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4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等五年不行吗?咱们来个五年计划,一点点推进,不然折冲府承受不住。
  节度使和都督等私兵过多,现在全给打了,我担心他们会养敌自重。”
  李易劝,晚一点呗,对方又跑不了。
  战争啊,没法说谁对谁错。
  李渊造反当上的皇帝,刚开始唐朝很乱,他儿子李世民帮着东征西讨。
  李渊很男人,直接向突厥称臣,以免突厥打他,又管人家突厥要马。
  吐蕃呢,先于唐朝的政治制度出来的,人家觉得你唐朝凭什么就比我资格老?
  突厥就觉得曾经你们都跪了,现在把我们给打了,不行,后突厥可是很厉害的。
  吐蕃想以国和国的身份来对等,而不是臣,总说敌对国之间和谈,唐朝不给这个名义。
  唐朝觉得自己继承中华正统,应该四夷来朝、八方臣服。
  现在朝堂君臣觉得日子好过了,有钱,这么多钱,打他们,拿钱砸死他们。
  事情就这样简单,谁服谁的问题。
  幼儿园中都有刺头呢,上小学就打架、初中也打。
  初中毕业就不念了,看着学习好的人考大学。
  然后初中毕业的在人家大学毕业后开歌厅、旅馆、跟官方关系紧密。
  开的车都是好几百万,一遇到人家考上大学的就说:羡慕啊,自己学习不好哇!
  大唐朝堂上的人,感觉不是自己初中毕业,而是自己建大学,就你们,以前的事情咱不说,说现在的。
  李易知道边关形势,他要稳一下,你们冲完了,死那么多人,怎么继续打呀?
  不储备好东西,打天竺、打大食、打更北面的一群乱七八糟的民族、吞并渤海、新罗,危险。
  李成器叹口气,换个人敢这么说,他一巴掌就抡过去了。
  李易说,必然有道理。
  他小声嘟囔:“怎么也要打一次好点的胜仗。”
  “那简单,秋天让郭知运去打吐蕃九曲地区,我给提供所有辅助东西,包括武器。
  打狠一点,战果大一些,咱们的望远镜多,还有热气球,吐蕃据城而守更废。
  打完了,估计吐蕃两三年内没有兵力可以出战了。
  继续收拢降户内迁,到时突厥也拉不到炮灰,就是往前拼的部族。
  我这边慢慢改革呢,让我把萌芽给养出来的啊,现在一顿动,我怎么办?”
  李易诉苦,我想着提高国力,加大经济发展,你们非要打,我就得跟着你们节奏走。
  报纸未铺完,字典没送到各州府,医书还印着。
  自己赚点钱疯狂投入,再两线作战,得,庄子帮你们搞后勤,全耽误了。
  “毕构要问,十三万新的降户挪过来,你买地不?便宜,意思意思即可,有个名分。”
  李成器终于把毕构让他帮着问的事情问出来了。
  “买,还买山,继续往上,同州一部分,丹州一部分,华州不能再安置降户,位置太重要。”
  李易恢复冷静,办正事,该做的都要做。
  降户扔外面不放心,过来种地吧。
  正好开春,种正常作物是来不及了,梯田耕不出来。
  “等把梯田弄好,快秋天了,种高粱,还是种大白菜为好,提供一下蔬菜,冬季易储存的。
  收了白菜,什么都不种,堆肥,最后翻耕一次,来年再看种不种新稻。
  其他的时间教他们学习大唐话,还有纺织,冬天能用上。”
  李易说着就安排起还未过来的降户工作,他这点本事还是有的。
  “种冬小麦呢?”李成器想要粮食。
  “他们不会种小麦,还得学,大白菜好种。
  冬季大棚蔬菜继续向北运,保存期短,还要求保温好,不然运过去就烂了。
  大白菜送过去,当地挖菜窖,比较适合,不积酸菜也行。”
  李易从新来的牧民生活习惯上说起,不是是个人就会种地,人家原来放牧。
  “好,种大白菜。毕构还问,水网要不要清理?有化的土和草棍跟碎冰一起漂。”
  李成器问出来的时候,真的想把朝堂上的人都给送团儿里去,然后易弟一个人就够了。
  什么都问,问来问去,要你们有啥用?
  “下网兜一下,现在立即干,等所有的河流水源充沛,灌进去就来不及了。
  现在有点鱼,下网跟其他的东西捞一下,撒生石灰消毒。
  等其他河流的鱼进来,就会在一个范围内生长。
  生石灰别撒多了,多了把水中的苔藓了、水草了都杀死了,鱼吃什么?
  今年冬天冰封之前,可以捞一大批鱼,夏秋季节用大孔网把大鱼梳理出来,主要是看有没有黑鱼。”
  李易盘算着,边想边说,水网能养鱼,从大河中引水的时候鱼虾也进来了。
  水渠的深度和宽度有限,方便下网,兜一下,能捞不少能吃的。
  同时生石灰遇水放热,加快水温提升,一点小碎冰全融化。
  顺便杀掉一些菌类,到时候那水烧开了能喝。


第八百六十九章 胜负因命增抚恤
  “好,为兄先走了。”李成器问完了,起身。
  “大哥吃了饭再走啊,大棚里种的小根菜,今天包盒子。”李易跟着起身,却是留人。
  “毕构那边等着呢,你又说了一堆东西,我怕回头忘了。小根菜盒子,有猫耳朵汤没?”
  猫耳朵就是葶苈,口感不一样,吃到嘴里的时候舌头触感毛茸茸的。
  现在季节还没有,李易在大棚里种,只为了自己庄子吃。
  包括蒲公英在内,吃叶,就是蘸酱吃。
  这已经不是钱的问题,是生活享受层次的问题。
  谁大棚种菜种这个?李家庄子种。
  “有,你派人来取啊?”李易没说送。
  “行,哎呀,毕构那么忙,为兄实在不好让他多等。”李成器咽了下口水,转身出去。
  到了外面又回头喊一句:“盒子里包虾仁,小根菜、鸡蛋、虾仁,不要那么多油来煎,也别煎煳了。”
  喊完他才放心地离去。
  “不多放油,还不能煳。你咋不说虾仁三鲜馅的不要韭菜和鸡蛋呢?”
  李易嘟囔一句,又对忍着笑的宫女太监们说:“准备煎饼鏊子,用姜片擦干净,刷油煎盒子。”
  他有办法,不就是少油还不能煳么,换工具,不用平底锅了。
  平底锅薄,边缘有沿,适合烙饼和煎东西。
  煎饼鏊子厚,没有边沿,揭煎饼用的,煎饼果子也是它来做。
  传热更均匀,同时由于无边沿,不能积油,只能用刷子刷油。
  用煎饼鏊子煎盒子行,煎水煎包就不行。
  “好的。”金菊回应。
  “哦,还有让他们把盒子皮擀薄,不然煎完了,小根菜都是水了。”李易又想起个事情。
  小根菜盒子快火多油,煎出来后,小根菜还保持着辛辣的味道。
  皮厚了,温度上不来,慢慢靠,小根菜就脱水脱没了。
  跟炒韭菜似的,慢火炒,韭菜最后……
  金菊跑去安排,告诉厨房的人是什么要求,怎样处理。
  不知道让李易为难的李成器匆匆赶到兴庆宫,先找到毕构,哇啦哇啦把毕构问的事情说给其听。
  转头又去找三弟,找到的时候李隆基正和王皇后陪小家伙踢足球呢。
  正常的足球,对小家伙来说很大。
  周围一圈桃红、翠柳、青松。
  小家伙视力不够好,看东西模糊,大的足球才能清晰点。
  不管足球落到谁的脚下,这人保证用最适合的力度和速度传给小家伙。
  这等控制能力,属于蹴鞠,而不是攻势足球。
  大唐的蹴鞠本身讲究的就是技巧,要说冲撞,那是马球,会死人的游戏。
  蹴鞠是人球合一,球感必须特别好。
  古代的人玩这个技术高超,至于到李易那个时候为什么技巧就不行了……估计是输了不掉脑袋。
  陪李隆基玩儿,一次次蹴鞠失误,直接就给收拾下去,别人一看,啊,你陪陛下玩配合不好,往死里欺负你。
  若是和突厥、吐蕃举行蹴鞠比赛,赢了什么都好说,输了……
  李成器一跑过来,葛岩二号看他一眼走神了,踢球的时候发现不好控制力度,调整重心,结果身体向后倒,球飞快地贴地冲向小家伙。
  小家伙看到了,小脚一轮,球的力道太大,小家伙一屁股坐到地上,球高高弹起来,越过周围人墙。
  李成器加快步伐,连跑五步,身体斜着腾空,脑袋轻轻一点球,球落地弹一下,滚到刚刚爬起来的小家伙前面。
  李成器空中腰部使力,一个侧空翻完成。
  小家伙再次抡起腿把足球踢偏,旁边的宫女接到,轻推传回去。
  “兄长。”李隆基向后退出圈子,别人补位。
  “我去找了易弟,他说……”李成器把涉及到五年计划的事情和其他情况都给说出来。
  “也好,秋天让郭知运打一次,多抓点人和牲畜,大唐不急。”
  李隆基略作思忖,认可了李易的方案。
  忍一忍,百姓的日子好过,大唐储备更多。
  “三弟,为兄有个想法,把别处折冲府的人调到边关,额外给予补偿,让边关折冲府的将士松口气。”
  李成器有自己的战略思路,以前他从不说,现在敢说了。
  李隆基随即问:“之前边关的士兵要撤回去?”
  “不可撤,老兵熟悉战斗,新过去的要与老兵学习,撤了是新手。”李成器摇头。
  “嗯!”李隆基认为有道理:“朕有钱了,把之前战死的将士名单再统计一下,额外发抚恤。”
  他打算自己补钱,正常抚恤给了,太少。
  大唐没钱,就给那些,立了功的有勋,可惜没有地给了,与秦朝的时候一样,封无可封。
  眼下钱多,不给地就给钱,连死去的人一起给。
  “可够养兵?”李成器指的是羽林飞骑和三万招募的兵,一共六万,还有大量的军马。
  “够,实在不行,再买一个酒楼什么的,问易弟怎么赚钱。”
  李隆基底气足,因为背后有李易。
  天上人间很赚钱,始终在赚,还有管理费,加上浴池。
  他相信,问李易,李易就会给出方法,还是快速赚钱的那种。
  不抢、不偷,凭本事赚。
  为什么其他的官员在自己心中的地位不如易弟?就这么简单,你们不行啊。
  而且易弟医术超然,德行无缺。
  你们是自己廉洁就认为厉害了,易弟无所谓廉洁,他的钱多到别人想行贿都无法行贿的地步。
  以前那些开府的公主,三十缗可买个官。
  放到易弟身上呢?三十缗?加个万吧,易弟估计会帮你运作一个官儿。
  “易弟庄子今天有好吃的,一会儿派人去取,小根菜盒子,蘸蒜蓉辣酱吃。”
  李成器看着小家伙在那里不知疲倦地玩耍,又馋了。
  “今天包盒子了?”李隆基同样知道,他追问:“有猫耳朵汤吗?”
  “有,都有,我跟易弟说油少还不能煳,相信易弟有办法做到。”
  李成器都不觉得脸红,这要求,换个人就跪了。
  另一头的李家庄子。
  李易在亲自制作馅料,同样是小根菜,他给切碎了在水里用笊篱捞来捞去。
  然后上锅蒸,蒸完了才跟泡发好的虾仁和鸡蛋一起拌馅。
  拿出来两片小几圈的薄面片,放上馅,捏褶,盒子就这么包。
  他那作手术的手控制精准,每一个都是开元通宝大小,小褶捏得跟艺术品似的。
  “就这些吧,少油,煎出来,这些是给咱们沰儿的,不多过水和蒸,太辣,吃了晚上肚子疼。”
  李易制作出来二十个小盒子,笑着说。


第八百七十章 餐饮变化承医德
  厨师们在看在学,他们都是李易教导出来的。
  给人家沰儿这样做吃的,庄子里同样的孩子,就可以照着来。
  庄子中不同年岁的孩子吃的东西亦不同,生了孩子的妇人吃的饭菜跟其他人不同。
  年岁大的人根据具体情况,给安排饮食。
  至于小伙子,什么都能吃。
  到目前为止,庄子上的孕妇就没有一个出问题的,生孩子也没有一个剖腹。
  孩子都控制着体型,没出生的孩子,孕妇营养搭配均衡,却不吃那么多。
  肚子里的孩子不追求重量,什么九斤、八斤了。
  五斤左右就可以,而且在怀孕之前,女子会进行各种锻炼,劈叉了什么的简单。
  加上助产的设备、卫生条件、产前的东主观察,顺产成功率百分之百。
  “小孩子的胃肠道对刺激性食品的承受能力弱,我们不需要非得采用同样的方式来帮助小家伙们吃好了。
  大蒜有杀菌的作用、大葱也不错,还有姜,韭菜、蒜薹、蒜苗。
  孩子怎么摄入,做熟了,跟药材处理一样,熟制的过程不是直接做熟了就可以,还要有相应的处理……”
  李易亲自煎着给沰儿的盒子,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