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5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吃两口肉,他问关霖:“大唐的兵要打来了,你怎么想的?”
  “我家跟着抚千一起跑,我回大唐,就是个小郎中,日子过得比不上这里,这里我一家人吃得好、穿得好。”
  关霖赶紧表态,说出不想回去的原因。
  “跑?你认为我们打不过大唐的军队?”千户瞪眼。
  关霖点头:“打不过。”
  他又压低声音:“那个谁,多少万人啊,是前面的主力部队,被大唐打得剩不到三百人跑回来,自己还生病。
  兵器丢了、马也没了,大唐士气正盛。
  我们的人听到羽林飞骑的厉害,我看有好几个人都担忧。
  除非告诉赞普,让金城公主写信,不然……”
  “不然什么?”千户不愿意承认自己一方的士气低落,却也不反驳。
  “不然我若是大唐的将领,我专门让骑兵杀牛羊,一边正面布阵,一边袭扰。
  二十来万人的双方大军,总不可能一天就打出来结果,大唐还有热气球代替斥候。”
  关霖把自己代入大唐的将领,杀牛羊。
  他其实就是这样考虑的,等着大唐的兵打过来,他躲好,出来后把计策献给大唐将领。
  千户诧异地盯着关霖看,头一次啊,这个郎中竟然也懂得战争了。
  没错,自己就怕被袭扰,牛羊一旦被杀死,大唐军队撤回去,到了冬天,自己的部族怎么活?
  天要到了最热的时候,适合给牦牛和绵羊剪毛,剪下来的毛制作帐篷和衣服,为冬天作准备。
  同时这个季节草最好,牛羊会下崽儿,多攒奶酪。
  再有一个多月,青稞收获,现在不适合打仗,不知道自己的吐蕃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去打大石城。
  千户心有抱怨,出兵的时间不对。
  确实,历史上,阴历六月的时候吐蕃出兵。
  因为现在天暖,去年又有闰月,阴历六月份,就收青稞。
  有军粮了,出去打。
  七月郭知运才引兵来战,当时军粮不缺,只是主力部队被打败。
  如今受形势所迫,提前出兵,后方粮草供应补上,大唐军队紧跟着打过来。
  破坏的是农牧业,吐蕃这里人的生存根本。
  他闭上眼睛想了想后:“依你看,大唐要打出一个结果?”
  “黄河,黄河流域,大唐想占黄河流域,姊妹湖。”关霖居然真的分析到了大唐的目的。
  “好,到时候你一家人跟着我一起跑。”千户高看关霖一眼,这个不仅仅是郎中,还懂得战略。
  “把我家的药带上,万一有人受了伤,我还能救治。”关霖再次提醒对方自己的郎中身份。
  “对,带上,还有什么需要带的,全准备一下。”千户点头。
  关霖和其父亲明白了,吐蕃人不想打了,很好。
  等大唐的军队过来,把这个重要的情报告诉给大唐的将领。
  他们才不想在吐蕃生活呢,他们要回去,在这里吃的是什么?说的是什么?
  回去一家人还能为别人治病,去要更多的医书,还有更多的药材。
  千户去意已决,他不是不想打,但凡有一丝能赢的机会,他都会选择留下来。
  统帅的主力被打到现在的人数,叫自己和其他部族怎么打?
  他开始大口吃肉,吃饱了一抹嘴,拍拍关霖的肩膀,带人离去。
  关霖的妻子、母亲和孩子带着收拾好的肉回来。
  “关郎,怎么样?”他妻子轻声问。
  “怕了,吐蕃怕了,大唐的武器太强。”关霖嘴角有了笑意。
  他爹把煎好的肉先给孩子:“想见见李东主,多学几本医书,把我和你娘研究出来的方子给他看看,管不管用。”
  “爹,那不是咱们传家的本事么?”关霖问,他掌握了几个秘方。
  “传国、传天下,听说李东主写出来上百本医书,咱们拿到的几个抄本就获益匪浅,李东主,大医者。”
  关霖的父亲感慨,他不想留秘方了。
  只要大唐的兵真的打过来,他愿意贡献出去。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天黑出行病童召
  边关的将士在拼杀,长安的百姓过安稳的日子。
  天黑了,长安不似九曲之地温差变化那般大。
  今天给人的感觉闷热,百姓们睡不着觉,没有宵禁,他们纷纷出来溜达。
  长安的街道上挂起了柴油灯,灯光并不是很亮,却照在人的心里。
  因为每一个柴油灯的下面都站着一名军士,不一定是哪个卫的,他们轮班。
  在这样的情况下,见不到偷窃、抢劫、拐孩子的事情发生。
  ‘叮铃铃、叮铃铃~’伴随着清脆的铃声响起,一辆自行车在慢慢前进。
  自行车一边车把上挂着一盏煤油灯,一边车把上挂着一个暖水瓶。
  骑车的人嘴里哼着小曲儿,悠然自得的模样。
  百姓们听到铃声,纷纷扭头,又往旁边让让。
  “梁掌柜的,你干什么去啊。”有人认识,赶紧打个招呼,证明自己能够跟人家说上话。
  “天热,在家呆不住,我去猪场看看。”梁掌柜的很自然地回应。
  他故意的,白天不能去?自己家的马车不能用?猪场没有热水?
  他非要选在这个时候,如此富贵三大件才有用武之地。
  百姓们羡慕,却不仇富,梁掌柜他们知道,提供路边房子的,还有与其他地方百姓合作养猪。
  人家有钱,却愿意往外拿,自己出了城,喝的一口水或汤,就有人家的钱。
  长安城中如今流行骑自行车,还有的后座上有个年轻漂亮的女子。
  这等情况下,唯有拉着千工拔步床的大马车才能与之抗衡。
  如果说还有哪一种东西能抗衡,或者超越的话,那便是……
  ‘哒哒’的马蹄声响起,四匹马拉着一辆周围闪烁着小灯的车出现。
  车厢的两边有个大大的红十字,在灯光闪烁中忽明忽暗的。
  “李东主好。”
  “李东主出来了?”
  “东主好。”
  “快让路,灞水李家庄子东主出行。”
  李易的救护车出现,不用吆喝,也无须按铃铛,百姓纷纷让路问候。
  这次连羡慕都没有,感觉很正常,似乎李易就应该如此。
  在百姓心中,李易是个象征,跟吉祥物似的。
  李易在车中没骚包地探出头来挥手,车子不占中间的路,在旁边不急不缓地走着。
  后面跟了一百个羽林飞骑,赶车的是郭子仪,他胸前挎着突击步枪,旁边放有弓箭。
  “闻恬啊,那个孩子是什么情况,怎么不送来?”李易问对面坐着的永穆公主。
  小兰在旁边出声:“不是说了么,突然就不说话了,也不跟其他的孩子玩儿,总是发呆,以前还好好的。”
  “哪一天的事情,孩子的家大人知道什么情况吗?”李易不好判断孩子生了什么病。
  其他方面正常,最有可能的受到了惊吓,突然就自闭了。
  若是这种的话就好办多了,先天方面的想改变,非常困难,后天的有方法。
  也可能是儿童抑郁症,不然的话,其他行为应该有反应。
  比如说吃饭啊、睡觉啊、走路啊等等。
  “就是前几天,初六就不说话了,初五的白天我还跟她玩过。”永穆公主回忆了一下。
  “找太医看过?”李易继续了解情况。
  “看了,给喝安神汤,然后咒禁博士亲自过来,也没好用。”永穆公主说的时候表情失落。
  她愿意带孩子们玩耍,给孩子们上课。
  一群孩子本来玩儿的好好的,突然有一个变了,她心情跟着受影响。
  “五月初五,端午节,难道是中毒了?”
  李易又一次猜测,有的时候端午节大家喜欢用什么偏方。
  如果吃了什么东西中毒,也可能影响神经系统。
  “李郎,能医好吗?”永穆公主期待地看着李易问。
  她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了,她找来的太医都是最厉害的,而且不是一位。
  太医们的方子、法子不好用,只剩最后一根稻草。
  要是李易也说治不好,那就完了,彻底完了。
  “能!”李易笃定,违背原则了。
  当医生的哪敢说自己可以治疗好某一种病?阑尾炎手术都会出现问题。
  “嗯!”永穆公主眼睛亮了,她相信李易,李易说能,就一定能。
  “嗯!”李易也嗯一声,有点心虚。
  病人还未见到,自己先打出去保票。
  “还有什么其他方面的事情?你们想想,比如哭不哭啊,晚上惊醒不?”李易提示。
  “一说要带着来找你,她就哭。”小兰想到了一个情况。
  “找我为什么会哭?”李易纳闷,我难道有什么邪?
  “豆虫看了吗?有没有长大一圈?”李易感觉车里太压抑,换个话题。
  小兰聪明,赶紧接话:“有呢,现在一寸大了,还不够胖。”
  “那倒是不小了,今年可以专门用花盆来养,明年就有更多的豆虫给别人用。
  用大棚,早一点,不能放在豆秧上,豆秧未长大,不过豇豆叶子喂倒是可以。”
  李易开始科普,介绍起催长,温度够了就行。
  连着大豆一起种大棚,然后蛾子产卵,送到外面喂豇豆叶子。
  提前半个月长大,就能多赚半个月的高价。
  能提前一个月,价格更高,有人就喜欢抢那一点时间,人无我有。
  三人聊着豆虫,旁边一辆马拉公交车路过,公交车的速度快,看样子是刚换的马,正有力气呢。
  公交车半夜现在也有,时间变成了两刻钟一辆。
  用来应急,有人病了,距离药铺近,可以去药铺找人,或把病人抬过去。
  远的话,半个时辰不够去药铺把人找回来,而且找回来没有药,抬过去,时间还是长。
  就可以乘公交车,公交车会临时变线,同时催马。
  相当于巡线的救护车,两个月的时间还真救了十几个人。
  成本显然过高,有时两刻钟一辆的车,跑到时间换马或换人,一个乘客都没见到,空跑。
  遇到没生病的乘客,能收一点料钱。
  遇到生病的乘客,不收钱,赶紧带着去药铺。
  李易在自己曾经时代改变不了整个体系,在大唐他能,他说在京兆府做什么,京兆府就会去做。
  不存在任何问题和阻力,他计算的不是单纯的夜间车辆的成本。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民之信仰国信誉
  永穆公主透过车窗看公交车过去,上面的人多,她高兴起来。
  “李郎,晚上天热,出来的人多,乘车的人跟着增加,能把半夜空跑的钱赚回来。”
  “半夜空跑,由朝廷补贴,不直接计算在白天正常的行车利润中。”
  李易强调下双方的不同。
  等到了两刻钟一趟的公交车时,额外计算工钱和料钱。
  “钱是朝廷直接给?”永穆公主不清楚具体运营方式。
  “从经营分红中扣,李家庄子的必须给咱们,分给户部的扣掉这笔钱,就属于朝廷出钱。”
  “还不是朝廷赚钱多拿一点?”小兰疑惑。
  “多赚要扣我们的利润,实际上户部因该一个部门负责收全款,一个部门额外补贴。
  只不过老毕嫌麻烦,等以后规模大了,到了地方上,他才会知道,搞不清楚,更麻烦。”
  李易对毕构很无语,毕构现在忙,河南府的事情在运作,好在有张说盯着。
  小兰眼珠子转转,不是太理解:“花这么多的钱,只为了让人快一点去药铺,值得么?”
  “朝廷的钱就是用来花,车可以空跑,公信力不会空缺。
  现在朝廷挽救的是生命,得到的是认可,从京兆府传扬出去。
  将来朝廷发行信用货币,百姓依旧认可,一个国家没有稳定的货币,统治必然不长久。”
  李易认为不是每一笔钱花出去,最后都要有利润。
  钱花出去,只要有利益就可以,利益不仅仅是钱。
  朝廷若把赚钱放在首位,只能说明两个问题。
  一个是国际竞争激烈,外部环境如此,自己跟着去学。
  另一个是国内财政收入降低,无法完成计划目标,直接放开。
  好处是百姓为了多赚钱,会多想办法,促进社会生产技术提高和生产力的提高。
  坏处是百姓眼中只剩下来了钱,只要能能赚到钱,可以笑贫不笑娼。
  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正是传统,失去了这个传统,再想找回来可就难了。
  从小就背诵诗词和古文,还要考试,结果看到个文章稍微文一点就看不懂,这是谁的悲哀?
  大唐对于地方的控制其实并不好,一样是通过武力镇压。
  地方的家族高过地方的衙门,衙门想判一个人死刑,要层层上报,最后报到刑部。
  地方家族判一个人死刑,直接就宣布并执行,根本不报官,官府默许。
  所以一看,哎呀,盛世啊,一年就十几个死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