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河面上一片感谢声和笑声传来。
  庄子上负责搬运淤泥的庄户脸上带着笑容。
  淤泥好,关键淤泥里有泥鳅。
  捞淤泥的人只是干活,捞上的东西全归庄子。
  泥鳅自然是庄子的,可以吃。
  等青松把图纸拿来,李易随手递给郑广。
  郑广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眼睛继续盯着那个手葫芦看,越看越觉得神奇。
  一个人,可以拉动十多个人分量的东西,丝毫不费力,就是哗啦哗啦时间有点长。
  又看了片刻,他带人急匆匆离去,要回工部报告,告诉尚书。
  带走的不止是图纸,还有一个实物。
  工部尚书魏知古不知道自己被改变了命运,他心情好,陛下吃饭都叫上自己了。
  干起活来特别有动力。
  然后就看到了越级上报的郑广,同时知道了李易有发明了一种新东西。
  “往后但凡有李易庄子的事,你直接找我。”魏知古知道郑广越级上报的后果。
  他理解,如果不越级,郑广上官若是不重视,自己就失去很快发现好东西的时间。
  到时候还得收拾郑广的上官,郑广是给自己争取了时间,同时保护了上官,好。
  郑广差点哭了,他就是这么想滴。
  更想过自己要立功,升官。
  等他走了,魏知古自己费力地拖着手葫芦去兴庆殿,理论上他应该去政事堂找宰相。
  他知道政事堂在哪,闭着眼睛都能走过去。
  但他就是不去,憋一口气。
  等到了兴庆宫求觐见,进去后看到了三个宰相。
  他艰难地把手葫芦给拖进来:“陛下,臣工部水部那边员外郎郑广于李易庄子获知一神器。”
  “又是神器?”姚崇看那带铁链的东西问。
  “陛下,用此物,一人可使十人力。”魏知古没搭理姚崇,直接对李隆基说。
  李隆基亲自上前,接过图纸,看使用说明,吩咐人去安排。
  片刻后,殿外支起来一个大架子,手葫芦吊上去。
  下面由几个力士搬来一个大石锁。
  魏知古动手,把石锁给穿上,挂在手葫芦的一端。
  接着他站在另一边,哗啦哗啦拽铁链子。
  拽着拽着,足有千斤的石锁离地、升高,魏知古继续拽,石锁越升越高。
  李隆基看了,深吸口气,道:“若是配合着桔槔一同用,搬运重物可就轻松了。”
  他想的东西没错,吊车,或者说是塔吊更准确。
  三个宰相看着魏知古那羸弱的老身子骨哗啦哗啦,竟然把那么大、那么重的石锁给吊起来,自是吃惊不已。
  “李易唉”姚宠一句完整话都说不出来。
  张说则学着以前看过的李易的样子耸下肩,不想说话,跟人比,自己不怕,可李易根本就不是人。


第七十三章 魔鬼训练模式
  “搬家了,搬新家了。”李易庄子上第一批来的佃户、工匠、退伍兵们在欢快的气氛下搬家。
  他们不住棚子了,楼房好了。
  三栋四层的楼修好了,一栋楼四个单元,一个单元八户。
  他们一共是五十六户,有的孩子长大了,单独分一户,但是不现在不给,空着。
  以后娶妻或招婿,才会分配。
  现在能住九十六户,只有第一批人有房子,其他人还要等,哪怕房子空着。
  李易故意的,他要拉开前后的时间,给予最先来的人更多的好处。
  后来的得等,这样才懂得珍惜。
  不然的话,一个公司,打江山的老员工和新员工一样的待遇,那能行吗?
  后来的是二十个工匠家庭,他们羡慕,却不生气。
  因为再盖好一栋楼就给他们分,他们觉得东主做得对。
  旁边地基打好的有六栋楼呢,下雪之前就能住进去。
  现在天暖和,吃穿不愁,自家娃娃无论男女,全去读书。
  三千士兵看着,想到了自己的家,面前的楼房太漂亮了,看着就结实。
  等别人搬家的时候,李易趁机拿出喇叭。
  “我叫李易,本庄的东主,陛下叫我带你们玩。”开场话先说出来。
  三千士兵感到心跳加速,有人脸色都变了。
  没有一个笑,想哭的倒是不少。
  “明天是八月初一,我看你们很不错,想不想让家人也住上同样的房子?想不想?”李易问。
  “想!”士兵扯喉咙喊。
  “只要不退出的人,三年,不,两年内,我给他的家里修同样的房子,战死的也给,受重伤退伍的,给。”
  李易承诺,三千套房子,到时候运水泥过去修。
  两年天上人间持续赚钱,修房子用不了多少,剩下自然是以后人多了再给盖新房。
  那钱属于单独的一笔账,自己一钱不取,以后万一李隆基亲自过来问,就把账给李隆基看。
  自己的人工都算白搭进去的,还有学子的人工。
  士兵们动心了,他们丝毫不怀疑李易会做不到。
  实在是最近看庄子,明白庄户过的是什么日子。
  尤其是酱油,天天早上扑卖,钱跟流水似的进来。
  庄子上的人也上夜校,娃娃每天吃什么李东主亲自过问。
  上厕所不用厕筹,用毛边纸。
  还有许多东西是不要钱给下面的村子和外来的人用。
  自己除了每天输的那个队伍,其他的顿顿吃肉。
  输的那个是不吃肉,可是吃菜有油,菜里的油并不少。
  吃不上肉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丢人,凭什么都是人,自己排后面?
  士兵们心中有股子劲要使出来,为了荣誉,为了家人。
  然后八月初一到来。
  他们想死的心都有了。
  训练的项目突然额外增加,政治课都不上了,就是练。
  一天只能睡两到两个半时辰,根据每个人身体素质情况不同,接受的训练强度也不同。
  但每一个人都感觉自己下一刻就要死掉。
  不行了,坚持不住了,想退出去。
  “想退你们就说,我马上让你们回去,同时取消所有待遇,没关系,我相信你们即使退了,也比以前强。”
  李易站在一辆可以制造的医疗车边喊。
  设备就在车上装着,只要有人倒下,他就立即施救。
  三千士兵没一个人理会,他们在拼命。
  退?退了回到家里怎么说?都是折冲府的人,有的还在同一个折冲府。
  别人没退,家人过好日子,自己退,这辈子都抬不起头。
  死,可以,说好了训练死也算战死。
  退,不可以,退了生不如死。
  几个人抱着一个大圆木在泥里做各种动作,大喊、哭,后来喊不出声,哭都没力气了。
  士兵们煎熬,李易陪着。
  李易觉得像回到了当住院医时的样子,随时能睡,随时能醒,并且马上投入到工作中。
  好在他不用像士兵那么累,体力有保障。
  士兵们终于知道李易那句最好玩的日子是昨天是什么意思了。
  现在连做恶梦的时间都没有了,随时处在崩溃的边缘。
  每一组的士兵强度不同,相同的是感受没有差别。
  身体素质好的强度更大,身体素质差的强度弱,但承受起来观感一样。
  “我是李易,本庄的东主,陛下叫我带你们玩,玩不下去的,我想跟你们说,退了吧,何必呢,死了可就什么都没有了,看不到以后,活着或许还有机会。”
  李易抽空拿着大喇叭喊,攻心。
  士兵一个字,不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想听。
  他们想着之前说的盖新房子的事情,两年内给盖好。
  如果退了,旁边邻居起了房子,自己家还要交租庸调,这能活下去吗?能吗?
  死也要死在这里,没有退路。
  而且人家少年东主陪着,有人不行了,东主很快又给救回来。休息休息,马上再进行训练。
  以前还有晚上睡觉的时候被折腾起来,心中抱怨。
  此刻哪还有晚上和白天的区别?就是各种项目练,然后有人喊休息一刻钟,躺下就睡。
  等着再有人喊起来,就得爬起来。
  八月十五,整整半个月,李易快受不了了。
  他给了大家半的假,自己和士兵一起囫囵地吃了顿饱饭,和衣睡去。
  半天过去,李易先起来。
  拿着大喇叭。
  “大家好,我是李易”
  不等他喊完,所有士兵像条件反射一般起来,飞快地集合好,有人眼睛还眯着呢。
  “训练开始。”李易喊,按照项目,士兵又继续下去。
  负责带皇庄人照看马匹的王兴最近没挖新鲜的大体老师,但他过来看。
  看到士兵的训练,更看到了李易在旁陪同治疗。
  士兵和李易的休息时间差不多,士兵是训练累,李易看病也精神集中。
  王兴除了佩服,想不到别的。
  那么累的情况下,李东主看病的时刻居然依旧稳得叫人不解。
  这是经历过何等的煎熬,才能随时爬起来立即给人看病,并且不出错?
  王兴服了,他觉得换成自己,会突然就死掉。
  学子们也瘦了,他们轮换着按照计划叫士兵做什么,不行就喊着要淘汰,士兵马上拼命。
  孩子们的课程又不能落下,他们每天每个人最多睡三个时辰。
  庄户们不去打扰东主,自己学,自己做。
  宋德一次次强调,这个时期,谁出问题,就赶出庄子,一家人全出去。


第七十四章 吐蕃真打过来了
  长安城中,一队又一队的六百里急报过来,又换上新的人和马冲向陇右道东道。
  王皇后还未显怀,她今天晚上陪着李隆基在看地图。
  “叔叔从哪弄来的这等地图,太详细了,三郎,你晚上走么?”王皇后看着地图问李隆基。
  “今天不去别处。”李隆基说。
  王皇后怀孕了,他就应该去其他女人那里。
  不过他有二分之一的时间在王皇后的宫里度过。
  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但现在却成为可能,因为李易给写的东西里就有丈夫要多陪妻子。
  李隆基想到了李易说的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他怕自己在皇后怀孕的时候宠了太多的女人被易弟知道了,易弟会看不起。
  是的,李隆基害怕李易,怕李易和他生气。
  李隆基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就希望用三哥的身份与李易接触,然后一起开心,没有烦恼。
  “三郎你看啊,这里是红河谷,若马上那里下雪,显然吐蕃军队得绕路,红河谷红泥多,不利于马匹,雪初落,地泥泞。”
  王皇后对着李易送的大地图分析吐蕃进军路线。
  是的,她就有这个本事,李隆基当初都想退缩了,是她鼓励,并且找人一起帮忙,才夺下了皇位。
  然后她就不管别的事情了,在后宫带着宫女太监们玩,想帮丈夫稳住后宫。
  可惜
  李隆基收回心思,仔细看和听,这老婆可厉害这呢,武将世家。
  “而绕过红河谷,只能从旁边的神语小山旁通过,那里有我大唐的边军,一支始终在边境巡逻的支军,易弟说过,这支支军就够了。
  那么支军若赢,咱们的主力就要前突,把神语山堵住,一部分顺着山口冲过去,吐蕃定然防备不足。”
  王皇后笃定,前提是吐蕃要来打,而且要下雪。
  眼下快马送来的情报显示那边还没下雪呢。
  就在这时,高力士的声音在屏风外面传来:“陛下、皇后,秦州八百里急报,五日前小雪飘落,当地乡老望天,言说不日便有大雪。”
  “好!”李隆基使劲一拍自己的大腿,易弟所言不差。
  “叔叔妙算无双。”王皇后更吃惊,她知道作为一员将领,如果能提前半天知道天气和情况,那就厉害了。
  可是叔叔李易,岂止是半天,这难道是姜尚在世?
  李隆基心情大好,晚上睡觉就搂着王皇后,没其他心思,他的精力都放在了吐蕃叛的事情上了。
  九月二日,八百里急报。
  吐蕃突然撕毁盟约,与神山进如一万余骑,未到秦州,便被边军支军所破,吐蕃狼狈而逃。
  薛讷、张思礼各带一部,入吐蕃反击、报复,其余将领死守神山口,阻吐蕃于境内。
  另各州府军运动集结,欲全歼入唐吐蕃军士诸部。
  李隆基激动得浑身发抖,太爽了,果然打过来了,然后没打过。
  接着不等他们撤退,我大唐军队冲过去,其他的拦截,不让他们跑。
  好,过瘾。
  易弟
  李隆基又哆嗦一下,这这易弟
  “料尽天下事,独守一庄闲。”李隆基突然说了一句。
  殿里的三个宰相加个尚书四个人,知道陛下说得是谁。
  他们也恐惧,诸葛亮么?周瑜吗?
  人在庄中坐,决策万里遥。
  你问我便答,缺东西我就有,这是李易李东主?
  李易还没得到边关战时的情报。
  他刚睡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