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个温度计过来,现在就是四十五度,地表。
当地人吃水产品都是选活的,就因为夏天的时候温度高,死鱼会吃死人的。
现在的广州吃食品种还比较少,报纸传过来了,当地有钱的人会准备炒锅。
张九龄想吃过水面,放虾酱,这个吃饭,一般人受不了,广州行。
同时还有煮过的海鲜,一起吃,只要过水面的水干净,就不会吃出问题。
张九龄就是这个区域的人,他自己用大葱和鸡蛋放豆豉酱做了一个大酱炒鸡蛋,用来就面条吃。
他刚做完,扑棱棱,两只鸽子飞回来。
他连忙跑出去,鸽子看到他,咕咕叫,他先喂食、喂水。
等鸽子吃上,才解下薄竹筒。
这种长途飞行的信鸽,路上会自己找吃的,然后再飞,一般吃一顿就行。
好的军用信鸽的价值逆天,尤其是在草原环境下。
军鸽放飞后不是一飞冲天,而是落地,观察周围情况,贴地飞行。
会利用草丛进行躲避,有耐力又有短时间内的爆发力,应对天敌。
两只鸽子带回来的信相同,李易给出来五十万缗的东西,同时还有新的鸽子。
顺便说出黄河源头全占下来了,大唐安稳,钱财充足。
“如此我就放心喽!”张九龄始终记挂着那边的战事,他希望大唐胜利,少死人。
“张公,李东主派人来收拾官员了?”覃水以为放出去的鸽子飞到地方又飞回来了。
在她的想法中,能飞的鸟,不长时间就飞到目的地,然后拿了信再立即飞回来。
她把鸟当成了人,还懂得来回跑。
“上次的,李易会送来五十万缗的花露水,还说了怎么收税,贸易兑换,相当于百分之三十的税。”
张九龄把实际情况说给两个人听,覃水和卫岳峰。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心无朝廷则不服
“不是这次的鸽子啊,鸽子飞过去要多久哇?”覃水想了解一下。
“一天左右,有时两天,夏天好一些,鸽子的天敌随时能吃饱,鸽子飞累了也能随时吃。”
张九龄简单介绍下鸽子,他说深了两个人听不懂。
“可卖五十万缗?”卫岳峰在说钱数,他能想到当地官员的心有多痛。
海贸太赚钱了,换成自己是官员,在偏远的广州,眼见着那么多好处得不到,也会焦急吧?
“李易行事,非同一般。”张九龄说着又把两张兑换券放到桌子上。
“一百缗?两张是二百缗?是养鸽子的钱?”
覃水一时间没想明白,她也从未见过这么大面值的兑换券。
“给老夫的,若有一只鸽子出事儿,老夫还能拿到一百缗。”
张九龄的手在兑换券上轻轻抚摸,想给压平整。
覃水继续盯着看:“李东主给张公你钱是用来修路。”
卫岳峰在一边出声:“是告诉张公别贪墨。二百缗就是给张公花销,二十万钱。”
“啊?竟是这般?张公,你是不是要把这钱拿出来修路?”覃水瞬间领悟。
“不,老夫给家人用,修路的钱从税收中往外拿。”张九龄把钱收起来。
二百缗,并非小数目,家里可以换新衣服,给妻子买首饰,在这边买金银,便宜,还有玳瑁。
玳瑁是药材,也是首饰。
覃水看着被收起来的兑换券:“轻飘飘一张纸,就是十万钱,纸太值钱了。”
卫岳峰不认同:“值钱的是纸?这张纸拿到李家庄子,想换什么都能换,值钱的是李东主。”
“我就是这个意思,李东主一句话可以值几十万缗,至少我家会支持。”覃水嘟起嘴儿说。
“覃水,你家说话不值钱?”张九龄不信陆州覃家寨子没底蕴。
大唐在面对吐蕃和突厥的地方,一个节度使才有多少兵?
覃家寨子不考虑其他因素,直接能调出来三万兵。
陆州山民的兵,三万人,大唐需要出动三倍的兵才能压制。
好在覃家一直想安稳过日子,只要地方官不缺心眼,山民就不会叛。
当然,那谁就比较白痴,骗一点土贡还不行,阻朝廷利民之计。
多亏覃家人去长安找人说修路的事情,不然以后从别人口中知道情况,陆州就被攻占了。
就像吐蕃和突厥那边一样,尤其是突厥,最初的时候是大唐当地官员先骗对方。
然后人家不干了,要求大唐朝廷给个说法,朝廷没给,人家就杀过来。
自己一边的山民同样如此,说好的事情你们不给我们,我们就打你。
山民打得不是大唐朝廷,是官员,朝廷面子挂不住,派兵来剿。
起因是官员,让你稳定地方? 不是让你在这个过程中耍小聪明。
“张公? 你们真要跟李东主学一学,李东主知道情况后,也不说道歉什么的,直接给好处? 补偿我们。
不过可气的是,他还警告我们,不准自己动手,否则他收拾我们,哼!”
覃水继续嘟嘴儿,一脸不开心的样子。
“那你们怎么把人给放了?又不去打陆州?”卫岳峰好奇。
“换的,李东主给了煤矿和其他矿的位置。咱们是想过好日子,李东主保证那人回去好不了。”
覃水说到此事,又高兴起来,寨子得到了许多。
……
“我等所得之羞辱,当千百倍还之。”驶远县,县令晏解召集人开会。
他被吓坏了,而且还说出那等软弱的话来求活。
回来了,赶紧布置,上千人手拿着弓弩,以衙门的名义防御。
他不想再一次被羽林飞骑给抓去,太耻辱了。
好吧,其他人都明白,是害怕。
羽林飞骑不愧是陛下私军,抓人都抓得无声无息。
“对,不修路,看他们怎么办?”有晏氏家族的年轻人大喊。
更多的年轻人随着一同喊,他们要抗争,要说得算,朝廷都管不了自己才对。
‘咣咣咣’晏解拍桌子。
等安静下来,他用手捂着嘴打了个哈欠:“修,修路,别人都修,我们不修,去何处赚钱?”
“修路的钱呢?”另一个年轻人问。
“晏氏出,告诉其他人,是晏氏独自花钱,当地官府不管,只有晏氏才为百姓着想。”
晏帮这时大声宣传,事情的起因在于他。
他习惯了强势,认为别人都是错的,自己是对的。
不需要讲道理,自己就是道理。
你们赚那么多的钱,分我一些就不行?你们还指望我给你们修路呢,你们吃独食?
别跟我提朝廷,我晏氏一族给你朝廷收租子、送土贡,你朝廷给我们什么了?
眼见着有钱赚了,我帮你朝廷修路,多要一点辛苦钱,你还抓我?想烧死我。
这样想着,愤怒归愤怒,他还不得不修路,怕,怕羽林飞骑。
晏帮回忆一下,就颤抖一下。
当时羽林飞骑来抓人,他体格其实不错,他想反抗。
结果羽林飞骑那手抓在自己的手腕子上时,自己怎么使劲都动不了。
羽林飞骑的手捏在自己脖子上,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了,脑袋嗡嗡的。
怎么那么有劲儿?再来一次,布置的人手好像挡不住。
“对,只有我们晏氏才会出钱,我们出了,但是其他人要干活,自己带工具和粮食过来干活。”
有晏氏的族老换一个方法减轻负担,不给别人钱,让别人过来修路。
整个县的人多了,他们出一点钱,实际上真正付出的是其他人。
……
“豆虫还不够大,继续养,一只虫子相当于一个鸡蛋,大豆减产不用怕,听说你们用豇豆的叶子来喂。
这个就比较好,豇豆属于蔬菜,减产一点没什么,其他的蔬菜补充。
还有小豆和绿豆的秧子,摘一点对它们的产量无影响,本来产出就不多。”
晌午的时候,李易找到了村子里孩子们的父母,全在地里忙碌呢。
作物不是种下去就可以不管,那样产量上不来。
要看是否需要浇水,用不用追肥,还有除虫。
大家在一片长势不错的豆田边休息吃饭,李易的队伍带着羊汤,现成的。
然后大家吃全麦的饼子,喝汤的话,吃全麦没问题。
李易手上抓着只豆虫看,有点小,等再过半个来月,才是最好的时刻。
然后入秋,霜降,豆虫应该往土里钻。
想卖的就卖,不想卖的把豆虫捉了放到家里埋上。
一冬天随时能吃,挖出来还是活的,比大白菜还容易保存。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耕作辛苦世间爱
村子里的人在种菜,准备用来冬储的大白菜种下去,还有同样冬储的萝卜。
两个月之后可以收获,到时天很冷。
不留种的大葱、大白菜、萝卜、胡萝卜就是过冬的菜。
要是有土豆的话则更好,又当菜又当饭。
另有一片地准备等罢园,罢园之后养地,把沤好的肥翻进去,这个用来种大棚。
其实提前罢园,抢种一茬茄子亦可,那样地肥耗太多,不利于大棚种植。
李易的洋葱种子过些日子开始育苗,然后栽好了越冬,等后年春夏时获得种子。
百姓们看报纸学,报纸上有教。
百姓有时记不住日子,也没有什么日历,该种什么了的时候不懂。
官府需要管,比如打春牛,用泥或者是树枝、竹条制作好牛,立春这天,官府用鞭子抽打。
百姓看热闹,随后知道,今天立春,该种地了。
有的家中长辈去世,子女种地的时候看不懂天儿,找村子里的老人询问。
北方还要看是否会有倒春寒,有倒春寒,老人能凭经验判断出来,告诉大家别忙着种,种下去损失一批种子或苗。
李易在报纸上都写,随着驿站建好,报纸内容快速传递,报纸把北方、西北、西南、东南、中部地区的情况全写出来。
报纸上还印挂历,特殊的日子用红色的字。
别处的不行,油印的那种只能把字写大一点、粗一点。
百姓买了报纸,贴在墙上,找个炭条用绳子拴好放旁边,到了一天就在对应的格子上标记一下。
不识字的没关系,眼看着遇到大字的时候,赶紧去问别人,字大了,要干什么?
京兆府原来的百姓比较好,至少学会了认字,还能写简单的字。
“东主,你看这天会旱不?”村民过来吃饭的时候跟李易说话。
今天吃卷饼,大张的卷饼,炒的茄子丝、豇豆什么的? 还有酱。
卷好,用毛边纸拿,百姓们带的餐具就一个陶碗? 准备用大锅煮汤泡黑面包吃。
李易队伍到达,黑面包不吃了? 就着汤吃卷饼。
李易:“……”
他抬头看看天,终究是没看出来未来一段日子会不会干旱? 唯一确定的是找不到大量蝗虫。
“不会? 即便雨少,咱们还有水网。”李易赌一把? 旱了的话? 那就旱吧? 天旱地不旱。
“东主,我们想好了,给你换石头的牌位,你喜欢什么石头。”另一个村民凑上前。
“石头的是碑? 我还没死呢。”李易瞪过去。
“听别人说应该立碑。”对方缩缩脖子嘟囔。
“立的是遗爱碑,不放在家中上香贡着? 放在外面,写功德。不要!”李易解释一句。
“现在这样挺好。”永穆公主忍着笑说。
“哦,对,还是按照原来的? 谁出的馊主意?”缩脖子的人又嘟囔一句转身到远处吃。
“就你说的。”之前说话的人跟一句。
“不是我。”对方头也不回地加快速度走远。
吃过饭,李易不急着回去,带孩子们给村民帮忙。
垄沟起来了,在垄沟上面挖一个又一个的小坑,往里放白菜种子,再埋上土。
其实可以用李易拿出来的点播器,不过种白菜要求不那么深,带着一个点播工具比正常还费劲。
大家手动,小孩子负责数白菜种子往小坑里放,大的孩子帮着用脚踩。
永穆公主带着侍女在岸上给大家烧水,午后的天更热。
玩儿了一个多时辰,小孩子们累了,平时这个时候他们应该睡觉。
没有永穆公主搬过来的时候,他们要跟大人一起干活,没有什么睡午觉的说法。
“什么时候浇水?”回去的路上永穆公主惦记白菜。
“出苗就浇,不浇,那不是留了垄沟么,水网打开口子灌,等再长长就间苗,之后看天气,不下雨就继续引水。
没有水网的地方只能挑水进去,拿瓢舀着一株株浇,累人。
又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竹子延伸到地里,否则在一端倒水便可。”
李易说着摇摇头,现在的白菜产量还是低,不是一棵十多斤那种。
永穆公主公主想一想:“若他们收了白菜不卖,放到足够大的窖里储存,等下大雪后再卖,价钱会高出几倍。”
“会高出十几倍,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