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石大和覃海却不似她一般不懂,这个李东主能够随便把人带进政事堂,面见宰相?
想着,众人一起吃。
宫女太监们吃的是鸳鸯锅,有人不想吃辣的。
李易告诉三人少吃点,吃多了晚上睡觉胃舒服,吃得越多,早上越饿,还容易反酸水。
在他们吃饭的时候,一队二十骑组成的骑兵在奔跑,天黑,月亮是下弦月,还未升起来。
马的速度不是很快,他们举着火把照亮,路面倒是平整。
此刻他们眼看要到达入长安城的最后一个驿站。
马上的人见到前面的光亮,扯着沙哑的嗓子喊:“安西都护府大捷,安西都护府大捷,杀敌两万九千余,俘虏一万七千余,马匹无数……”
守夜的驿卒听到动静,从驿站里蹿出来,又跑回去抱起一捆子火把。
“快出来,换马了,大捷,安西都护府大捷。”他也喊。
其他随时等待的驿卒和衣而睡,扑腾一下子坐起来,揉揉眼睛,赶紧跟着跑出去,牵马。
“火把够用,不换。”从安西都护府跑来的人喊着扔出腰牌。
守夜的驿卒扔下火把,接腰牌,看一看,又跑着递过去。
那边的二十匹马被牵出来,二十个人换马,轰隆轰隆跑远。
不到半刻钟,队伍抵达长安城,又是一路喊着提速。
长安城中有路灯,百姓们晚上溜达不会走路中间,走了被撞死,活该!
等二十骑抵达兴庆宫的时候,许多百姓都知道了,安西都护府杀了好多敌人,抓了好多敌人。
胜利了,自己的大唐又一次胜利了。
睡觉的李隆基被高力士叫醒,听到大捷,睡意顿飞。
他套上常服亲自去找报信的兵,政事堂中值班的人安排人手骑马去喊三个宰相。
他到地方时,二十个人被人扶着走路,站不起来了。
多日连续在马上,除了上厕所的时候停一下,就没在地上走动过。
现在走起路,腿是骑马时的状态。
旁边还有人不时喂一口温汤,喝几口汤,又有人过来用湿手巾给擦脸。
李隆基一到,周围人喊着陛下。
二十个人没见过李隆基,也要行礼。
“免。”李隆基摆手,走过去接过一人手上的手巾,为面前的报信兵仔细地擦起脸。
“好好休息,不要硬挺着,大唐离不开你们,朕指望着你们守边关。”李隆基边擦边说。
长途跋涉跑过来未喊一声苦的报信兵,听到李隆基的话,眼圈瞬间红了,眼泪吧嗒吧嗒掉下来。
“兄弟们死伤大吗?”李隆基又给面前的士兵擦眼泪。
他没问杀敌多少,先问自己人的情况。
此人摇头:“不,不大,我们一打,他们就溃了。”
“别说话了,养养嗓子,去取李易做的润喉丸。”李隆基颔首吩咐。
一碗汤喝下去,二十个人含着润喉丸被人抬着离开。
按照之前的二十个人那样操作,他们睡着,有人给按摩,顺便就擦一遍澡。
李隆基拿过安西都护府的战报,仔细看起来。
上面写着:得知苏禄引兵来攻,臣集结军队以应,巡使张孝嵩领一万精骑前出……
李隆基从头看到尾,张孝嵩带着一万精锐骑兵跑了,然后伏击了两万白衣大食,抓了许多俘虏。
转过头,张孝嵩又带着人寻找苏禄的部队,见到后配合热气球冲溃突厥施部,并追杀。
此役杀敌两万九千六百人,俘虏一万七千六百人。
己方战死者,目前八百五十八,另有伤员救治。
张孝嵩带兵又离开,去寻找吐蕃部,欲与阿史那献、葛逻禄部兵,共击之。
“张!孝!嵩!”李隆基一字一顿地说出来。
他都快把这个人给忘了,太忙。
当初李易说不能动,就没动,甚至是还给予额外赏赐,愿意贪就贪。
一年半的时间,张孝嵩继续呆在那边。
没想到苏禄一次进攻,就被张孝嵩给抓住机会,伏击、偷袭,配合自己一方军队杀溃。
即便如此,还不收兵,继续冲。
“果然是带一万杂兵能连下百城、屠三城之将。”
李隆基心情舒畅,看吧,朕当时没治张孝嵩的罪,还给钱。
现在张孝嵩杀了多少人?估计吐蕃那支部队也要完。
杂兵都能杀出那个战果,精骑自然更厉害。
“现在就等郭知运的队伍打九曲,若成,可一战定黄河源头。”李隆基嘟囔一句,也找碗汤小口喝着。
晚上的天又闷又热,不见丝毫清凉。
第九百八十五章 药物难制曹操到
小半个时辰过去,三个宰相相继赶到。
毕构家远,最后一个抵达,前面两个人已经看完战报,脸上带着喜色。
毕构拿过来战报观瞧:“陛下张孝嵩又立大功了。”
“嗯!”李隆基颔首。
“可要调回来?”毕构觉得两次战役,张孝嵩的功劳过大。
“不调,放在那里。”李隆基拒绝,他不怕张孝嵩功高。
可以赏赐,还没赏到头呢。
“不怕……”毕构欲言又止。
“方才朕派人给易弟送了信,易弟回信说就让其呆着,若有机会,张孝嵩自己决定是否出兵突厥施。”
李隆基说出原因,不是朕一个人的意思,李易也是如此想。
“既然是小易出声,便留吧。”毕构没什么好说的。
李易很神奇,之前就是李易说不要把张孝嵩下狱。
现在得到好结果了,张孝嵩能征善战。
张孝嵩其实是文官,不是武将,他进士及第。
“陛下,当传扬天下。”宋璟对张孝嵩不熟悉,他回来的时候,张孝嵩已经打完了西域的战役。
平时没人提起,今天才晓得,还有一个被李易保下的人那么厉害。
“明日报纸上会有,然后有人会带着报纸给各地报社送去,报社再把重要内容刻印出来。”
李隆基认可宋璟的提议,并且已经在操作了。
现在的报纸是李家庄子印出来,快报的人骑马走驿站给各处的报社送去。
报社留出一些版面誊抄报纸,再油印。
头一天送到,第二天会出现。
各地的读书人买了报纸,愿意找个地方读给不识字的人听。
然后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会和其他人讨论,说朝政、说日常小窍门、说连载故事中的主人公。
凡是有报纸发行的地方,百姓都在努力学习拼音和识字。
报纸的出现,丰富了百姓的生活,让百姓觉得自己离朝廷很近。
比如说京兆府修轨道了、有轮船了、冬天的雪橇了、怎么收的税了、晚上有路灯了……
甚至是还写陛下今天吃了什么饭,这都有。
一般情况下是瞎写,百姓不在乎,当真的看。
包括陛下去见太上皇和豆卢贵妃,为太上皇演奏曲子,太上皇晒太阳很高兴。
想要不缺钙,不能总呆在屋子里,要晒太阳,但别晒中暑了。
报纸上的内容,使百姓心中对大唐的皇帝有一个描绘,每个人的可能都不同,相同的是陛下距离自己不远。
这是李易的手段,时间长了,百姓心中的皇帝是个鲜活的人物,而非概念。
……
“希望受伤的战士们能够挺过来,抗生素,青霉素是最简单的,青霉素……”
李易得到战报后睡不着了,想着前线受伤的战士,琢磨用什么办法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
他已经用了大量的中药当杀菌药,比起抗生素,还是不行。
青霉素的制造比飞机大炮还难,原子弹仅仅比青霉素批量生产晚了三年。
采取土方法弄出来的不稳定的青霉素,还不如使用中药呢。
“主要是设备问题,还有更多的针管、针头,哪一个都不好批量生产,菌种我倒是有,换,然后用来培养。”
李易嘟囔着,又躺下睡去,不敢想,越想越头疼。
他能指望的是二百六十二个学子努力学习,一部分对物理化学生物学不感兴趣的人可以当官。
另一部分人进入研究领域,再培养一些人。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技术体系更别指望一天成功。
翌日早。
“卖报啦,我军大捷,以不到九百人的牺牲歼敌近三万,俘虏敌军近两万。”
“卖报卖报!安西都护府立大功了,张孝嵩转战千里,疯狂突袭,先灭大食军队,再溃苏禄之部。”
“大捷,大捷,今日早朝,陛下再次大赦天下。”
报童喊者骑车过去了,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已经知道大概情况的人,依旧振奋。
确定了,报纸上写了,不会错。
如今京兆府之前的百姓,几乎一家订一份报纸。
他们会认字了,报纸降到两钱一份,一份八张,单面印刷。
背面就相当于买了写字的纸,还能用来糊墙和糊窗户。
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份十张的情况,广告多。
包括一些有钱的富贵子弟帮南曲看上的姑娘作推广,可以写在报纸上。
或者哪个大家族的几岁孩子写了首诗,赶紧送到‘报社’宣传,要说孩子怎么回事儿,再说诗写得多好。
这都是钱啊,李家庄子接,反正又不是自己的孩子,坑吧。
覃家的三个人又起来晚了,身上的酸疼有所减弱。
李易等他们一起吃早饭。
“听说打胜仗了,咱们和谁打的?”覃水听到庄户说了,还问了问,但没记住。
那些个名字太难记了,她还不知道大唐跟吐蕃、白衣大食、突厥连年征战呢。
太过遥远,陆州确实是最远的地方了,不要就是江南东道。
“这次是与苏禄这个人带领的突厥施作战,原来他是大唐的官员,大唐给他俸禄。
然后他觉得自己应该获得更多的好处,变厉害了,就联合敌人一起打咱们的大唐。
咱们现在的大唐就不怕打仗,这不就给他们捶了,捶趴下很多人。”
李易像讲笑话一样对覃水说。
“叛变啊?叛变抓住了应该烧死,抓住没?”覃水义愤填膺。
在她的寨子,有人敢背叛,结局会很惨。
李易遗憾地摇头:“没抓住,太能跑了。追不上,再想去打,他人多。”
“唉!”覃水叹气,同样遗憾。
三个人各自去盛早饭,有丸子汤,他们选择一样的,又选了猪肉白菜馅的馅饼和几样小菜。
李易喝羊汤、吃烧卖,他觉得胃不怎么舒服,不想吃发面的东西。
“李东主,你庄子中的饭菜样儿太多了,其实做一样就行。”覃海认为费劲,一样又一样。
能吃上早饭,一天三顿饭,寨子里都不行啊。
若能够做到,那么吃什么都无所谓。
“习惯了。”李易不好说别的。
“李东主,吃过了饭,我们去政事堂,要不要给钱?”覃石大问正事儿。
“不……不用去了,三位来了,正好,我这有陆州山民的头领要见你们。”
李易说着一抬头,起身打招呼。
毕构、宋璟、苏颋三人进门。
第九百八十六章 宰辅东主新认知
覃石大一家人见到三个人,听李易的话,瞪大眼睛。
三个宰相?一起跑到李家庄子的食堂?来吃饭?昨天怎么没来?
“你们好啊。”毕构年岁最大,对覃石大三口微微颔首。
“宰辅好。”覃水打量着毕构,顺口问候。
“换张大点的桌子,你们怎么不换便装?”李易换桌子,他坐的是方桌。
增加了三个人,需要圆桌子。
他介绍一下,覃家人认识了,确实是三个宰相。
他们互相看看,把兑换券收起来,不准备给了,留着,寨子也需要钱。
宫女这时给面子,桃红询问:“三位宰辅吃什么?”
“回头,牛肉馅的,羊汤。”毕构先说。
宋璟二人点头,我们吃一样的,回头好吃。
“等一刻钟,牛肉有,冻着呢,现做。”桃红去问了下,回来告诉他们。
“你们先吃,我跟他们说。”李易对覃家人说。
覃家三口没动,涉及到自己寨子的事情,哪有心情吃东西。
“情况是这样滴……”李易对毕构三人说起来。
他把人家要修路、搞市舶司等等情况告诉给宰相们,又提了自己愿意提供工具和钱财。
“你能调动三万多人?”宋璟盯着覃石大看。
他回来当宰相之前是广州都督,他太知道那里的情况了。
他教别人盖房子,烧瓦盖房子,说是不容易起火,实际上只有有钱的人能盖。
他教的是百姓,不是山民,山民他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商量着来,交土贡的时候叫山民帮忙。
现在面前坐了一个指挥三万山民的人,他认为对方有资格跟他坐在同一张桌子上。
这是对方有求朝廷,到了长安。
不然自己到陆州那边,想见人家头领,得提前打招呼,然后亲自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