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的菜是京酱肉丝,里面的酱是面粉糊做的甜面酱。
后来大家也弄不到那么多的甜面酱,就各种酱按照地方习惯来整。
同时出名的天津狗不理包子和全聚德烤鸭,后者就是用甜面酱。
最后大家发现不好吃了,还贵,凭什么?就因为品牌吗?
对,就是品牌。
“把猪肉的肥肉和瘦肉搭配好了,制作成馅往里打水,再蒸出来的包子,就是油多又鲜。
把鸭子使劲灌食,吃得肥肥的,烤完后,油脂的香味会被大家接受。
前提是不能放在庄子里吃,庄子里不缺油水,这两种东西庄户看不上眼。”
李易嘟囔起来,他思维发散,想着想着就想到了两个品牌。
两个品牌在他到大唐的时候其实已经没落了。
最初两个品牌好吃,是因为百姓穷,没有油水,肥鸭子就爱吃,注了水的包子就香。
等百姓不缺油水的时候,吃这两个东西,是尝个新鲜,没有说哪一个人盯着顿顿吃的。
这就是死板,缺少了变通,没把自己的品牌给做大,直到日落西山。
如刚建国的时候,老陈还组织过阿斯匹林的生产。
当时就有人说,外国有,还便宜,何必自己造?
在那个时期,中央政治下,这种言论被认为短视。
后来电子产业发展,有人一样还地球村,不需要自己生产和研究技术。
结果呢?说不给你芯片就不给你芯片。
喊着地球村分工的们就不吱声了,当初不是喊得挺欢吗?
要说没有阿斯匹林那个都写在课本上的事情,喊地球村分工还没问题。
已经经历过的事情,包括原子弹,咋就那么缺心眼?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
别人过,李易不想自己也。
他对宋德说:“告诉庄子工坊,每研究出来一个新的东西,就给最少十缗的奖赏。
当然,自由是没有了,这辈子别想脱离李家庄子,不过允许子弟去当官。
子弟若考不上,我直接给安排,该得到的他们都能得到。”
“是!”宋德就回一个字,记住了,继续鼓励工坊搞研究,哪怕投入很大。
李易又看一眼宫女太监们:“国已不同,则政有所改;内外不一,则民有所变。
中庸之说,非左非右;中庸之思,亦不中间。
如骑马奔驰,动静结合,又如自行车,动中求衡。
不可改者,青山巍峨之势;可改者,流水无常之动。
百姓生活,军队运转,别无二样。朝廷如树,立根稳固,则不应限其叶茂。”
宫女太监努力记,知道,东主突然就有了一些想法,关乎与朝堂和百姓。
“水活鱼出、日转物生。流云送雨,物运少剩。”李易又说一句,背个手往回走。
不想说了,太深,意义不大,赶紧想办法解决眼前的事情,比如……抄医书!
理论知识再丰富,文采再好,都不如扔一本能够帮助治病的医书出去现实。
要么就是新发明点节省百姓时间的工具,还有解决民生的办法。
“记得提醒我,多烧大陶缸,我多赚点钱,让朝廷出点钱,把粪坑污染的事情给处理下。”
说具体,李易马上想到了一个情况。
沼气池没成功,土地粪便污染好办,就是个钱的问题。
第八百二十九章 不曾停止新器具
宫女们满眼小星星,太监们……他们眼中有没有小星星不重要。
宫女们眼里,东主挥手间就是政治民生。
可以志向高远,又瞬间落到民间。
刚开始还说行政呢,转眼就涉及到具体情况。
可惜永穆公主没来,不然东主就是另一个样子,很好玩儿的那种。
东主一遇到永穆公主就变,可有意思了。
当天晚上,李易说的话,还有抄好的医书被送到兴庆宫。
李隆基翻几下医书便放在旁边,原本他都留下了,每一本都是。
誊抄的摹本则在保证不错一个字的情况下印出来,发往大唐各地。
李易从来不在乎原本,李隆基知道,李易最在乎的是大唐的人有没有学好书中的内容,并且应用在百姓身上。
他拿起李易日常说的话的本子,看完后一声叹息。
“叔叔又说啥了?”王皇后接过去,看过:“这不是很正常嘛!得李易者得天下!”
王皇后不觉得哪里有问题,一直就是这样说的,有资格知道情况的臣子都认同。
谁得到了李易的辅佐,谁就能稳定天下,李易的学问是从上到下。
他今天可以指点江山,明天就能低头种田,不服不行啊。
他啥都会,他当宰相没问题,他当工匠也可以。
他愿意教书就教书,他愿意行医则行医。
高兴了他还自己炒菜做饭呢。
李隆基摇头:“非也,朕是想,若朕未龙兴之时,得遇易弟,可少死许多人。”
“才不是呢,也可能多死很多人,他杀人不手软,我相信,那时韦氏和安乐能毒杀中宗,叔叔就能毒杀她俩。
叔叔向来喜欢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而且杀人的时候更激进,从不在乎别人生死。”
王皇后对李易相当了解了,别看李易整天一副老好人的样子。
下起手的时候,绝对果决。
看他杀人,那么多人就被他给定点狙杀了。
关键是杀完了人,他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样子,很平常。
这得是多强大的心理素质?一般人做不到。
至于许多人得罪了他,他没有下杀手,是他觉得对方不值得。
包括想占永穆公主田产的姜家,李易是看对方怎么行事。
后手始终准备着,姜家就是聪明,赶紧卖东西、赔铺子,没挣扎,找李林甫,李林甫并未帮忙。
不然……
“姜皎!唉!”一想到曾经没当皇帝时候认识的人,李隆基又是一声感慨。
王皇后走过来,依偎在李隆基身边。
这个情况李易没看到,否则他会冷笑。
姜皎在你没当皇帝的时候认识你,你给他弄下去了有感慨。
王皇后在你没当皇帝的时候,当初的日子多苦啊。
你过生日连碗面都吃不上,还是皇后他爹把皮衣给当了为你做碗面吃。
然后王皇后一路支持着你当了皇帝,之后呢?
……
李易确实不知道李隆基跟王皇后在秀恩爱,他在设计图纸,照资料上的数据进行设计。
三万募兵全部就位了,在太白山进行训练。
太白山夏天上面也是雪,还是皇家的胜地。
太白山上面有皇家行宫,凡是京兆府周围好点的地方,都被皇家给占了。
温泉民间一个都木有,唯一一个是醉仙居后面的,那个跟皇家的没啥区别。
再往深山里的,皇家占不到,百姓知道有温泉,也不可能专门为泡个澡跑那么远。
李易在画滑翔翼的图,飞的。
跳伞的事情已经成了,羽林飞骑能跳,还懂得自己折叠降落伞,必须自己折叠,别人折叠的不放心。
只不过跳伞是在秋天的湖面上进行过几次,大家还不熟练。
湖面只不过是一种心理安慰,若真的主伞和副伞都出问题,那个高度,掉湖面也是个死。
从一千多米的高度直接拍在水面上,要是能活,水一定出了问题。
好在每一次开伞都成功,副伞都没打开过。
现在是滑翔翼,滑翔翼理论上是始终向下盘旋,但迎面有风,如果控制得好,也能再次升高。
李易准备让羽林飞骑跳过伞的人到太白山上用滑翔翼,新募的三万兵他不想。
太白山海拔三千七百多米,看的不是这个,要跳和滑翔,看的是相对高度。
本地区的海拔就有七百到一千多米,也就是说,相对高度三千米左右。
不然在一个地方,说海拔高度一万米,然后当地的平均高度九千九百米,也就是说从最高的地方到平台一百多米。
跳伞的话,很可能伞都打不开,人就摔死了。
跳伞和滑翔翼要求的是相对高度,与海拔无关。
“背着降落伞,然后先戴护目镜,找合适的位置用滑翔翼去滑翔,一旦不行就松手、开伞。”
李易嘟囔着,认真地照着数据来画,可不敢疏忽。
当滑翔翼配合降落伞……
他知道,吐蕃那里的高山多,一支千人的队伍若是滑下去,卡住关键位置……
最让人恐惧的就是空降兵,空降兵从来不会落在敌人主力部队的前面,保证是后面。
像诺曼底登陆,空降部队的作用才是最大的,哪怕伤亡也不小。
敌人疲于应对,一个个战略要地被空降兵给占了。
当然,不可忽略的是另一个地方,加来半岛。
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行动之前,盟军就一直在采取另一个诱骗计划,叫鬼影行动。
针对的是加来半岛,包括扮演蒙哥马利的群众演员,还有大量的炮火攻击。
牵制了敌军大部分兵力,才使得诺曼底登陆成功,即便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战略上目标达成。
“所以咱们大唐的滑翔翼部队,也要由地面进行配合,空降必须直接打到敌人的重要位置。”
李易想着战争中的一次次经典战斗过程,以及战术部署和战略目标,给羽林飞骑进行新的定位。
就他所知道的经典战役空降兵应用和技术,以及战略战术部署,让现在的政事堂的人想破脑袋都不敢想。
“骨架支撑问题、骨架材料问题、滑翔翼翼翅角度、风向风力高度问题,太白山要选一个合适的地方……”
李易标注着数据、图形,嘴上还不停地嘟囔。
别的部队他信不过,必须是羽林飞骑,上次羽林飞骑就没打好,死了好几十个人,指挥失误。
主要是不熟悉战场,以后不能犯同样的错误。
“差不多了,让工坊造出来,我也飞一飞,我会,我飞过。”李易放下笔,攥攥拳头。
他跳过伞,也玩过滑翔翼,只是那些东西是别人制造的,现在是庄子制造。
第八百三十章 一年到来又科举
“早上的天确实冷,今年不知道考什么题。”
二月初一早,芳林苑的芳林门外面,许多考生等着进去。
初春的天很冷,房檐的瓦上还结了霜。
考生们感觉到冻手、冻脸,身上和脚倒是不冷,换了新的鞋和衣服。
如去年一般,陛下给提供,考完了带上自己的旧衣服和鞋子离开。
王旭把手放在嘴前哈着气,想用呼吸的温度来温暖一下小手。
一同去两坡村当村官的三个人在他身边,大家相处得不错。
“来了来了,一人一份,别吃多了到里面去睡觉。”朝廷的车队出来。
一摞摞的陶碗、竹子筷子。
大桶中装着炖羊肉,羊瘦肉,怕有的学子好几天不吃油水吃到了肥的坏肚子。
加上茶叶蛋和黄瓜小咸菜、馒头。
一人盛多半碗的羊肉,一个大馒头放在汤上面,茶叶蛋和小咸菜扔汤里泡着。
今年的学子多,以前几届没考上又去当村官的人,全要考。
还有从各州府新来的考生,挤在路上。
“朝廷越来越有钱了,舍得给烧地暖、发衣服、文房四宝,今年我一定要考中,当个为民办事的好官。”
夏灏端着自己的炖羊肉汤,蹲在王旭的旁边说。
王旭羡慕地看前面的一些人,他们同为考生。
不同的是,人家当村官当得好,不等考试,已经授了流外官,不是流外一品就是流外二品。
此等人无须参加科举考试,有地方安排。
他们来考,是想考中后给更大的官,从九品。
考上升迁更快,考不上熬两年,也进九品。
像王旭,经过努力学习,村里给个好点的评价。
有个流外六品的身份,却没有地方安排,除非继续去当村官。
县里的小吏都是流外三品以上,京兆府不缺官。
其实所有下乡的考生,都有个流外官,最差的是七品,算是为他们吃苦的奖励。
至少他们能识文断字,比寻常百姓学那点强无数倍。
再连个流外官都不给,他们还怎么活?
“去年考上的李家庄子的官员们接替了我等的村官,你们说他们会不会碰一头灰?”
不远处有人满脸期待的神色在那说话。
大家知道他的意思,你考上了,还是甲第,等到了村子里还不如我们,说明什么?
“东来兄,谁去两坡村了,会不会做得很好?”柴保泓听别人说,也跟王旭说起来。
王旭喝口热乎的汤:“我等俱是去过李家庄子的人,李东主怎么教人,还用多言?
有人想看笑话,等着吧,那二百二十个学子可不白给。
之前的四十二个学子当县官,风头压住了县令、县丞。”
“倒也是,旁人有李家庄子的出身,会想尽办法快速升官,他们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