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到那时才明白,自己想太多了。
现在给他留点颜面,救他儿子,他退下去。
“姚崇下去,何人可为相?”李隆基不知道以后的事情,他就是觉得大唐该让姚崇处理的事情都处理好了。
现在下去,以后有事情其实也可以问姚崇,不过不会再给姚崇名义上的位置。
“老宋和老毕,正好,一正一副,宋璟当正,毕构当副,两个人合作,一定很有意思。”
李易想到两个人选,毕构应该是历史上李隆基就想让他当宰相。
结果还没等当上呢,挂了。
历史上的张说早就下去了,然后姚崇儿子死的时候,卢怀慎应该还没死。
源乾曜上来,本应该是接替姚崇,可是源乾曜还不如卢怀慎。
等卢怀慎一死,姚崇权力还是那么大,必须撤。
宋璟就当上宰相了。
现在的情况是一群应该死的人,都活得挺滋润,那不行啊,必须下去。
空出来两个位置,毕构和宋璟一人一个,挺好。
“为何毕构为副?”李隆基想不明白这个,毕构现在是户部尚书,宋璟是刑部尚书。
户部有钱了,权力更大,刑部只能处理小的官员和百姓的事情。
“若毕构为正,则必须换到其他尚书位置,户部管钱,宰相管国,国之用度,全局为上。
户部尚书,钱财为上,两者冲突,到时毕构会用户部之法管国,或用国之法管理户部。”
李易说出他的理由,毕构整天想着赚钱,坐在那个位置上。
当上宰相呢,还整天想着赚钱?宰相应该考虑一国之事。
“可!”李隆基认同,事情就这样定了,宋璟当正的宰相,毕构协同。
可以决定谁来当宰相的李易还是从二品的文散官和从九品的武散官。
一次朝堂都没去过,朝堂上的事情以他为主。
邓州,姚彝的身体状况一天好过一天。
“好药,李易立了大功,当赏。”姚彝不知道自己的老爹要下去了。
更不清楚正是他说要赏的人要求他老爹必须下去,顺便还安排了两个宰相的位置。
他发现自己不用死了,心情好,又派人去长安汇报消息,说自己再过几天就差不多了,不会超过一旬。
阴历进入九月了,本应该死掉的姚彝重新恢复了活力。
他不晓得,他恢复得越快,他爹下去的也越快。
一场大雨下来了,天上的云彩黑黑的,没有任何彩的样子。
百姓们在欢呼,尤其是太行山东边地方的百姓,这一场雨证明旱灾过去了。
长安的百姓见到的是一场中雨,上午的时候下,晚上的时候停,不过瘾。
正常来说,今年从年初到现在,田地要减产。
然后皇帝跑洛阳找食儿吃,两年才回来。
不过今年雨水少没问题,井水与河水多,有水网。
下一场中雨,大家不用再给麦子浇水,倒是省了事情。
雨后,卢怀慎来了,直接进李家庄子的医院,随后转住院部。
“老卢啊,怎么你还是感冒了?我以为之前就过去了,下雨了,你还往外跑。”
李易给卢怀慎挂上了点滴,笑着跟卢怀慎说。
卢怀慎感冒了,咳嗽。
根本没去找太医,直接到庄子,一顿检查,住院吧。
卢怀慎郁闷:“我没往外跑,我是正好在外面,其实并没有淋到几滴雨水,就是突然冷了。”
“没事儿,到我这就对了,你现在是身体机能不够好,喝药治病的速度慢,咱得抢时间。
三天吧,三天后你就应该能好了,其他方面没问题,感冒到我这里,我专门给你一个人服务,你想死都难。”
李易给卢怀慎,还有他的家人吃定心丸。
卢怀慎属于早发现、早治疗的情况。
对症支持治疗就行,没有其他的并发症,好治。
“等病好了,我就请辞,进团儿,轻松一些,不乞骸骨,我觉得我还能活。”
“那当然了,团儿里的具体事情一般不需要你们管,有人手负责,除非收拾一片地方,你们到那里帮着把政务理顺了。”
李易给予支持,别当宰相了,太累,年岁大了就应该找点清闲的事情做。
“吐藩今年会不会主动进攻?听说人员已经交换完毕,还剩下四百多个吐藩人没换。”
卢怀慎即便要下去了,依旧想着朝堂上的事情。
“说明吐藩没少掠夺我们的人,而且我们被掠去的人,一些应该死了,不然怎么可能还剩下吐藩俘虏没换?
今年冬天他们打不了,新换回去的人,士气不稳,有的想要复仇,会做出冲动的事情。
吐藩高层定然知道,所以不可能派他们出战,防守为上。”
李易给分析着,吐藩被抓到的人,吃饭不可能吃饱,连续多日伙食差,身体要养一养。
还有就是士气,更多被俘的吐藩人,不想打仗,少数愤怒的激进派,让他们打仗,他们会冒进。
“我嗓子疼,想咳还咳嗽不出来。”卢怀慎放下边关的事情,跟个孩子似的与李易说自己的身体状态。
“我看看,给你吸个痰,还得吃口服药,盐酸氨溴索吧,我给你扎点滴里去,作用速度比口服快。”
李易先给盐水瓶子里加了药,又拿来吸痰机,呼噜呼噜帮卢怀慎吸下痰。
第七百一十九章 宰相加人梅关修
“可要了老命喽!”被吸完痰的卢怀慎长出口气。
周围一圈护士在看,看李易给卢怀慎吸痰时候的动作,再比照自己的动作。
天冷了,庄子上的老年人咳嗽的多,有的年轻时候留下的病根。
咳嗽又难以吐痰,就需要护士们帮忙吸。
玻璃瓶、单向阀、薄皮管、皮垫密封环,就制作出了简易的手动吸痰器。
使用一次需要清洗后蒸一回,庄子外面给其他医者配备的是没有玻璃瓶,换成竹筒的那种。
“这工具精巧。”卢怀慎看着吸痰器,给予赞扬。
“人类就是通过各种工具打败了野兽,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而争斗,从来不曾停止过。”
李易把手上的工具交给一个护士,又拿个氧气袋给卢怀慎吸上。
卢怀慎用鼻子使劲吸两下:“感觉活过来了。”
等再吸几口,他主动摘下来:“不能太过依赖,享受片刻便不错。”
“对,吸氧舒服,有人会产生依赖感,与哮喘的时候喷的药一样,即便没哮喘的时候也要喷一喷。”
李易对此方面了解,包括不想工作,很多人都是。
“小易,等我辞去位置,会有苏颋加入进来。”卢怀慎说出一个人名。
“哦!”李易平静,苏颋,本就是和宋璟搭台唱戏的人。
正常来说,毕构不死,应是毕构和宋璟一同当宰相,没有苏颋的事情。
毕构死了,才让苏颋上位。
现在毕构活着,为什么还要三个宰相同时在?
自然是自己太能折腾了,事情多,两个宰相忙不过来。
“你对他可熟悉?”卢怀慎想要介绍下苏颋这个人。
“和你一样,把小事情做好了,大的事情不管,指望宋璟来,宋璟私德比姚崇好,却同样是风格强硬。”
李易知道,卢怀慎和姚崇在一起,被人讽刺是伴食宰相。
苏颋和宋璟的关系,比起马上要离任的差不多。
然后是张说,本应该下去的宰相没下去。
毕构的存在和张说很像,不会轻易对宋璟让步。
“正是。”卢怀慎承认,自己就处理小事情,不然两个宰相斗,自己会被收拾下去。
只有在宰相的位置上才能为朝廷出力、为百姓谋利。
下去了,便没有机会了。
“睡一会儿,恢复恢复。”李易把点滴的速度调慢一点。
卢怀慎闭上眼睛,不长时间睡着了。
大庾岭,一大群人在凿石头、刨坑、运土……
队伍的总指挥是张九龄,他还不知道朝堂上会有大变动。
此时他的心思全部放在了修路上,百姓干活的积极那是相当高了。
干完农活,趁空闲,百姓们愿意免费出工,到现在,朝廷的调庸令才送到。
命令张九龄为修路的主事,给百姓二十天的庸算进去了。
百姓们干一个多月了,二十天庸拿走,剩下的时间是他们自愿付出。
他们需要这条路,以前没有人带头,工具都缺。
现在工具不缺了,镐头、钎子、凿子、大大小小的锤子、斧头、锯、铁锨……
朝廷和命令一起送来时,给了二百缗,州府给了一百缗。
换成以前,不少了,二十万钱、十万钱。
但如今这点钱购买篮子、租牲口,没了。
张九龄拿李易给的两万缗买工具和食物,买鸡和猪,还买羊。
主食当然是米了,东西从干活的百姓家里买,价钱比外面高。
百姓们拿到了一点好处,又吃上了‘丰盛’的饭菜。
干了一个多月的力气活儿,不但没瘦,反而更壮实了。
历史上他修的路长二十多里,宽两丈,直接把岭给凿通。
之所以不是一些资料上写的宽十七米,那是因为还有一个关,梅关。
梅关的路就那么宽,别的路进梅关,宽度是对应的。
张九龄自己还不知道,他修的这条路,成了以后的兵家必争之地。
眼下他要修一个城,把梅关包进去,派人值守,猎人可以休息、赶路的人亦可。
“肉骨头汤来了。”负责在工地做饭的人,抬着一个个大木桶赶过来。
全长五十里,不是原来的二十里。
那边村子的百姓都来干活,张九龄答应他们,修完主路,再修一条从主路到各村的路。
今天的路整体打通,之后是扩宽,再修关,顺便种树。
张九龄为了庆贺,买了一百口大肥猪,猪肉用来做菜,带了不少肉的骨头和野菜放在一起炖。
干活的百姓分成段,跑到各自的段里去吃饭。
“不要把骨头啃得太干净了,回头还要炖,留一点肉在上面,再炖的时候可以看到肉星。”
负责打菜的人边盛着菜边说。
“知道了,肉不少,够吃。”
“啰嗦,啃骨头是为了吃肉吗?是吃骨髓。”
“骨头能一直煮,直到把里面的骨髓煮飞。”
干活的人纷纷嚷嚷着,用从自家带来的木碗、陶碗先装饭,再把肉骨头汤连着菜浇上去。
不然就是米、菜、肉一起煮,煮好了就是混合状态,盐也在煮的时候放进去。
张九龄的待遇比别人高一点,他是一碗饭、一碟梅菜咸菜、一根大骨头,还有不少野菜。
“张公,咱们现在干活也能有肉吃。”张九龄的管事看到大家吃肉骨头,很满足,有成就感。
“比不得李家庄子。”张九龄知道管事因何说此话。
李家庄子有钱,干活的人哪怕是俘虏,只要干得好,也会吃到肉。
李家庄子一高兴,可以给干活的人喝羊汤,带羊肉的羊汤。
“张公,钱够把路修完吗?工具都是买的,百姓家中可拿不出来长铁钎子和大铁锤子。
许多人家还用木锨挖地,等修完路,工具能卖上一笔钱。”
管事考虑钱的问题,他在想,是不是先联系上愿意买工具的人,让对方给钱。
钱用来修路,最后工具给对方。
说到钱的事情,张九龄沉默。
钱花得有些多,主要是饭菜好,他不忍心看不要钱干活的百姓因为吃不好而累倒。
另外是买工具,没有好的工具,干活的时候容易出事故。
两样花销大,手上的钱不多了。
“张公,张公,有人过来,说是李家庄子的。”
张九龄刚刚还在为钱的事情烦恼,就有人跑过来传信。
第七百二十章 路要修长鸽要养
听到李家庄子来人,张九龄顾不得吃饭,他站起身:“快,带我去见。”
他知道李家庄子是哪个李家庄子,若是别的李家庄子,说出来的应该是李家庄子谁谁谁。
庄子里可以有很多户人家,单指一个庄子,只有一处地方。
他朝着那边走,那边过来一大群人。
除了人,还有许多辆车,依旧是羽林飞骑保护。
“张公,我是庄子的二管事旬信,奉我家东主之命给修路送东西,另外还有要事相商。”
旬信过来了,东西比较多,人也多,需要一个能管住事儿的人带领。
“多谢李大夫,正好现在吃饭,今天为了庆祝路打通,专门炖的肉骨头。”
张九龄听到有修路的东西,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
旁边的当地百姓围上来看热闹,灞水李家庄子的人来了,还有那么多辆车。
“我们带来了两万个栗子鸡的竹筒罐头,一千个手葫芦、三百个独轮车,还有五万缗的兑换券。”
旬信向周围的人喊,罐头是用来……吃,手拉葫芦方便从山上往下吊运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