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6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覃水觉得有意思,她把此事当成游戏。
  驶远县的晏氏果然贪得无厌,一步步往深坑里进。
  张九龄为晏氏难过:“此事最初是晏氏要双倍的修路钱,最多是命其整改,或免其职务。
  照现在的闹法,整个驶远县的晏氏便彻底完了,我们是不是做得……”
  他想说做得过分,又忍住。
  简卿倒是另一个看法:“不收拾晏氏,其他地方氏族会跟着捣乱。
  张公所想是一件事,对于驶远县的百姓们,他们承受了多久晏氏的欺凌?
  找那些个证据不好找,现在的证据摆在眼前,用这个证据把罪给定下,为百姓讨公道。”
  “我也是这样考虑滴。”庞匡在旁点头附和,赶紧吃蘑菇,他发现这种蘑菇味道特殊。
  “下次制作成油煎的,李东主给出了这样蘑菇的好多种制作方法,我那里也有,写信回去让他们收集。”
  覃水觉得以前没吃正确,学到了新的知识。
  “也罢。”张九龄想到抓晏氏过来时对方嚣张的样子。
  自己这么大的官,晏解都不怕,当地的百姓吃了多少的苦?
  李丰等人过去找证据,还要带百姓过好日子,许多证据估计根本拿不到。
  晏氏控制着衙门那么多年,不该存在的案宗早处理了,或者说是不记录。
  以案宗遗失来治罪,最多是领头的发配,甚至有的是考评降等。
  不疼不痒的,其他县的官员在看着。
  一个处理不当,表现的软弱了,广州的海贸就完了。
  那些人倒不会直接学晏氏去抢,他们可以尝试着换交易地点,然后收一成的税。
  收上来的一成税,进官员的口袋,朝廷拿不到。
  卫岳峰插话:“山民跑下来入籍,由地方的衙门管,官员手松一点、紧一点,情况更是不同,闹不好山民要被逼着……”
  他说话的时候看覃水。
  “看我作甚?我反了怎么滴?我强烈要求陆州那里派李家庄子的人过去当官。”
  覃水不放心任何其他的大唐官员,觉得李家庄子的人比较好。
  李家庄子有钱,不会为一点钱就害他们。
  “就这么定了。”黄岸要负责此事,与张九龄一同联名上书。
  晏氏属于那只杀了给猴看的鸡,包括他黄氏,都是猴。
  今天晏氏倒霉,见到了手段,明天黄氏没处理好地方,另外的手段使出来针对黄氏,黄氏可承受不住。
  太阴损了,人哪会有不贪的?尤其是在给了贪腐机会的时候。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欲想留下飞鸽问
  在广州一场大雨落下的时候,整个广州各县的主要道路全部修完。
  修完的意思是能够赶车,有的路段不好修,只能一辆车通行。
  属于将就着用,等百姓们休息一下,处理好家中的事情,再慢慢修。
  土路、石子的路。
  旁边堆放沙子,雨天的时候用来把被雨水冲走的沙子补上,不然石子突出,伤车轮和牲口蹄子。
  土路更需要铺沙子,冬天的广州下雨,本就叫人难受,走路的时候泥泞,大家就不爱走了。
  陆州那里的煤在用船源源不断运来,连着矸子一起,没洗过。
  倒是没有多少煤面子,煤粉陆州当地就制作成煤饼子或煤坯。
  两只鸽子从长安飞来,张九龄看过信中的内容,眼中露出不舍的神情。
  带有潮气的海风吹拂,他紧了紧身上的衣服:“现在不想回去,应该再呆一年啊。”
  信里告诉他,年底回京城,准备当宰相,让他想一想当上宰相要干什么。
  不能没有任何自己的见解和想法,需要写好了给陛下看,施政方针。
  “我能有什么想法?你们不是都考虑好了么?我的想法就是听李易的。”
  张九龄嘟囔一句,他有想法,他想回去后收拾官员。
  趁着战事稳定,大唐没有大的动荡,该抓的官狠抓一批。
  他却知道,自己说出来,要看李易的打算,李易不同意,自己白说。
  他考虑一番,写回信,想要等到明年夏天再回去。
  告诉李易,广州无数山民下山到衙门入籍,衙门得安排。
  并非山民在山下生活,该回去还是要回去,山下没地方。
  自己在此坐镇,有什么情况,能够通过鸽子快速往来。
  山民入籍属于开始,山民是否交租子?朝廷给山民什么好处?仅仅是截疟丸和抗蛇毒血清?
  鸽子放出去两只,张九龄找到其他人商量,包括覃水。
  “长安来信,让我年底回去,你们怎么看?”张九龄没有丝毫高兴的样子。
  “回去干什么?”覃水满眼好奇,回去是被收拾?因为张公在这边做得不够好?
  “回去当宰辅。”简卿知道情况。
  “升官?好啊,张公当上宰辅,定然能够帮朝廷管理好大唐,只是之前的三个宰辅呢?再加一个?”
  覃水高兴了,她觉得自己在这边和张九龄相处得不错。
  张九龄当上宰辅,自己再有事情去长安,又多个熟人。
  “可是这边的事情没结束呢,老夫怎么放心离开啊。”张九龄摇头,他现在对于当宰相并不是那么急切。
  简卿想了想,说道;“张公可是回信说明情况?”
  “自是说过,方才的两只鸽子便是。”张九龄脸色还是不好看,他觉得事情没有结束,自己回去的话,尾巴留下来,
  将来万一广州府有什么变动,别人即便不提,他的心中也不好受。
  “既然张公说了,何必担忧,东主那里自然会考虑情况,等待即可。”
  庞匡倒是想得开,既然张九龄把事情告诉给东主,东主会琢磨虑。
  “也只好如此了。”张九龄没有其他的办法。
  一天之后,也不知道是鸽子懂得情况紧急,还是觉得广州的气候不舒服。
  两只鸽子使劲飞呀,中间就一起喝了点水,啥都没吃,便飞回到李家庄子。
  ‘咕咕咕!咕咕咕!’李家庄子的鸽子看到熟悉的队友回来,叫唤着表示欢迎。
  李隆基晚上提前回来,看到鸽子的信,张九龄说出当地的情况,和他自己的想法。
  “易弟,这个如何处理?”李隆基同样纠结。
  地方上的那些个县令和氏族,在他眼中不是问题。
  他是皇帝,谋一国而不某一地。
  “山民入籍踊跃,当免租十年,让覃氏帮忙开垦梯田,派一些学子们过去吧。”
  李易知道山民为什么愿意入籍,山民的想法很简单。
  入籍之后,就有更多的截疟丸和抗蛇毒血清。
  看上去是要交租子,但同时朝廷花钱修路,还高价收购以前没有人要的草。
  那个是药,草就是药。
  包括蘑菇什么的,都能卖价钱。
  “派庄子里的人出去?第一批还是第二批?”李隆基同样看中广州边贸。
  “第一批,去二十个,除了刺史之外,其他的县都要当一把手。”
  李易给出一个答案,把他最不想往外派的人派出去。
  他不想派,不是说这些人学得不好。
  李易不舍得,他还想教更多的知识。
  但广州那里,涉及到了当地的氏族、山民、贸易关系。
  如此情况下怎么办?张九龄不想回来,他不放心。
  说实话,一个张九龄坐镇地方,足矣!
  可是朝堂需要增加人手,宰相的工作得细化,宋璟管的地方太多,分心。
  把张九龄调回来,先负责与突厥、吐蕃等地的外交。
  之后分宋璟的权,四个宰相比三个宰相好。
  下一步收拾世家的话,三个宰相无法形成相互牵制。
  一个同意,一个反对,第三个人变得重要。
  四个人基本上能形成二对二的局面,若三对一,挨收拾的是三个的那边。
  二对二,最后的决定权在陛下手中。
  “他们过去可会被架空?”李隆基担心李家庄子第一批学子过去面对当地的势力政令难出。
  “他们过去架空黄氏,黄氏在地方势力最大,别人想架空他们,付出的代价过大,我准备提高当地官员的俸禄。”
  李易的手法简单直接,用钱砸。
  学子过去叫人干活,被致使的人不干,直接拿掉官,换一个上来。
  正常的俸禄,地方要对抗,谁上来都不听话。
  五倍俸禄呢?额外的福利呢?考评后发的大红包奖金呢?
  百姓的日子好过,民众基础雄厚,区区地方人多一点的家族算个什么?
  他们敢杀官,必然灭族。
  李隆基还是担心,却选择相信李易,至少有鸽子在,飞来飞去的。
  张九龄回来时会带很多广州养的鸽子,学子们过去,带李家庄子所养的鸽子。
  “驶远县得晏氏最后当如何处理?”李隆基想起来那只‘鸡’。
  “等李丰,李丰他们找到晏氏谋财害命的证据,按照死掉的人多少判晏氏和与他们同流合污之人的绞刑。”
  李易不手软,叫晏氏去捞好处,属于主观陷人于罪,行为不好。
  用这个理由来处理晏氏在驶远县的问题,结果完美。
  晏氏若不曾害死人,自然不绞。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小雪初落穿该移
  信鸽飞走,二十个在县里当官的学子们整装待发。
  他们除了带上之后与夷商交换的货物,还有胡萝卜。
  胡萝卜过去种上,采收种子。
  再用种子在两广地区种下更多的胡萝卜,过上两年,出了种子一部分拿回来,在关中种了吃。
  一部分送到江南道,进行种植。如此再两年,大唐所有的地方就全能吃到胡萝卜了。
  二十个人里面的十三人接替十三个册上有的县的县令职务,五个人进州府。
  州府中的参军位置他们顶替,刺史想要做什么事情,需要经过他们。
  最后两个负责张九龄的市舶司工作,历史上唐朝的市舶司以太监坐镇。
  队伍出发几日,一场中雨落下,半夜的时候又变成小雪。
  “今年的雪提前了。”李旦吃过早饭,跑出来找到看别人干活的李易。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希望黄河上游结冰封。”
  李易看庄户用平铲铲地,有种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感觉。
  运河修通了,从没到几字头的地方,一直到源头,李易盼着冻实。
  冻实后,有的冰面平整,直接跑雪橇。
  有的冰面乱七八糟的,可以用工具清理出来一条路。
  哪一段路不封,只能绕过去,一般不冰封的地方水流都湍急。
  马匹不可以长时间呆在冰面上,需要上岸垫上毡子休息。
  “雨变成了雪,路面滑,孩子们今天还跑步过来?”李旦说起不相干的事情。
  永穆公主庄子的邻居新家盖好,孩子们回去,永穆公主不想回去。
  故此孩子早上出发,跑步前进,横跨长安城又加一段的距离,抵达李家庄子。
  永穆公主给孩子们上课,当天晚上住庄子里,第二天晚上跑回去。
  有马车跟随,小孩子有的太小了,跑一跑需要上车。
  “已经派人给送去了冰车子,他们会滑冰车。”李易说着露出笑容。
  他看见了,一群孩子跪在冰车上,冰钎子一下下扎地,正往这边滑呢。
  下完雨又飘轻雪,地面一层冰。
  跟在旁边拉车的马都是偶尔脚下打滑,钉马掌了也不行。
  李旦看到同样笑了:“只有你能想出来这个办法。”
  “别人不是不想,乃不愿去做。”李易知道其他的人不可能为了帮孩子过来专门送冰车。
  有送冰车的人力、物力,不如直接把孩子们放车上带回来。
  对孩子来讲,全乘车,感觉到路不好走。
  送冰车,孩子们会发现,今天不但不困难,而且还非常有意思。
  把苦恼变成欢乐,孩子们会为此高兴上很长时间。
  “没有冰啦,滑不动啦。”
  孩子们进庄子,路上的冰被铲下去,冰车瞬间失去作用。
  大孩子把钎子给小孩子,帮着拽起冰车上的绳子赶路。
  不然他们想一直滑到门口,从家门口滑出来的,感觉不圆满。
  永穆公主笑着迎过去,跟孩子们一起嘻嘻哈哈去食堂吃饭。
  由于要运动,早上起来孩子们只喝一杯温水,空肚子跑。
  “我,我刚刚,滑,滑的时候,不,不小心翻啦,害怕!”
  芹儿自己拽冰车走,跟永穆公主说她经历过的‘危险’之事。
  “然后呢?”永穆公主关心地问。
  “然后就起来了。”芹儿给永穆公主看她的小手,果然脏了,而且疼,拍在冰上,又麻又疼。
  “多吃个煎蛋,补补。”永穆公主安慰。
  “嗯!补补!”芹儿小脑袋点着认同。
  李旦听着,笑容更甚,看向李易:“只有李家庄子才会叫一甲的进士干这等活儿。”
  “一甲不值钱,我是不愿意再教更多的人,不然还是全一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