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构不信,他不但不信李易找女人,还不信南曲的人过去只为了三首歌。
只是他猜不出来具体的事情,只能等待,希望能够过一个安稳的年,还有一个多月了。
第七百五十四章 米粉分级求相见
住进了新家的百姓们正在熟悉周围的情况,包括邻居,家的位置。
有人还琢磨着是不是能够养鸡,下了蛋,总比买便宜。
粮食价钱低,给鸡吃麸子也行。
今天他们看到不知从哪来了许多人,他们在旁边的地方盖起了棚子。
过去一打听,才知道是从华州那里过来的,说是被一个叫畅快米粉的商行雇佣。
至于畅快米粉是谁开的,不清楚。
临时租的离家庄子的地方,正在大量购买竹子。
百姓看了看,发现没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又继续顾着自己的生活。
从华州被雇佣来的人确实不清楚背后是谁,反正给的工钱多,过年前的时候就回家。
米粉大家都知道,不过长安地方吃的人少。
百姓们没有闲心了解畅快米粉商行,李成器他们不可能不知道。
李成器问了问,没得到答案,找东家也找不到。
他到李家庄子,找到李易:“易弟,畅快米粉……”
“我的,我想试试不用李家庄子的名头能不能作成事。”
李易直接承认,就是他的,他要卖米粉。
“为什么想起做这个?”李成器纳闷,好好买卖不做,非要再弄出来一个米粉。
“新的稻子,产量会增加,现在长安城中有不烧陈米,陈米吃着不好吃。
而制作米粉,陈米才是最好的,我把它们变成好吃的东西,又不浪费粮食。
等着籼米的数量增加,库房堆不下了,制作成米粉,给边关的将士们送去,吃起来方便。
当然,一起送的还要有肉干、肉松,不然米粉的营养少。”
李易说起处理陈米的情况,陈的米不好吃,新米才香呢。
现在京兆府的百姓生活水平提高,都想吃新米,吃麦子就磨成面。
从洛阳到长安的陆路修好了,始终有车往来。
下雪都阻挡不了他们,分段用马拉着除雪工具清理一下即可。
“米粉批发着卖?”李成器颔首,对,陈米他不吃。
“不批发单独的米粉,配套,可以购买竹筒装的,价钱高,也可以买散装的。
或者是买一个竹筒装的之后,再买散装的,吃的时候放在这个竹筒中。
里面有用醋泡的又烘干的小的豆泡,油炸的。
同时也有盐和花椒面,再配上干的葱花。
吃的时候倒上热水,跟方便面一样。不用竹筒的米粉用草纸包上。”
李易边比划边说,他没有塑料口袋,醋无法正常保存。
就像制作醋布一样,豆腐炸成豆泡,放在醋里泡,等干了就有醋味了。
其他的东西用小纸包包上,吃的时候倒进去。
李成器咽凉下口水:“可以放个咸蛋或肉干,装在竹筒里,价格高一点。”
“好主意。”李易伸大拇指。
他要在南曲‘大家’选拔歌手的时候用这个东西打广告,再看广告效果。
当然,现场会提供米粉,参加比赛的和评委们、工作人员免费吃。
观众享受一下打折的价格,吃完了帮忙宣传。
可惜没有电视传播,更没有网络,唱歌的人歌声传不了多远。
他不可能把自己庄子上的设备拿出去用,那样没有推广性和普及性。
凭嗓子喊,让更多的人听到,就和地方唱大戏一样。
李成器心中想着吃米粉,突然间来了灵感:“易弟,为兄知道如何装醋。”
“怎么弄?”李易好奇。
“蜡纸,在纸张上涂一层蜡,怕有毒可涂蜂蜡。”李成器一副我很厉害的样子。
李易:“……”
“大哥,用毛边纸包装已经很贵了,换成蜂蜡,一包米粉的成本过高,普通百姓吃不起。”
李易从价钱上说,他没想把米粉卖成奢侈品。
他想让米粉与方便面一样,百姓想吃,比自己下面条多花一点钱即可。
“你制作两种,一种寻常人吃的,一种富贵人吃的。”
李成器出主意,他其实想吃富贵人吃的那一种。
李易发了会儿呆:“要是这样说,我能做的更好。”
李易想起来曾经的方便面和米粉,里面有油包、调料包、蔬菜包。
包呗,用蜡纸包,一份米粉两钱,一套调料,三钱,再用竹筒装,加一钱。
吃一份米粉,六钱,不,十钱,便宜了富贵人看不上眼。
“大哥,你看我这样想……”李易把想法说出来。
李成器继续咽口水:“好,十钱不贵,斗米现在还二三十钱呢。”
李易再次:“……”
斗米便宜了,不再是好几百钱,问题是一斗米十多斤,陈米更便宜。
“东主,外面来个人,说是叫郝灵荃,求见。”宋德又跟幽灵一样跑过来。
“他来作甚?”李成器不解,他见过郝灵荃。
郝灵荃就是在拔曳固当使臣的人,一个小官,在大武军中当子将。
大武军在朔州那里,他到吐蕃的一个小部落里出使。
默啜的脑袋被砍了,郝灵荃就跟拔曳固部落的人一起回来。
默啜的脑袋悬挂在朱雀大街上给人看,主要是给鸿胪寺的番邦们看。
此人为啥要找李易?他认识李易吗?
“大哥我去见见他。”李易听到名字,起身。
他必须去见这个人,同时猜到对方为什么来。
“易弟小心。”李成器点头。
李易在宫女太监和护卫的保护下过桥,看到一个人。
对方就一个人在给免费热汤的地方转圈,看上去很着急。
李易队伍刚出现,此人就向李易这里快步走来,离着十多步远,被护卫拦下。
护卫要搜身,郝灵荃张开胳膊等着。
“不用了,找个地方坐下说。”李易摇摇头,去面摊的地方。
他坐下,看一眼旁边:“诸位,李某有要事,多谢!”
周围吃面的人立即端起碗去别地方,给李易行方便。
“郝将军请坐。”李易又站起来相请。
“我就是个子将。”郝灵荃搓搓手,显得很局促。
“能主动跑去后突厥拔也古部进行联络策反,并且帮忙杀默啜的,就是将军。”
李易再次相请。
“李大夫,你……我……”郝灵荃听到李易的话眼圈突然红了,站在那里说不出话来。
“请!”李易第三次相请。
第七百五十五章 官员如此上奏疏
郝灵荃坐下了,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却不知如何开口。
李易露出笑容:“郝将军可是听闻李某弹劾华洲刺史等人的事情,觉得李某可为将军仗义执言,故此寻来?”
郝灵荃使劲点头:“对,李大夫,我……”
“你有功,大功。你冒着生命危险出使拔曳固,让拔曳固反了默啜。
默啜去打拔曳固的时候,本来已经打了大胜仗,结果你又组织起来被打散的兵偷袭默啜。
我朝有陛下言,杀默啜者,可封大将军,可你到现在也没有被封上。”
李易把情况说出来,郝灵荃就是拼了命去敌人的附属部落搞事儿的。
更厉害的是,他成功了,带着默啜的脑袋跑回来,高兴,要当大官了。
资料记载,郝灵荃没当上大将军,今年也没给封,明年才给封了一个五品的郎将。
大将军可是正三品,差太多了。
然后郝灵荃就哭死了,委屈呀,说好的大将军,凭什么给郎将?功劳又不是假的。
这事是宋璟弄的,宋璟说,若给郝灵荃封了大将军,会告诉边关的将领们主动出击,穷兵黩武啊。
然后今年就没理会郝灵荃,冷处理,过了年,随便给个小官。
“李大夫……”郝灵荃眼泪掉下来,他用袖子擦一下,还是说不出话来。
确实如李易所说,他着急了,怎么还不给官儿啊。
他知道是当朝宰相宋璟不给,咋办?似乎找谁都没用。
他想起李易了,李易急公好义,说不定能帮忙。
过来的时候他心中忐忑,李易只是文散官,敢不敢得罪宋璟?分量够不?
结果听到李易的话,他哭了,李易居然了解情况。
“郝将军,说实话,由于人不是你亲手所杀,而且你直接当上大将军,很可能不熟悉情况。
大将军乃正三品的官,你看从三品的将军行不行?
毕竟是针对宋璟,直接帮你拿大将军,宋璟面子上过不去。”
李易不用郝灵荃说,他自己说,一口一个宋璟。
郝灵荃听傻了,感觉哪里不对。
听李易话中的意思,似乎可以给自己弄个大将军当,却要降一级,变成将军。
自己过来是要干什么来着?对,让李易帮忙说说话,怎直接定了?
现在从二品的文散官如此厉害了?
“郝将军,从三品的将军可否?”李易问一下。
郝灵荃发呆中……
“东主问你话呢。”桃红在旁边说一句。
“啊?啊!行,行,将军行。”郝灵荃反应过来,同时想通了,宫女太监在李家庄子。
李易的文散官和其他的文散官不一样,哪个官员身边带着宫女太监?
“恭喜郝将军了,纸笔。”李易先给郝灵荃道个贺。
青松把箱子打开,取出来纸和铅笔。
李易放在桌子上写:陛下,今天不赏郝灵荃,明天谁还去拼命?臣以为不给大将军,给个将军挺好。
写完了,折上纸,递给旁边的羽林飞骑,羽林飞骑一声没出,接过纸,带上几个兄弟,上千牛卫在这里的马,跑向长安城。
郝灵荃:“……”
他看着李易写的,什么纸?铅笔?写的东西怎么……
朝堂上的大臣们上书是这个样子的?自己官小,果然见识少。
“郝将军,在这吃碗面吧,童叔,按照人数算,一人一碗面。”
李易邀请郝灵荃吃面条,大家都有。
在李家庄子旁边吃饭放心,干净。
葛岩跑了,跑回庄子,等会来的时候拎了四挂大蒜。
李易摘下来几头大蒜,剩下的全给摊主了。
他知道对方不会要面钱,用大蒜顶。
摊主不好意思地接过蒜,赚了。
郝灵荃一直在看,看李易,看护卫,看宫女太监,有种安心感。
正常的面条是清汤面,面黑,九零粉都算不上。
“不要汤。”旁边等着的一个顾客对摊主说,煮完他这一碗才能给李易他们煮。
“好咧!”摊主答应一声,面条煮好放在碗里,顾客端着碗去免费汤的地方。
他用勺子舀汤倒进碗里,清汤面就变成了骨头、菜叶汤的面。
郝灵荃看着:“李大夫,他们……”
“免费的汤比清汤好喝,今天的是猪骨头汤,有时候是鸡架汤。
大棚里的菜,有的叶子不好,就放在汤里了,加点盐,冬天喝一碗,浑身舒坦。”
李易说汤的制作,菠菜了、油菜了等大棚种的菜,不好的,扔免费汤里。
“李大夫,我是说他们在这里吃饭,直接盛免费的汤?”郝灵荃是这个意思。
吃面不让摊主放汤,浇免费的汤,吃饭的人如此多,每天要用去多少煤?
李易点下头:“现在京兆府村子中富贵的人家都会在村口摆上米汤锅和咸菜,不然会落个为富不仁的骂名。”
李易说的是实际情况,米汤是稀粥,大部分是水,喝它饿不死人。
专门给外来进村多的人喝,村子里的人倒是不喝,日子好过了,谁喝米汤啊。
一般是直径二尺的陶锅,煮好了盖上盖子,凉了再加热。
村子里有钱的人为了好名声去做,李家庄子更要如此。
一碗面端过来,李易推给郝灵荃。
面里没有汤,郝灵荃明白,自己端着去舀。
他确实饿了,他是子将。
大将军指挥作战的时候,子将听鼓声、看旗帜,指挥自己负责的队伍。
子将识字、懂战术、会指挥。
故此他才被派出去执行任务,运气若是差,直接被拔曳固的人抓起来送给默啜,命就丢了。
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去策反别人,还把默啜杀了,带脑袋回来,不给大官,多委屈吧。
郝灵荃吃着,李易给他剥蒜,剥好一瓣递过去一瓣。
郝灵荃也不客气,如能当上从三品的将军,李易的恩情大了,不差几瓣蒜。
呼噜呼噜,一碗面很快下肚,没吃饱,差远了。
他脸微微一红,抬头看别人,别人用很正常的目光看他。
没有鄙夷和瞧不起的神色,能吃还不好么。
另一边的兴庆宫,李隆基留下三个宰相问政。
现在问其他陆续会过来投降的部族如何安排,要不要像李家庄子那样给派去种梯田。
李易的‘奏疏’就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