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莽夫,他们属于‘知识分子’,他们可以忍耐,他们的目的是只要孩子能回去就完成使命。
他们没抱怨过大唐,因为大唐始终在战斗,就是之前没打过人家,并不是大唐妥协。
尤其是现在,有了李易的大唐,一直在进攻,都打到他们被抓的部落的家门口了。
能说的唐不努力吗?谁还没有打输的时候。
陛下把私军都派来了,私军才出现几年,比自己被抓的时候晚。
而且陛下的私军羽林飞骑真厉害呀,打得吐蕃统帅扎西库热丢了驻守的地方,还一路追杀到这里。
三个人小声说着话,继续扩大出口,他们准备一家六口人在大唐军队打过来的时候躲在树里。
……
秦离不知道之前离开的地方还有一户被抓的大唐人,不然他会采取措施。
他们是特种部队,营救一家人还是很容易的。
他会想办法把人带出来,然后一起跑。
当然他不会选择劫持扎西库热,没用,吐蕃人不会妥协。
战斗结束后可以交换,战斗过程中,扎西库热宁肯自己死掉,也不会让人换自己。
他带着队伍在跑,脱离敌军。
他知道自己带着的这些兄弟,不计伤亡代价,可以干掉那个部族,连扎西库热一起杀,甚至是抓住一些人。
他更知道的是,东主不会称赞他们,明明等一等,更多的热武器会送过来,为什么要去拼命?
命就那么不值钱?养你们花了多少钱?你们的家人得到的是什么待遇?
培养的是军官,一群军官为了一个战术目标就拼死大部分,你们是去抓吐蕃赞普了?
“差不多了,停一停。”秦离并不清楚后面有没有大部队来追,他没派斥候回头。
别说是后面,左右和前面一样没派。
马的体力到极限了,无法进行战场大范围侦察。
大家停下来,第一个要做的事情是把马身上的精料取下来,放到地上。
马不需要非得看着才能吃,闻就行。
熟悉的味道,是自己爱吃的,果然,主人不曾忘记。
“地听。”秦离喘着粗气。
他是紧张,他怕兄弟们有损伤,他带出来的人,就应该带回去,活着带回去。
东主一遍遍强调,大唐有底蕴,可以慢慢来,不需要那么多的烈士。
大唐有钱,李家庄子有钱,想赚钱随时能赚很多钱。
战争所用的东西其实并不多,原材料便宜,所以不要用生命去交换战果。
秦离牢记,现在让人上地听,就是空的一面竹筒插进地里,然后上面有个小孔听动静。
另外夜视仪也用上,防止敌人慢步前进,地听听不到。
一切安排妥当,秦离吩咐:“点火,给马喂冰糖和胡椒粒。”
大家拿出来带着的冰糖和胡椒粒,冰糖他们都没吃,舍不得吃。
现在用手心托着给马,马爱吃糖,跟小孩子一样。
冰糖就两小块,马却知足了,用脑袋蹭主人。
等把胡椒粒放手心里喂,马用鼻子出气,发出吐噜噜的声音。
就跟猫吃了猫薄荷,狗得到了大块肉骨头一样。
马也是有情绪的,像往死里累马,让马接待游客,马的状态其实并不好。
而骑兵的马,总是仰着头,走起路来姿态优美。
吃了好东西的马,大眼睛像会说话一样,主人在帮着刷刷毛,挠挠痒痒,值了,跑这么远,全值了。
下次再遇到对方的马,直接上嘴咬,咬趴下了,主人还像现在这么好,咬人也行。
第一千零四十章 友好邦交谈水泥
“李东主,感谢你的邀请。”五月十六,李家庄子,倭国一行人抵达。
倭国就四个人,过桥的时候搜一遍身,见李易之前先去洗澡,换身庄子提供的衣服。
到中午,他们才在餐桌旁见到李易。
价值两万五千缗的蜂蜜送到,陪同人员有三个。
鸿胪寺少卿田清源、鸿胪寺丞柳桐、录事参军长孙万云。
三个人很高兴,帮李易赚钱,顺便自己跟着赚到钱。
倭国的人给长孙万云五百缗,给柳桐一千缗,给田清源一千五百缗。
三人各得十分之一,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到庄子走时还会有礼物,定然价值不菲。
“主要是感谢你们及时用来了制药所缺的蜂蜜,你们自己舍不得吃,知道百姓需要,捐赠出来,见证唐日的友好。”
李易此时不说倭,倭国以前不清楚,后来发现倭字不是好名字,就给改成日本。
意思是太阳先于大唐照到的地方,近日所出。
“吃饭,庄中人多,生活不易,故此招待诸位的菜肴略显寒酸。”李易招呼大家落座。
他制作的旋转大圆桌子,桌子上堆满了盘子,每个盘子中都装了不少菜。
鸡鸭鱼羊牛兔鳖皆有,正中间是铁锅炖大鹅。
四个倭国人十分高兴,看,李易重视我们,不然能拿出来这许多菜,有的菜在天上人间都见不到。
“有幸见到诸位,请!”李易先端小酒盅,白酒。
如今流行喝葡萄酒,但李易总觉得不吃煎的牛排什么的喝葡萄酒味道不正。
葡萄酒的味道会把菜的味道给压下去,喝黄酒都比喝葡萄酒强。
李易说着先干一盅,三钱的盅,喝完皱眉头抿嘴,等酒咽下去才张嘴呼出酒气。
“请!”另外七个人跟着干了。
鸿胪寺的人知道情况,跟李易一个操作。
倭国四人没尝过这么烈的酒,一口下去,直接吸气。
‘咳咳咳’他们赶紧扭头咳嗽,脸瞬间红了,感觉嗓子眼堵了团棉花似的。
“此酒过烈,喝时尽量比吸气。”李易提醒一句,之前忘说了。
“好酒!”高树纯一郎先夸一句,好在哪他不知道。
接下来桌子转,大家聊,互相吹捧。
说了一番话,下道真备突然对李易说:“李东主,之前送到庄子上的蜂蜜,能够对大唐百姓有利,实在是太好了。
不知……李东主可有办法令我日本的百姓日子也过得好一点?”
“啊?哦,好。可我对贵国不熟悉,我大唐有新稻子,不如我送你们几千斤的稻种,你们拿回去种。”
李易露出为难的神色,想到个好东西,稻子。
“多谢李东主,稻种好,听闻两月即能收获,日本百姓会感谢李东主。”藤原马养接过话。
道谢完又犹豫:“只是我日本百姓缺少房子住,那个……”
“好办,我教你们怎么烧窑,你们把方法送回去,烧出来砖瓦,用砖来盖房子,用瓦挡雨。”
李易痛快地答应了,又端酒盅。
大家喝一盅,阿倍仲麻吕忍不住了:“李东主,我们在蒲津渡见过拴铁链子的水泥墩子,那个不错。”
他们始终在惦记,价钱回来想了想,觉得贵,运输费劲,从大唐买水泥,回去自己修堡,需要的人力过多。
船小,一次运不了多少。
制作水泥的方子才最为重要,送回去,自己的地方造出来。
“你们说的是放了鹅卵石的混凝土?这个……”李易拉了一个长音。
“唉!”他再叹口气:“不瞒诸位,混凝土属于管制,军用,大唐不准外传。”
“是。”长孙万云在旁作证,对,水泥怎么可以流出去?
“不过你们买成品的水泥行,为了两国的友好,我本钱卖给你们。”李易折中,本钱卖水泥。
“我日本又不与大唐为敌,在海的另一边,运输不便。是不是有其他的办法?”阿倍仲麻吕苦着脸问。
“办法,办法,办法。”李易重复着,看鸿胪寺的三人一眼。
“李东主,我早上水喝多了,想去解决下。”田清源不好意思地笑笑。
“我知道在哪,我带少卿去。”长孙万云去拉田清源。
“我脸不舒服,去洗洗。”柳桐找个理由,跟着也走了。
没有宫女太监,房间中只剩下五个人。
李易把手揣进兜里,摸到枪:“诸位,方子不能给你们,我可以带你们去看一眼水泥制造过程,掉脑袋的事情啊。”
“五万缗如何?”下道真备直接开价。
“我送诸位十万缗的现成水泥,诸位拿回去,以后不提观看的事。”李易一句话给怼回去。
旁边的高树纯一郎知道李家庄子多有钱,他笑着打圆场:“是我们日本的五万,五万缗相当于五十万枚银币。”
“对,我们日本的五十万枚银币。”阿倍仲麻吕咬咬牙,认可。
“带来了?”李易估算一下,可以。
倭国现在的和同开珎银币五六克一枚,五十万个二点五吨左右。
那么多的银子,带来了吗?
差不多能换十三四万缗的大唐钱,大唐现在不是一两银子换一缗钱。
一两银子换一缗的话,二点五吨重的银子,只能换六万零六百多缗。
一斤六百六十克,一斤十六两,这么换算出来的。
一两银子能换两缗多的大唐钱,卖银子打首饰,就这个价。
由于自己庄子为了发行兑换券,收金银和铜,银子的价值其实还能高一点。
“银钱没有那些,用其他的东西代替,我们有。”藤原马养摇头,他们过来确实带了许多银币,还有银锭。
五十万个拿不出,其他的珍贵东西抵则行。
李易犹豫一下,在四个人担忧的时候点头:“拿来,我就带你们去看,最多十个人,换上我们的衣服。
记得不准说出去,以后你们那里有了水泥,就说是你们自己琢磨出来的。”
“好,现在,就现在。李东主等我们。”
阿倍仲麻吕没心思吃饭了,即便饭菜不错,不少自己未见过的。
四个人跑出去,找人手搬运东西到李家庄子,同时找六个巧匠,一同观瞧。
鸿胪寺的三人转身进来,重新坐下端酒盅。
“赚得有点少,唉!谁让大唐和倭国是友好邻邦呢,一衣带水呀。”李易摇摇头,仰脖子喝一盅。
“干。”三人跟着喝,脸上带着笑容。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和与不和在局势
一车车的东西送到李家庄子,庄户们在清点。
阿倍仲麻吕等人没回来喝酒,他们在与手下说话,告诉六个人,一会儿要看清楚,千万别记差。
他们心情好,原来李易如此好收买。
这回是水泥,下回就要火药。
几十万缗不贵,哪怕上百万缗,只要能拿到,便值得。
自己等人带来的钱不足,派人回去说。
国内送来更多的钱,用在购买秘方上。
火药、热气球、降落散、煤油灯,不处理石脂的方法,拿到方子,想要什么油就有什么油。
“李东主,许多菜剩了,怎么处理?”田清源看着一大桌子的菜心疼。
“大家没吃几口,整只的鸡、鸭都在,上次悲田坊的谁被收拾了,下去一些人。”
李易提高悲田坊的人,给悲田坊人吃的剩菜他们不吃。
查一下账,妥了,他们贪污了十多缗。
悲田坊是朝廷的脸面,皇帝的恩泽。
莫说十多缗,贪十多钱照样挨收拾。
“东主准备送到悲田坊?”长孙万云明知故问。
“做了不少,一起送,天热,估计悲田坊会给吃清凉的东西,肉菜少,张家村子的隔夜菜已经不送,当天晚上送。”
李易道明缘由,悲田坊总吃凉的东西,肉少。
去张家村子吃饭的人,大热天的对肉的消耗减少,不点那么多的菜。
他制作一堆,晚上送过去,给大家补补。
“伯讹的病好了。”柳桐说起另一个人的情况。
伯讹经过了一番痛苦,突然大彻大悟。
没啥好纠结的,求和,除了求和,找不到另外的办法。
然后劝吐蕃去打别人,积攒力量,等强大后再打大唐。
李易笑了:“他估计琢磨着赞普放低姿态,金城公主写信求情,大唐会同意停战。”
“以前就是。”柳桐不懂前线的事情,他就觉得敌人一求和便不打了郁闷。
“和不和要看大唐军队的士气和后勤补给,明明是硬撑着,敌人求和,只好答应。”
李易为大唐正名,能打还会不打?前方将士打得苦,一听吐蕃要和,他们不想打。
吐蕃的战略一直不错,能够在与大食打的时候跟对方谈和,一起打大唐。
还有突厥、突骑施,吐蕃皆能联络上。
包括西南蛮,人家的外交策略厉害。
“现在呢?”柳桐顺口问。
“现在等占住黄河源头再和,我方固守,发展农牧。”
李易早盘算好,费那么大的劲,不占白花钱了?
……
“我们不是一直打,等拿下黄河流域,我们守在此地,养许多牛羊,后面高价收购。”
郭知运在行军途中大喊,传令兵出去到各支队伍里传达。
士兵们有厌战情绪,打久了士气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