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6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之所以这样跟李潭讲?是因为李潭学绘画,需要了解肌肉布局。
  他给了李潭一个解剖学的书?以及人体解剖图片册子。
  里脊的肉嫩,外脊的肉韧?炒条状东西的时候用外脊?切片用里脊。
  比如水煮肉片?用里脊。
  炒芹菜、蒜薹、豇豆、芸豆丝,用外脊。
  大家一听,赶紧吃,甭管菜是否真的好吃,反正听着说得如此专业,就觉得香。
  吃了一会儿,李易对柳婕妤开口:“柳娘娘你不能吃了。”
  “好!”柳婕妤从来没觉得猪肉这么好吃,她一边吃米饭,一边吃红烧肉。
  她感觉还能吃下去一碗红烧肉和一碗米饭,再喝点汤什么的。
  饿好几天的人正常反应,觉得能吃,然后使劲吃。
  最后吃死了,不是撑死,撑可以吐,属于血压的问题,吃那么多,血压突然生高。
  甚至是引起贲门撕裂,会出血,然后不吐,始终撑着伤口流血,相当于内出血了。
  “等吃过饭,让闻恬扶着你,咱们在外面溜达溜达,别怕冷。”李易又说。
  “好!”柳婕妤还是从善如流。
  “好!”小家伙跟着说,他的意思是他也去溜达,不怕冷。
  众人吃完,永穆公主扶着母亲,另一边是小兰,出去散步。
  李易拉着非要跟来的小家伙,小家伙手中拿着个糖葫芦。
  吃饭他吃饱了,吃糖葫芦还能吃下去。
  糖葫芦上没有大的糖片,怕他弄掉地上,更担心他吃多了糖生蛀牙。
  “在宫中,总听说庄子好,更有庄子里的东西送去,却第一次来,果然不同。”
  柳婕妤享受着女儿和女婿陪伴,她如今在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王皇后。
  其他的女人再漂亮也压不到她的头上去,她属于母凭女贵。
  别看武婕妤生了个儿子,她只有一个女儿,照样是皇后之下第一人。
  李家庄子的好东西,永穆公主没少给送。
  王皇后又有了孩子,李隆基就总回宫里找女人。
  整个后宫去的次数多的就是她的所在,她学会了化妆,还有闻恬兰香阁的各种情趣的东西。
  加上她生了一个好女儿,李隆基开始宠。
  武婕妤不行啊,之前是大肚子,现在的状况也不成。
  母凭女贵,在于女婿强。
  “柳娘娘,现在是刚下过小雪,大家等着下大雪,估计还得下两场小雪。
  小雪初飘零,晨露方凝冰,未午先作雾,只因艳阳晴。
  等到了大雪,看到的则是雪后天更明,周遭俱晶莹。炊烟无风起,饭熟心中宁。
  除雪路上,不留空当,以恐失步成伤;黄沙撒地,且留一域,行走踏雪消泥。”
  李易拉着小家伙走在前面,边走边说,随便聊天,不能不吱声啊。
  他知道柳婕妤的出身,大族,要财有财,要才有才。
  李易现在有点小紧张,面对丈母娘,表现才华的话,不能太过,太过显得做作。
  又不可以没有,没有的话只能去抄,抄得了一时,还能抄得了一世?
  必须继续加深学习,不是什么场景都能抄的。
  李易介绍自己庄子的事情,谈冬天、说河岸、道边关、聊税钱。
  中间还夹杂一些有意思的小笑话,他属于超水平发挥。
  柳婕妤不时就被李易的话给逗笑,看自己女儿的眼神带了更多的鼓励。
  那意思是,你赶紧的,看,小易如此好的夫婿,你该主动就主动。
  换一个人敢在她面前哇啦哇啦说什么边关和赋税的事情,她会转身便走,烦。
  到李易这里,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李易就掌管着这些情况。
  “圆圆啊,怎么还没在一起?”柳婕妤看出来女儿的情况,圆圆就是永穆公主的小名。
  大名叫李媛淑,乳名圆圆。
  “他说我年岁小,还说要明媒正娶后才行。”永穆公主脸红了。
  “小易年岁大了,不能总那样,小兰你呢?”柳婕妤又质问小兰。
  “我不敢啊,他也不总跟我说话。”小兰倒是大方,她的命运就这样。
  “用药!”柳婕妤压低声音,一点没有那种端庄的样子。
  “给神医用药?”小兰想确认一下。


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行为表现意识汇
  “那里……”小家伙用手上的糖葫芦指着一处地方,想要说什么,却回忆不起来。
  他所指的地方去年是冰场,他小,记忆力不够。
  一般孩子六岁以前的记忆都很少,除非印象特别深刻的。
  按照科学的理论,可以说成是生理发育,但为什么总有一些片断在出现,却解释不清楚。
  按照玄学的利润,那之前的灵魂其实是飘着的,看到了许多不该看到的东西。
  小家伙不管是哪一种吧,他现在也没到六岁,他就是有点印象,似乎他在这里的时候平面的东西蹿来蹿去。
  “今年你就可以滑冰了,你看你长得多壮实?”李易把小家伙抱起来。
  就一个胳膊轻松架着,有劲,肌肉能够支撑。
  李易没少锻炼,羽林飞骑就在庄子里轮换,他一边要教羽林飞骑,一边自己也不能弱了。
  他又会科学锻炼方法,要耐力有耐力、要爆发力有爆发力。
  身体线条却匀称,尤其是腹肌,这个最好的练习方法是翻杠子。
  以前他上小学的时候,见到别人翻,他就学着来。
  最初是手抓着杠子,然后跑两步缩腿向上翻,一次次的都不成功。
  后来有一天翻上去了,继续练。
  当他初中的时候引体向上三十个打底儿,翻杠子的时候已经不需要跑两步,一使劲,身体垂直上翻。
  能够在做引体向上的时候直接把自己蹿到上面去,跟专业的体操运动员没法比,但也很厉害了。
  现在他能做到一些体操运动员的动作,腹肌很漂亮。
  李易故意的,用这个来展示自己的强壮,给丈母娘看。
  “看,和你父皇一样,能打能杀的。男人啊,只有这个样子的时候才最好。”
  柳婕妤一副过来人的口吻与女儿说。
  “娘,咱家那边可不能犯错,李郎想杀人,从不手软。”永穆公主心思没放在李易锻炼的体魄上。
  她知道李易对自己好,更担心自己家族的情况,她的家是皇室,但母亲那里还有其他牵扯。
  柳婕妤叹口气?道:“圆圆?你知道家族的斗争在哪里吗?”
  “知道啊,李郎说过?利益?一个是权,一个是钱?两者可以互相转化。
  李郎更说过,世家给了他时间?现在世家再想反抗?来不及了。
  柳氏的人找咱们,咱们怎么办?娘,最多三年,李郎保证动手。
  你跟咱们柳氏的说说吧?该放弃的就放弃?别争,李郎杀人不眨眼的。
  李郎带我飞的时候,我才知道,所谓的世家和敌对的势力,皆在脚下。”
  永穆公主觉得自己应该给柳氏说点什么?听与不听,并不重要?她反正是代母亲尽到责任了。
  她飞过,亲眼看着李易用重机枪突突那么多吓人的野狼。
  能飞那么远杀狼?难道不会飞那么远杀人?
  “咱们到了水渠,这个渠怎么说呢?今年冬天要引骊山温泉之水。
  骊山温泉出来的时候是热的?一路流下来?又凉了。
  要么水流大,要么二次加温,我觉得还是水流大一点好,华清池的水也是通过别的河流出去的。”
  李易站在西边山上主流的水渠旁边,说起骊山的情况。
  骊山是温泉,终年不结冰。
  “费用不低吧?”柳婕妤首先想的是钱。,
  说完她突然反应过来,李家庄子不在乎费用。
  “回娘的话,费用由其他人出。”李易本该说柳娘娘,他故意省略了两个字,直接喊娘。
  永穆公主抿了抿嘴儿,白李易一眼。
  柳婕妤却十分受用,问:“何人出?”
  “我在旁边种上黄瓜和蒲公英,有的就能存活。
  在不用大棚的情况下,哪怕结出来的黄瓜很小,蒲公英不大,我也可以进行其他方式的宣传。
  逆天改命之黄瓜,一个十缗,贵不?人生巅峰之蒲公英,一片一缗,贵不?
  当然我吃的都是大棚的,这玩意儿就是个温度是的事情,我有玻璃大棚。
  娘,以后你想吃什么,跟我说,我亲自做出来给你吃,不是摘了送过去。”
  李易继续拉关系,一口一个娘,娘就是娘娘,我省略一下不行吗?要不就是有人听差了,保证是娘娘。
  柳婕妤此刻恨不能把女儿洗得白白的扔到李易床上,即便李易可能换一个房间睡觉。
  她十分清楚李易的身份和地位,如今整个大唐都在一个人的意志之下。
  自己得到男人皇帝陛下也认同,李易一旦赚很多钱,保证扔出来,不要了。
  柳婕妤脑海中查遍历史,没有一个李易这样的人。
  范蠡都不行,范蠡没处理好自己和君王的关系,把西施带跑了。
  范蠡一次次地散出去大部分家财,其实是为了求活,并不是散尽家财。
  自己这个女婿比范蠡厉害,他的家财想散别人都不干,不能散,必须稳住。
  关键是范蠡有过很多女人,带西施走,却不以西施为首。
  面前的李易对自己的圆圆感情不同,都接触这么长时间了。
  还带着出去‘玩儿’,就是杀狼,不做逾礼之事。
  “大唐多久可得安稳?”柳婕妤突然问出来一个不应该她问的问题。
  “三年,三年平周边。海外的事情简单,陆地上咱们就得跟大食打。
  他们的信仰其实就是教育跟不上,然后有人利用这个来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佛教说得是因果循环,道教讲究得是遵从自然。
  别的信仰不是,他们属于顺我者生,逆我者死的状态下。”
  李易给出个时间,三年,三年就足够了,土豆什么的都带回来了。
  而且那个时候他得工业基础更稳定,生产出来的武器和化肥等东西顺理成章。
  三年能不能改变一种情况?能!
  在落后的大唐,三年为什么改变不了?
  李易那时,先进的北美洲的那个什么联合啥的纵国呀,四年时间,看坑死了多少人?
  李易觉得那个时候不是疫情,而是天道。
  就在其他国家妥协与什么的优先时,就在更多的国家准备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像针对苏联和倭国一样大力打击的时候。
  疫情出现了,所有的人全跪,这就是天道。
  不服?信仰哪个教?没有任何一个教敢说天道不对。
  基督、天主、真主……
  李易早做好了准备,他知道什么是宗教。


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职务交接队伍归
  广州又一次大雨之后,刺史黄岸与一众官员为张九龄送行。
  对于中有三百多的男女老幼,驶远县晏氏的人,晏解等人需要到长安接受审判。
  晏氏家中一大堆东西被查封,银锭有一箱子。
  按照斤两称,一百三十一斤,换成量为两千零九十六两。
  银子在广州能当钱花,通常用在大数额的交易上。
  花掉的银子可以打首饰,也能卖给官府当土贡送到长安。
  “老人和孩子乘车,大人背东西,不给你们上枷。”张九龄的管家吆喝。
  没有囚车与木枷,倒是把穿的袍子换成短打扮,避免赶路碍事。
  之前的东西带上,不值钱的扔在晏氏,像好木头的家具,则贴上封条送到市舶司的仓库中。
  晏氏的水牛、骡子、驴、马,则作为拉车的牲畜跟着一同上路。
  晏氏的房子和地,由驶远县临时接手,帮忙照看,地会找人种。
  收成自然不会给晏氏,晏氏需要面临审判,如果说没收财产,财产则完全属于驶远县。
  他们家的地多,而且全是好地。
  百姓们距离近的纷纷赶来,抹着眼泪为张九龄送行。
  他们赚到钱了,路更是修得不错。
  “终于来了一个好官,怎么就呆不长远?”有人哭啊。
  黄岸在旁听到:“……”
  “不怕,新来二十个,把州府的关键位置全占了,听说个个是一甲进士。”
  另有人安慰,州府政治妥协,县令不存在没有任何问题,还有参军,包括黄岸。
  只不过过错大小而已,主动下去,到别的没有记录到名册上的小县当县令。
  小县的先令变成县丞或县尉,有的县人口太少,像驶远县,一千五百多人,都没有县丞。
  跟李易那时的自然村一样,村长一个人把整个村部的事情全管了。
  “新来的难道不贪?说不定走了关系,知道广州开边贸有钱,到此捞一把。”
  “新来的不是说要请各县的百姓喝鱼汤么,每天请一批,直到全请完。”
  “先给好处,然后贪的时候大家不好意思说?”
  “是证明新来的有钱?一个县那么多人?你请个试试?”
  “我想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