画了一个雪橇的图。
  “雪橇是这个意思?雪爬犁?”彼剌喇回忆起来,有印象。
  “差不多,你们一定要养好羊和牦牛,奶多了换给我们,缺煤说一声,给你们送去。”
  秦离一副跟亲人说话的模样,就怕亲人吃苦,过不去这个冬天。
  彼剌喇听着也觉得心中温暖,多好的羽林飞骑呀,多好的大唐人啊。
  “我们一定在大雪前帮你们把城修好。”彼剌喇咬咬牙。
  “也不是很急,实在不行,你们想打,我们就浇冰成城,绝对不会叫你们攻进来。”
  秦离不是很在意,修个差不多就行,已经够高了。
  天一冷,水泥不怎么好用,慢。
  “他们愿意打,让他们打,我们今年打不动。”彼剌喇直接表态。
  大冬天的打什么?拿什么打?看看人家大唐的后勤,族人打没了,我还有地位了吗?
  “能不打还是不打的好。”秦离想法与彼剌喇一样。
  “嗯!不打!”彼剌喇再次保证。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大雪纷飞按计划
  半个月过去,大部分城池修出来,少部分还需要一点时间。
  大雪飘飞,姊妹湖结冰。
  雪从中午之前开始下,到了晚上还没停,而且风也大,煤油灯的灯光照耀下,雪在横着飞。
  “队伍准备,按照之前说好的,出发。”主营中郭知运下令。
  他们有一套计划,说白了这场大雪他们在盼。
  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下,更不清楚能不能下。
  现在下了,正好符合计划中的一部分。
  侍弄好的马被牵出来,套上雪橇。
  这边由五百羽林飞骑负责,雪橇上用棉衣包裹着水囊和军用水壶。
  新的军用水壶送来,搪瓷,不怕生锈,磕碰掉瓷,整体上没问题。
  里面装的是肉粥,热热的。
  羽林飞骑的人带着煤油灯、锯子、绳子、木头棍子,赶雪橇出发。
  秦离带队,直奔彼剌喇所在的部族。
  大雪之中,彼剌喇在叫喊着:“羊,把羊圈先重新撑起来,牦牛放在旁边。”
  他快哭了,他想起了小时候,曾经也是一场大雪,夺去了四百多族人的命。
  当时牦牛还好一点,羊损失了七成多,很多人被冻死。
  之后又失去了二百多族人,老年的族人,最后给一点食物,把老人留在雪地里。
  部族必须迁徙,大雪中羊和牦牛吃不到东西。
  而老人是累赘,给块肉,算是最后的情分。
  没想到今年又来了,羊圈的棚子被大雪压、被风吹,倒了。
  族里的老人们冲在最前面?玩命干活?他们想要在最后的时候帮部族一把,然后……
  “彼剌喇兄弟在吗?我是秦离。”
  当彼剌喇指挥着族人?用那被风吹得感觉下一刻会熄灭的火把照着干活的时候?黑暗中传来一群人的喊声。
  雪太大了,双方根本看不到对方的火把和煤油灯的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