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5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人聊了聊着,脸上的笑容多起来,话题从干活变成了夸李易。
  当初穷,没有缸,想制作酸菜和咸菜也制作不了,尤其是酸菜。
  大部分时间泡在地里,没工夫采别的东西卖到李家庄子,哪怕是阴干菜的都腾不出手。
  有了一点钱,买来缸和坛子,冬天的生活质量直接提升,不用自己种田,再去管别人借粮。
  新衣服穿着,新的器具用着,慢慢还李家庄子提供的贷款。
  还的钱和自己单独去买的一样多,却能提前穿用。
  “边关还打着仗,希望少死咱们的人,多占地方,听说那里养牛羊最好。”
  “牛羊好,离着远,从那边运过来,羊要吃多少草?价钱还是高,不如眼前的鸡鸭和猪。”
  “今年的猪肉价钱能便宜,梁掌柜他们办了大型养殖场,北面的各州人帮忙养。”
  “可以把最远地方的羊赶百十里路,另一个地方的羊,继续赶过来,这样咱们不就有更多的羊肉吃了么。”
  “问问朝廷缺钱不,我愿意捐五十钱,帮边关的将士买东西。”
  “对,等雨停了去问。”
  “穿上蓑衣戴斗笠,现在就问,我捐一百钱。”
  村民说着,穿戴好,互相说着,一村人全愿意捐,派代表跑去县衙门问。
  衙门的人听懵了,还有人愿意捐钱帮打仗?
  似乎除了李家庄子,没人管军队的事情。
  衙门不知道怎么处理,他们告诉县令,县令在惊讶中写信给长安,派人骑马冒雨送去。
  马走驿站渠道,天黑之前,这个县的文书到了。
  京兆尹负责,京兆尹是源乾曜,之前刚当上宰相不长时间,被赶下去。
  他同样无法做主,只好找到政事堂,把情况说明。
  “要,还是不要?”毕构拿不定主意。
  宋璟想一想:“应该要,不要会寒了百姓的心。”
  苏颋出声:“那点钱有什么用?归谁管?归户部还是归兵部?”
  毕构找个桌子坐下,展开纸写信:民忧边关苦,筹财及官府。一众有全村,百邻无漏户。当收赠浆壶?或拒留炭釜?朝堂终难决,愁事问东主。
  “好了,送李家庄子给小易。”毕构把信装在信封中,叫来个人送走。
  宋璟无奈地摇摇头,苏颋笑着点点头。
  信送来的时候,李易正在制作回锅肉,亲自动手,永穆公主在旁边看,要学。
  永穆公主爱吃肉,尤其是五花肉。
  今天下雨,有点潮,李易准备放点辣椒和青蒜来炒五花肉。
  他没有青辣椒和红辣椒,就放胡萝卜配下色。
  其他的都有,包括豆瓣,不是黄豆的豆瓣酱,豆豉那种,是蚕豆的。
  永穆公主拿到信,看一遍:“李郎,毕宰辅说一村百姓全愿意给边关的将士捐钱,一个不差。
  问是当作箪食壶浆收了,还是告诉百姓留着买柴火什么的做饭吃?政事堂不行了。”
  李易在切肉,旁边的青蒜已经切好了,等切完人就先煸炒辣椒跟花椒。
  听完永穆公主说的事情,李易皱一下眉头,他也在考虑收不收百姓捐的钱。
  “告诉说收,然后……”
  “李朗,毕宰辅写得是民忧边关苦,筹财及官府……”永穆公主把原文念出来。
  “闲的,写:民丰得吃穿,将士守边关。百姓诚相助,军兵愿并肩。十钱当为限,半尺拒作宽。但买辎重送,更应广告宣。”
  李易手上动作不停,给出回信。
  永穆公主笑眯了眼,赶紧去写,不然一会儿忘了。
  回信在一刻钟后抵达政事堂,毕构拿过来看,看完递给宋璟。
  “小易说一家最多捐十钱,多一点都不行,同时送东西过去的时候,告诉边关的将士是百姓捐的。”
  “估计他还会写在报纸上,京兆府有钱的百姓踊跃捐赠,一钱两钱的,也能凑出来不少。”
  宋璟说着把信交到等在那里的苏颋手上。
  苏颋扫一遍,把信扔到一边,突然又拿起来:“信我就留着了。”
  “一个信你……不对,是给老夫所写,给老夫,不得抢。”
  毕构刚要说一个信至于么,突然想起来那字迹不对。
  “我看看,方才未看清楚。”宋璟伸手。
  “不用看,我告诉你们,永穆公主写的。”苏颋拿着信跑回自己的办公室。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新出罐头味道美
  “卖报了,武功县柳家村家家捐钱为军资,支援边关将士,朝廷规定,最多有户只能捐十钱。”
  “卖报卖报,朝廷说这个钱买的东西会写上哪个村子所捐,告诉士兵。”
  “卖报啦,报纸上说,想捐钱的人一角一分皆心意。”
  “卖报,新来一船芝麻,在灞水二号码头仓库卖,只准批发,不零售,最少买五斗。”
  报童们一早挥舞报纸叫卖,顺便打广告。
  百姓们一听到有哪个村子竟然给将士们捐钱了,还专门上报纸。
  最开始居住在长安的人开始讨论,问别人要不要捐一点。
  报纸上写了,一分一角不嫌少,就是车票钱。
  梁掌柜等人凑到一起,在城南李家庄子的大市场的一家杀猪菜的饭馆里吃。
  饭馆就叫杀猪菜,这里的猪还是他们的养殖场给供应。
  他们自己养的猪送过来,所以吃着放心。
  “诸位,百姓开始捐钱了,朝廷收钱,我等怎么办?”梁掌柜在大家没碰筷子的时候说。
  “捐十钱?”冯掌柜小声问一句。
  “你捐个十钱试试,李东主是怕百姓承担过重,才为寻常人家定上限。”梁掌柜笑了。
  “一千缗好不?十二个人,一共一万两千缗。”有人提议。
  “一千缗少吧?咱们跟其他人不同。”
  “以后再慢慢捐,一次捐太多,以后怎么捐?别的有钱人一看我们捐几千缗,他们更不好捐。”
  “咱们捐猪肉罐头,春天收来的大猪还有,中等的猪也长大了,小猪要养到过年。”
  “问问李东主,他想要什么,咱们就提供什么。”
  “现在就去,告诉厨房别做了,我们去李家庄子吃饭。”
  一群人跟饭馆的说一声,跑了。
  “掌柜的,已经做上了。”伙计找到掌柜的,无奈地说道。
  “快到晌午,多放酸菜进去,咱们倒是省了,不然一钱都赚不到。”掌柜的高兴。
  梁掌柜他们来吃饭,同样的价钱,肉的数量不一样,比别人多,基本上属于本钱。
  不吃继续做,等上客人了,有人点送过去,要多加酸菜。
  反正杀猪菜就这样做,有客人吃完剩了,会重新热一热,给伙计吃。
  杀猪菜不管是泡饭,还是就馒头、饼子,都适合。
  一群人赶到李家庄子,在外面经过搜身,见到李易,他们不需要去洗澡换衣服。
  “大家都来了?正好喝羊汤,庄户们说好长时间没喝了,今天一起喝,厨房不用做太多样的菜。”
  李易笑着打招呼,他猜众人为什么过来,想捐钱。
  “羊汤好,天热,吃了出出汗凉快。”梁掌柜立即表示爱吃。
  其他人纷纷附和,吃什么他们都会这样说。
  永穆公主跟李旦他们一桌,就在旁边。
  小家伙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让人帮忙系大餐巾,好奇地打量新来的一群人。
  羊汤送上来,白酒烫上,冯掌柜道明来意:“李东主,我等欲出资一万两千缗,想以猪代替,制作罐头?”
  “罐头……我有个新的东西,罐头送过去都是肉,他们吃青稞,从蜀地送的其他东西制作费劲。”
  李易对钱数不在乎,他想到了个东西。
  反正他不怎么爱吃,小时候觉得好,大了后,更愿意吃真正的肉。
  “还请李东主教我等。”另一个人求教。
  “午餐肉,加上调料,用淀粉、猪肉来制作,放到竹筒中,剖开竹筒就能吃,里面没有汤汁。”
  李易把一种战场上最方便食用的东西说出来。
  他觉得将士们爱吃压缩饼干,一定更爱吃午餐肉。
  梁掌柜听到名字,想了想:“中午吃的罐头?午餐肉?”
  “可以这么说吧,关键是它可以直接吃,还能煎、炒、炖,随便搭配。”李易对于午餐肉这个词,并不想改。
  难道能说是不纯的肉罐头?
  “好吃吗?我们制作?要是将士们不喜欢吃,对我们的印象就差。”大家担心味道。
  “我现在就叫人制作,你们下午在庄子里,晚饭的时候吃午餐肉。
  要不是面包体积大占地方,我想给他们送面包,吃起来方便,当然不是黑面包。”
  李易说完起身走出去,教庄子里的厨师怎么制作午餐肉,这个比较简单。
  肉可以多放一点,制作午餐肉并非为了省钱,是淀粉能够提供其他的营养。
  战士们光吃肉也不行,需要有碳水化合物。
  晚饭之前,竹筒午餐肉罐头便制作完毕。
  竹筒的盖有螺纹,垫上一张油纸一拧就密封了,由于没有汤汁,简单又方便。
  “吃的时候可以拧开使劲往外磕,也可以直接一刀劈下,一分为二。诸位尝尝。”
  李易闻了闻午餐肉,味道跟他以前吃的略有不同,感觉还成。
  一个人拿起来拧开,往外磕,磕出来的就是一个圆柱。
  大家一人一筷子从上面向下剜肉,扔进嘴里。
  “好吃,我吃着不错。”
  “确实香,有肉味儿,还有很多调料味儿。”
  “太好了,前方的将士们定然喜欢。”
  “李东主,说方子吧,我们去做。”
  “一万两千缗能做多少个?”
  大家认可了这个美味的东西,确实方便,拿过来能吃。
  李易也不清楚成本多少:“要看你们放多少肉和淀粉,竹筒罐头的竹筒成本基本上固定。
  调料的成本也固定,剩下的是小麦淀粉或大米淀粉制作了,比较费人工。
  却比直接的猪肉罐头省钱,罐头一半的猪肉,能省下来五分之二的纯肉罐头钱。”
  李易给出一个不准确的数据,具体的要看他们如何处理。
  肉价、淀粉钱,需综合考量。
  “九成的猪肉,一成的其他东西。”梁掌柜表态,他要给将士们吃好的肉,他是捐,又不拿来卖钱。
  “好,肉多确实好吃,最好是不要弄太碎,太碎了口感不好,包饺子和包子绞馅那种,足够。”
  李易对此无可无不可,总归是给战士们吃。
  那么高的含肉比例,相当于火腿罐头了,吃起来香,但自己还是不爱吃。
  一帮人拿到配方,不留下来吃晚饭,急匆匆离开,要回去试做一下,再大批量制作。
  要不是秦岭的竹子多、竹子生长速度快,根本供应不上现在制作罐头的消耗。


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价有水分心却纯
  “昕郎,报纸上写百姓捐钱给边关将士们买东西。”蓝田县,长孙昕的夫人拿报纸找到丈夫。
  “看到了,限制捐的钱数,绝对是李易出的主意,他爱民如子。”长孙昕在练书法。
  “咱家拿出去五百缗。”长孙昕夫人报出个数字。
  “多了吧?”长孙昕略微不舍,赚钱辛苦呢。
  “咱家买卖多,规模大,半个月收入而已,百姓们在看着。姐姐那里,总归要有个脸面。”
  他夫人提名声和关系,她是王皇后的妹妹。
  王皇后如今凭子而稳,她更要表现一下皇亲国戚的姿态与气度。
  “一千缗,一个月的钱。”长孙昕一听到妻子说姐姐,增加一倍。
  不就是钱嘛!有,自己还交税呢,凭身份其实可以不交税。
  捐一千缗,告诉蓝田县衙门,一个月不交税,十分之一的税,省一百缗。
  “昕郎,咱家捐面粉,八零粉,按照市价算。”
  他夫人一见丈夫支持,赶紧想个省钱的方法。
  捐一千缗去买面,与自己家捐一千缗的面一样,对吧?
  实际上节省了卖面的时间,一千缗能买许多面,又省下税钱。
  “不要只捐免费,还有罐头,按照市价算。”长孙昕举一反三,罐头利润高。
  如此算下来,相当于捐出去六百缗不到,说是捐一千缗,无人反对。
  商议好,库存的罐头全拿出来,叫人继续制作,凑上数。
  需要出货很长时间的面粉,一下子腾出来好多袋。
  翌日早,第一批价值五百缗的罐头和面粉开始装船,顺流去李家庄子。
  长孙昕知道最后由谁来调动物资,李家庄子的管事们。
  而且王皇后在李家庄子,陛下几乎每天回去,还有太上皇跟豆卢贵妃、永穆公主、安西大都户庆王李潭、陇右大都护商王李笺尧。
  李笺尧就是小家伙,他是陇右大都护,其实什么都不管。
  商王是以商州的地方命名,就在京兆府南面。
  灞水、洛水、丹水的源头都在商州。
  长孙昕考虑着把东西直接送过去,大家全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