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4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己走几里路和乘车走十几里路比较,还是坐车好。
  “走,看看有车没?在站点等,今天不去西市了。”
  “一起,今天要买不少东西,去西市买,我自己拎回家,去外面的市场买,有车。”
  “想买一刀肉,回家吃一顿好的,去市场看看吧,希望膘厚。”
  长安城中一早准备去市场买东西的人找个站点等着,去哪买不是买呀。
  一辆市场的车过来,他们上车,三个车厢很快装满人,不能再加了,马受不了。
  其他没上来的人继续等下一辆,一刻钟就一刻钟,正好聊会天。
  同一时间,城东和城西外面顺着城墙又在铺轨道,三条从城东三个门到李家庄子的轨道早铺好了。
  现在铺的轨道为了让住在城东和城西的人直接从城门绕到城南。
  城南还有官员和百姓,人家未必非要走朱雀大街的路进城。
  东西两市摆摊的人明显感受到客流量不如往常,卖菜的和卖肉的都着急。
  今天卖不掉,放不到明天。
  只能低价卖给酒楼和制作熟食的店铺,损失很多。
  东市,李易跟永穆公主一起逛市场,闻恬兰香阁交给小兰搭理。
  “李郎,肉菜卖不掉,他们会赔钱。”永穆公主认为是新的市场让其他人今天不好过了。
  “下午庄子把卖不动的肉菜收了,送到城南加工作坊制作成腊肉和香肠、炸丸子。
  混合豆渣和面粉,炸出来的丸子香,放一点盐,可以保存一整天,然后以成本价批发给别人。”
  李易说炸丸子,馋了,好长时间没吃过。
  “都是可怜人。”永穆公主觉得摆摊的不容易。
  “不加个市场不行,夏天到来,远处的人得到消息,没有地的人要跑到京兆府讨生活。”李易未将来打算。
  “是呢,人多,两个市场供应不够,还有许多人生活在城南,户部在新建房子。”
  永穆公主理解,现在两个市场早上就很拥挤,都想趁早买好的菜和肉。
  然后是中午,中午过来吃饭的人多,不少人家根本不开火。
  住在城南的百姓,还有没房子住官员配给房的人。
  官员上朝,家人要准备晚上的饭菜。
  要么花钱乘车到东西两市,要么走过来。
  城南有个市场,解决周围百姓的购物需求。
  “李郎,到时候需要许多货,京兆府承受的压力要大哦。”永穆公主懂得一点市场问题。
  “所以外面二十个县引导家禽和牲畜饲养,梁掌柜他们跟我一起办大型养猪场。
  再让北面的州中百姓一起养,家附近有山的辛苦点,多割猪草,省下来的饲料算他们自己的。”
  李易说着话,来到一个猪肉摊子面前,屠夫在那里切肉摆肉。
  尽量把肉切得似乎每一块上的肥肉都多,如此才好卖。
  跟李易那时卖猪肉的操作相反,曾经李易那里卖猪肉的,还会往肥肉上贴一片瘦肉。
  后来没有了,大家会自己看,甚至上手。
  关键是一不小心上当,下次就不来了,骗一次人,失去一个客户,不值得。
  现在的猪比较肥,就这品种,又没有瘦肉精。
  即便如此,百姓还是要选一选。
  屠夫没有往瘦肉上贴肥肉片,不敢,贴了属于欺诈,有官员管,会被收拾得很惨。
  连续被投诉,等着挨打吧,八十杖。
  “这条肉不错。”李易发现了一条好肉,膘不够厚,上面的瘦肉相对多,与肥肉相间。
  这肉百姓不爱买,肥的少。
  李易看永穆公主:“闻恬,你吃红烧肉不?”
  “嗯!”永穆公主点头,还咽了下口水。
  她喜欢吃肉,尤其是李家庄子制作的各种肉。
  没办法,小时候李隆基没当上太子,她出生,在王府中缺吃的。
  李隆基过生日吃不上面,都是王皇后她爹把皮衣典当了换钱给做的长寿面。
  永穆公主从那时落下的毛病,她可以吃很多肉,关键是怎么吃都不胖。
  “现在买了,回去给你做红烧肉,时间快的话,晌午能吃。”
  李易说着指指那条肉,示意对方用草绳串起来。
  “这肉一斤少算你一钱,皮我给你蹬,砸搭两根大骨头。”屠户高兴,有人上来买不好的肉。
  他操刀就要给肉剃皮,说着赠送东西的话。
  李易赶忙阻止:“别呀,皮没了我怎么做红烧肉。你那排骨别抽排,带点肉,两扇我都买。”
  李易又看到排骨,现在卖猪肉,骨头抽出来,当搭头,回去可以煮个汤。
  猪下水中的猪肝、猪肺、猪心同样是搭头。
  猪肠子不是,猪肠子油多,拿回家用草木灰搓,放点盐,就给搓干净了。
  “骨头怎么算钱?”屠户为难,不好要价。
  “两钱一斤,带点肉,如何?”李易给出高价。
  “你是贵人,你说行就行,猪肺、猪肝、猪心给你了。”屠户高兴,两扇排骨挺重呢。
  李易跟着高兴,喜欢大唐,排骨不值钱。
  猪肘子值钱,猪踢不值钱,猪头肉能卖点价钱,猪耳朵便宜。
  按照含脂肪量来计算就对了,脂肪越多越贵。
  等着买完,猪蹄也被李易拿下,屠户赠送猪尾巴一条,双方都觉得占了便宜。
  永穆公主站在旁边抿嘴笑,头一次住来买猪肉,有意思。
  东西算完钱,李易带永穆公主继续溜达。
  旁边过来人给钱,顺便拿东西。
  “再买点蔬菜和羊肉,反正都是做,其他人对付着吃一口,我好几天没亲自下厨了。”
  李易来到豆腐摊子前,买了好几块豆腐。
  用荷花叶子盛放,现在正好有荷花,不然只能是竹叶,或者买豆腐的人自己带器皿。
  反正总是有办法,不可能说用绳子绑,除非拿绳子编个小筐。
  “再哪里做?天上人间?”永穆公主又为难了,她不想去天上人间。
  “跟我来,很好解决。”李易拉着永穆公主回头,向卖熟食的地方走去。


第九百三十六章 增户数万仍可活
  “看,这不就行了么。”李易挽起袖子,在水井旁边清洗食材。
  别人到药铺和市场上买调料,有的调料市场上没有。
  比如冰糖,药铺现在有卖,知道怎么把红糖制作成冰糖了。
  葱姜自然是市场有卖,不过葱不是很大。
  去年的葱都吃没了,也放不到现在,天一热会烂。
  为了留种的葱长起来了,间苗的时候把苗重新定植,现在就长粗一点。
  永穆公主帮忙收拾,她显得十分兴奋。
  太好玩儿,李郎找到卖东西的人,直接把人家的摊子给包了,然后用人家的锅来做菜。
  自己从来没遇到过这么有意思的事情,那个摊主都傻啦。
  李易包了两口锅,一口锅制作红烧肉,一口制作其他的菜。
  不少人过来围观,他们也是头一回遇到有人直接在市场里买东西,再用别人的摊子给自己做饭的人。
  看着看着,他们馋了,有的甚至流出口水都不知道。
  等着快到中午,其他的菜全制作好,制作红烧肉的锅的盖子掀起来的时候,香味四散,周围响起一片咽口水的声音。
  “打包回去吃。”李易招呼一声,拉永穆公主先跑,去闻恬兰香阁。
  闻恬兰香阁的饭菜是天上人间提供,阁中暂时没人做饭。
  刚才有护卫去天上人间,告诉那边少送菜,主食多送,人多。
  到门口,从里面抬出来一张桌子,李易在外面吃,他不进去,给别人看,男人不准进。
  永穆公主坐在对面,其他男人自己端着碗吃,没那么多桌子。
  永穆公主吃一块红烧吃,眼睛眯眯起来,又吃一口米饭,感觉这就是最幸福的时刻。
  “哎,我,我啊。”一个孩子的声音传来。
  李易扭头看去,护卫没拦,李隆基一家三口过来。
  他叹口气:“再加凳子,要个高点的给小家伙坐。”
  于是李隆基三人去洗手,回来的时候餐具摆上。
  小家伙等大人给他面前的盘子里放饭菜,一半饭,一半菜。
  他跟永穆公主一样,先吹吹,然后咬一口红烧肉,表情瞬间变了,眼睛睁大一圈,好吃诶。
  再吃口米饭,口水顺着嘴角流出来,他自己懂得擦。
  两条小腿晃荡着,他开心地吃起来,每样菜都让大人盛一点。
  “易弟,还是你做饭好吃。”李隆基跟着吃红烧肉。
  本来肉挺多,其他人还可以尝一块,结果一家三口过来,别人吃不上了。
  “好。”小家伙表示赞同。
  “其实不应该给沰儿吃口味这么种的菜,盐多,吃完了口渴。”
  李易看着小家伙吃得开心的样子,不忍心撤下去换别的菜。
  “偶尔吃一顿。”王皇后帮儿子说话。
  “养成习惯了,知道还有更多的味道,孩子就不爱吃清淡的食物,好在咱们沰儿不挑食。”
  李易笑着说,小家伙一脸认真的模样努力地使用筷子,有时候夹不住,会掉回盘子里。
  李隆基喜欢这种温馨的场面:“易弟,东西两市今天买卖不好做,何时可恢复?”
  “日即可,他们自己会选择去城外的市场,因为便宜,而且由于是新地方,干净。
  到时候三个市场会形成平衡,东市的东西一直比较好,城南市场中高端的产品少。
  除非是有人租了铺子,然后自己经营好东西,不过城南有钱的人少。”
  李易知道会有分流出现,百姓们图个新鲜去新市场看。
  过些日子,百姓还是喜欢到自己熟悉的地方买东西和吃饭。
  李隆基颔首,咽下嘴中的菜:“这日你管了?”
  “管不管都行,损失不是很大,明天东西两市的人带来的东西会减少,更有人带东西去新市场。”
  李易如是说,实际上决定帮东西两市暂时平衡一下。
  晚上抄一遍,肉买回去额外加工,菜就制作成干菜和咸菜。
  庄子里也要吃饭,自己不杀牲畜,骨头什么的庄户愿意啃就啃,剩下的送给提供免费汤的地方。
  未来几天,会制作大量的腊肠和腊肉,用熏和竹屋送风阴干的方法,可以多放一段日子。
  庄户不爱吃腊肠和腊肉,主要是李易不爱吃,嫌口感不好。
  别的香肠,又保存不了几天。
  “今年京兆府人口可超过二百万?若是,还需建更多的房子。”
  李隆基关心人口,眉宇间又忧愁之色。
  “三哥,二百万绝对有,对于逃户来说,京兆府是好地方,不用担心粮食和工作问题。”
  李易看出来了,人多了,吃饭就多,京兆府养不起。
  那么多的人,干什么活儿?
  “给为兄说说。”李隆基的愁绪在刹那间消失,李易说有办法,保证有办法。
  “人过来组织好,修路,往山南道修。
  同时从别的县挖山皮土,给出产连种子都回不了本儿的荒地铺上一层。
  秋天开始种大棚,冬天蔬菜下来,修好了路,向山南道贩卖。
  去年卖了豆子,双方各取所需,今年路更好,卖蔬菜。
  拿棉被保温,黄瓜、茄子、生菜等,可以坚持到地方。”
  李易知道更多的人过来是什么目的,要个户籍。
  落了籍贯,便放下心,不再是逃户。
  到时候百姓自己会选地方生活,有的还可能去山南道,有的向北。
  “粮食从河南道运?估计河南道的水田已经放水了,马上会种植籼米。”
  李隆基把粮食的事情补充一下,山南道自然也有粮食。
  山南道的河流不比京兆府少,再往西北不能卖蔬菜了。
  那里是蜀地,蜀地冬天有青菜,气温没低到蔬菜无法生长的程度。
  “然!”李易忍痛:“隔年后,拆了大棚,种棉花。加工棉花,需要人手。”
  “还有其他的小规模养殖业,养蛆、养鸡、养蝎子、养蜈蚣、养蟾蜍,我都有技术。
  蝎子、蜈蚣、蟾蜍,属于药材,直接到野外抓费劲,不如养起来。
  一个小区域养一种,朝廷收也行,我收亦可,产业多样化,相互辅助。”
  李易说完,低头吃饭,再不吃就全凉了。
  彻底放下心的李隆基吃得香,不着急了,事情全由李易安排。


第九百三十七章 倭国使者多惊奇
  李隆基吃得安心高兴的时候,一支队伍从洛阳那条路来到蓝田县。
  若仔细数一数,五百五十五人。
  他们穿的衣服和正常大唐人穿的不同,但一些风格还相似。
  路上的时候他们感慨于从洛阳修到这边的驰道,马车跑来跑去,速度快。
  根本见不到在路上背行李走的人,看到的人要么是那一片地方附近村子的,要么是坐在车上的。
  等到了蓝田县,他们显得更吃惊。
  路边的院落,好多人家是二层楼,即便一层的,也见不到任何破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