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没喝,他在努力想,想怎么个意思。
什么叫买卖不赚钱,给官员多少钱。
他要自己想出来,不然显得自己太笨了。
李易不管他,自己慢慢吃,有牛肉,就做了酱牛肉,正好下酒。
想了好一会儿,李隆基终究没想出来。
“易弟说说。”李隆基抿一口酒。
“三哥你是官员,我找你入股,你自己说投多少钱,要做哪个买卖,什么时候要赚钱。”李易给出一个非常宽松的选择。
“我自己说钱数和买卖,还有时间,你就能让我赚到钱?”李隆基发现情况不对了。
“嗯。”李易笑着点头。
“好,我投一百钱,要养羊,五天后就要赚钱。”李隆基还就不信了。
一百钱养羊,五天时间,来,易弟你厉害,给为兄赚一下。
“那三哥你是几品官?有没有实权?想赚多少?七品的想赚十缗,不可能。”
李易又一次问条件。
“兵部尚书,想赚一百缗。”李隆基给出两个条件。
李易摇头:“兵部尚书也不行,一百缗太多,一百钱的投资,五天,兵部尚书承受不住。”
“我是当今皇……”
“好,就当三哥你是当今皇帝,你们没听见啊。”李易接过话。
“这个好吃,蘑菇吸了肉汤的味道,嚼起来还筋道。”
“汤才好喝呢,你们都不会吃。”
“最美味的是辣酱,用牛肉制作的。”
“刚才东主是不是说话了?”
“没,你幻听,不然大家怎么都没听见。”
“对呀。”
太监宫女们突然间说话了,声音还很大。
王皇后在那听着,很想笑。
小家伙出声了:“没听见。”
“三哥,可以了,你说的地位可以,一百钱、养羊、五天赚一百缗。”李易满意了。
“行,为兄看你怎么赚。”李隆基看宫女太监们一眼。
“好,看弟是怎么给你赚到的。”李易一口喝掉盅里的酒。
周围安静下来,大家都想知道,什么手段可以达成这各目标。
“皇帝出一百钱,我出一百钱,养羊,去东市买小羊羔。
到了东市,哎,发现了一只三个月大的羊羔,萎靡不振。
别人都不买,我一眼看出来了,有问题,讨价还价,一百八十钱买下。
随后我就把羊羔给杀了,取出了羊黄,也就羊结石,跟牛黄一样,可以代替牛黄。
周围人要买,我扑卖,正好有个大商人家人有病,需要牛黄却买不到。
于是他出五缗的高价把羊黄给买了,我拿着五缗钱又去买羊,发现有两只羊萎靡不振,我……”
“易弟,别说了,为兄知道了。是不是还能找到商人,而且商人承认?并且买卖的时候交了税?”
李隆基悟了,这哪里是什么买卖啊,分明是用钱砸,生生砸出来一个合理的收入,然后分红。
别说一百缗,只要愿意,一千缗也没问题。
李易倒酒,他对这等事情熟悉。
本事小点的商人,就通过找官员入股的方法来行贿。
一般情况下没人查,若是想查,还是能查出来。
这个小点的商人,不是那种真正的小。
而有本事的大商人,则是让官员买基金。
那种小点的基金,然后用别人的钱来赔,给官员赚,这个就查不出来了,官员属于正常投资收入。
中等的手段呢,让官员买古董,甚至是玉石。
黄金有价玉无价,官员买到手,当场就有人说东西好,求购。
另外的手段是去外面的赌场,赌赢的钱,只要合法纳税,就是官员的正常收入。
不过后来赌场禁止官员去,这条路就封了。
“易弟,官员们这样赚钱?那还不如不赚。”李隆基喝口酒后说道。
“正常买卖就可以,只不过不同品级和实权的官员,在买卖的过程中稍微倾斜一下。”
李易摇摇头,他只是举例子,并非真的按照他买羊的操作手法去做。
大唐长安眼下遍地都是机会,想找个赚钱的太容易了。
“如此也好,若官员赚的钱,足够家里花销,便没有伸手的理由了。”
李隆基说起官员们的情况,有的钱确实少,还在长安为官。
只能去城外居住,然后偶尔捞点,真想治罪,于心不忍。
若是由信得过的人正常经商,官员入股,收入稳定,收拾起来则无需考虑对方不易。
“叔叔,有的官员跑到城外去租房住,其实生活也不好,还有的官员竟然住在寺里。”
王皇后同样了解情况,她的意思是,快点给官员们安排入股。
李易皱起眉头,思忖一番,道:“其实有办法,官员房子的事情最容易解决。”
“如何解决?”李隆基对此最为上心。
“聚居区。”李易指指外来人口住的地方。
“盖同样的楼房?然后把官员们安置进去?”李隆基一下子想通了。
对呀,朝廷在城外学着盖房子,占地面积小,房间多。
像住在寺里的和租房子住的官员,愿意去住的话就安排一下。
哪怕是五品的官员,需要在大朝会上出现也没问题,晚上长安城门不关,早点起来即可。
李易颔首,官员的临时分配房。
他那个时候曾经就有过,级别很低的也给一套房子住。
后来……后来级别高的依旧有,其他的就自己想办法吧。
“冬天盖房子……”李隆基想要早点达到目的,又担心冬天的房子不好盖,地基怎么打?
“可以先搭简易房,有油毡纸。买卖入股的事情,不可能立即赚钱并分红。”
李易想到历史上姚崇辞职后的情况,心中唏嘘。
那么长安还有很多官员需要帮助,尤其是底层的官员。
不能一边让官员努力工作,一边又不考虑官员们的实际情况。
“易弟喝酒,这等事情让朝廷去办,咱们给出个主意足以。”
李隆基端酒杯,他已经有了决定。
明天就下令盖房子,一层的平房,属于官房,这样官员们居住进去,看着也体面。
还要把炕盘上,给煤烧。
第七百三十七章 七天搬家幸福来
长安城南十里,一群人用镐头吭哧吭哧刨地。
城南五里的地方一直到城门前面的路上其实就有许多房子。
像李易那个时候的京城初期,还没有那么多环的时候,也有许多平房一样。
这些个地方居住的人可没有田地,对于他们来说,甚至比不上周围村子里的百姓。
长安这样的位置没有楼房,平房上面见不到瓦,污水横流。
长安城中的繁华似乎与住在此地的人无关,实际上他们白天的时候会到城中工作。
十里就远了一些,看上去到长安城不是很方便。
不过一条水泥路也在修着,从十里的地方一直到连接南城墙的几条路。
把五里地方的位置包含了进去。
干活的人是西南蛮俘虏,十六卫里的左领军卫今天负责看守。
如此大的动静,很快传遍了长安城。
百姓们不知道情况,纷纷打听着。
今天是十月十一,朝廷的官员有的昨天请了假,休沐,有的轮班,今天请假。
刘探是司农寺的一个主簿,司农寺正常有两个主簿。
由于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杂交作物种植,增加到了四个主簿。
刘探的老家在郑州村子里面,被选到了长安当官,一个从七品上的官。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个好官,羡慕刘探的父母。
刘探孝顺,前年到长安的时候把家人一起带来。
包括他的妻子方氏和一儿一女,以及父母。
到了长安才发现,生活不易,凭借他的俸禄根本无法在城里租房子。
只好带着家人到城外住窝棚,好在他的双亲和妻子都能干点活儿。
加上李家庄子不停地给找活儿做,日子渐渐地好起来了。
八岁的儿子进了学堂,每旬考试的时候居然可以拿到奖励。
五岁的女儿也在跟着学拼音,冬天到来之前帮忙打煤坯。
一家人准备再攒点钱,把自己这个破房子修一修。
至于说进城里住,暂时不敢想。
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房价跟着水涨船高。
“相公,那边的动静不小,李家庄子的俘虏在干活,我去打听了,说这里的路要给好好修修。”
方氏在帮着丈夫洗头发,说是休沐,还真是休沐。
男人的头发长,有家人的通常就是家人给洗。
刘探坐在凳子上,面前是个小板凳,板凳上放了个木盆,正在打肥皂。
肥皂自然不是他买的,他妻子到李家庄子外面找宋德要。
要的时候报上丈夫的官职,七品,宋德负责。
再说出家中的人口,六口人,一个月领两块香皂。
以后就不用再说那么详细了,说名字,领包括香皂在内的一堆东西,按个手印。
刚开始有人不愿意去,觉得丢人。
后来发现尚书都去,而且羽林飞骑在,有其他官员家人去,那么自己家为什么不去?
去拿东西,还有的官员以为拿不了几次。
李家庄子为朝廷养官?不得被收拾啊。
结果月月拿,整个朝堂似乎不知道这情况一般,御史台都不出声,好神奇。
刘探低个头,说话不方便,嗯了一声。
方氏自己说:“等洗完了,给你脸上抹一点护肤膏,刚才我出去问情况的时候,遇到了李家庄子的人。”
“他们给你护肤膏?”刘探说出一句话,他眼睛闭着,很不舒服。
“哪里是给我的?相公是官,当然是给相公,凡是在这边住着的朝廷官员都有。
他们正好看到我,给我东西的时候说感谢相公你为国为民所做的努力。”
方氏一脸骄傲的神色,别看一家人只能住在城外的窝棚房子里,丈夫依旧是长安官员。
正七品上的官,到了地方至少是个县令。
“还有一篮子菜,等相公洗好了头发,我给炒个黄瓜鸡蛋,相公喝一碗酒。”
方氏美滋滋地说着,丈夫就是她的天。
城南这里许多官员家中得到了东西,按照品级不同,给的东西数量也不同。
西南蛮俘虏们刨开没有冻实和冻厚的土层,把碎石头填进去,在填沙子。
理论上沙子填完要浇水,同时用铁钎子来回插和摇晃,让水把沙子冲下去,不留缝隙。
由于是冬天,这步先省了,在上面铺土,拿石磙子压。
等到了春天,刨开重新打地基,盖楼房。
将近一万两千的俘虏齐上阵,第一天刨完地,并运输来石头和沙子。
到第二天,东西填充进去,准备上磙子。
第三天的时候拼凑的主板和木板中间夹着石棉被立起来当墙。
石棉也就是火浣布,早就有了,蓝田县这东西多,对健康不好。
李易本来不想用,不过要求工期短,还得保温防火,只得拿出来。
第四天开始盘炕,并且烧炕,这样的火炕不结实,凑合吧,就一冬天。
隔一天上顶,同样是石棉的东西,薄一些,最上面盖油毡纸。
十月十六日,炕席一铺,可以入住了。
这个时候若是把炕席揭起来,便会发现火炕上是抹的泥是一道道细微的裂纹。
需要再烧一烧之后,重新抹一遍泥。
但有烟囱和烟道,正常天气的情况下,炕上不冒烟。
赶上天气不好,烧起来倒烟,需要到外面的烟囱根下面点火。
那里留了一个口子,柴火扔进去,烟向上,空气流动,从炕那边冒出来的烟被引过来。
只要引一下,风道就通了。
以前李易那里的东北烟囱都是这样,有个口子,平时用砖头堵上。
一辆辆的马车、牛车跑过来。
刘探晚上刚一到家,他的妻子方氏立即迎上前,左右看看,没人,张开胳膊搂住刘探的脖子。
刘探被吓一跳,要作甚?
等他故作严肃地让妻子松开手之后,发现个情况,家里的东西呢?父母和孩子呢?
窝棚中此刻是空荡荡的,蜂窝煤的炉子都不见了。
“人呢?家当呢?”刘探瞪大眼睛看着妻子。
“相公,搬家了,十里外的房子是给我们修的,咱家三间房。
地方我去看了,正房的后面是厨房,左右是厢房。厨房两个灶,左右厢房直接连。
东厢房的火道也连着正房,西厢房的火道连在正房前面的小书房中,走地下,转一圈出去。”
方氏兴奋地说着。
刘探的眼睛瞪得更大了。
第七百三十八章 恩重如山暖心怀
刘探被妻子挽着胳膊走在今天刚刚磙压好的碎石路上,天色黑下来。
路两边立着杆子,十六卫的人把一盏盏柴油灯点燃挂到杆子上,每隔百步就有一个。
灯光并不亮,只是当它挂在那里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