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死给你看。”
  士兵们嚷嚷着,一副不会善罢甘休的样子。
  李易想了下,拿起喇叭:“既然不训练,我带你们玩吧。”
  轰三千人几乎在瞬间消失。
  两个宫女掩嘴笑,两个太监愣愣出神。
  他们没想到,本以为每四个班就有一个班,已经足够了解李东主了。
  今天才知道,李东主还有这一手,这说话可是了不得的本事。
  自己若是学会了,在宫里岂不是吃香?
  李易笑着摇摇头,回院子解剖室继续修炼。
  同时让管事宋德找工匠制作棉花脱籽机,两个木头柱子紧挨在一起,缝隙非常小。
  棉花放上,有摇一滚,棉花被挤压着带出去,棉花籽就留在另一头。
  庄子里的人还以为要用手揪呢,等看到有如此简单的东西,便纷纷感叹,东主就是东主。
  不存在任何农事上的技术问题,只要有东西,东主就有办法。
  日子充实起来,每天都有事情做,而且还很有意义。
  九月十日,明天就是九月中旬。
  下了一场小雨,天气一下子就冷了。
  李易多披一件衣服出来,士兵们出完早操,政治学习完,在吃饭。
  “今年有闰月,冬天早,得给大家做衣服,棉花是不行,数量少,不够三千人一人几套,做皮的,羊皮。”
  李易对跟在身边的宋德说。
  “钱财够,每旬天上人间会送来一旬的结算。”宋德说。
  “庄户的衣服和士兵分开算,不要拿天上人间的钱,但也不要把庄子的钱搭进去给士兵。”
  李易强调一句,他担心宋德一时想不开,用那个专项资金为庄子牟私利。
  史书上记载的李隆基可不是心慈手软之辈。
  都说合作应该是双赢,自己赢的却不可以是钱财上的东西。
  宋德似乎也知道这个,道:“庄上钱财不缺,我不会拿不该拿的钱。”
  “大锅炉摆上,试水了吗?”李易想起冬天暖气的问题,他兑换了两个大锅炉,顺便就给医院用。
  “试了,还加过一次热,屋子中暖和,学子们也高兴,只是”宋德欲言又止。
  “只是有的学子家人来了,想要让家人一起住?”李易问。
  他最近几天看到过孩子和女子过来,不敢在庄子上吃饭,白天就在灞水边,学子过去见面。
  “是。”宋得点头。
  “来,都来,叫他们写信回家,有老人也来。”李易看到房子起了十栋。
  决定多安排人过来住,增加寿命啊,然后用寿命换的东西赚钱,很划算。
  他不想找老人来,费劲。
  然,学子有父母,难道叫父母和更老的长辈死在家里?
  宋得无奈地应一声,走了,去找学子。
  他就知道东主心软,所以才不想说。
  不长时间,四十二个学子就知道了。
  有几个学子直接冲出去,跑得满头大汗,到了外面别的村子,找到妻、子。
  把事情一说,一家人抱头痛哭。
  把房子退了,其实也没什么可退的。
  按照旬来租宿,妻子带着孩子找活干。
  有的甚至就跑到了李易的庄子干活,担心李易知道后不高兴,平时不敢相认。
  “李贤弟,你这般,叫我等如何是好?”学子找到李易,眼圈红红的说。
  “诸位仁兄,还是那句话,但有富贵日,莫忘苦寒人。”李易摆摆手。
  “吾等谨记。”好多学子哭着说,然后转身离去,给家里写信,让把地租出去,少收一些租子,赶紧来。
  这边的日子好过,有楼,还有暖气,吃得好。
  相信李东主会给找活干,孩子也有照顾。
  第二天,也就是九月十一日,此事便在长安城里传开了。
  李东主是大善人,估计可以君子欺之以方。
  又一天,就有几个学子找过来。
  李成器也来了,他听到消息,知道有人会寻事。
  李易正在看一个纺车,纺线。
  摇啊摇的,心中有首歌: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
  他印象中的纺车就是电影里看到过的,挺有意思。
  “可是李易李贤弟?”有五个学子过来,李成器站在后面。
  “我是李易。”李易说,却没认贤弟,你们谁呀,我就是你们的贤弟了?
  “是李贤弟便可,天渐凉,为兄几人囊中羞涩,不知贤弟可否”
  “去牛棚干活,有工钱。”李易打断对方的话,指牛棚的方向。
  “李东主怎可如此羞辱我等?”这人翻脸了,质问。
  “因为我们没有萍水相逢过。”李易忍着笑,说出来。
  五个学子愣了,什么意思?萍水相逢?这跟萍水相逢有关系吗?我们没钱,找你要。
  你不是大善人么,别的学子家人你都要管,我们就要点钱而已。
  李易又对五人说:“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王子安写的。”
  “对啊,我们正是他乡之客。”另头的学子顺着说。
  “不,我的意思是,人生若飘絮,有如浮萍聚。几多回,缘尽自行去。梦醒,缘尽,且去。”
  李易诚恳道。
  “你说我们是在做梦?让我们走?李易,你可想好了,同为读书人,你竟如此,我等定当帮你传扬一二。”
  领头的怒了,出言威胁。
  “谢谢哦!”李易点头,传扬吧,偶不怕的。
  “哼!”此人一甩袖子,转身往回走,其他四个同哼,同甩袖,走了。
  “易弟好文采,出口正章。”李成器放下心,笑着过来夸。
  “大哥,多日未见,弟甚是想念。”李易也笑了。
  “庄子上忙,易弟你说种棉花,为兄也种了许多,棉花摘了,棉花籽揪起来费劲。”
  李成器见易弟不是那种可以吃亏的人,高兴之余,看人在那纺棉花,说起自己的事情。
  “有办法,脱籽机,大哥随我来。”李易想到了,自己做脱籽机容易,大哥估计没想到。
  到了给棉花脱籽的地方,李成程一脸郁闷:“这般简单?”
  “说起来简单,大哥,我有一快速纺纱之物,比手摇纺线的要快许多,我先去画图纸,叫工匠做出来,大哥带走,帮着推行天下。”
  李易猛地想到刚才看人家摇纺车还有首歌,但不对,为什么要那么慢?
  耽误时间啊,人工浪费了。


第七十九章 这是纺线神器
  李易跑回去画图,画三锭脚踏纺车的图,还有更好的,他没往外拿,先给个适应期。
  带着图纸去找工匠,叫工匠快点做,晚上大哥要带走实物和图纸。
  这玩意儿纺麻和纺棉都可以,速度比手摇的快多了。
  李成器一直守在脱籽机的旁边看,感觉能一直看下去,棉花团扔里,转啊转,籽被挤出来,棉花过去。
  旁边的人拿着竹镊子夹棉花团,严格按照安全要求操作,不可以上手。
  头发也要盘起来包裹好,只要头发顺下来,立即离开,重新整理头发。
  不然的话,发现一次警告,发现第二次离开庄子,一家人都离开。
  因此大家都很小心,受伤事小,离庄事大。
  其实都是自己用脚踩,停一下就行。
  但李易就是如此要求,这次是脚踩,下回水利驱动呢?
  所有的事故都是在员工认为没事的情况下出现的。
  “累吗?我给你踩两下?”李成器看着脱籽的妇人边踩边夹,好心说道。
  “违反安全条例,必须自己踩。”妇人拒绝,她可不想害了一家人。
  “我踩我夹呢?”李成器就是想上手。
  妇人这时点头,让开位置。
  李成器接过夹子,脚上踩动,飞快地把棉花团放上去,看着棉花籽掉下来,过瘾。
  妇人看李成器帮忙干活,也不客气,找个马扎坐下,从怀里掏出个本子。
  边看边用个木头棍在地上写,嘟囔:“大,先写横,再写撇,最后写捺,大就是人长开胳膊,人是一撇一捺,顶天立地”
  干活愉快的李成器猛然回头。
  “干活不准东张西望,别人喊也要先松脚。”妇人抬头。
  李成器深吸口气,道:“受教了,一撇一捺,顶天立地。”
  转过头,他认真起来。
  他再次感受到了庄子的魅力,授人以渔、教人以理、行之以方。
  明明庄子的人越来越多,可依旧井井有条。
  而且易弟还有时间做其他的事情,并不是盯着每一个人。
  是无为而治?显然不是。
  规所以正圆,矩所以正方。秦法?
  显然还不是,秦之法,严恪不循人情,易弟的庄子却是那般温馨。
  “大哥,新纺车做好了,过来看看。”李易找过来。
  见到大哥在那玩儿,他什么都没说。
  “好。”李成器答应,有转头向起身的妇人道:“多谢!”
  两个人到刚才摇纺车的地方,一个心灵手巧的妇人尝试着操作三锭脚踏纺车。
  “就是此物,拿去吧,天色渐晚。”李易知道大哥今天不会留下,便催促。
  李成器看着脚踏的纺车同时纺三条线,又看入迷了。
  这速度可不是三倍,原本一人摇一人捋线,现在是一人踩,双手捋线。
  踩的速度和摇的速度不同,两只手腾出来,动作更快。
  至少是原来的五倍,甚至更多。
  “易弟,有了此物,纺麻又省去许多工夫,易弟当居首功。”李成器由衷称赞。
  “民资若丰,功在心安。”李易又装逼了,我不在乎什么功劳,我心安即可。
  李成器信了,赶紧去招呼人,抬东西跟他走,图纸也没忘。
  李易心情好,这回能增加多少寿命?
  李成器趁着城门未关之前,带领队伍冲回去。
  进了宫,一番大听,跑到了百福殿。
  李隆基和王皇后带着从天上人间取来的吃食,正跟太上皇和豆卢贵妃吃饭。
  太上皇李旦之前身体状况不好,最近了有了起色。
  主要是好吃的东西多,而且听到了外面的有趣的事情。
  尤其是好多利农的神器,每一样拿出来都不简单,整个放在一起,又是从选种到收获后的一条龙服务。
  当不了皇帝的他也希望大唐好,百姓日子能过下去。
  还有就是,吃食确实不错,隔几天皇帝儿子便过来看看,说说外面的事情。
  以前可不是这般,儿子总不来一次。
  似乎就是等着自己死,一切顺畅。
  李隆基原本确实是这么想,死了干脆。
  眼下他不想了,易弟医术通玄,妙算通玄,若是父皇死了,易弟那边知道,会不会觉得陛下人性薄凉?
  以后等知道了身份,易弟该怎么对待自己?
  李隆基自己内心即使不愿意承认,却不得不考虑李易的心思。
  实在是他觉得在那庄子里的时候很安心,似乎天要塌下来都不用怕。
  “父皇、母妃,可安好?”李成器带东西直接进来。
  见吃饭呢,他转身跑去洗手,养成的习惯,被李易养成的。
  洗完手回来,高兴地对几个人说:“我方从易弟那里回来,易弟又出一神器。最有意思的是,有人去欺易弟”
  李成器哇啦哇啦一顿说。
  “因为没有萍水相逢过吗?叔叔好有趣。”王皇后先发表看法。
  李隆基也忍不住笑,转头看向李成器带来的东西。
  “那孩子果真有趣。”豆卢贵妃出声。
  李旦则道:“当查出那五个人,君子,不可欺之以方。”
  李隆基立即说:“不止是那五人,还要看是否有人在背后使坏。好在易弟心善,却不愚行。把人给赶走了,如此才叫人安心。”
  “三弟,易弟怎么会被别人欺负?易弟计谋百出,只是不愿伤人而已。”李成器大咧咧地说着。
  又道:“看这个东西,一个人踩,双手助,三条线同出,纺麻线快着呢。”
  说着他过去,亲自把从李易那里拿来的脱籽棉花放上,笨拙地操作。
  即便他再笨,大家也看清楚了,确实快,不是一般的快。
  “我跟易弟说,当得首功,易弟却道:民资若丰,功在心安。”李成器感慨地说出来。
  “易弟自是如此。”“叔叔就是呢。”李隆基和王皇后同时开口。
  李旦与豆卢贵妃互相看一眼,惊奇不已。
  最近这个当皇帝的儿子,每次过来,说到那个庄子少年,必然口称易弟。
  那少年究竟是怎般模样?能叫皇帝儿子如此?
  一国之君,弟可不是随便称呼的。
  更何况皇后也叔叔叔叔叫个不停,似是习以为常。
  王皇后转头,对豆卢贵妃二人说:“父皇、母后,叔叔医术逆天,咱们不怕生病,万一有疾,就去叔叔的庄子叫叔叔看。”
  李隆基反应过来,跟着说:“正是,易弟歧黄之术,盖太医署,不可及也。”
  “对。”李成器附和:“易弟那治病的本事,已不可言表。”


第八十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