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璟皱眉头,他在想怎么操作。
他抽奖的时候是别人自己手里拿着纸条装着摸奖,他摸的时候里面的纸条内容一样。
村民那么多,他们不可能自己拿着纸条去抽,总不能一天抽一个人吧?
或者是上午抽一次,下午抽一次,要么抽一次就先停,别人又不傻。
过了一会儿,他实在想不出来:“如何操作?”
“做一个大箱子,下面放一个人,布口袋加个拉锁,别人抽的时候正常抽,轮到小芹家人抽时,整个口袋里的纸条全换掉。”
李易随意地说道,这玩意儿有难度吗?
吹球摇奖的那种都能控制,别说放个纸条了。
如果球突然没控制好怎么办?总会有出错的时候啊,好办,断掉直播。
宋璟沉默,他发现李易耍小手段也很厉害。
李易自己说:“还会剩下许多钱,继续修路,我一钱不要。”
“也罢。”宋璟没什么可说的了,起身告辞,回去工作。
倭国使团在卖东西,筹钱,李易说二十万缗,不要东西。
村山树中在道歉,因为他,倭国使臣出行受到了限制。
“是伊辛巴跟我说,让我试一下大唐太医署太医的能耐,我那天正好找到机会。”
村山树中的头低低的,脸是肿的,之所以没打死他,是因为他要去干活。
倭国使团的人知道孩子没什么大问题,换个大唐人做同样的事情,最多被流放。
愿意补偿,给几十缗,相信孩子的家人就会答应。
到了自己这边,李易张口就是二十万缗,不然驱逐整个使团。
使团不在乎村山树中一个人的生死,他们却明白,自己不能被赶走。
好不容易来一趟,本事还没学好,回到日本是罪人。
现在出门被限制活动范围,还不敢说自己是日本人,容易被打。
“与鸿胪寺的人说。”阿倍仲麻吕没有其他的好办法。
“没有证据。”村山树中又嘟囔一句。
“需要什么证据?”下道真备摇摇头。
大家没再理会村山树中,把他赶出去。
“李易似乎喜欢钱,只要给钱,其他的事情好办。”高树纯一郎突然出声。
他想到这么大的事情,李易竟然提钱,感觉任何事情都能通过钱来解决。
大家想想,发现确实如此,烧水泥的技术,十几万缗,出了事情,二十万缗。
要派人回去,送烧水泥的技术的时候叫国内送更多钱和东西到大唐。
只要有了好技术,还怕赚不到钱?
水泥已经看过流程,还询问过李家庄子的人一些细节。
现在整理好,再加上其他高树纯一郎之前整理的各类技术,送回去。
……
李家庄子中,孩子们玩得开心,小芹似乎忘记了受到过的惊吓,她和其他的孩子一样跑来跑去,还玩儿过家家。
村子在进行大改造,原来的路修宽,把有弯的地方给变成直路。
房子在工盟的手上很快被拆掉,准备用水泥起二层楼。
当然,混凝土就不能是鹅卵石,尤其是留出来二层上面可以继续加盖的情况下。
鹅卵石摩擦力小,强度容易达不到,改成碎石头,沙子自然是河沙,不用担心拿海沙盖房子不结实。
百姓们继续去干活,盖房子不用他们管,他们有临时的帐篷住,现在天热,不会冻到。
帐篷有编号,家里的东西搬到帐篷旁边,拿草席给苫上。
工盟拆房子的人会把拆下来的木头也放到各家的帐篷旁边,等新房子盖好,转移进院子里去。
这些木头能够用来在楼房旁边盖两间仓房,放杂物等东西。
他们还不知道家里会迎来新的成员,牲畜。
倭国中午的时候终于把钱凑出来,送到李家庄子,同时派出去五十个人,回自己国家送技术。
村山树中被带走,拉到前面修路,最危险的地方。
晚上的时候倭国人终于松口气,事情解决,同时还跟李易说明村山树中的行为是吐蕃怂恿的。
朝阳升起,报童们开始喊着送报纸。
四方馆中,倭国使团订了十份报纸。
藤原马养自己有一份,他展开看,他很想要报纸的印刷技术,然后也在国内用,要是能印钱就更好了。
他看报纸上第一版,通常有大的事情,会在第一版上。
“水泥制造技术公布,要求开窑着必须遵守各项规则……”藤原马养念出来标题,整个人傻在那里。
第一千零五十章 柴窑烧制难可估
藤原马养发呆好一会儿,他感到心里堵得慌,想哭。
同样想哭的还有拿到报纸的其他倭国人,他们花了很大的代价,仅仅是去看流程。
转眼李易把方法给写在报纸上,那些钱啊!
早知道这样,等几天多好?
“太好了,李易变傻了,他敢公开水泥技术,我们吐蕃可以自己烧水泥了。”
鸿胪寺吐蕃人的住所,伯讹兴奋得大喊大叫。
旁边的伊辛巴刚开始一样高兴,他知道拿水泥修路、盖房子速度有多快。
吐蕃那么多的人,制造出来水泥,用来修城。
等他继续看,看到下面介绍说用煤的时候,他又苦恼起来。
吐蕃没有煤,拿什么烧?木头?
报纸上的水泥窑,用柴火烧,似乎不行,柴窑结构不一样。
“伯讹,伯讹,往后看。”伊辛巴对着在那里咧嘴笑的伯讹说。
“啊?啊!你说李易怎么想的,他敢把保密的水泥制造方法给放出来,我看看怎么做的。”
伯讹还是那么高兴,继续看,看呀看。
他的笑容渐渐消失,眉头开始往一起蹙。
“嗯~~”看完,他从鼻子里发出长声,攥攥拳头:“李易!”
同一时间,许多人都在叹气,他们是各个地方的使臣。
其实包括倭国使臣,他们学到了,现在发现,没有煤,只能用很多柴火来烧。
高树纯一郎知道煤和柴火的区别,煤是放一次可以烧很长时间,柴火需要不停地加柴。
煤焦更好用,用木头的话,只能是很多干的粗一点的劈柴或粗木炭。
与其费那么大的劲烧水泥,不如烧砖。
“煤,为什么我日本没有煤?”阿倍仲麻吕难过,日本缺东西,大唐那么多的煤,日本根本看不到。
他不知道,有人知道他那里哪处有煤矿,北海道。
现在不叫北海道,同时又不归他们管,当地冬天很冷。
“用柴火能烧,瓷器都能烧,何况是水泥。叫其他的国家进贡。”
藤原马养想到了天皇下命令,告诉其他分封的国家进攻水泥。
有了水泥修城墙、修路,至少平城京的路面要好好修。
学大唐的长安,然后再学整个京兆府。
差不多的时间,其他地方的使臣想到了同样的办法,只要人手足够,怕什么?
长安城里的富豪们看着报纸动心了,允许自己烧?
煤的话,有,有很多。
除了专门给李家庄子和朝廷的煤,其他的就卖,花钱买,烧好了水泥再卖。
就是要求有点多,跟之前的石灰窑的要求一样。
必须给人戴上口罩,常备菜籽油。
灰进到眼睛里面,需要用菜籽油冲洗,不准用水冲,等拿油冲干净了,才允许拿大量的水冲。
同时要给干活的人戴帽子、紧的衣服、手套、靴子,尽量不要让皮肤长时间接触。
不然逮到了,官府抓人,没收窑,罚钱。
这可全是成本,一身衣服就不少钱,关键是磨损大,要有换洗的。
口罩更是,手套总干活,能用多长时间?
“终于放出来了,派人带着技术和钱去前线,让前线寻找小易提供的煤矿。”
毕构在政事堂看着报纸,知道开始了。
为了把黄河流域给占住,配方公布,大家自己就可以烧,不用非得官方保密。
会有更多的有钱人投资建窑,百姓也能使用上水泥。
用水泥修山路的台阶比石头方便,石头如果不是大块的,小碎石,踩一踩就坏了。
运大块的时候哪有运水泥方便?加上小石子和沙子,混合在一起,又结实又快。
“他怎么知道那么多的矿?”苏颋还琢磨着李易的本事究竟从哪来的问题。
“他知道还不好?”毕构根本不去想,没意义。
他只需要清楚李易是大唐人,而且不会想着当皇帝就行。
“黄河流域。”宋璟看着墙上的地图嘟囔。
墙上现在有陇右到姊妹湖的地图,旁边还有介绍的文字。
说当地气候、平均海拔高度、植物、动物、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会遇到的困难,等!
这个是后来补充的,毕构上次丢人了,赶紧跟李易学,就是让李易写个册子送过来。
李易连着给羽林飞骑们的图也送过来,贴在政事堂的墙上,政事堂的人必须全学会。
必须知道战争的地方是何情况,别一问三不知。
其中就有煤的介绍,却没说在哪,怕有人看了传出去。
等占下来再提供,到时候从那里直接建窑,想烧什么就烧什么。
“蜀道难行,用水泥。”毕构又说一个用途。
“上下坡还行,栈道用不上。倒是拿出来制作墩子,拴铁链子搭悬桥可以。”
苏颋想到了蒲津渡的墩子,节省了许多铁。
修桥要看距离远近,距离近的话,用弓箭带着细绳子射过去,细绳子一端连上粗点的绳子,绳子逐渐加粗。
接着把竹筒穿在粗的绳子上,铁链挂在竹筒上,拉竹筒,铁链就拉过去了。
一端先固定住,另一断用绞盘绞紧,也固定住。
远的呢,就是把绳子先顺下去,到了下面有河流的话,用船送过去,没有河流就走过去。
然后再爬山,或对面扔下绳子把这边的绳子带上去。
现在似乎不用,有热气球,等着风向好的时候,把细绳子放到热气球上,飞过去。
“不知道能不能用水泥建桥墩?若可行,黄河等到了枯水期,在河里面建。”宋璟想到了修桥的事情。
悬桥不如有桥墩的桥好用,他以为水泥都是一样的,并不清楚李易想修桥墩,会有别的水泥。
“问问小易,在蒲津渡那里能不能修?冬天!”毕构准备尝试,先修一个瞧瞧。
距离近一点,水浅一点,然后……
他也不知道然后怎么办,一般情况下是用石头堆,一个接一个桥墩堆。
有的地方趁枯水,有的地方需要暂时拦一点河,修一个墩子,拦一个位置。
那么用水泥难道是先弄个墩子出来,用船给送过去?多重的墩子?多大的船?
吊的时候使用很多个手葫芦?会不会翻?
毕构对于修桥是一脑袋的问号,他并不专业,他想修桥,只能找工部的人。
估计李易能会,抽空问问。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黄河天险生退意
“黄河上能修个桥,来回过就方便了。”张忠亮带着队伍找到了郭知运。
等到再前面一些,也就是秦离追扎西库热到的部落,后面被黄河挡住。
这个时候需要从南边绕很远,或者是使用皮筏子过河。
张忠亮与郭知运说话,他带来了大量的辎重,准备等着队伍过去把前面的地方打下来,就在黄河边建工事。
至于过黄河,需要再想办法,吐蕃人一定会在对岸阻击。
现在的季节,黄河水量大,有的支流的水都很急。
“有船,沿黄河进行防御,等朝廷更多的船只过来。”郭知运已经想好办法。
等朝廷和后面的船,后面在制造更多的筏子,竹筏子和木筏子。
造船来不及,一旦造船,必然会准备使用很长时间。
筏子对付几个月,到时候当建军寨的东西。
“我出来的时候,蜀地前面的辎重队伍距离我那只剩一天路程。”张忠亮说起蜀地支援的物资。
他就一个评价,快,不管是蜀地人,还是沿途的人,都拼了命。
前面的战报每送过去一次,他们就着急一次。
前方将士在推进,在杀敌,要是因为自己的东西送晚了,将士们饿肚子,打了败仗,没有后悔的机会。
王君葵抿了抿嘴:“等把地方占下来守稳,大量羊牲畜,第一个给蜀地送,价钱要便宜。”
“李易想要药材,能种的我们种,不能种的帮着采,不可一次采光。”郭知运想着李易。
秦离带着队伍回来了,同时带了许多药材和打到的野物。
羽林飞骑其他人在等的时候,也去找药材和蘑菇,说是回去带给李东主。
可惜现在不是采雪莲的季节,不然带雪莲回去更好,雪莲能入药,李东主的医书里,但别处没有。
蜀地和兰州等地的雪莲与这边的不一样,这边的药效更好。
李东主说有雪莲拿回去,可以自己种,有太白山。
郭知运听了,就想着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