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5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思忖片刻,他来到休息的羽林飞骑近前:“商量个事情,你们的东西给我,我有用。”
  “给我们个回执单,我们要回去复命。”羽林飞骑领头人答应。
  他可以不给,羽林飞骑不归除皇帝外的任何人或势力管。
  张孝嵩未曾想事情如此顺利:“你们不问问我用来干什么?”
  “你张孝嵩还能作甚?自然是绕过黄河,直接去偷袭。五万余匹好马,一万精骑,别人挡不住。”
  领头人笑了,战术而已,换成他指挥,他一样去偷袭。
  这是一支计划外的军队,明明送马,结果派一万精骑。
  敌我双方皆不知晓,羽林飞骑领头相信吐蕃要是知道张孝嵩带一万精骑过来,会被吓得寝食难安。
  张孝嵩打量一下对方:“听人说羽林飞骑各个懂战术,果然不假,你把东西给我,怎向郭知运交代?”
  “羽林飞骑需要向谁交代?李东主命我们为前方送东西,又没指定具体人。
  即便他指定给谁,我们自己做主,还是说给谁就给谁,大不了回去陪李东主玩耍。”
  领头人撇一下嘴。
  其他人哆嗦一下,用那样的眼神看他,你疯了?
  东西你愿意给就给,李东主不会说什么,你为何多句嘴?
  你说吧,回去我们自己跟李东主汇报,不然由别人口传回去,我们要陪你一起跟李东主玩儿。
  录事开始清点东西,写了一张收据,张孝嵩落印。
  羽林飞骑回到船上,转个方向,换人蹬,顺流嗖嗖嗖,真跟飞一样跑了。
  “往后内河水军俱用螺旋桨船,内河是我们的。”张孝嵩用望远镜看一看。
  他发现船的速度比人跑快,顺流跟普通的马正常跑差不多。
  逆流的话,即便比人跑慢一点,它载货量却大。
  一个人背几十斤东西跑,坚持不了太长的时间,船上换人蹬,始终保持高速。
  转过头他看向三个热气球兵:“你们跟我走,正好羽林飞骑带有柴油。”
  三人互相看看,球长点头:“知道了,你们派几个人回我那里告诉一声。”
  一队骑兵出去报信,张孝嵩下达命令,变向,不给送马了。
  他要去打,当一支奇兵。
  一枚枚窜天猴绑在马侧,没有木头架子,不过无所谓,这玩意儿搭在马背上一样发射。
  ……
  “天,何时能凉下来?闷热闷热的,早上下了场小雨,还不如不下,有了水,跟蒸笼一般。”
  毕构看一眼挂在墙上的钟,显示是十点,上午,巳正。
  钟摆在动,咔哒咔哒的。
  在他办公室里为他蹬风扇的人抬手用手巾擦擦额头上的汗,低头不吱声,继续保持同一个频率踩。
  毕构年岁大,以前没有好的条件,只能在办公室里放冰盆。
  别人摇扇子,那个风又一阵一阵的,耽误办公。
  还好,有了人力风扇,风扇前面放冰盆,对着墙吹,使整个屋子降温。
  蹬的人比较累,太监。
  太监其实很愿意在办公室蹬风扇,不然在外面,像他这等小太监,会被指使着跑来跑去。
  一会儿去外面,一会儿抬东西,不但出汗,还容易做错事儿被罚。
  毕构把他找来干活,说好的半个时辰一换,小太监偏偏要求一直蹬。
  像骑自行车似的,有冰镇酸梅汤喝,想上厕所的时候说一声,不差那点时间。
  毕构从李易那里总是拿东西,顺手给小太监。
  小太监有家人,就在城南住,原来离得远。
  以前生活不好,他有一个大他五岁的哥哥和两个大三岁的双胞胎姐姐。
  他小时候自己玩儿,不小心遇到山体滑坡,石头砸下来,那玩意儿烂了,找人处理一番,发了几天烧,活下来。
  家里把攒的全部钱拿出来,给他找个门路进宫。
  江南东道的人,也就是福建山区。
  去年他写信回去,让家人到长安,他攒了一部分钱。
  原本两个姐姐想要随便给个人家,换点钱给他哥娶媳妇儿。
  有个邻村的家中有两匹马,儿子有那么……就是智力方面不是太好。
  嫁过去一个,他哥娶媳妇儿的钱就有了。
  他的信关键时刻被送到,那信‘走’了好几个月。
  一家人把房子和几亩卖掉,赶到长安,正好遇到好时候,被分配了房子,第一个月不要房租。
  他花光攒下的钱,把房子买下,一个二层小楼,带院落。
  一家五口人有了工作,他的心思全放在哥哥身上,姐姐倒是不着急。
  他指望哥哥取了嫂嫂,多生几个男娃儿,给他一个。
  昨天毕构给他一小罐辣椒酱,他转手卖掉,钱攒下。
  不少钱呢,换成家里以前的地方,够给哥哥娶媳妇儿。
  不过京兆府什么都贵,媳妇儿也贵,还得攒。
  眼下这么好的动作,怎能让出去?
  “小岽,快到中午了你去吃饭,外面大厅摆着的坛子,有一坛子装五斤香油,走时带着。”
  毕构抱怨完天气,看到小太监累,心下不忍,送五斤香油。
  他知道小太监的家中情况,百姓过日子不易。
  “谢宰辅。”小岽感激不已,他又能卖香油攒钱。
  他可不敢把东西送出去给家人卖,万一被欺负了怎么办?
  他在宫里属于小太监,但出去,身份登时不同。
  “你说小易这个人,是不是让人难以琢磨?”毕构无聊,跟小太监说话。
  “李东主人好。”小太监回一句,他能说什么?他找人帮忙送到城南家里的方便面,还是李易所给。
  他舍不得吃,拿回去给父母。
  “有时候他挺坏,你是不知道哇!他算计人。”毕构嘟囔。
  小太监当作未听见,反正没算计过自己,自己也不值得人家算计。
  “今天他说要给老夫三千万缗额外收入,现在差三分之二。”毕构又说。
  “想来能给上,听说安置降户的地方新稻丰收,李东主活人无数。”小太监仰起脸帮李易说话。
  “你们都被他给收买了,小恩小惠的。”毕构就纳闷,怎么没人说李易坏话?不就是给你们点东西么。
  小太监赶紧低头,不作声了。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冬季活命众投奔
  “捡起来,不要漏,今年第一茬稻子归我们,马上翻地泡水下肥,准备种第二茬。”
  同州相互们所在的地方,大人孩子割完了籼稻,开始拾稻穗。
  明天会进行翻耕,放水泡地,同时下粪肥。
  所有的降户加在一起,超过三十万。
  陆续又有降户到来,一次几千上万。
  李易承包的山地给安置,全给成梯田。
  相互耕种,加上手工劳作,日子安稳,竟然陆续把欠李易的东西钱给还上了。
  有没还上的在努力,他们想要拥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子。
  第一茬占城稻,李易未抽租,给降户们一个希望。
  紧跟着要再种一茬籼稻,把之前的稻茬儿给翻耕翻出来,直接上粪肥。
  五十天后收获,改种大萝卜,冬天吃大萝卜,或拿萝卜换其他的蔬菜。
  他们还养了鸡、鸭、小猪。
  有的早来的降户,猪长大了,可以冬天杀。
  晚来的再养养,用稻糠发酵喂猪,条件够就一直养大,冬天喂不起,则卖半大的猪。
  当然,卖也是卖给李家庄子,价钱比较高。
  第二茬收割的籼稻和之后的萝卜,要交租子。
  喊话的人是新选出来的领头人,以前的那些地位高的人送去学习了。
  主要是享受生活,那些人集中到一个地方,日子过得不错,还允许找额外的女人。
  有人给他们讲课,一天两堂课,每堂大半个时辰,就是九十分钟。
  上四天休息一天,一堂课下来,看上去讲了不短的时间,内容却没多少。
  而其他无法享受特殊待遇的相互,亦有人为他们上课,讲的内容多。
  考试,按照考试成绩来获得半年的各队伍的‘领袖’地位,考试不好,后半年换人。
  李易曾经定下的计策,非常管用。
  降户们互相竞争,在他们眼中,已经不觉得谁就应该凌驾在自己之上,大家机会是一样的。
  李易已经打算好了,过完年,把学习班的人送回来,干活。
  至于地位,呵呵!
  司农寺的人在旁记录,看产量,更记录操作。
  原来稻茬子直接翻出来,用沤好的粪肥追肥,同时有其他矿物肥料准备。
  按照这个操作,明天降户熟悉了,能种出来三茬籼稻,再加一次大棚蔬菜。
  一般的地方学不了,没那么多肥料去追。
  然,种两茬籼稻,再种一茬其他的东西,能够保证,关键在劳动力和追肥上。
  即便每两年多种出来一茬粮食,百姓依旧满足。
  降户们积极性很高,大人孩子学说大唐话,学认大唐字。
  教的人每堂课必然要提几次李东主,李东主说了什么,李东主又研究出来了什么,李东主……
  降户们学到现在,只觉得李东主无所不能,神办不到的事情,李东主都没问题。
  除了提李东主,还要提陛下。
  陛下吩咐李东主干了什么,陛下自己赚到多少钱,陛下拿出钱来给百姓,陛下想来看看大家,陛下……
  天天说,堂堂课讲,降户满脑子的陛下、李东主。
  再加上小孩子上学,有零食吃,降户早把部族统领给忘了,最好是那些人永远别回来。
  ……
  “易弟,照此下去,今年会有超过四十万的降户在一片山区落户。”
  李成器又过来了,他最近太忙。
  今天早上,从登州那里运来了海螺干、蛏子干、蛤蜊干。
  他在安排人手挑选分类的时候,跑到李家庄子让李易在报纸上说一下。
  顺便给李易送各种海干货吃,只有百十来斤的鲜货,用冰镇住。
  从当地送来的冰镇海鲜三千斤,一千斤李成器留下来给大家分,两千斤卖。
  海鲜不用写报纸上,不是谁都有资格买。
  能买的人,花大价钱,还要欠人情。
  觉得贵,还有欠人情不值当,自己去运一次冰镇海鲜试试。
  现在两个人就吃着海鲜,李易亲自制作的麻辣海螺,二人喝黄酒。
  就一顿,吃完李易回有几斤海鲜继续镇一晚上,明天吃掉。
  其他的全分了,老人孩子吃一口,给王兴送去五斤,没了。
  带壳的海鲜那个壳占分量,一百斤称不了多少。
  “油浸的罐头没做吗?那个比海鲜强,价钱同样不低。”李易吃一个海螺肉,端起酒碗。
  “有,未给你送,你泡干的吃,罐头咱们卖,一个罐头用来炖菜,可了不得。”
  李成器喝一大口冰镇黄酒,又咬一口大蒜。
  李易在脑海中画图,炖海鲜罐头是什么味道?炖蔬菜?炖肉?
  那个不应该直接吃吗?炖的话为何不炖海鲜干?
  似乎看出来李易在想啥,李成器抓起个海螺:“有油,主要是吃那个油,又鲜又香。”
  “我咋没发现?今年选了一批人去还没降的部族的地方宣传,九万多过了冬。
  每当冬天是要冻死人的,他们没有人被直接冻死,甚至生病的老人和孩子都得到救治。
  只死了一百三十一个老人和二十四个孩子,九万人的基数,以前他们敢想吗?
  去年没有过来投降的死了多少?别说九万人,一万人死掉的也比这里的多。”
  李易清楚如今草原生活人的情况,一万人,一年能出生两千多。
  如果不打仗,老人、大人意外、孩子夭折,加起来会死四五百。
  主要死在冬天,若赶上一场大雪和极寒,有的老人会得到一些肉干,然后被留在雪地上。
  所有的部族,不存在瘫痪的人能够活过冬天,除非是首领的家人。
  有时候即便年轻人下不了决心把父母扔在雪地上,老人也会自己偷摸爬出去。
  当然,并不一定是偷摸,可能晚上爬的时候年轻人就醒了,只是当作不知道。
  降户过宣传,不想降的人看到人家的死亡概率,还有什么可说的,赶紧过来吧。
  去年已经死了许多,今年冬天难道还要继续死那么多?
  到大唐,居然有火炕,还有各种家什,给提供粮食与药物。
  去吧,过去了先借东西,慢慢还,交租子,交到年限了,地和房子属于自己。
  再也不用把亲人扔在雪地上,更无须抱着不满月就死掉的孩子发呆。
  去大唐,去找李东主,李东主有许多钱,有吃不完的粮食和肉,还有那么多的救命药。
  于是降户就这样增加了,李成器觉得有压力,李易无所谓畏惧,他可以安排,不怕人多。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寒冬不易弟为难
  “为兄只担忧地方不够,他们还能再来四十万。”李成器揉揉眼睛。
  他刚才非要吃麻辣海螺里面的辣椒,小米椒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