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多少?”毕构不为所动。
“九百九十九缗。”李易顺口给出的价钱。
“利润上的一缗,交百分之五十的税,卖一个给户部五百钱。”毕构严肃地给出收税要求。
李易仔细打量毕构:“老毕你认真的?我说九百九十九缗,你就认了?”
“并不是,是我户部经过仔细核算,得出你的钟成本九百九十九缗。”
毕构摆一下手,还是那么严肃。
他已经不在乎让李易赚多少钱了,因为伤心。
自己户部弄个面条的事情,是李易给出的主意。
然后成什么了?各种捞好处,拼不过人家商人,人家商人还交着税呢。
既然钟能赚钱,那就让李家庄子赚吧,反正小易一旦钱多了就会往外扔。
同样的钱,给小易,保证比给自己的户部强。
“成,卖一个给你五百钱,发行小额货币的抵押物我不管你要。”李易与毕构达成协议。
“等在大唐大部分地区开始收税,朝廷发行自己的纸币。”毕构提一下。
他又伸筷子去夹干豆腐,还想卷京酱肉丝。
李易用筷子拦住:“不能吃太多干豆腐,豆制品,不好消化,会发酵,肚子里气多。”
“太医说让我适当吃葱。”毕构直接去夹葱。
“去取张薄饼过来,切成干豆腐那样的小方块。”
李易吩咐,紫玉反应速度最快,起身冲出去。
“对,还能用饼卷。”毕构端起装有黄酒的碗喝一口,烫过了。
他眼下需要调理身体,主要是胃肠道,喝人参须子水什么的。
吃个七分饱,毕构拎五斤大松子离开,准备回去发给政事堂的人吃。
顺便把从李易这里学到的知识用一下,好吧,用知识装逼才最重要的。
李易起身出去溜达,一会儿上医学课。
毕构回到政事堂,把松子拿出来,开会。
会议上他哇啦哇啦一顿说,把政事堂的人听得目瞪口呆,经济可以这么玩儿?
货币还分为信用货币和非信用货币?那么是不是一直始终非信用货币,就会杜绝经济上的货币贬值问题?
官员把这个想法提出来,觉得一直是用本身具备价值的本位货币更好。
如黄金、白银、铜、阴沉木。
毕构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开始讲:“经济活动中,有个供需关系,需求的人多,商品价格提升。
反之,供应商品的数量大于需求量,商品要滞销和降价。
货币亦如此,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兑换券无法提供足够的数量进行流通。
其结果是产生通缩,必须用其他的手段进行补充,不然经济会停步不前。
即,早期使用本位货币,而后期要加入信用货币,除非我们有更多的本位抵押品……”
毕构把自己从李易那里学来的东西讲给官员听,官员眼中露出崇敬的神色,厉害了我的毕宰辅。
苏颋和宋璟也觉得毕构厉害,这么多内容,听一遍居然能记住。
关键是李易的肚子里真有货呀,大家都知道货币问题严重。
可是只清楚太多的恶钱会让钱不值钱,然后东西的价钱就贵,要想办法制止。
而李易居然有成套的理论支撑,什么样的情况用什么手段来处理。
哪怕是现在还有恶钱,李易都无所谓。
收,尤其是有锡的恶钱,给的价钱还高出其他恶钱的价钱。
顺便找到了制作恶钱产锡的地方,直接把地方要了。
遇到一个就逮一个,锡出产地被控制,还怎么搀杂锡?
另外恶钱中的搀铁的铜钱和重量轻的铜钱,李家庄子也按斤收。
给的价钱公道,至少卖钱的人并没有吃多大的亏。
包括市面上的正常铜钱开元通宝,随时拿着可到李家庄子换等面值的兑换券。
李家庄子把整个京兆府货币发行和流通给控制住了,又向外辐射延伸。
“书上已经写了,回去多看多想,能不外传就别外传,不小心传出去了……无妨。”
毕构讲完课,最后说一句。
外传的问题,他发现只看书没有用,必须结合到具体问题,才能恍然,原来如此。
关键是书中讲的是概念,而不是具体应用。
官员们表示明白,一人抓一大把松子离开,他们自己舍不得吃,回家给家人。
等大家都走了,宋璟对毕构说:“隆择,你看可否请李易过来给专门讲课?”
宋璟知道,毕构今天学到的全讲出来了,还有多少没学到的?
“小易会教人印刷出来一些东西,传给庄子上的学子,那东西不准留,学通了即烧。”
毕构摇头,认为不可能,李易怎么会随便往外传授?经世济国哇!
比鬼谷子厉害多了,鬼谷子所学颇杂,精通不少。
然,比起李易却差一大截,鬼谷子和其教出来的徒弟,在民生上没有太多建树。
更多的是纵横之术与兵法,算计别人的国家很厉害。
那是没遇到小易,不然现在鬼谷子在周围任何一个蕃邦,都不好使。
小易的本事在于使劲给百姓送技术,提高亩产、节省时间。
同时也不玩什么战术,直接上钱和武器。
什么样的纵横之术和兵法能顶住热气球、望远镜、大量后勤补给?
等着火枪出来,战场上的战略战术,遇到火枪队,会被直接碾压。
根本不用玩什么战术,一路横推即可。
“也好。”宋璟思忖一番,发现确实不能直接全教,万一被外人学去了呢?
眼下别人只能看,然后分析原因,即便是学,学到的也是皮毛。
操作不好不但不能帮助自己的国家,还有可能坑了国家。
如纸币,造不出来难以仿制的纸币,就可能被其他人造假。
或者当政的人没钱了,使劲印纸币,那实在是太好了。
第九百三十四章 城南布局新市郭
“上车投钱,坐几站投几站的钱,别少投,少投赚不到钱,以后就没有车给你们。”
一辆车的‘司机’在常安坊的站点督促大家上车投钱。
马有两匹,车厢有三个,一次可以乘坐三十人。
两匹马拉着比平地上一辆装着货物的车轻松,它们最讨厌的是停车。
每当要求停下后,再起步就很累,最好是一直这样慢跑。
成年人纷纷投出兑换来的小面额兑换券,有的给一钱,最多就一钱。
赶车的人回头看看,有几个孩子始终不下车。
“你们还要转一圈?走下一站又到你们家了,你们不下车?”司机很不高兴。
他心疼马,孩子不花钱,上车后就始终坐着。
坐了一站又一站,没有目的地,转一大圈了,还不下去。
他负责的路线跑一圈半个时辰,两圈一换马。
被换下去的马趁机休息,一天跑三个时辰,吃四顿饭,晚上有加餐。
当然,一直催着马跑,马会始终跑,直到倒下。
跟驴不一样,驴有脾气,跑累了就不跑了。
所以一匹马和一头驴,必须杀一个,保证是驴被杀。
上车的大人跟着劝
“你们下去吧,到家就下,今天休息,没有作业?”
“回家帮家大人干点活儿,坐着车转来转去的没有用。”
“听话啊,下一站下去,别耽误车赚钱。”
小孩子们有点不想下,不过见大家都说,只得点头,确实有作业,还要帮家里干点活儿。
这不是放假么,放一天假,体验一下马车,反正不花钱。
马车跑到下一站,孩子们笑着挥手。
等又走一站,对面另一条轨道上看到了过去的一辆马车。
基本上相差两站,大的坊两站,小的坊一站。
每天出行的人还不少呢,有的甚至在其他坊做工,然后中午回家吃饭。
不然需要带饭,或者是买饭。
花几分钱回家吃,省钱又温馨。
通常他们会拿一个陶罐,等回到家的那个坊,先去坊中发免费汤的地方装汤。
捧着汤回家,就省了汤钱,但城中各坊没有免费的咸菜。
汤是朝廷出钱,每个坊按照大小,配备的锅数量不等。
有的六口锅,有的十口锅。
看上去朝廷吃亏,实际上节省了百姓再熬汤的时间,对煤的消耗也少。
有寺和观的坊,汤由寺、观出,寺里的一般是素油制作,往里打鸡蛋花。
要是没有鸡蛋花,百姓们宁肯去其他坊取汤。
整个长安城,八十多万的人口,每天提供免费汤,李易那时都做不到。
大唐行,人文关怀,让百姓知道自己是大唐人。
外面的县就有免费咸菜了,不准打包,只准在现场吃。
一辆辆马车奔跑着,走路的人看到车要过来,就站到一条画在地上的线后面,不准抢道。
小孩子大人要照看好了,别突然冲出去,赶车的司机还要紧急制动,对马有伤害。
对车轮同样有伤害,马车上有制动装置,就是放在旁边的一个手杆,往下一压,车轮前面的木头棍升起紧贴车轮。
后面的两个车厢是相互硬连接,前车厢停住,后面的车厢的力量通过硬连接作用到前车上。
因此,在路口的时候车夫会放慢速度,不然刹车来不及,马自己跑着不想撞人,却控制不住。
长安城中马车跑来跑去,走路的人明显减少。
带二十斤的东西,需要走三站路,不如上车花三分钱。
自己拎着走,走完很累,耽误干活。
还有从城东到城西,城西到城东的,二十里地的路,不用说带东西,自己走要走多长时间?
干脆花一钱,坐上车过去。
还有从城南来的挑担子的人,到城门口等一辆车抵达,挑担子上去,额外交一份担子的钱,很快就到东市或西市。
此刻城南也在修轨道,眼看就修完了,一直延伸到官员住的地方,包括仓库区。
百姓们干活休息的人观瞧,帮不上忙,只能期待。
轨道铺好,往后进城就直接上车。
在城南,还有一个长宽各一千米的地方在整修。
俘虏们负责干活,打地基,然后起二层楼,还有大平地的正方形区域。
看地基的样子,实际上能起四层楼,二层楼上面随时可以加层。
百姓也不知道用来作甚,琢磨着哪里还有人要过来,居住在此。
两天时间过去,城南所有东西修建完毕。
住在李家庄子前面聚居区的妇人们正好干完李易给安排的活儿。
她们纷纷换上新的制式衣服,坐着从城南延伸过来的轨道车抵达位置。
李家庄子在城南的仓库开始搬运货物,各种东西市有的货物送过去了。
不同的是,不卖人口和大型牲畜。
二层的楼房是小吃、服装、酒楼、茶肆等等。
一天上货完毕,翌日早上,女子们再次出发,同时报纸发出来。
“卖报了,城南有李家庄子大型购物市场,可以前去采购物品。”
“卖报卖报,李家庄子单独提供免费乘坐的马车,每天辰时正从各个地方出发。”
“李家庄子的车每隔一刻钟于各坊发出一辆,直接抵达城南购物市场,中途不可下车。
回程可以购买商品后的一个票据乘车,把票据交上去,到站随时下车。”
“城南市场有空置铺子和摊位租赁,一月一结,价格低廉。铺子可一日一结,价钱比包月略高。”
报童们开始宣传,长安除了东西两市,又多了一个大市场。
关键是这个市场去的时候不要车钱,回来的时候只要买一样东西,也不要钱。
不过给的凭证是一天一用,上面有日期,第二天就不能用了。
顺便市场在招租,而不是卖房子。
听到消息,百姓们觉得有意思,可以直接免费乘车过去,买一点东西又能回来。
东西两市的人不淡定了,那边又出来个新的市?会不会抢走顾客?
……
“租赁摊位和铺子,可得不少钱,隆择。”政事堂中,宋璟提醒毕构。
毕构回了一声叹息,没办法,说好的,那里免税两年。
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呢,少赚了多少税?
“无妨,两年而已。”苏颋在旁安慰。
“怕不是那么简单。”毕构开心不起来。
第九百三十五章 新开一市有影响
城南新出的大市场扰乱了许多人的心,东西两市做买卖的人在观望、在等待。
每天从城外进两市的人开始考虑是否要去新的市场看看,主要是顾客得多。
同时看看租摊子的钱比交管理费多还是少,若少,可以去瞧瞧。
租别人铺子经营的人,需要交租金和固定税,他们对于新市场的店铺租赁费用有所期待。
寻常的百姓属于看热闹,想乘免费的车溜达。
自己走几里路和乘车走十几里路比较,还是坐车好。
“走,看看有车没?在站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