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四十二个学子当县官,风头压住了县令、县丞。”
“倒也是,旁人有李家庄子的出身,会想尽办法快速升官,他们反而不急。”朱安表示佩服。
四十二个学子最厉害是甲第头名,别人皆有实职,赵东林却没有。
朝中却有人放话,赵东林什么时候想当官,直接给个参军,若再等等,给个刺史。
赵东林负责四十一个同窗,调动整个京兆府二十个县。
这不就是刺史么,刺史无非多个军事方面的内容。
赵东林在李家庄子,被李易单独培养,军事方面怎会不学?
其他人依旧呆在主簿和县尉的位置上认真做事,从未提过要升官的事情。
“可惜没赶上。”夏灏说一句,低头吃黄瓜咸菜。
他后悔,李家庄子给过两次机会,他都拒绝了,从那之后,只剩下外面住着的一群学子。
他们今年也会参加科举,平日里帮百姓免费诉讼。
在经过了村官洗礼之后,有外流官身的人,一个个不那么傲气了。
新来的考生不一样,他们觉得自己把握大,好考,在地方他们是出类拔萃的存在。
于是他们聚集在一起,神色放松,认为科举对自己来说属于走个过场。
……
被王旭等人提起的两坡村,此时一个身穿军大衣的人在记录厕所的位置。
“长钰,过来吃包子,大娘家早上蒸的包子,酸菜和油渣馅的。”有个妇人招呼周长钰。
周长钰是去年的科举甲第头名,被安排到村子里当村官。
他身上见不到任何官员的样子,若不是腰板笔直,看着跟个种田人没什么区别。
他的脸上带着风霜之色,手更是裂了小口子。
有护肤膏和护手霜,他没抹。
一到村子,他就先看各家的茅房,看大小、看地势、看周围。
拿着本子写写画画,对任何村民都是面带笑容。
也没找村正陈墨去要账簿,他懂得分寸,账能随便要吗?
“陈三大娘,不了,昨天晚上有剩菜剩饭,天冷放不坏,等回去热热就能吃。”
周长钰笑着摆摆手,拒绝。
妇人走过来,拉他的袖子便走:“晌午再热你的菜,早上吃包子,大娘家有钱,不差你一双筷子。”
周长钰就被拉到陈三大娘家中,家里有儿子和儿媳妇,还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男孩大,女孩儿还吃奶呢。
他一一打招呼,选了一个侧对人家儿媳妇的位置,人家扯开怀奶孩子呢。
“小周,你来了有些日子了,整日里看别人家的……不给出出主意?你可是李家庄子的人。”
老头坐在主位上,面前摆个小碗,碗里是黄酒,一早就喝,喝完了出去干活不那么冷。
“陈三大爷,差不多了,吃完饭我去见村正,跟村正商议一下,看想法对不对。”
周长钰夹起个包子给这家六岁的小男孩儿,恭敬地回答。
“还商量个甚,李家庄子出来的,别人信不过,还信不过李东主?”老头大咧咧地说道。
“东主说过,一事一议,不可轻乎。做对了是本分,做错了百姓遭罪。”周长钰还是那么恭敬。
老头颔首:“此话没说错,李东主教人,比别人强,头年来的四个娃儿,觉得自己本事大,结果连个饭都不会做。”
“他们其实不错,一心为村子着想,出发点是好的。”周长钰不去批评别人。
“你这娃儿啊……”
“老头子吃饭。”陈三大娘抓起两个包子放在周长钰的碟子里。
“吃饭吃饭,吃了饭陪你一起去找。”老头不再多言,端起碗喝酒。
周长钰也不客气,吃,这家确实有钱,种了十亩大棚,还雇了两个外来的人一起干。
等吃过饭,他轻搀着老头去村正家。
第八百三十一章 庄子官员自不同
“陈伯,我看过村子里的大家的茅厕,选择的是贴在路边建,这点很好。”
到村正陈墨家,周长钰先说厕所修建的位置。
村子里住户一律把厕所修在了对着道的路边,而不是院落的后面位置。
主要作用有三个。
一个是防贼,想上厕所的时候在路边门口的位置,有外人来了会知道。
第二个是避免家中的孩子总喜欢往角落钻,掉进茅坑里。
第三个则是掏粪方便,直接就掏出去挑走。
“要改地方?”陈墨看中的是周长钰李家庄子人的身份,对方说改,他会动员村子里的人改。
“不用改地方,但应该抬高茅厕的高度,下大雨的时候不让雨水灌进去后再流淌出来。”
周长钰经过调查,发现厕所的地方矮,遇到大雨倒灌,粪便流出来,路就不好走了。
即便路边挖了排水渠,排水渠通向河里,污染比较重。
加上夏天蚊虫多,人容易生病,同时影响生活质量。
“工程量大吗?干多长时间?”村正陈墨考虑大家的空闲时间。
“正好是春耕前的积肥阶段,粪坑要掏干净,去堆肥。只要建一个公共厕所解决最近几天的生活问题,就很快用原来的坑把新茅厕建好。”
周长钰拿出来他画的图给陈墨看。
原来的茅厕的粪坑填一部分,周围加高,最上面放一口大陶缸。
这样就是用原来坑的一部分和地理位置,堆高厕所的地面高度。
“加一口大缸后就不会渗透,同时更有利于发酵。雨水除非太大,不然无法倒灌。大家不容易生病。”
周长钰介绍工程量,不大,不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
“大缸贵吗?”旁边的陈老三考虑到成本问题。
“我打算以村子加强民众卫生健康安全意识的名义向户部申请补贴,不过不能直接送户部。
大家知道,我不是东主,我没本事请户部尚书到家里随便吃顿饭。
我向县里申请,县令综合考量,看为民众提供大缸后百姓的健康有了进一步保证是否划算。”
周长钰没想过叫村民来承担,村民负责挖和建就行。
“这事朝廷还管?”陈老三觉得属于自己家的问题,官府凭什么给出钱?
“三大爷,我们不生病,干活就多,干活多收的粮食多,冬天种大棚交的税多。
给朝廷增加了税收,朝廷拿出来一部分给我们,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是这个理儿。”村正陈墨点头,对,村子种大棚蔬菜交税。
村子去长安和县城买东西,商家交税,商家交税后会抬高价钱,自己买东西就是交税。
陈老三想一想,跟着点头:“对,不生病,咱们才能多做事,病倒了少干多少活儿?一家都拖累了。”
“既然如此,我去申请了啊,陈伯帮着在村子里的说说。”周长钰进行下一步。
“县里能答应吗?”陈老三表示担忧。
“县里也有李家庄子的人,这事在理儿,怎么不同意,小心李东主弹劾他们。”陈墨觉得没问题了。
李家庄子的村官,向李家庄子的县官要缸,还合情合理。
凭借县令和县丞,他俩敢不答应?
“好,我就能干,两天的活儿,儿媳妇要奶孩子,不干活。”陈老三感觉赚了。
人家是为自己好,都知道有粪水容易生病,现在喝水都烧开水。
关键是赚了一口大缸,管那口缸用在哪呢,是自己家的了。
“另外咱们村子的水渠,是泥渠,我想申请一下水泥,建水泥渠,方便清理。
草棍、树枝、树叶子,还有泥土进去,不管是捞还是推,都比以前的渠好用。
我去申请水泥,村子里的公共资金能不能用来雇佣工盟的人帮忙干活?”
周长钰放低了声音,要用钱了,村子里的钱,属于大家的。
“县城路边的水泥渠?给,不要钱的水泥,雇熟手干活,值。”陈墨想了下,再次答应。
“钱留着作甚?又不能下崽,日子好过了,不能一下雨水排不出去,要低一点,两寸吧。”陈老三附和。
他家里有钱了,开始追求生活质量。
遇到下雨的时候,泥渠才不好清理呢,尤其是冲下来的泥土,跟着泥渠里的泥混在一起。
渠就总堵,大家捞草棍的时候再掏泥,可费劲了。
现在水泥钱不用自己出,自己就是占了便宜。
陈墨露出担忧的神色:“都靠李东主的面子,好吗?”
“与东主无关,我申请的时候会报上一个项目,也用水泥,然后咱们交税,养猪。
水泥地的猪圈,方便清理,不是种猪的公猪就劁了,长得快。
原本想要带大家养鸡,大家在养,无须集中管理。”
周长钰又说出来一个帮助地方发展的方法。
“村子里的钱?”陈墨不想给了。
“有三种模式,一个是完全引入商家,咱们提供土地和劳动,与商家分成。
一个是完全村子出钱,到时候去掉一应费用,钱归村子。
另一种是商家出一部分,村子出一部分,村子占的份子多。”
周长钰伸出三个指头,各种模式有优缺点,风险和收益成正比。
“是李家庄子出钱?”陈老三眼睛亮了。
“李家庄子可以出钱,却不一定非得是李家庄子出钱,其他商人愿意投资亦可。”
周长钰摇头,他没打算非要让庄子拿钱投资,他会去找别的商人谈。
陈墨再次沉吟起来,十几息过去,他问:“抓多少猪来养?”
周长钰比划两个指头:“二百口,太大了,朝廷不会给那么多水泥,太小了又无法形成规模。”
“你会养?那么多?”陈墨又问。
周长钰笑了:“会,东主专门教的,李家庄子的牲畜养殖更多,还有家禽。我们必须学,还亲自去猪场干活。”
“养了,不用别人,村子里出钱,赚钱也是村子赚,赔了一起赔。”陈墨有魄力。
其实他是相信李易,李易教出来的人不会差,不就是养猪么。
村子里的人自家养的猪又脏又难闻,不如用新方法,还有猪粪能用。
“猪吃粮。”陈老三担心耗费粮食太多。
“小猪吃得少,等再大一大,麦子就收了,麦麸麦秆子用来喂,到年底前,怎么也能长很大了。”
周长钰依旧是有办法,时间卡好了。
第八百三十二章 新有九姓迁内地
两坡村的村正陈墨对周长钰提出来的各种办法十分支持,他发现周长钰比上回的村官强多了。
说出来的办法都是成套的,而且还会帮着申请资金和补贴。
问他细节他都给你讲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让人觉得可行。
既然如此,村子里有钱,为什么还要让别人进来?要赚就多赚。
周长钰在两坡村开始忙碌,其他的官员在别的村子也想尽办法。
有挨着河边沙滩地多的,就让大家多养鸭子。
有在山脚下,山属于小山包的,以丘陵形式分布,就叫村民养更多的鸡。
还有天然池塘的,养莲藕和鱼虾。
组织人手一起制作小吃,向外贩卖的。
附近河流比较不错,建立成群水碓,帮着进行粮食粗加工。
山上中药品种好,适合某种中药生长,大面积人工种植。
附近有能当化肥的矿石和其他用途的矿石,组织人手鉴别、开采。
每一个官员都非常努力,根据自己所处的村子具体情况来安排事情。
上一任又干得不错的,给留下了开头,就顺着别人的继续发展,不去争那个功劳,不改变。
许多官员就做不到萧规曹随,除非之前当地方官员的人没有离开,而是提拔上去了,那才会照着来。
不然的话,新官一想,这么好的办法不是自己提的,做好了岂不是给别人增加政纪?
不行,改了,换一个,这一套全不要。
李家庄子出去的二百二十个官员不那么想,前面人留下的确实好,那就继续推动,百姓需要的是好日子。
京兆府范围的村子的村民满意了,尤其是有担心自己照着前面的人的方法操作,眼看要赚钱的人。
他们也考虑过,李家庄子的官员让自己改了,自己改不改?
结果人家不但不改,还帮忙完善一下,称赞前任做得好。
……
科举考试进行着,一天了,不会的就早早出来。
会的继续答,还有的需要面试的等待安排。
天上人间,宋璟四个人聚集在一起,之前他们去考场了,快下班之前去溜达一圈。
“元之等人离开,怪冷清的。”毕构看向魏知古说话。
魏知古现在不觉得自己的尚书比宰相们差什么,俸禄低一点,但李家庄子给的福利却不少。
关键是他工部有事情可以找李易,还有宋王帮忙。
“今天众多考生去考明法科,明法倒是不缺人了。”魏知古说起考试的情况。
在李家庄子外面的楼里面住的考生,免费帮百姓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