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和吐蕃都有适合种植棉花的地方,尤其是突厥,那里是李易时候的新疆一部分区域。
伯讹没去看棉衣,他盯着煤油灯在看,煤油灯未点燃。
“这东西应该是用石脂制作,黑色的石脂被送到李家庄子,然后就出了许多东西,怎么做的呢?”
伯讹猜出来煤油、汽油是用石油制造的实情,可是他不懂。
他还看到了羽林飞骑的跳伞,之前在热气球上往水塘里跳,后来羽林飞骑控制着降落伞飞向别处。
他感受到了压力,写信回去,却不知如何应对。
一堆热气球在顺风的时候,上面的人带着武器和那个伞跳下来,直接就能抵达城中和野外战场的自己一方队伍的后面。
双方军阵相峙,对方往下跳,一群向后飞,自己的阵形动不动?
不管哪一个地方动了,对方就敢冲过来陷阵。
可谓是谁先动,谁被动。
更可气的是大唐军队还有望远镜,打听出来了,却买不到,花多少钱都无法拿到一个实物。
第八百九十章 你发邀请偶不去
伊辛巴又怎么可能不知道伞兵的厉害,他觉得伞兵不仅仅是突袭,还包括心理压力。
是的,他也学会了许多新名词,感谢李家庄子的报纸。
当前方战场对峙胶着的时候,突然一群大唐的伞兵在天上飞舞,地面上的士兵有多大的压力?
热气球带着许多有降落伞的大唐士兵,顺风飞向后面的辎重部队,前面的军心能稳不?
关键是大唐伞兵可跳可不跳,人家又不跳了,热气球飞高去找风,转别的地方去了,怎么办?
伊辛巴不懂得制空权的词汇,却领悟到了其中的道理。
至于什么不小心掉下来了、热气球烧了、大唐士兵死了,那对于大规模战争有用吗?
那个损失谁都可以承受,十个人死五个,只要战略目的达到了,就可以。
尤其是己方守城,敌人攻城,大唐热气球飘起来,城还怎么守?
后方与前线无差别,对方可以随时把兵力投送到任何位置。
“怎么就是整不死他呢?”伊辛巴双手捂脸。
若有可能,他愿意一命换一命,跟李易同归于尽。
伯讹双手在自己头上抓呀抓,痒痒,好几天没洗头了。
接着他又搓脸、捏脖子,这是跟大唐医书里学的,让自己尽快冷静下来。
“听闻长安城中要铺轨道,与仓库轨道一样,似乎可以学学。”伯讹说出来这话的时候挺难过的。
学,学,学!
一直在学,学的速度赶不上李易出主意的速度。
“用咱们买的煤油灯名额,再买点煤油,在房间地面下布置一番,我邀请李易来吃饭,传扬出去,问他敢不敢来。”
伊辛巴真的决定死也要拉着李易一起死了,他要为吐蕃除去最大的威胁。
“你……”伯讹心中一阵难过,但还是点头。
他去找鸿卢寺的官员,向李易发出邀请,说是吐蕃愿意臣服,但要李易过来谈。
同时这个事情他宣扬了出去,想逼迫李易到此。
晚上的时候,消息就传到骊山温泉。
“易弟,吐蕃想让你去谈,他们想臣服。”李隆基笑着问李易。
“谁去谁缺心眼,打死我都不信吐蕃会臣服,逗我呢?”
李易跟着笑,别闹,你们吐蕃啥样当我不清楚?
“易弟你去不去?”李隆基认为很有意思,对方着急了。
“不用搭理他们,明天你上班不?”李易又不是电影里演的正义主角。
比如对方要和谈要求他去,他就去。
还有对方抓了一个人质,让他去谈,甚至让他把枪放下,他就放下。
那是电影,谁会按照你的节奏走?
你要是抓我一个庄户,让我自杀,难道我就自杀?
我直接派人打你,你愿意杀就杀,反正不管你杀不杀,你们是别想活了。
当然,李易觉得他那时自己的国家做得就不错。
换成地球另一边的国家,说是不会花钱赎任何一个人,只会报复。
他的国家若有人被海盗给抓了要赎金,就可以谈。
谈吧,一谈好多年,谈得海盗都快疯了,还要养着人质。
谈十年,见过没?李易那个时候的国家就干过这样的事情。
海盗最后妥协了,给点钱就行。
再抓,再慢慢谈,一直谈到你崩溃。
现在不涉及到谈判的问题,李易心思根本没放在吐蕃人的身上。
“不想去了。”李隆基还打算休息一天,他之前确实太累了。
主要是他现在生病,朝廷没大事情发生。
“不想去就不去,不过病好了得去,人一旦养成了惰性,就会变成习惯。”李易选择支持,同时警告。
跟他那时的各行各业一样,有的是不想上班,但有全勤。
有的是不想开业,但有顾客在等待。
还有的自由职业者,更要遵守职业道德,如果你不爱自己的行业,就放弃,别勉强。
“嗯!就再休息一天。”李隆基突然有种负罪感。
就跟小孩子生病了可以不去上学,又认为自己其实能去上学,但就是不想去一样。
然后第二天,李易在报纸上写了。
“卖报卖报,李东主泡温泉呢,没时间出来,李东主说他很累,最近忙的事情多。”
“卖报啦,李东主说吐蕃的事情没有什么可谈的,除非吐蕃的赞普亲自过来。”
报童们喊着,京兆府的百姓听到了报童的喊话,买来报纸,看看,无所谓,看看生活小常识吧。
今天生活小常识说的是春天火大,可以在早上起来之前喝一杯凉开水,然后继续躺着。
这样在身体补充水分的时候,又可以解决干燥的问题。
如果还是有干燥的毛病,可以吃点面皮,然后多滴几滴香油,吃盐水豆子。
胃肠阴虚,主要以补水为主。
如家中经济条件允许可多喝油脂多的汤,如鸡汤。
另外及时就医,有太医署的太医和药铺的行医者免费问诊。
百姓看的是这个,吐蕃人找李易去商谈的事情,百姓又不傻。
李易若真答应了,百姓才会着急,别去呀,他们没安好心,鸿门宴。
百姓知道鸿门宴,报纸上的故事都写了,太危险了。
京兆府的百姓比李易自己还担心李易遇到危险,他们宁愿李易永远不出庄子,也不希望李易受到伤害。
“李易胆子太小了。”伯讹满脸苦涩。
“京兆府的百姓让我恐惧。”伊辛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他认为,京兆府的百姓应该支持李易来谈,让吐蕃臣服。
结果百姓觉得危险,不想叫李易出来。
也就是说,比起让吐蕃臣服,李易的安危才重要,吐蕃服不服的无所谓。
“怎会是这样?”伯讹心中有一万个不解和十万个为什么。
……
政事堂。
毕构看了报纸后笑了:“吐蕃使臣的小算计没用,京兆府的百姓对吐蕃的印象就是随时能打过去。
打不了就守一下,反正不吃亏,最近两年确实如此。
而对李易则是不可以冒险,李易要是出事儿了,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李家庄子没了,大家怎么赚钱?
吐蕃的事情太遥远,李易的存在是眼前,李易可以给大家找到赚钱的活儿干。”
毕构明白京兆府百姓的心思,吐蕃慢慢打就行,李东主不可以出事儿。
“照此说来,我和李易必须死一个,死的一定是我?”宋璟郁闷道。
毕构和苏颋一同点头,表示认可,对,京兆府的百姓会记得你,你永远活在他们的心中。
第八百九十一章 如飞船只却太慢
“放船喽~~”
三月初一,伴随着喊声,一艘艘脚踏轮船被放到水中。
早两天的时候,船只新刷了一层桐油。
救生设备经过严格检查,送到船上,开始把船驶往各地。
顺流的船只后面拴一串儿船,逆流拴上两三只。
在长安要回去的百姓主动免费帮忙,带着货物上船,再帮串几只回村。
水上撑船的人等了等,发现没人要求自己离开,便放下心,继续接活儿。
在路上扛包走的人发现旁边的水渠有船过来,站在那里等。
船到,问一声去哪,和自己顺路,赶紧到后面的船上帮忙踩。
自从有了水网和船,带东西走路的人显然变懒了。
背五十斤东西、挑一百斤的担子,用腿走,绝对比不了把东西放船上踩着走。
逆流也比自己走轻松,三四个人一起踩,还可轮换休息。
不用操劳工作的富贵人家的子女,纷纷跑到河边看船。
中午的时候,官员们吃过饭,跑出来散步,也一起观瞧。
他们有的人纯粹是为了写诗,看一看大量船只出发的场面,想一首好的诗,这不天热了么,要办诗会。
在鸿卢寺的各国使臣更是要看看,看大唐的繁华,琢磨自己的国家或部族的发展出路。
河面上的脚踏轮船排着队,到现在还没放完。
一般人眼中看的是热闹,稍微有一点政治头脑的人看到的却是经济繁荣。
小船不大,却能解决百姓往来交通的问题。
每天船只跑来跑去,俱是货物流转。
其他地方的使臣看了,觉得大唐确实强大了。
吐蕃和突厥的使臣恨不能所有的船全部沉没,最好是淹死一大群人。
但他们知道,不可能,木头船怎么沉?人的身上还挂着‘救生衣’。
指望小船散架,还是不存在,除非用大船撞。
大唐有榫卯技术,更厉害是船上铁钉,配合榫卯使用,很结实。
之前跟日本打海战,日本的船就撞不过大唐的船,一撞就散,大唐水军就是那样打赢的战争。
“吐蕃河少,不然……那是什么?”伊辛巴在为自己的地方河流不适合用船而难过,突然指着一艘船,吃惊地喊起来。
那是一艘前面是尖的,后面是宽的船,上面同样是有八个人的位置。
四个人的地方能蹬踏,现在船上有四个人,羽林飞骑战士。
他们旁边有把手,一个个抓着把手使劲踩。
那船前面在水面上翘起来了,与此船同一个方向轮船像停在那里没动一样,这船就在旁边蹿过去了。
船的后面泛起水花,船感觉上是贴着水面在飞,当然,这是他们没见过真正快的船。
‘哗~~’岸上观看的人哗然了,什么船啊,太快了。
“老夫知晓,此乃螺旋桨,用的计算出来的桨叶角度,还有新的轴承和曲轴和半轴。
此乃我大唐工业最先进的技术展现,这速度,漂亮,小易有本事。”
毕构给旁边的人讲,李家庄子的技术就是大唐的技术。
宋璟表示服气,至少他不清楚怎么制作出来的,此船的速度是其他船的许多倍。
他盯着船:“打水战,敌人的船只根本来不及调头,在水上运输物资,其他船只望尘莫及。”
另一边的岸上,李易举着望远镜摇头:“太慢了,四个人羽林飞骑一同做功,十节都不到。”
李易嫌弃,太慢了,海上的帆船,风向好时满帆,速度都比现在看到的快。
李易发现小船速度在八节左右,即十三四公里每小时。
换上别人来踩,能保持十公里每小时就不错了。
主要是整套驱动设备已经很沉了,不是柴油和汽油发动机,船身由竹子制作。
在长江上,顺风顺水情况下,螺旋桨船的速度优势体现不出来。
“回头再加个齿轮组,不知道这钢能不能承受得住。”李易知道怎么可以提高螺旋桨的转速。
脚踩一圈,螺旋桨转十圈,和脚踩一圈,螺旋桨转三十圈,速度绝对不同。
与自行车的变速齿轮一样,前面放最大的,后面放最小的,只要有力气蹬,链子承受得住,速度就快。
又看几眼,李易回去重新设计图纸,送去工坊。
李易不怎么满意的事情,在别人看来却与神迹无异。
他们不去想帆船水流而下的速度,他们看到的是新的船在逆流中的速度。
顺流抱个木头漂难道不行?关键是顶着水上,飞起来了。
打水战,同样是远程攻击,新船始终可以强占上风头。
“怎样能抢来一艘船?”伯讹惦记上了,想弄清楚原理。
轮船已经知道,还亲自踩过,结构简单,难的是怎么想到的。
刚刚看到的小船,没有桨、帆、轮子,水下冒水花,上面那样踩,下面的水花咋冒出来?船为何向前航行?
一连串儿的问题在伯讹的脑海中萦绕,挥之不去。
伊辛巴用手搓搓脸:“只要他们放出来给别人用,我们租一个搬上岸看看。”
“此物不可叫人学去。”宋璟看到了外邦的使臣,尤其是突厥和吐蕃的使臣,他要保密。
“老夫相信,给他们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