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3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灯光并不亮,只是当它挂在那里的时候,给人一种莫名的安心感。
  因为为了杜绝被偷,有十六卫的人守着。
  之所以是柴油灯,而不是煤油灯,是因为煤油要卖。
  石油蒸馏的时候,柴油数量最多,其次是汽油。
  汽油可以制作武器,要留着,柴油拿出来用。
  不单是城南,城东和城西都有。
  这叫亮化工程,石油是免费得到的,煤油用来卖钱,柴油拿出来一部分给夜晚照明。
  天明明是阴沉沉的,刘探看不到夜空的星星,却突然觉得周遭一片光明,呼吸很顺畅。
  “相公,咱们家在这,没有院子和栅栏,全是当朝的官员,有外流官。”
  方氏说起外流官的时候,又骄傲了一下。
  她丈夫是正七品上,外流官差远了,虽然居住的环境一样。
  “厕所远一点的地方,有专人清理,男女分开。”方氏继续介绍。
  此处房子,五十步一个柴油灯,勉强让人看到房子和路。
  说话的工夫,二人来到家门口。
  门忽然打开,两个孩子站在门口:“爹回来了,娘回来了。”
  刘探看到儿女,露出笑容,在司农寺的劳累,瞬间消失,一切都值得了。
  等进去,三个房间看看,书房也转了转,吃饭的地方在正房的后面,厨房。
  一个老头和一个老妪坐在餐桌的旁边等,刘探一进去,老太太起身,老头继续坐着。
  “小探回来了,快坐下。”老太太笑眯了眼。
  “娘你坐着,我洗洗手。今天……香!”刘探闻到了菜香。
  方氏给他打水洗手,老头出声了。
  “宫中黄门之前来了,送饭菜,还有一缗钱,说是祝贺乔迁之喜。”老头说出菜是哪来的。
  刘探立即朝着兴庆宫的方向拱手:“臣谢陛下。”
  老头跟着又说:“小黄门留下陛下口谕,说:刘卿,朕眼下能给的就是这些,若觉不足,可与朕说。此乃高薪养廉,望卿明了。”
  刘探一愣,再次向着兴庆宫的方向拱手:“臣知晓,若有不廉,死而无怨。”
  他懂,陛下先给好处,要是还出问题,陛下不会手软。
  他是司农寺主簿,司农寺负责粮食种植技术,他也偷偷往家中拿过种子吃。
  以后不能拿了,家中生活吃不饱,拿种子,原谅你。
  东西都给了,不涉及到吃不饱饭的问题,还拿?
  洗完手,桌子上的一个个盖子被拿起来,露出下面的饭菜。
  饭是大米饭,菜是红烧肉焖油豆腐泡、香椿芽炒蛋、蒜薹炒肉、酱茄条、鸡肉炖蘑菇。
  两个孩子不停地咽口水,馋的。
  “还有六个咸鹅蛋,桌子上的菜够吃了,没拿上来。陛下从宫中送的菜呀。”老太太眼圈有一些红。
  刘探看看菜:“娘,宫中做不出来这个味道,这是李家庄子的饭菜。”
  “休要唬娘,宫里的。”老太太强调。
  “是,娘说得对,宫中御膳房的饭菜。”刘探从善如流。
  他看出来了,鸡肉炖蘑菇的蘑菇是黏团子蘑菇,宫中怎么可能用这样的蘑菇?
  据说李家庄子最爱吃这种卖相不好的蘑菇,可是味道好,比榛蘑、松蘑、猴头都好。
  “给你送了一竹筒的酒,李家庄子的酒,说不能留,竹筒刚灌,留着就渗出去了。”
  老头从旁边拿过来一个竹筒,有个小孔被木头塞子塞住。
  刘探再次确定,李家庄子给的饭菜,不然怎么是李家庄子的酒?
  一竹筒半斤酒,爷俩喝,都喝得晕乎乎的。
  桌子上的饭菜全吃光了,两个小家伙别看小,很能吃,红烧肉一块接一块往嘴里塞。
  吃完饭,刘探在书房坐着想事情,老太太和方氏收拾好。
  “相公,歇息吧。”方氏找过来,脸红红地说道。
  今天晚上,距离长安城十里地方的房子中,不少人都喝晕乎了。
  包括五品官在内,五品官拿到的东西和钱更多。
  翌日太阳还未升起,一辆辆四轮马车到地方。
  车夫吆喝:“上朝了~~~上车了~~~”
  刘探被吆喝声喊醒,头不疼,腰酸,他扭头看一眼同样坐起来的妻子:“这是什么?”
  “相公,不知道啊。”方氏一脸慵懒之色。
  以前住窝棚,一家人住在一个房间中,许多事情不方便。
  昨天搬新家,两个孩子一个屋子,爹娘一个屋子,就方便了。
  方氏起来,穿上衣服出去。
  片刻后回来:“朝廷给安排的车,以后去皇城和回来,乘车。”
  一刻钟之后,马车装上了官员,向长安城行去。
  住在这里的官员们第一次乘派车上朝,稀奇中没配合好。
  “车中有个竹筐,上面蒙着小棉被,装有包子,盐多,不用沾酱油吃,也没有醋。”
  刘探所坐的车的车夫大声说,跟刘探在一起的还有五个人。
  大家互相看看,找到了摆在最显眼位置的筐。
  先掀开棉被,再打开盖子,露出里面的包子。
  “吃。”一个官员伸手拿一个包子,咬一口,香味散出来,肉包子。
  “不晓得以前的事情陛下会不会追究。”第二个伸手拿包子的官员担忧不已。
  “不能了吧,从现在开始。”第三个嘴上说不能,眼中的愁却难以消散。
  刘探吃一口包子,感同身受。
  陛下给的待遇越好,收拾起来就越狠。
  希望曾经的事情陛下不要追究了,往后不做了还不行么。
  一辆接一辆的马车进城,有的直接去皇城,有的去各坊有办公的地方。
  到地方,还有的人包子没吃完,太好吃了,舍不得吃,一小口一小口咬。
  李隆基在兴庆宫开完小朝会,留下三个宰相。
  “此法可好?”李隆基问三人他给官员的待遇。
  “好!”毕构第一个回应,确实好,没花户部的钱,马车什么的俱是陛下出钱。
  “臣请给长安城中其他无车官员配备同样马车。”
  宋璟没说好话,他觉得住远的官员有好处,在长安城中租房子和自家有房子的官员不可落下。
  “臣附议。”苏颋没有个人见解,认同宋璟的说法。


第七百三十九章 人心不定学舌成
  十月二十日,长安城中的早晚许多辆朝廷公车开始接送官员。
  三品及以上的官员有自己的车,有的四品重要岗位上的官员也不乘坐公派车。
  而大理寺、御史台、刑部的官员不与其他人同乘。
  他们担心有人说情或者是打探消息,他们地位超然。
  至于大唐第一巡查团的人,根本没人知道他们整天什么时候出来、要去哪。
  甚至是大唐第一巡查团的一些人身份保密,除了他们自己清楚,别人不了解。
  这些都是在巡查团官员手下办事的人,身份保密,逮到一个情况就暗访。
  晓得事理、情商、智商皆在线的人明白,不该做的事情不能再做了。
  但总有人缺心眼,高压政策之下,享受着福利,还琢磨着怎么捞好处。
  不清楚他们是真傻,还是侥幸心理作祟,或者是舍不得放弃好处。
  长安城中的万年县与长安县的衙役们同样拿到了好处,他们属于外流官。
  有的家在城外,现在住进了新房子,有火炕,免费得煤泥。
  他们比较懂事,珍惜现在的好日子。
  越是生活在官场阶层链底端的人越清楚拿了陛下的好处不办事的后果。
  同样的公车接送,他们很自觉地不去和其他官员乘同一辆车,自己人坐在一起。
  “老徐呀,今天晚上我打算值班,巡逻。”
  一个叫米岚的衙役昨天晚上和媳妇儿度过了愉快的一夜。
  今天上公派车的时候对同僚徐宏厚说,他想主动加班,但是一个人巡逻害怕。
  徐宏厚听明白了:“我也留下跟你一起?”
  “昇道坊那里五天丢了三只鸡,一只鸡对百姓来说不是小事,谁丢了谁难受。
  我更怕的是,现在丢鸡,以后出人命,偷东西的人胆子大了,抢劫可不管那许多。
  长安城取消了宵禁,又不关城门,百姓就指望着咱们呢。”
  米岚说话的时候很慢,语气沉重。
  “咱俩不够吧,万一有危险,不想死,主要是跑得不够快,要是有腿脚利索的……”
  “我晚上留下。”旁边坐着的一个手上拿包子的二十来岁的人出声。
  “呵呵,老徐啊,你太阴损了,我也留下。”另一个年轻人同意了。
  不同意怎么办?两个年岁比他们大的人主动加班找坏人。
  万一找到了,受伤了,或者没打过对方死了。
  同车八个人,车夫和剩下的六个全听到了。
  然后一查,能跑的、能打的竟然在关键时刻不出声。
  “都加班,希望今天晚上能逮到人,以后就省心了,估计是拿不回来被偷走的鸡了。”
  “干活,抓起来,让他或他们干活,比如给李家庄子干活,赚到钱了,补偿给被偷的人家。”
  “对,李家庄子有事情做,接李家庄子的活儿。”
  大家都决定参与了,想要帮百姓做事情。
  好处不能白拿,给陛下一个交代。
  同时还想到了怎么赔偿被偷的百姓,这就是劳动改造教育的萌芽啊。
  ……
  今天的朝堂,开完朝会,毕构旷工了。
  他跑到了李家庄子,他惦记着辣椒面之外的奢侈品税收。
  辣椒面说好了,五成的税,当时可是有其他人可作证。
  比如……宋德,似乎不行,宋德保证向着庄子。
  比如……宫女和太监,似乎也不行,他们同样向着庄子。
  比如……好吧,蜀地盐帮的人跟李易一条心。
  但面对面说出来的话,总不能反悔吧?
  毕构到的时候,李易正在发呆,对着大笼子发呆。
  “小易,老夫……”
  “你好!”一个小孩子的声音传来。
  “好,都好。”毕构礼貌地回一句。
  “你好!”又一个小丫头的声音响起。
  “好啊,玩去吧。”毕构回应。
  “你好。”第三个不同的女娃娃的声音响起。
  “好……啊?”毕构刚要继续回应,突然发现情况了。
  “小易,鹦鹉?”毕构盯着一只只鹦鹉问李易。
  “是大绯胸鹦鹉,庄子上的小丫头有一个先教会了一只鹦鹉你好,结果两天之后,所有的鹦鹉全会了。”
  李易在吃惊,才多少天啊,已经长大的大绯胸鹦鹉,居然就被孩子给教得会说话了。
  有一只说,其他的跟着学,学的还是各自喂养的丫头的声音。
  庄户们在用长竹竿喂鹦鹉,竹竿前面有个酒盅那样的竹筒,很浅。
  庄户每次放一个松子,哪只鹦鹉叫了,就给哪只鹦鹉递到面前。
  鹦鹉叼起来吃,一边吃还一边喊你好。
  毕构听了一会儿:“原来鹦鹉学舌如此容易。”
  “容易?是呀,怎么这么快呢?”李易嘴上说着,心中却给那些个小丫头疯狂点赞。
  他那时养鹦鹉的多了,有多少可以教会说话?
  庄子上的小丫头们,简直……不讲道理了。
  第一个让鹦鹉说话的小丫头,凭她这个本事,放到另一个时代,月薪十万是少的。
  长大的不会说话的鹦鹉,有钱人买去,只要交给小丫头带上半个月就会说话,你说她的价值有多大?
  李易想起了一个可以催眠各种小动物的女孩子。
  上过节目,最开始上国内的节目,她催眠成功,结果国内那些个评委不通过。
  接着她跑到国外上节目,催眠成功,国外的评委们通过,还大量宣传。
  国内之前那个没通过的节目组,赶紧又把人家给请回去,重复一次,通过了。
  这一次事情,就暴露了国内一些娱乐圈人的膝盖有多软、腰有多弯。
  更证明那个节目有多么的不公平、无聊、评委们的水平差到何种程度及脸皮厚度。
  李易认为庄子上的小丫头就是好的,不需要国外的人承认后,自己才承认。
  “老毕,我准备多找几种鹦鹉,回来让孩子们教说话,你说好不?”李易有了新的想法。
  “好,对,多教,能说话的鸟有一些个吧,然后多学几句话,最好是喜庆的。”
  毕构跟着说,看向鹦鹉的时候,有种想要拥有的。
  “若是养出来一只能学舌十种的鹦鹉或八哥,多少钱一只你能接受?”李易笑着问毕构。
  “要是我呀……对呀,小易,养,然后卖,老夫帮你宣传。”
  毕构再看鹦鹉们的时候,眼中是一张张大额兑换券。


第七百四十章 棚户改造利润大
  “老毕,户部和政事堂的事情忙完了?”李易才反应过来,今天不是休息日。
  现在距离午时还有半个时辰,毕构干啥来了?
  “啊!”毕构跟着清醒,不是说养鹦鹉卖钱的时候。
  “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