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3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天都等不得啊。”李易亲自过来看搬家的情况。
  李隆基在李易的救护车里,他要看,京兆府最后一处百姓安置的地方。
  等城南和城西的百姓搬进新家,整个京兆府,再没有一个百姓住不进去房子。
  二十个县的百姓房子全修好了,村子中经济条件差的,户部出钱给盖了新的。
  李隆基知道,在京兆府外面,还有百姓日子不好过。
  不过不怕,自己一直在努力,终归有一天能让整个大唐的百姓全过上舒适的生活。
  “十六卫帮忙,不会耽误。”李隆基脸上带着笑容。
  他笑不是因为十六卫帮百姓做事情,而是他对军队的掌控更自如。
  放在两年前,想让十六卫扫雪,十六卫的将士们会抵触,还有大臣给讲各种道理劝阻。
  许多时候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斗争与妥协。
  眼下自己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十六卫啥活都能干,并且非常积极。
  没办法,旁边有一支三万人的羽林飞骑,哪个卫若是不听话,很可能会被裁撤掉。
  外面十六卫每一卫都派出来一部分人干活,这个被派出来可不是吃苦,大家抢着要来,最后需要通过抓阄来决定。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李易出了主意。
  十六卫干活,每一个人有一个档案,上面写,某年某月某日,某种情况,谁参与了什么。
  像眼下,就是扫雪谁参加了,帮百姓搬家谁参加了,这叫民心公益。
  以后要评职称了,不,是要考核了,准备升官,一件件事情就是考量的依据。
  给谁升官需要公示,告诉大家这人为什么升。
  哪个想走后门,公示的时候,就会有人反对。
  扫雪的时候没有他,搬家的时候没有他,给李家庄子巡视的时候没有他,他凭什么?
  上官还要记,谁干活的时候表现如何,然后大家看。
  身边有个人一直在偷懒,记下来的是优,不行,举报哦。
  为了升官、为了过年的时候多领陛下发的东西……
  又错了,是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十六卫的人爆发出绝对的热情。
  走路费劲的老头老太太,十六卫的人直接背。
  乱七八糟的家具,捆在一起,两个人抬杠子走得飞快。
  “放我下来,不用背。”一个老太太在一个人身上喊。
  “大娘,没事儿,我有力气。”背人的脸上满是笑容。
  “我要坐车,李家庄子的车,把我家的缸放下,别抬着走,万一摔了呢,放车上。”
  老太太急了,大声嚷嚷。
  “好,放下,大娘,其实背着走才好。”这个右金吾卫的人没办法,只好蹲下。
  他想表现一下,可惜李家庄子怎么可能不考虑搬家时候运输问题?
  李家庄子派来一大群车,东西放车上,走路不方便的也乘车。
  年轻人跟着走出去五里的路就到地方了,又不远。
  李易的车慢悠悠走着,从城东到城西,距离不短呢。
  除了郭子仪一个人负责赶车,周围没有任何护卫。
  “还需要找煤矿,现在大家都喜欢烧煤了。”李隆基感到煤炭不够用,矿少。
  自从火炕出来,还有土法炼焦的办法出现,百姓和冶炼都需要煤。
  好在百姓用煤面子也行。
  但没有水洗条件,煤的品质差一点,煤泥运输的时候灰大。
  “我再拿出来几个地点,露天矿,有时候上面盖了一层土,还种地呢。”
  李易不愁煤矿,陕西有许多露天矿,旁边的山西更多。
  五百米以浅的煤矿李易都不准备拿出来,深度五百米以及更浅,说明也有深度。
  即便是一百米深的煤层,挖起来也费劲,需要打矿井。
  打井就有危险,不如在地面上一点点向下挖,不规则螺旋形下去。
  大家始终在上面,危险小。
  李隆基还是那么平静:“可,易弟你拿出来地点的东西,李家庄子就是随便用。”
  李隆基无法给李易别的好处,铁矿李易给出来地方,李易就可以优先免费用。
  煤矿的煤泥不值钱,百姓自己运,煤块需要花钱买,李家庄子还是免费。
  “三哥,用救火用的车,在煤矿旁边打出来井,然后洗煤吧,用人工洗。”
  李易想要提高礁石的品质,用来冶炼好钢,只能进行洗煤。
  把煤放在大锅里搅和,然后一捞就可以分辨出好煤、煤矸石,剩下的是洗煤后的煤泥。
  李家庄子运回来的煤块中就有许多煤矸石,不洗看不出来。
  李家庄子自己洗一下,不划算。
  别人洗费时间,庄户们洗,耽误事情。
  “需要人手?”李隆基不去考虑洗煤的难易度,干什么活不累?
  他在想就业岗位的问题,洗煤显然是用人洗。
  “大量的人手,夏天的时候热,冬天冻手,手掌的纹理中都是煤灰,还有裂的口子。
  不过一般的地方用不上,就我庄子用,所以工钱多给,福利跟上。
  庄户洗煤太浪费,让别人去洗,庄子上出钱,哪个冶炼的地方需要好煤,也花钱买。”
  李易知道,对于百姓来说,矸子无所谓,不能烧就不烧呗,烧完了,从灶中掏出来。
  庄子不行,庄子在炼钢。
  “好,从更远的地方招人,到煤矿专门洗煤,带着家人一起洗,孩子送长安官学。”
  李隆基知道从哪招人,生活水平低的地方,尤其是没有田地的人家。
  洗煤再苦,生活有保障,孩子给安排了。
  李易点头:“三哥的法子好,京兆府已经找不出洗煤的人了,从外面调。”
  “以后摇煤球、做煤匹的人都会少了,实在是易弟你总给一些个活儿做。”
  李隆基像抱怨,实际上是高兴。
  干活的人少了,说明活多了,本地没人,外面的人会过来,只要粮食供应上,过上好日子的百姓就增加。
  “易弟,你说一个地方大家赚钱多,周围的人是不是跟着赚钱?”李隆基开始琢磨经济问题了。
  “三哥是说经济辐射范围和区域影响的关系?”李易给出名词。


第七百四十五章 机头易造轨难修
  “你好,我家东主,吃饭了。”
  李隆基安排人手去外面找人来京兆府洗煤,李易继续抄医书。
  他发现大唐的太医署的人学医书很快,上次给毕构问诊开药,太医们就用上了新医书中的药。
  一个是明朝医书上的药,一个是清朝医书上的药。
  既然能够活学活用,还用得那么准,就继续抄吧。
  抄累了,李易过来看看大绯胸鹦鹉。
  结果他又被吓到了,别的鹦鹉喊你好,这两只喊出来三‘句’话了。
  “好,多学几句。”过来送冻海鲜的李成器站在李易旁边。
  从登州来的海鲜,当地天冷了,开始冻冰,大冰块,要井水的。
  海军们带这冰块出海捕捞,捞起来就放在冰块组成的冷库中,再撒上碎冰。
  等保鲜会到岸上,岸上的人把冰水混合物准备好,海鲜扔进去,放在外面冻结实。
  一坨坨的,用草帘子分开,装上车往长安运。
  第一批刚到,李成器没准备卖,大家先尝个鲜。
  “大哥,听说武则天养过一只鹦鹉,能够念经?”李易想起个事情,要真相。
  “怎么可能,鹦鹉要是能讲经,佛教还不把鹦鹉当成圣物?”李成器摇头。
  “我想到个教鹦鹉的好方法。”李成器否定了武则天养的鹦鹉可以背经文的事情后,灵光乍现。
  “什么办法?”李易就像让鹦鹉多说几个词。
  “喇叭,你那个录音的喇叭,用人一句一句教多费劲啊,那个小丫头厉害,把她的声音录下来。”
  李成器指指说出三个词的一对儿鹦鹉。
  李易:“……”
  他根本没往这方面想,对呀,他有喇叭。
  “为兄知道你要卖鹦鹉,不是卖这些,以后从别的地方抓来的鹦鹉和八哥。”
  李成器猜到了,一只会说话的鸟,价格能逆天。
  他的王府中就没有,整个长安城中,会说话的鸟不足二十只。
  他又不能去巧取豪夺,人家养个鸟宝贝着呢。
  如今逮到机会了,易弟会养很多,大鹦鹉到了春天会下蛋、孵化。
  “我是想要开连锁店,每一个店里放一对儿鹦鹉或八哥。客人一进门就喊欢迎和你好。”
  李易终于说出他的打算,外国有这样干的。
  李成器倒!吸!一!口!凉!气!
  外面天冷,没有热气吸。
  “对对对,开什么的店,然后放鹦鹉,别人进去吃饭,听到这一句话,一盘菜的价钱应该翻倍。”
  李成器承认会说话的鸟有多大的吸引力,在长安开店,会有人专门为了听鹦鹉说话儿进店吃饭。
  “大哥可是让登州地方的人挖窖储存冰了?”
  李易说起别的事情,鹦鹉还早着呢,现在不急。
  “说了,会专门挖很多冰窖,我总想吃海螃蟹,大,吃着过瘾。
  冬天的时候,螃蟹倒是能抓到,只是没有黄也没有膏,只能吃壳。
  九月和十岁,渤海那里的梭子蟹说是最好吃,没冰送过来,全臭了,干的螃蟹肉差远了。”
  李成器边说边咽口水,馋。
  他又不能跑海边专门吃螃蟹,只能储存冰。
  “大哥我想到了个东西,用铜垫密封的往复式蒸汽机,先把它造出来,我才敢去碰燃油发动机。”
  李易想吃海鲜,很鲜的那种,不是用冰给冻死送来的。
  是送到地方,里面有冰,但螃蟹是活的那种。
  它的要求就一个,速度。
  从山东那边,先修铁路到洛阳,再从洛阳修铁路到长安,直线距离一千多公里,实际距离要有一千四百多公里。
  蒸汽机一小时如果能跑三十公里,五十个小时绝对能到地方。
  五十个小时,螃蟹死不了。
  为什么要到山东?山东挨着海,同时京杭大运河要经过那条线。
  山东属于大唐的河南道,河南道从来都是重中之重。
  “干什么用的?”李成器不怀疑能不能造出来,他考虑的是用途。
  “我试着做个小的,明天螺旋桨船要下水,大哥记得过来看。
  之前做出来的配重比有问题,重新做了下。
  若可行,明年京兆府水网就不用轮船了,换成螺旋桨的船,速度快。”
  李易皱着眉头说,他对蒸汽火车很愁。
  蒸汽机即便造出来了,铁轨怎么办?
  铺一千四百多公里的铁轨需要多少铁?有那些个铁,造枪炮啊。
  百姓家中的菜刀还缺呢。
  造个小一点的,运载量不大的,铁轨是不是可以用木头包铁皮?
  李成器很少看到李易苦恼的样子,遂问:“易弟,可是有为难之处?”
  “用铁太多,等上几个月,我试着在庄子里造一个儿童小火车,蒸汽的,到时你看了便知。”
  李易想到了公园里的小火车,其实是电的,不过做成蒸汽的可以。
  蒸汽机头的自重和拖载东西的重量,看看小轨道能不能行。
  ……
  隔了一天,李成器和李隆基一家都来了。
  小家伙看到李易,露出疑惑的神色,显然是好多天没见,有点忘了。
  李易也不废话,给大家套上救生衣,去灞水。
  船已经从庄子这边的码头上放下去,王皇后抱着儿子,四个人坐到踏板的位置上。
  船舵在中间,李易控制。
  蹬踏板大家都熟悉,没有了两边的轮子,显得有些不习惯。
  “准备,开始。”李易负责临时指挥。
  随着他一声令下,四个人一起蹬起来。
  尾部螺旋桨旋转,船尾泛起水花,初始速度就比所有的船都快。
  即便是轮船也远远比不上螺旋桨的船。
  轮船由于左右两边有轮子旋转,本身就承受水的阻力。
  螺旋桨船的桨在水下,船设计的时候前面是尖的。
  船底的形状也不同,有槽,用来分水。
  四个人快速蹬踏着,船速逐渐提高。
  李易控制的中舵开始不稳了,不是舵怎么摆,船就能够立即改变方向,有个过程。
  “龙舟,龙舟,这是龙舟的速度。”王皇后感觉出来了,赛龙舟的时候,龙舟就是嗖嗖嗖快速前进。
  现在坐着的船,速度和龙舟差不多了。
  龙舟的船狭窄,需要的人多,而且无法长时间保持速度。
  脚蹬的船,显然可以持续更长的时间。
  “好船、好桨。”李隆基如是说道。


第七百四十六章 水果次要军运重
  螺旋桨就是螺旋桨,李易设计的时候一点弯路都没走。
  螺旋桨的计算也是他一点点算出来的,同时给出数据。
  工匠们制作模子的时候,一点点抠,终于把一个模子给弄明白了。
  在传动方面没问题的情况下,螺旋桨旋转,产生的推力是其他桨所比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