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4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易继续按摩,力量放轻,现在不能停,一停李隆基就醒了。
  门外面王皇后和永穆公主透过窗户看着,二人皆露出笑容。
  王皇后小声对永穆公主说:“都说翁婿不好相处,这事在你身上不会有了。”
  永穆公主脸红了,但眼中满是甜蜜。
  “李郎是做大事的人呢,就是一跟我在一起,就变成那样了。”永穆公主压着嗓子说。
  “年轻人嘛,老气沉沉的你受得了?这叫本事,调解心态,和你接触就是带着你玩儿。”
  王皇后想得清楚,李易性格很沉稳,跟他交流的时候会自动忽视他的年岁。
  只有在跟媛淑接触的时候,李易才变个样子,符合现在的年岁。
  媛淑跟李易接触,每天都很开心。
  以前学的就是端庄,端庄有什么用?有踢毽子好玩儿吗?
  自己还是皇后呢,都在后宫带人一起玩儿,母仪天下那是装的。
  “你父皇这是又商量出来什么好主意了,不然不会这般安心,也只有在李家庄子他才真正放松。”
  王皇后说着心疼起李隆基,整天操心,还要盘算大臣和世家。
  哪个照顾不到了都不行,在皇城中睡觉,晚上总是突然惊醒,还说梦话。
  然后才般到兴庆宫,偶尔还是会突然醒来。
  唯独在李家庄子,睡得踏实,吃得也香。
  关键是不愁、不怕,看突然送来的前方打仗的情报,李易在,李易就处理了。
  问大臣的话,大臣左一句、右一句,听着都有道理,最后还要去选择。
  大臣再没有房谋杜断。
  到李家庄子,李易一个人,解决所有麻烦,他有谋略,更能决断。
  像现在,国家大事说着,病了,连太医都不用找,直接给安排好。
  房玄龄和杜如晦就不会看病,也不会玩儿。
  “母后,父皇明天能上朝吗?”永穆公主担忧父亲的状态。
  “能,李易保证给办妥当了。即便不上朝也无妨,朝中有事,送个信儿而已。”
  王皇后现在不操心朝政,庄子离朝堂又不远,像今天一样,传信后再回信,解决了。
  永穆公主点点头:“若能天下太平,大家都不用劳累。”
  “天下太平不了,大食那边还有很多国家,他们要跟咱们打,不过不怕,李易已经在谋划。”
  王皇后还是无所谓的样子,打仗而已。


第九百六十九章 带队参观卖水泥
  翌日早,李隆基还是有点低烧,李易不给他吃药。
  他喝了半碗浓浓的鸡肉蔬菜粥,吃点咸菜就去上朝了,拎了个暖水瓶和一个西瓜。
  暖水瓶中装着淡盐水,西瓜自然就是西瓜,别人都没有西瓜了,李家庄子还能提供。
  南方地区的西瓜下来了,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等过上十来天,京兆府的西瓜下来,正好是李家庄子西瓜罢园。
  上朝,群臣说着苏禄那里的战事就位。
  “陛下,苏禄引大食、吐蕃出兵,臣以为当呵斥之。”礼部侍郎站出来。
  李隆基看他一眼:“不用了,打他即可。”
  他果断干脆,呵斥有什么用?你叛就打你,当朕怕你不成?
  把朕逼急了,朕让易弟带羽林飞骑过去把你活捉回来,当朕没有杀手锏?
  “陛下,臣请多造百石轮船,以利边关。”苏颋站出来,他发现轮船的好处了。
  “朕正有一事要说……”
  李隆基开始说他的运河开凿,从另一边连接黄河。
  ……
  “此出是蒲津渡,原本有竹索浮桥,现如今以铁索代替。”鸿胪寺丞柳桐在与日本交流团介绍。
  他们昨天晚上来的,看过了二十二万多的降户们种植的梯田。
  今天一早吃了饭要去壶口瀑布,路过铁索浮桥的时候,柳桐讲解。
  “柳君,那是水泥?”阿倍仲麻吕看着桥觉得好用,适合日本。
  “混凝土,里面有钢筋、鹅卵石、水泥。”柳桐详细说一下。
  “水泥制作之法柳君可熟悉?”阿倍仲麻吕又问。
  “不知道,李家庄子保密,蓝田县那里军管,旁人不可打探。”柳桐扫视一圈倭国人。
  鸿胪寺的人已经知道李易的意思,不该泄露的秘密绝对不准泄露。
  何况他确实不了解水泥怎么制作的,制作水泥的人每一个人只晓得其本身的工作。
  倭国使臣们露出遗憾之色,学不到。
  他们当然明白为什么要保密,水泥修城墙速度快,几天就是一个城墙。
  听高树纯一郎所言,大唐向边关运送了许多水泥,要在那边建城池,抵御敌军。
  柳桐心中暗笑,又说:“制作之法不可传。然,你们想买回去倒是可以卖,一斤水泥,只需一钱。”
  他按照李家庄子的吩咐推销水泥,李家庄子给出的底价是三斤水泥一钱。
  有一点利润,说是百分之五。
  “多买可否便宜?”下道真备觉得有点贵,倒不是觉得水泥不值那些钱,是需要太多,还得运回日本。
  柳桐点头:“一万斤,三斤水泥两钱,十万斤,二斤水泥一钱,五十万斤五斤水泥两钱。”
  他还是没把底价说出来,他所知道的是,想修个城,没个几亿斤水泥是不够的。
  城若是大一点,水泥消耗量更多。
  长安城南修房子,就是水泥和沙子混合。
  正常的房子,照李东主说的高一丈,砖混,面积五十平方米,节省点用,五百斤水泥。
  换成钢筋混凝土的呢,同样的高度和面积,一万多斤水泥。
  差距就是这么大,看你把水泥用在哪一个方面。
  盖房子的现在全是最便宜的那种,谁要钢筋混凝土啊?
  河边的钢筋混凝土基座,硬灌的,两岸加起来,用去水泥两千六百多万斤。
  就这么重,用来抹灰当然就少了。
  不过价钱不是太高,没有铁索贵。
  水泥八百万钱,合八千缗,那算钱吗?钢筋加铁索,十倍不止。
  全换成铁的呢,百倍不止,多亏有水泥,省钱了。
  修城池就是抹灰,不然那水泥用量……
  倭国人不知道情况,一听多少万斤,就觉得可以修很多城池了。
  “柳君,六千万斤,两千万钱。”阿倍仲麻吕咬咬牙,讲价。
  柳桐皱眉头又摇头:“我做不了主,这价实在是太低了,我要回去问,我会说大唐和倭国友好,让李东主让亏了也卖。”
  “拜托柳君了。”阿倍仲麻吕听到倭国两个字很不舒服。
  前一些年时他们自己也觉得倭国这个名字行,后来认为有歧视性,就改成了日本。
  但人家大唐叫你倭国,你不开心也得认。
  其他人也一同鞠躬,希望柳桐多多帮忙。
  这个数量其实在李易那个时候也就八万吨,八万吨的水泥够干什么?
  还要用船运回去,万一下雨了,水泥被雨水给淋到……
  即使没有雨,海上潮气重,水泥接触潮气多……
  “诸位,上船吧,没到开桥的时候,咱们往上走一走,从上面乘船,要两天半才能到壶口瀑布。”
  柳桐邀请五百五十五个人乘船,从此地到壶口瀑布,将近三百里,逆流。
  一个时辰走十来里已经不错了,换成李易那时的鹅船,累死人也跑不出多远。
  不用说鹅船,铁的桨船,两里地也得十多分钟,还不是在黄河上。
  黄河水流快,需要抵消一部分功。
  放到长江上,一个时辰能走出去六里地,就远超纤夫拉纤。
  当然,要是换成螺旋桨,逆黄河而上,一个时辰保证超过三十里。
  等过了水流湍急的地方,速度可以提高到四十里。
  李易要是把蒸汽机给弄出来……
  他若是把柴油发动机给做出来……
  日本人觉得速度行,已经画好了图,也写了说明文字。
  他们画的图和李易画的图不一样,差距大了。
  李易画立体透视图,李家庄子的工匠看到图,就知道怎么做了。
  大家上准备好的船,自己蹬,可以换人,就玩命地蹬,想测一下究竟能多快。
  “柳君,听说还有一种船,向飞一样。”藤原马养这时出声,他双脚快速地蹬动。
  “有,李家庄子的另一种船,比这个快。”柳桐承认。
  人家在这边有使臣,不可能不知道那天惊艳全场的船只。
  “可否让我等观瞧一番?抬上来看。”藤原马养提要求。
  柳桐摇头:“不可,军国重器,李大夫不会同意,此事无须再想,找宰相没用,找陛下,还是没用。”
  “陛下也不成?他该杀头?”藤原马养一副我为大唐陛下着想的样子说道。
  “杀了他,你给大唐做好东西?你知道李东主做出来多少好东西?陛下为什么要答应你们?”
  柳桐脸色变得难看,你还想挑拨离间,你知道陛下和李东主是什么关系吗?
  陛下恨不能在李家庄子开朝会,又安全又省心。
  你个倭国使者,事儿咋那么多呢?


第九百七十章 君臣佐使成体系
  “诸位吃吧,朕去吐两口,肚子里难受。”
  被倭国人想着离间的李隆基在分瓜,他把西瓜切开了,自己吃不了。
  招呼几个臣子一起吃,他早上喝的粥,现在肚子里不舒服。
  于是他灌了不少淡盐水,扔下句话去吐。
  他还发烧着呢,李易一直不给他进行药物降温,只有物理降温。
  哇哇哇吐出去,带着胃里的温度,不那么恶心了。
  现在测体温,体表温度并没有下降,真实温度下降了,吐出去了,带走了热量。
  “陛下,李易医术怎么……”宋璟看出来李隆基发烧了,他觉得不应该。
  “易弟说让朕烧一烧,给朕一个电子体温计,看,三十八度六,没事儿。
  朕吃西瓜,晌午就不在这吃了,回李家庄子,易弟那里会调整治疗方案。”
  李隆基手上拿个电子测温器,对着自己照一下。
  毕构心疼,有时他会把李隆基当成自己的子侄来看待,故此他问:“陛下,小易不给你治?”
  “治,怎么不治?易弟说我很长时间不生病了,好不容易病一次,让我自己免疫一下。
  他说我认为太难受了,不想挺了,他一晚上就让我好过来。
  我这个主要是不传染,如果传染,他早给我医好了,不然会传染给孩子。”
  李隆基说完啃西瓜,吃两口,又舒服了。
  苏颋拿着西瓜没吃,问:“陛下,要烧几天?”
  “今天最后一天,不可以超过三天,我多喝水,晚上的时候还烧,易弟会用药。”
  李隆基其实觉得现在有点晕乎乎的挺舒服,他主要是没心理负担。
  现在是浑身酸麻,他要回去在游泳池里呆着。
  游泳池的水温不到二十度,泡在里面属于全面降温,昨天泡着都想睡觉了。
  李易不给他用冰袋,正是因为有条件,泳池。
  冰袋是局部降温,放在腋下和额头,或者加一个酒精擦拭身体快速热交换。
  但有条件的时候,降温就是泳池,整个身体在水里泡着,热交换更全面。
  李易那里的医生从来不会说让发烧的人去泡,因为没那个条件。
  有人看管的情况下,可以在浴缸里泡。
  家中有浴缸的,发烧不需要用酒精擦和冰袋敷,泡进去就行。
  水温稍微高一点,那就是温泉了,自来水的温度不高。
  四个人听李隆基这样说,放下心,他们相信李易的医术。
  “陛下,这回的苏禄叛大唐和大食、吐蕃的情况,严重吗?”
  魏知古作为工部尚书,本不应该抢苏颋的话,但苏颋不说,他就说出来。
  李隆基咽下西瓜:“要死一些人,回头给他们送去一批截疟丸,还有压缩饼干和海鲜干。
  等到棉花收了,制作出来的棉衣也给他们送过去。凡为大唐征战者,朕都不会亏待。”
  李隆基想着补偿,反叛的是外面的部族,去打的也是外面的部族。
  他现在不知道,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安史之乱。
  用外族打外族,同时给予节度使巨大的权限。
  今天是苏禄带着部族反叛,其他部族去打。
  到了安禄山的时候,安禄山势大,臣子跟李隆基说不行了,李隆基当时就没做出正确决定。
  其实历史上的安禄山,就是现在的苏禄。
  不同的是,现在的苏禄有人帮着盯着。
  而安禄山别人盯着,李隆基不相信对方会叛。
  那时的安禄山的实力比现在苏禄的实力强得可不是一丝半点。
  李隆基现在也不清楚,依旧是用外族对付外族,还觉得有不少外族可以信任。
  不仅仅是他,整个朝堂都如此认为。
  并非是他们傻,是历史局限性。
  老毛都能解体呢,日不落帝国都能衰弱呢,李易那时的国家,曾经也差一点走上错路。
  谁要是知道明天会怎么样,第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