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有号召力的人知识的时候慢一点,笼统一点。
教其他降户的时候具体一点,快一点,让他们掌握。
等学习完了,有号召力的人回去,降户们发现原来的头头还没自己厉害……”
李易说着停下,无须多说了。
新的降户到来,依旧照着操作,谁能组织起来人手造反?
毕构感觉到有点冷,看面前李易平静的样子,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当初是多么单纯的少年啊,不,当初算计人还没如此阴险的少年啊,变得越来越坏了。
李易低头吃鱼,红烧的带鱼比煎的软,而且显得肉厚。
他还是比较喜欢吃煎的,干一点,慢慢嚼。
“刚才你说做何买卖?”毕构不操心降户了,盯上了钱。
“种姜。”李易说出两个字。
“河南府的姜多。”毕构当过河南尹,知道当地情况。
眼下长安吃的姜,就是从河南道运过来的。
京兆府一般是农户看天气好,自己用上两分田,精心照看,很不容易。
赶上突然连续下雨,气温低,姜会烂,气温高,还要在出苗后浇水。
在气候和土地不适合的地方种姜,就是将够本。
在河南道种姜,则是姜够本。
“百姓不愿意吃鱼,因为鱼太腥了,姜的价钱又贵,指望河南道的姜,百姓无法每天吃,上面不是开始修穿沙漠的路……”
李易给毕构讲黄河以北地区的气温、土壤、缺水不怕,淋浇呗。
那边是沙壤,适合种姜,别看纬度稍微高了一点,大唐这个时代,整体气温高。
不然吐蕃怎么可能大量种植小麦和高粱,李易那个时候的对等位置可无法自然种植,种青稞还凑合。
“你会种姜?”毕构总觉得事情不会如此简单,他没种过姜。
只知道把姜埋在沙子里能保存,还能发芽。
“庄子里快催完芽了,提前一个月开始的,就差运过去分芽种植,很简单。”
李易点头,并告诉对方,准备完毕。
“我看你一天都很闲,怎么做那么多的事情。”
毕构郁闷,李易感觉不忙碌,可一件件事情随时扔出来,还准备得差不多了。
李易看着毕构:“老毕你继续整天事无巨细全管,到时候我可救不活你。”
“熬过这阵子就好了,还不是你搞出来的问题多。不在那种不行?太远。”
毕构说此户部的事情,也挺无奈,他总担心别人干不好。
值得庆幸的是,每天的饭菜营养搭配不错,爱吃,吃完了还不会坏肚子。
晚上睡觉之前能泡个热水澡,躺床上就睡着了。
睡的时候不去考虑难题,想到愁的事情就告诉自己,别怕,有小易,明天去问他,自己愁死也没用。
据毕构所知,许多大臣都如是想,反正不行的时候有人托底儿。
“就今年户部种一次,给百姓打个样儿,之后百姓会自己种,大户人家能动心。
不然还能种的地方是更南边,洋水河边的洋源县,那里不错。
可是继续向下的山南东道更适合种,那里的巴山县和长阳县,种姜产量非常高。”
李易指出来陕西地方能自然种姜的好地方是汉中往东南。
不过到了湖北,人家湖北才是种姜大省,另一个是山东省。
现在山东归河南道管,确实种了姜。
湖北可没怎么开发,别说生姜大省,猪也没怎么养,湖南湖北是养猪大省。
怪可惜的,多好的地方呀。
毕构盯着李易看,全大唐哪个地方适合干什么,你都知道是吧?
“洋源县行,在那种。”毕构选择往下,汉中旁边人口多。
“不行,必须是往上面去。”李易拒绝。
“为何?”毕构要弄清楚。
“今年的西瓜也在那多种,让更多的当地的百姓多个活路,将来其他地方的降户过来,可以安排过去。”
李易终于说出他的目的,战略需求,种姜是次要的,在哪不能种?大棚里都可以。
“就知道你算计多,与户部何干?”毕构要好处,一副我在帮你的样子。
“老毕,谢谢你哦,你帮我哈?赚钱对半分,投六百斤的姜苗,能得四千多斤的姜,七倍。”
李易知道现在的姜品种不够好,好的话,轻松十倍,
还有的品种和地方都好,能够达到二十倍的产量。
毕构对此持怀疑态度,他总觉得自己会被算计。
又喝口酒,他问:“今年秋天能赚钱?”
“你能赚到大概一千斤生姜的钱。”李易伸出根指头。
“不是四千多斤么?”毕构瞬间找到问题所在。
“我六百斤的苗,明年的苗,不好的才能拿出来卖,卖两千斤,留两千斤。”李易给毕构算账。
“不干,太少。你跟我一个当朝宰辅和户部尚书谈论一千斤姜的事情?”毕构摆身份。
“我准备了一百亩的姜苗,明年若别人不参与,咱们种五百亩。
姜价你也知道,一百亩,一亩一千斤,十万斤,能赚五千多缗。
你就划一块沙壤地,那地你不划它能自己生钱?”
李易再给毕构算数量,姜并不便宜,比米贵多了。
“快一百钱一斤,怎么变成了五千多缗。”毕构发现赚少了。
“若价钱不压下去,我为什么要种姜,等明年的,我把姜价压到十钱以下。”
李易理直气壮,对,我就是要降低生姜价格,让百姓能多吃点口味好的鱼。
“你今年就种五百亩,我给你划地,不然免谈。”
毕构想赚更多,五千缗是钱吗?现在他过手的钱以万缗为单位。
“没有种子,我自己还不得留点吃啊,收别人的姜,来不及催芽。”李易摊手。
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财之富行善心
“老夫今晚在你这住,你给老夫家中送吃的,家里的人还没吃饭,在等老夫。”
毕构突然换个话题,意思是同意了,今年种一百亩生姜。
至于明年,看今年赚不赚钱。
赚到李易说的数量,明年户部提前准备姜,让李易给催芽,种更大的面积。
他其实挺知足,五千缗少吗?以前一年不到一千万缗的总收入,五千缗是两千分之一。
“早送去了,其实你家里人都做好了饭等你,不过保证没李家庄子的饭菜好吃。”
李易看到毕构来的时候,给宋德使个眼色,宋德便去安排了。
毕构露出笑容,他认为正常,当初在洛阳的时候,李易第一天就把人给贿赂了。
而李易一直以来行贿的目的从来不是要占官府便宜,是告诉官员别给我捣乱。
受贿的官员拿到好处,老老实实呆着,即可。
此刻梁掌柜等人聚集在天上人间三楼,喝酒庆贺。
又有好事情了,自己等人掏钱,李东主给出主意。
养猪不晓得一年能不能回本,总之不会亏。
自己建一个大养殖场,再让百姓帮忙养,给百姓帮忙的工钱,办法好。
建生猪养殖场投入多少钱,他们不在乎。
就担心李东主不允许多出钱,像在蓝田县的投资一样。
想出一万缗,不行,只能一千缗,多难受啊。
“诸位,在蓝田县,我等没少赚,说好的两年回本,三年翻倍,实际上现在已经翻了许多倍。”
梁掌柜站起来,端着酒杯。
众人点头,确实赚了,投入一千缗,分红一人分到了七千多缗。
两年七倍利润,吓不吓人?这就是李东主的能耐。
关键是这钱赚得堂堂正正,雇的人给的工钱高,还十税一给蓝田县衙门上税。
被雇的人在干活的时候,给予口罩、手套。
从来不催工,以免有人操作失误受伤,甚至死掉。
吃的也好,顿顿有肉。
就这么给好处、上税,居然还能赚七倍利润,多么神奇!
梁掌柜等了一会儿,继续说:“诸位,李东主拿八成毛利,看上去多,可他花的也多。
冬天雪灾,初期的钱全是李家庄子出,后来朝廷觉得脸面上过不去,才低价买了李家庄子的牲畜。”
大家继续点头,没错,李东主就是这样的人,赚钱厉害,花钱也厉害。
赚一大笔钱,转手扔出去修路了。
又赚一大笔钱,运东西支援边关了。
整个京兆府,如今见不到一个乞丐,过来买卖人口的都少了,当地人才不卖儿女呢。
外来的自己家也不卖,直接就有活儿干,能找到赚钱的办法,谁愿意卖。
“老梁,你直接说,要干什么?”冯掌柜嫌耽误时间。
“着什么急?诸位,一人拿出来三千缗,盖房子,咱们制作的火浣布能用,石棉瓦还没卖。
自己买自己的商品,含利润,也交税,然后雇人把夏天应该搭的棚子现在搭好。
李东主不会管咱们要这个分红,咱们真正拿出来的钱是一千二百多缗。”
梁掌柜把想法说给众人听,出钱,在朝廷没有把冬天集中起来的棚子再分散开的时候先建小房子。
冯掌柜笑了:“老梁,你是要让人看到石棉瓦,然后卖瓦。前期投入当是打广告了,让人见到石棉瓦的用途。”
“不,我就是想要行善,你们不同意,钱我一个人出了。”
梁掌柜不承认,这事能承认么?
“一千二百缗,行,咱们出吧。李东主拿出许多钱,咱们不拿,说明跟李东主不是一条心。”
马上有人支持,一千二百缗算个什么,在座的那个在乎?
说是三千缗,交百分之十的税,确定了产品的价格。
以后谁想买,按照这个价钱来算,只能高,不能低,零售更贵。
一群人决定下来。
翌日,毕构带着早饭走的,回朝堂上吃。
他不用在朝堂上提一百亩沙壤种姜的事情,没人在乎,太少了,地也不好。
他直接批了,批了一万亩,等明年要加大种植量,反正那里不会有人种麦子什么的。
毕构考虑的是,一百亩赚五千缗,一万亩,价钱低一点,三十万缗也成。
沙壤适合种瓜,在那边种瓜的人少,不用费什么工夫,一年增加个几十万缗,美!
“隆择,如何?”开完朝会,回到政事堂,宋璟询问,昨天毕构真去李家庄子了。
“没要来生石灰的钱,不过说好了另一件事情,可赚钱。
小易所图甚大,我顺便知道了哪里适合种姜。
包括新来的降户和之前的降户怎样才能安稳,小易,阴损着呢。”
毕构拿出来早饭,准备吃。
苏颋吸吸鼻子:“我当你是夸李易了,我带的是包子,换你一牙葱花鸡蛋饼?”
“给别人吧,我给你俩带了早饭,一样的。”毕构指指长方体的筐,里面放着食物。
三个人的份儿,主食是葱花鸡蛋饼,看样子鸡蛋没少放。
稀的是……卤儿?
没有豆腐脑,就是汤,勾芡的汤。
里面有萝卜丝、干豆腐丝、瘦肉丁、胡萝卜丁、木耳、香菜、黄瓜丁、榨菜丝,不咸。
咸的是一人一个咸鸭蛋和肉皮烀的豇豆咸菜。
宋璟动作最快,把自己的早饭送手下了,手下感激涕零啊。
苏颋跟着送出去,不能留到晌午,会凉的。
包子是猪肉白菜的,贵,百姓冬天储备的白菜现在基本上吃没了。
酸菜倒是还有,有缸,就多积酸菜。
苏颋想着白菜和酸菜的事情,把自己的一份取出来:“李易让京兆府百姓感受不到青黄不接时候的状态。”
他是绝对夸赞了,青黄不接是指新粮未出而旧粮吃尽,同时野菜还不多。
他就是长安的官儿,知道几年前京兆府的百姓再过些日子的时候会挖野菜,然后混合着麸子煮了吃。
现在没有,百姓有积蓄,会买,同时又有活儿干。
就算再穷,一钱一个的长条黑面包,能吃好几顿。
买一个黑面包,找一个棚子,喝免费的汤,问题解决了。
如果一钱都没有,去悲田坊,生病了给治,干不动活了养你。
身强力壮,就是外来的没钱了,给你提供两天的饭菜,你找活儿吧,保证能找到。
在京兆府随时有活计,不存在没有人雇佣你的情况。
“不然百姓凭什么为他立长生牌位?”
宋璟羡慕,甚至都嫉妒了,自己身为宰相,有人要给立碑,却没有人给立牌位。
碑和牌位不一样,差好多。
第八百七十四章 作假亦能正其情
宋璟已经听说了,有人要给他立碑,遗爱碑,跟万民书和万民伞一样。
给他立碑的地方是广州,他在那里当都督,然后直接就回来当上了宰相。
当地官员一看,哎呀,赶紧的吧,给人家吹捧一下。
宋璟就不想要这个东西,历史上确实如此,他就是要保持自己的这个形象。
现在他更不想要了,你们立个碑有何用?
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