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5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人扎一针,十个人似乎不渴了,其实这是心理作用,该渴还是渴。
  哪怕现在给他们喝水,一人喝五百毫升,然后唾液还是黏稠,因为身体还没吸收呢。
  李易不去管他们口渴的状态,渴不死,已经注射完了,身体水分补充上来了。
  李隆基等人走出来,站在周围看,不需要让开地方,人家吸氧中,不存在空气流通好不好的问题。
  毕构看到身边的沰儿,伸出手,示意他拉着。
  小家伙看看他,跑到永穆公主那里,抬起胳膊要拉手。
  永穆公主干脆把他抱起来,那边的李潭羡慕地看着,他没有被姐姐抱过,宫里接触的时候都是简短的。
  他记忆中也没有被父皇抱过,或许抱过,却没有任何印象。
  然后他走到李易身边,李易瞅瞅,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
  李潭努力地挺胸站好,突然觉得比在宫里好,现在才是一家人。
  确实是一家人,一家除了他的生母外,都在了。
  豆卢贵妃把李潭自己卷好的春饼拿起来,走到自己这个孙子旁边递给他:“先吃,其他的事情你管不了,长身体的时候,可别饿到。”
  “嗯。”李潭眼泪差点掉下来,以前他没这个待遇,不,以前有过,后来脸受伤了就……
  以前他想去百福殿不敢,别看他是孩子,也知道情况。
  大家似乎都等着百福殿的主人死去,他身边的人也跟他说。
  而如今,大家却期待着百福殿的人活着,活得越久越好。
  李潭知道原因,有人希望自己的祖父和祖母活着,那个人就在自己身边。
  他每吃卷饼,大家都不吃,他自己怎么吃?军士们在那里难受,自己一口接一口吃饭?
  就算是无法当太子,这个春饼也不能吃啊。
  一个军士自己站直了,他的状态最好,显然他底子好。
  他看想李易,李易点头:“你们有事情跟我说,我这庄子的东主。还有毕宰辅也在,其他人你们不用管。”
  “老夫是毕构,与老夫说。”毕构站出来。
  这个军士微微一愣,随即点头,表示自己懂。
  他回忆,被架过来的时候似乎有人在耳边说到了这里李东主说什么就是什么,千万别多话。
  “他的氧气罩撤下去。”李易吩咐。
  宫女桃红笑着把套在脑袋上的氧气罩给摘下来。
  “再让我吸一口。”军士一少了氧气罩,发现不一样了,他还想吸,那个舒服。
  “你自己使劲喘两下。”李易不同意,已经恢复差不多了,不用加氧。
  他们是从高原下来的人,现在的空气含氧量比高原多。
  军士果然听话,呼哧两下:“渴。”
  李易顺手把李潭手上拿着的之前吃了两口的春饼递过去:“给他端小半碗汤。”
  青松去一转身,几息后三分之一碗汤拿过来。
  军士喝口汤,吃口卷饼,发现果然不那么渴了。
  “啥道理?”毕构问李易。
  “他们其实也饿,吃一点东西,自主分泌唾液,同时卷饼里的菜也有水分,再喝点汤,就好了。
  西瓜拿一牙过来,吃掉饼,慢慢吃西瓜,会觉得很舒服。”
  李易解释,其实直接给西瓜就行,但他觉得这么多人,就一个人手上拿食物不好。
  干脆给军士吃,要不然李潭怎么办?豆卢贵妃就不应该把卷饼拿过来。


第一千零三十章 当地驻军何所需
  “吐蕃军一早……”
  吃过一点东西,军士开始汇报情况。
  “如此说来,眼下最缺的是后勤,还有马,河西节度使那边捕获许多马,可派到九曲。”
  李易听完,设身处地想想,需要人吃的粮食和机动部队。
  “是,李东主竟然知道?”军士显得十分激动,他最怕遇到外行。
  毕构为了表示自己也是内行,跟着说:“当地面积大,草原多,一眼望不到边,有了马,才方便。”
  李易扭头诧异地看向毕构,赶紧对瞪大眼睛的军士说:“毕宰辅开玩笑呢,毕宰辅知道当地丘陵多,但整体上提醒起伏不大。
  湖泊与河流多,最后大部分汇入黄河主流,往西北姊妹湖去的黄河枝干多。
  现在的时候,水草丰美,主要是夏天气温高,不缺水。
  骑兵多,总能找到适合的缓坡冲锋,同时帮着携带物资。”
  “嗯!”毕构脸并不红,他捋着胡须应一声。
  “没错,毕宰辅果然厉害。”军士称赞毕构,同时佩服李易。
  果然啊,李东主什么都清楚,至于毕宰辅,估计是朝廷大事多,边关地形的小事并未在意。
  “你们吃几口西瓜去休息,休息好了再吃饭,那边的事情无须担忧,新的补给已从河南府调至,部分装船上路,可接上蜀地后勤。”
  李易把情况跟十个人说一下,避免十人担忧。
  “多谢李东主。”军士抱拳。
  “是我们这些个被你们保护的人要感谢你们,没有你们,我们哪来的安宁。”李易鞠了一躬。
  十个军事激动地被带走吃西瓜,补充水和糖,增加新陈代谢,稀释胃酸。
  大家重新落座,毕构埋怨李易:“你不是说当地草多么。”
  “然,多。山上草也多,还有贝母、冬虫夏草、红景天、雪莲等珍贵的药材。
  什么豹子、鹿、熊、野羊、野驴、野鸡等鸟和动物也多。
  你没去看我画的地图,大小湖泊一个接一个,哦,当地叫错,太湖,他们就叫太错。”
  李易说明情况,他不背这个锅。
  “如此当地生活一定很好。”毕构想到了许多的肉,还有山上的药材、湖边耕种、放羊。
  “冷,而且人的皮肤不好,有时风很大,手工业技术不好,冶炼方面更不行,所以他们才想抢咱们大唐的人过去。”
  李易摇头,当地生活并不好,实际上属于统治阶层的问题。
  明明知道大唐的技术好,就总琢磨着抢,根本不安心下来学习。
  好武勇,老人没有地位,还是奴隶制。
  他那个时候同样的地方,照样发展经济,统治的人不一样,生活水平才能提高。
  “倘若换成你去,你能在当地好生活着?”毕构也想到了人的问题。
  “我一个人去?那我得先找个族群,获得统治权,不然我自己不行。”李易想一下,摇头。
  现在去行,刚来大唐的时候不行,他必须跑到大唐的领土范围内,然后进长安。
  或者在节度使的地方暂时当个小官,赚点寿命,他觉得为自己能够管理好几百人的村子或几千人的县。
  一年时间,不说全变富裕,至少收入可以提高一倍。
  “老夫是说地方占下来,你去管……”
  “嗯哼!”李隆基咳嗽。
  “你远程指挥,叫别人管。”毕构赶紧改口,对,小易不能出去。
  “老毕你这个办法好,别的地方我去指挥,当地的官员不会满意,新占的地方,我有办法。”
  李易上心了,黄河源头一大片地方,他那时的人就不多。
  一般人去旅游可以,长住承受不了气候。
  经济发展确实是有,却要看跟谁比,当地的旅游业算支柱型产业。
  工业大多服务周边,还是有国道、省道的前提下。
  地方占下来容易,守却难。
  谁愿意过去呆着?别处没有草,过去放羊可以,放完了,自己的地方又有草,再把羊群赶回来。
  指望更多的人在当地住,当地必须有相应的吸引力。
  即便是听从命令,驻扎在那里的将士们,他们属于主要劳动力。
  有家人的话,成立几个节度使,家人跟去,会很麻烦。
  去的人属于守边关,时刻面临着危险,吐蕃会频繁袭扰。
  都是大唐人,凭什么那里的人过得就要比别人苦?
  李易想着,低头吃起饭,琢磨怎样安排。
  地方占了,就不可能再叫吐蕃给夺回去。
  李潭也默默地吃着,他发现自己很没用,帮不上忙。
  以前学的东西中没有九曲之地的事情,更未接触到具体的民生与军事。
  自己要跟着李易好好学,说不定将来能与大伯一样,组织起来几支队伍帮忙。
  小家伙现在整天开心,从不去想大人的事情,他的愁是到了吃饭的时候不能继续玩,到了睡觉的时候也要躺下。
  等吃过饭,毕构告辞离开。
  李易回书房写写画画,现在他就得考虑当地的事情。
  李隆基没去打扰他,跟家人聊天。
  “地方还未占下来,小易便要忙,不容易呀。”豆卢贵妃一脸心疼之色。
  “但凡其他人能想出些许办法,也不会让小易一人操劳。”李旦对大臣们不满。
  在他的想法中,你们那么多人,不要求跟李易一样,有李易一成本事还不行?
  王皇后跟着说:“他们除了说不收租子、叫当地修路,不会给出别的法子。”
  “是呢。”永穆公主站在李易一边:“李郎会直接告诉当地人去干什么活儿,当地人只要照着学就行。”
  “三郎,明日早朝,你问问大臣们。”豆卢贵妃不满。
  满朝文武,问黄河源头的地方怎样治理,一个人都没有?
  李隆基点点头,没说什么。
  到了晚饭时,李易拿了一摞纸过来,放到桌子上:“三哥,初期先这样,将士们顺便熟悉地形。”
  “好!”李隆基使劲点下头,看,办法有了。
  翌日早,李隆基天刚亮去上班。
  朝堂上的众臣讨论的正是九曲及更西边的事情,已经占下来的地方设新的节度使。
  派人去当,从哪调人,需要什么东西。
  讨论来讨论去,决定把郭知运和张忠亮向前推,后面再安排新的节度使。
  “当地比之陇右与河西更有不如,诸卿可有安民利军良策?”
  李隆基等大家说差不多的时候抛出来问题,他要看看,究竟有没有能人。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一问果然无良策
  李隆基问完,群臣互相看,却不上前。
  他们才不傻呢,他们知道有坑等着,给出的主意不好用,岂非显得自己无能?
  “兵部。”李隆基看想苏颋。
  节度使归兵部管,节度使的兵平时种地、干活,不交租子,遇到战事出去打仗。
  既然有新的节度使位置,当然要由兵部出头。
  苏颋深吸口气,对兵部侍郎使个眼色。
  兵部侍郎想哭,不过他承认,真正干活的是他,苏颋才当兵部尚书不长时间,还是宰相。
  他咬咬牙站出来:“陛下,臣以为,当找湖泊之地,进行耕种。”
  “种什么?”李隆基点头,又问。
  “种水稻。”侍郎回答。
  “在那里种水稻?”李隆基放轻声音。
  “不,不是现在的水稻,是新的稻子,李易种的那个。”侍郎发现情况不妙,改口。
  “种新的籼稻?”李隆基的声音还是很轻。
  “也不是,种……种麦子,小麦。”侍郎额头上见汗了。
  “种麦子?”李隆基嘴角带笑。
  “种青稞吧,对,就是青稞,青稞在那里能长,臣知道,青稞,青稞好啊。”侍郎终于想到个作物。
  李隆基挥下手,示意他退回去,看向兵部郎中。
  兵部郎中抬头瞅李隆基一眼,上前一步:“养羊。”
  “此刻就养?然后呢?”李隆基还是先点头。
  “等占住了再养,然后……然后把……把羊皮拿回来卖。”郎中说完眼睛闭上。
  “行,户部呢?总归是民生,户部说说。”李隆基看毕构。
  不用毕构去拿眼睛瞄,户部侍郎自己出来:“种大棚,李易有办法在当地种大棚,管他要给煤矿的地点。”
  “朕在问你。”李隆基气笑了。
  “臣就是这样想滴,找李易。”侍郎理直气壮。
  “退下,好,至少你不瞎说。”李隆基不生气了,人家没说错,找李易。
  户部郎中也是自己站出来:“制作鱼干,用网捞,李易新制作出来的渔网好用,数量多了用船运一批。
  到鱼少的地方岸边下船,走官路送到当地百姓手中,只要有利润,就可以操作。”
  “好!”李隆基颔首。
  “陛下,李大夫给出良策了?”毕构根本不想说,你皇帝在那吃饭睡觉,小易会不给你出主意?
  “嗯!”李隆基回应,群臣精神了,等,看一看自己究竟差哪?李易有什么办法?
  “种油菜,可吃叶,亦可榨油,油,不管在哪,都是好东西。
  种植蚕豆,大豆在当地能生长,不过产量太低,蚕豆比较好,可以作主粮,配合青稞。
  大棚不适合在当地使用,煤倒是有,还有金矿、银矿、铜矿。”
  李隆基介绍李易写的内容,有李易在,他根本不担心那边会吃不上饭。
  他只是难过,群臣为什么一点办法都没有?鱼的那个根本不应该直接制作成干来卖。
  “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