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3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买报纸和笔,放在一个个小屋中,后来的人一看就知道情况。
  标记物是传统,才留下。
  若是关裴写的是‘发现大虫,一只,怕伤民,追踪,寻机会猎杀。’
  那么估算日子,胡风吃过饭就得立即去追,六个人想给老虎下套,危险。
  他们七个人带十三条狗,汇合一下,想办法干掉那只老虎。
  另外文字有其他作用,他胡风为什么名气大?
  因为只要留下他胡风的标记的猎人小屋,里面的东西总会增加。
  一般是风干的猎物,或者熏烤过的肉干。
  时间长了,大家就明白了,胡风狩猎本事厉害,能人。
  再一打听,胡风在长安有房子,卖过什么熊啊什么的。
  说明经验丰富,战斗力强。
  别人一问谁厉害,答:胡风。
  这个名气不容易攒,有了本子,谁拿了什么东西,大家就清楚了。
  如此一来,有更多的猎户会准备多的东西,一个小屋接一个小屋送。
  像新手,只能到近的几个小屋,他们频繁往来,带的食物和盐多,大家就知道这些新手不错。
  遇到了会多教给一些经验,顺便帮着新手把小屋里的东西往更远的地方送。并说明是谁提供的。
  文字写下,和账簿一样。
  “师父,我感觉山上不是那么危险了。”胡小光也认识字,会写,而且比胡风还熟悉。
  胡风把他当儿子养,送进学堂读书,他还拿过先生给的奖呢。
  “死掉的狩猎能手都是有过和你一样的想法。”
  胡风瞪徒弟一眼,凭这个本子你就以为山上安稳了?
  水烧开了,一人盛一碗,把一个压缩饼干放进去泡。
  过一会儿,压缩饼干成了粥,大家小口喝起来。
  “晚上轮流守夜,明天一早吃了压缩饼干,直奔九号地点,医用酒精和棉花、消毒的针线留一份……”
  吃饭的时候胡风安排事情,别看徒弟们一个个都成名了,他还是对待曾经学徒时那样不放心。
  他的徒弟们亦如当初,认真地听、执行。
  一夜无事,早上还是泡的压缩饼干。
  狗也吃到了泡的狗粮,精神抖擞地跟着主人前进。
  九号地比较远,有大型野兽,需要下套,还得寻找合适的机会。
  下雪就是机会,雪地上会留下野兽的痕迹。
  比如说松鼠,不但有痕迹,还站在树枝上看这群人与狗狗。
  猎犬同样看到了松鼠,不搭理。
  “给李东主带回去一些吃的啊,师父。”
  胡小光看到松鼠,第一个想到的是找松鼠的家,然后拿松鼠的东西。
  “我是怎么教你的?”胡风不高兴了。
  胡小光瘪瘪嘴:“除非实在是没有吃的了,不然别去偷松鼠的东西。松鼠多的地方狸子和山猫少。”
  “李东主不会要这些东西,大雪天我们上山,带回去的是松鼠爱吃的东西,以为李东主看不出来?”
  胡风又强调一句,一个是松鼠可以帮着判断一带地方的情况。
  一个是李易对松鼠比较好,有人抓到过给送去,全被放了。
  然后就是一部分松鼠留下来,在皇庄、李家庄子、张家村子住下。
  不时有人喂松鼠,松鼠变得不怕人了。
  庄户把吃的东西放在手心里,松鼠会顺着庄户的腿爬上去,站在手心上吃食物。
  庄户另一只手捏着东西递过去,松鼠两只前爪抓住,继续吃。
  吃完了还会看庄户,似乎在问:还有没?
  “知道了师父,李东主喜欢小动物。”胡小光表示明白。
  大家一路赶,快天黑的时候,终于到了九号地。
  九号地是猎人小屋的编号,以前没有这种编号,新修的时候,胡风提出来的,其他猎户遵从。
  大家还会把每个号周围的情况整理一下,供其他人了解和补充。
  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所作的事情有多么伟大,因为他们还记录植物呢。
  草药了、毒蛇了、可以吃的果子了,等等。
  以前他们是口口相传,遇到熟悉的人,聊天的时候说一说。
  现在是记载,只要把册子整理出来,就是京兆府周遭的动植物分布资料。
  “师父,有人,他们怎么在外面?好像在弄网。”
  关林芳举着望远镜看,汇报情况。
  胡风也拿起望远镜,看一眼,认出来了。
  “走,过去看看,他们要不要帮忙,或许是野兽被他们给关在屋子里了。秦岭童家村的人,不是猎户,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胡风认识其中的那个村正,以前打猎的时候去过,四年前的事情了。
  别说是人,遇到的一只狼,他都能给认出来。
  大家跑过去,那边的五个人也没带狗,网张得很不规范。
  “老童,怎么个情况?”胡风端起弩,对着门。
  “鹦鹉,一大群鹦鹉,我们上山要抓野猪,迷路了,到这里休息,然后出去。
  小木头忘了锁门,走在路上他才说,我们又回来锁门。
  结果看到一大群鹦鹉进去了,抓了能卖钱,想用网堵着,老胡你帮帮忙。”
  童村正也认识胡风,寻求帮助。
  “抓野猪的大网想捉鹦鹉?”胡风无语了,鹦鹉会从网眼里钻出来跑掉。
  “折叠一下,错开位置,两层行不?”童村正也不会抓啊,只好临时调整。


第七百二十七章 规矩不改送下山
  “好。”胡风答应,而后他突然想到了个事情。
  “老童,抓了鹦鹉,你们上哪去卖?知道多少钱吗?”胡风问童村正。
  “去长安,听人说过,秋天的时候有人卖,一只鹦鹉卖了五百钱。”童村正指指长安城的方向。
  “你们还要去长安,路远,眼下雪地难行。不如这样,你把鹦鹉卖给我,你说个数。”
  胡风提议自己买,他负责带下去,不用童家村的人忙碌了。
  “你买?你这不是刚进山?又匆匆回去,只为了几只鸟?”
  童村正看着手上没有猎物的众人,十分不解。
  “无妨,五百钱一只,我进去抓,抓多少只给你们多少钱。”胡风坚持。
  “咋能是五百钱?抓也不是我们抓的,我们赶过来,还吃了屋子里的东西。
  大冬天的,我们没办法再叫人来补,想着抓了鹦鹉去卖,把钱给你送去呢。
  何况天冷,鹦鹉说不定要被冻死,让我们带着下去,能活上几只可难说。”
  童村正摇头坚决拒绝,童家村就一个能打猎的人。
  那个人还不是专业的猎户,要不然也不会带着大家走偏了。
  能打猎的人只有一个优点,可以找到猎人小屋。
  他们吃了三个小屋的东西,还用了人家的柴火。
  指望村子里队伍再专门跑一趟送补给,弄不好他们吃得更多。
  他们指望抓了鹦鹉,卖钱,自己留一部分,其他的给胡风送去。
  一片地方的猎人小屋全是胡风后来修缮、新修和放的东西。
  至于说瞒着不说,不可能,村民万一不小心说漏嘴了,周围的猎户就知道了,童家村子还作不作人?
  猎户们从没指望过普通人吃了东西会给补回去。
  但寻常百姓吃了后,下山要告诉一声吃了什么地方的东西,吃了多少。
  猎户们好专门带着东西上去给补上,以免缺东西时遇到危险没补给。
  现在童村正看胡风要买,把话说出来。
  “那这样,一百钱一只,告诉我你们用了哪个地方的东西,我把鹦鹉送下去后,再带东西上来补。”
  胡风也不是傻傻的非要给高价。
  “成!”童村正答应。
  “大概有多少只?”胡风问正事了。
  “怎么也能有十只,很大呢,跟小鸡似的,天知道怎么大冷天的跑到这里。”
  童村正比划着说,对冬天这个地方会看到成群的鹦鹉表示难以理解。
  胡风不去研究鹦鹉为什么要过来,他吩咐:“先砍树枝编笼子,编两个大笼子。”
  众人齐心协力,砍树枝、编笼子。
  笼子中间还放了几根横棍,方便鹦鹉站着。
  胡风拿出来一根长绳子,来到门前,对着门咣咣咣使劲敲几下,拉开门冲进去,关门。
  里面传出了嘎嘎嘎的叫声。
  一刻钟不到,门被胡风从里面推开。
  众人向里看,一只只鹦鹉被绑住了脚,歪头看着外面,偶尔有一只会叫上两声。
  “十六只大鹦鹉,其他人做饭,天马上黑,笼子抬进来。”胡风吩咐。
  众人清理一下屋子,烧上火煮热水。
  胡风解开一只大鹦鹉塞进笼子里,又解开一只。
  一个笼子塞八只,正好。
  鹦鹉有一尺来高,站在笼子的棍子上,继续打量外面的人。
  经过初时的慌张后,它们似乎并不害怕人,嘎嘎叫着,听着很吵。
  胡风去外面,等回来的时候手上多了四根相对粗一点的棍子。
  他顺手从小腿上抽出战术军刀,在那里对木头进行加工。
  童家村的那个小猎人羡慕地看着军刀。
  不止胡风有,他的徒弟们也是一人一柄,刀鞘绑在小腿上。
  这是羽林飞骑的制式军刀,还没全部装备上呢。
  据说可以当小手锯用、当刀用,里面有钓鱼的工具和缝合的工具,以及一个小指南针。
  关键是刀的钢口好,至于锋利不锋利,要看怎么磨。
  显然,胡风他们带的刀出自李家庄子。
  胡风挖出来个槽子,通过笼子的缝隙塞进去,用绳子固定住,继续收拾另外三根棍子。
  等水煮开,大家就着吃饭的时候,十六只大鹦鹉也吃上了饭。
  一个笼子中放两个槽子,一个槽子装水,一个装米粒。
  鹦鹉们不挑剔,喝口水、吃口米,显得安静了。
  蜡烛点燃,一群人吃完了饭,用干草编帘子。
  笼子需要抬下山,外面冷,鹦鹉受不了。
  用草帘子给遮挡住,到山下就好了。
  “老童,身上没揣钱,一千六百钱,回去给你,你们跟我们一起走,到了山下走大路绕远。”
  胡风看看大鹦鹉们的状态,还不错,能吃能拉的。
  “成!”童村正答应了,野猪暂时算了。
  本以为是趁着下雪,容易找到痕迹,结果还是走偏了。
  自己一行人顺原路回去,不如跟着胡风他们,安全。
  一千六百钱,不算少了。
  胡风没用童家村的人守夜,他跟徒弟们轮换着度过了一晚。
  早上起来,把腊肉切成小块扔到水里煮,再加一把干的葱花和香菜,本身是熟了的米粒放在碗中,浇上热汤。
  这就是今天早上人吃的饭,鹦鹉们嘎嘎叫,直到水和米粒放进槽子中,才安静。
  大家抬着笼子,加快赶路速度,中午饿了,喝口酒就算可以了。
  到晚上的时候,在不节省体力的情况下,他们抵达蓝田县。
  被草帘遮挡住的在笼子中的鹦鹉们只是偶尔叫一声,估计大多数时间是在配合晃动抓木头棍。
  到蓝田县,胡风一众人直奔醉仙居。
  “小潭,拿一千六百钱给童村正,找些个谷子或干果过来,给李东主抓了几只大鹦鹉。”
  胡风找到小潭,说一下情况。
  小潭直接把钱给了,又看看两个笼子中的大鹦鹉。
  赶紧找人准备干果,他知道鸟都爱吃这个。
  大家先吃饭,鸟交给庄户们。
  睡了一个安稳觉,天亮的时候,童家村的人走大路绕远回村。
  胡风他们重新补给,要把之前吃的东西补上。
  之前他们回来的时候,扔在九号地一个大背包,现在用帆布打一个背包,背着出发。
  小潭昨天晚上已经让人重新制作了新的笼子,装上车,运往李家村子。
  至于东主怎么给胡风他们钱,不归他管。


第七百二十八章 将来放飞铺路途
  “嘎嘎,嘎嘎,嘎嘎哈,嘎嘎哈……”
  刚吃过晌午饭的李易看着一群跟他喊的大鹦鹉发呆。
  “易弟,这是鹦鹉。”李成器站在旁边一起看。
  “大哥我知道,这叫大绯胸鹦鹉,一尺左右的高度,都是成年的了,不好教说话。它们为什么要在这里出现?”
  李易看着叫个不停的大鹦鹉们,问出了和童村正同样的疑惑。
  大绯胸鹦鹉天太冷了活不下去,从哪跑来的?
  “没下雪的时候天还是有点暖和的。突然下雪,按理说它们会被冻死,正好遇到了童家村的人没关小屋的门。”
  李成器分析着,大鹦鹉怎么来的,醉仙居的人已经说过。
  李易抓了把松子,往笼子中放。
  制作了十二个笼子,看大绯胸鹦鹉嘴的颜色,可以分辨出公母。
  正好是八只公的和八只母的,十二个笼子对应着大笼子,鹦鹉们自己选择。
  一对儿一对儿的,然后七对在一个笼子中,另一只雌的自己钻一个笼子。
  雄的那只想进别‘人’的笼子,被里面的大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