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去找敌人的骑兵,其他的骑兵跟着冲过去,骑兵打骑兵战损最高,却没人退缩。
窜天猴的车一上前,还不等发射,最后面相互配合着跑的吐蕃阵形瞬间乱了。
“跑哇!”不知道哪个喊了一嗓子,那一片的人朝着前面跑去,什么阵形不阵形的,顾不上了。
有一些人跑,其他人便跟着跑。
“窜天猴来了,窜天猴来了,猴来了,快跑啊~~”
吐蕃后面的队伍向前跑,从旁边绕着要超过去的,想从别人的队列缝隙中挤过去的。
没用上半刻钟,超过半数的人凌乱起来。
唐军另一部分骑兵在后面追,吐蕃有的人跑着跑着,吐蕃转身,扔下武器,跪地投降。
不跑了,自己能跑过骑兵?
至于说不怕死去杀,前提是能杀才行,自己死了也杀不到敌人。
“撤,撤!”扎西库热得知后面的情况,再一次下达撤退的命令。
一大群骑兵簇拥着他先跑了,不跑就两个结果,死,或者被擒。
羽林飞骑不从后面追,从侧面跟着杀,羽林飞骑的弓和箭好。
后面追,吐蕃人回身放箭是顺风,同时自己往前冲,吃亏。
平行跑,自己箭的射程比敌人远一点。
若利用马的速度从侧面冲到前面堵截,吐蕃见退无可退,定然拼命。
能追着杀,为什么要拼?不划算。
“投降不杀,可以换回去,投降不杀……”唐兵追杀中吆喝。
“辎重上前,准备夺下姊妹湖,派人报信给张忠亮,让他们组织人手跟上。”郭知运发现机会了。
自己人多,又是乘胜追击,敌人少,往回跑,一路上应该能留下两三万人。
到后面,敌军继续在当地集结兵力,人数也不会超过八万。
自己还有好武器,此仗打好了,会直接把黄河流域给占住。
之后要看后方的辎重运输能力了,只要一直有窜天猴和炸药包,吐蕃就别想把地盘重新夺回去。
吐蕃的步兵各种跑,然后被骑兵追上,要么拼死,要么投降。
大唐的步兵稳步推进,他们不急,不能跑,太累。
按照节度使的意思,要有将近六百多里的路要赶。
沿途会遇到吐蕃放牧和耕种的地区,当地人亦兵亦民,吐蕃会收拢、集结,然后继续跑。
不可能是一下子好几万人在同一时间组成军队,这样一路推进,对吐蕃打击才是最大的。
跑着的扎西库热十分无奈,他知道会有很多人投降。
那些主动投降的都是吐蕃逼迫着一同征战的其他部族的人,人家发现大唐兵力过强,凭什么用命去拼?
换成自己一边真正的吐蕃人,何至于如此?
扎西库热抱怨他族之兵不可重用,遇到强敌,不但顶不上去,还给自己捣乱。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开放建厂担忧无
“不知此番能否占住整个黄河流域。”李隆基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回来。
饭后溜达着消食,和李易畅想吐蕃的事情。
其实是李隆基在畅想,李易没。
“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那边最大的淡水湖,吐蕃失去两个湖泊,还将失去更多的土地。”
李易提到湖泊的重要性,吐蕃会拼命。
现在吐蕃的兵许多为听命于吐蕃作战的部落,战斗意志不行。
吐蕃自己的部队,还是很能打的。
旧唐书有记载:‘围棋陆博,吹蠡鸣鼓为戏,弓剑不离身。
重壮贱老,母拜于子,子倨于父,出入皆少者在前,老者居其后。
军令严肃,每战,前队皆死,后队方进。重兵死,恶病终。累代战没,以为甲门。
临阵败北者,悬狐尾于其首,表其似狐之怯,稠人广众,必以徇焉,其俗耻之,以为次死。’
说吐蕃人喜欢下带格子的棋,蠡是指法螺,吹法螺和敲鼓玩。
壮年为重,老年人就是低下,母亲地位没有儿子高,儿子在父亲面前傲慢。
走路的时候都是年轻的人在前面,年老的在后面。
打仗的时候前面的都死没了,后面的才前进,战死的为重,讨厌病死的,每一代人都有战死的,这个人家就是甲门。
接着就是对战败者的羞辱,那种方式仅次于死。
这才是吐蕃正经的兵,谁武力强,谁敢拼杀,谁获得尊重。
黄河源头两个淡水湖如果被大唐占上,他们会答应?
李隆基停下脚步:“郭知运会如何应对?”
“看战况,战况对大唐有利,他应该要去占,然后指望后面的武器运输。”
李易猜测着说,换成他,他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
需要防守的面积太大,吐蕃那里出兵快。
在没有坚城可守的情况下,军寨作用小。
但只要有足够多的窜天猴和炸药包,吐蕃军队就找不到好办法。
李隆基重新迈步:“游射,拼骑兵。”
他想到吐蕃人会使用什么方式来应对,把骑兵分散开,不结阵在一起。
等风向为上风头时,远远地向军寨放箭,包括投石车。
用窜天猴去炸投石车,看谁能支撑住,投石车是钱,窜天猴也是钱。
不过炸药包好用,炸药包当地雷用,埋下管子,埋到寨子外面。
看敌人的骑兵奔跑规律,找准时机点燃。
“还有夜战,咱们的热气球我不可能都给夜视仪。放火把在外面,需要整夜燃烧。多准备果干和胡萝卜、辣椒面。”
李易补充,他是吐蕃一方的人,白天打不过大唐斥候,晚上袭击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晚上可以强袭军寨,一个军寨不可能放很多人,集中优势兵力,趁天黑就打一个寨子。
己方伤亡大,至少能把寨子给打下来。
不拼会被大唐蚕食没,拼还有机会。
甚至是派一些兵去打寨子,一些兵去杀黄河沿岸和两个湖边草地上放牧的人与牲畜。
那里又不是山海关,无险可守。
从后面调兵,一个湖海拔四千二百七十多米,一个湖海拔四千二百九十多米。
后面的兵不在高原地区生活,会有多少非战斗减员?
平时可能后面体质好的士兵可以承受,打起来需要更多的氧气支撑,没跑多少步,自己先倒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那时的国家面对不喜欢建厕所的国家时能派的兵少的原因。
尤其是最开始那场战争,当地的少数民族还没有完全融入到祖国大家庭中。
不像后来,守在那里的多数是少数民族,其他的兵,必须先能适应高原气候。
如平均海拔超过四千米的瓦罕走廊,守着的国家军队敢说不放一个出去,不放一个进来。
那是因为人家是塔吉克族,高原民族。
那里稍微有点灾害,中央都会着急,必须帮忙,指望人家守边关呢。
要是高原反应真那么容易克服,又何必在太白山上练兵?
旅游的运动量和战斗的运动量不一样,去布达拉宫旅游行,在那里跑个五千米试试。
李隆基表情凝重:“运水泥,不,在当地建窑,派羽林飞骑看守。暂时不跟他们交换牲畜,只换大唐百姓。”
“可,叫他们去烧水泥,原料配比不让他们知道。
原料运输和装炉的时候把他们赶到别处呆着,等烧的时候再让他们回来。
其实知道了也没用,他们不知道哪里有煤,等我们把一些地方占下来,我指出位置。
有一个地方的煤呀,看着像小山,把地皮挖开,煤就哗啦哗啦往下淌。”
李易觉得自己想多了,告诉吐蕃怎么烧水泥,吐蕃拿什么烧?
木头?干草?牛粪?
即便不惜耗费大量木柴硬烧,又能烧出来多少水泥?有那工夫不如直接像修布达拉宫一样拿现成的材料。
听李易说,李隆基突然想开了:“对,别人没有煤,他们种地都种不好,冶炼工艺不行,会烧水泥?”
他露出笑容:“易弟,放开水泥厂,到各地去建,别人愿意学就学,至少咱大唐百姓先用着。”
“如此的话,四千缗的蜂蜜我可以拿,不,我要价两万缗的蜂蜜。”
李易瞬间想到了倭国,水泥厂多建,保密必然不可能。
自己不在乎四千缗,所有看管水泥厂的人一样不在乎?
不如两万缗给个见面的机会,之后带领倭国人参观水泥厂,参观费用……
没有水泥的时候,倭国一样有城堡。
没有水泥,万里长城难道就不修?
李隆基看看李易,拍拍李易的肩膀:“有你在,咱大唐不吃亏。”
李隆基实在是想不通,说着吐蕃的事情,李易是怎么想到了赚倭国的钱。
……
倭国的使臣们始终在等,等李易见他们。
只是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李易似乎不在乎四千缗的蜂蜜。
“是不是没有人帮忙传信?”下道真备开始怀疑,怀疑鸿胪寺的人没去找李易。
“钱给少了?”高树纯一郎跟着说。
“一百缗还少?”藤原马养认为按照大唐长安现在的货币购买力,一百缗很多了。
“找他吃顿饭。”阿倍仲麻吕给出最直接的办法,吃饭的时候再旁敲侧击地问一问。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舍身精锐不归路
“杀呀!杀呀!投降交换啦!”
在倭国使臣找鸿胪寺的人吃晚饭时,战场上,大唐将士趁着天还没黑,继续喊打喊杀。
吐蕃又扔好多东西,帐篷是彻底没了,干活的工具也丢在地上。
跑在前面的扎西库热想回头杀,杀自己人。
打一回,就丢一堆东西,自己跑回去,上哪找工具?
晚上没有帐篷会挨冻,帐篷都是用皮子缝制而成,很珍贵。
忍住愤怒,抬头看看太阳,距离落山似乎还有段时间,怎么那么慢?
“换马。”队伍中有将领大喊。
随着喊声落下,四千多人相继从自己身下的马背上蹿到旁边的马背上。
身上没有负担的马,精神似乎振作了一下。
“换马。”始终在边缘游走放箭的羽林飞骑紧跟着换马。
他们一人三骑,吐蕃现在能跑的是一人两骑。
其他的骑兵都完了,在只有一匹马的情况下,快速跑,能跑出去多远?
遇到那种骑兵,羽林飞骑一轮箭雨过去便不管,继续追前面的。
后面的交给其他大唐骑兵,羽林飞骑的马比较累。
敌人一旦有一批人的马不行,保证会冲向羽林飞骑。
羽林飞骑敢战,也可以拼命,现在的情况却不拼,追就往旁边跑一跑。
躲开就行,反正你们的马没有力气了,边躲边射箭。
羽林飞骑的马好,选的时候就是好马,在长安喂养和调教那更不用说。
谁家的马可以随时提供不同的精料?可以吃鸡蛋?
正常来讲,一人双骑都属于奢侈,通常另一匹马上要背点东西。
有时候两匹马都累了,路不好走,人就下马。
真正开始流行一人三骑是蒙古兴起的时候,人家马多,马里面会带着有奶的母马,用了喝奶补给。
羽林飞骑不着重甲,以速度和弓法取胜,穿的甲沉,跑不起来。
有负重空余量,就多带箭了。
郭知运都不知道羽林飞骑真正在野外拉开了打有这么强。
他估算四万多的敌军,能留下两三万。
两万是比较稳的,三万是期盼。
结果现在跑掉的是一人双骑的吐蕃人,四万多的那个多出来的零头。
吐蕃跑着的人也终于见识到了大唐皇帝的私军有多厉害,主要是难缠。
你冲他,他就跑,然后拧身放箭。
双方若距离一百步远,箭能飞一百二十步。
跑的人放完了箭,就算被箭射中,也不过是皮肉伤。
追的人承受的就不同了,他是迎着箭跑,一下子就扎进去。
于是追着追着,追的人就倒了。
不追,羽林飞骑利用自己的武器好,在距离外放箭,也不一定非要射人,射到马也行。
整个跑与追的过程,始终在进行着淘汰,马好不好,骑术精不精,决定谁被淘汰。
此时跑的吐蕃人,唯一能够期待的便是天黑。
他们基本上都是吐蕃人,不是其他部族的人,也只有他们才有资格一人双骑。
就像之前邀战的人,为什么停了?他们不怕死,他们是不想在杀不到敌人的时候死去。
夏天,白天长,夜晚短。
今天是刚过了夏至五天,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一般晚上八点了,天还蒙蒙亮呢。
然后过上六个来小时,天又蒙蒙亮。
羽林飞骑很有耐心,他们不是莽夫,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
马多、马好、弓好、箭好。至于箭术和骑术,敌我双方基本上一样。
‘唰唰唰!’羽林飞骑引诱着,双方又是一次箭雨交换。
四十几个吐蕃人落马,羽林飞骑一个都没事儿。
“带上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