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3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去年在黑河,直接游到长安城,又从长安城逆流游回来。
  关键是她去时候带了一篮子四十个鸡蛋,回来的时候是十斤盐。
  篮子里垫一圈纸,盐就放在里面。
  回来后,盐没湿,说明她一路踩水。
  这等水性,还用什么船啊,自己游呗。
  “大头叔,你说这船多少钱一只?我们走单程,四钱,不管几个人,一去一回六钱。
  他们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把船钱赚回去?我还是喜欢大鹅船,比这个小,不过上面有顶。”
  小丫头又整理一下身上的救生衣,打量着船问长辈。
  她第一次坐这样的轮船,上次走去的长安,看到了那边河里别人玩的鹅船,很羡慕,又不想花钱。
  这次卖猕猴桃,她央着来的,不然她的位置会放猕猴桃。
  她给的理由是大家落水,她可以把人救上岸。
  这个理由很强大,村民承认,她才被允许上船。
  大头叔不知道,他估算着:“怎么也得十缗八缗的,村子里送来六只,村正管着收钱的箱子。”
  “李东主居然不怕我们不给钱,从村子去长安,那里有人管,从村子去旁边的村子,一次一钱,没人管。”
  比小九大上两岁的人说出来船的运营模式。
  村子和邻近的村子走,一钱,回来也是一钱。
  村子去长安,四钱,回来两钱。
  每个村子的村正管此事,有个箱子,谁要用船往箱子里扔钱,一个月村正把钱送到李家庄子一回。
  没有专门派来人管,村民靠自觉。
  “有村官啊,村官帮着看。”小丫头说到村官的时候就笑,她看到了笨笨的村官,居然不会喂猪。
  “村正管着还不够?”大头叔强调村正没有问题。
  村正属于官,这不就是派官看着么。
  小丫头左右看看:“小九哥,不如你去当货郎,河上有水的时候,你带着货物挨个村跑。”
  她想到了好主意,听说江南水乡的地方,货郎不是挑担子卖东西,是在船上跑来跑去。
  “保证会有,但我不作,我要跟着灞水李家庄子干活,李东主总能找到活计给大家。”
  小九摇头,他水性不错,却不喜欢整天在水上呆着。
  他看看船两边旋转的轮子:“其实这个船可以用篙撑,水浅,六尺到八尺的深度,三丈左右的宽度。”
  “竹篙逆流太累,适合平静的水和短程摆渡。”大头叔说。
  “顺流用,逆流的时候不用。”小九跟着说。
  “顺流的时候为什么要撑篙,顺着流就冲走了,不过加上个竹篙速度快,就是这种船不怎么适合。”
  小丫头反驳一句,又觉得有道理。
  四个人蹬着船、聊着天,丝毫不觉得累。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京兆府一条条小河上,有的人根本没有什么东西要卖,随便问邻居们卖什么,凑一堆就出发。
  单纯地是想玩这种轮船,体验一回。
  长安城周围修了不少的小码头,用来给轮船靠岸。
  灞水自然也有好几条水渠连过来,从西边和西北进灞水属于顺流,从南边进灞水是逆流。
  有的船控制不好,会碰到一起,大家再努力地分开。
  李易站在桥的另一边看,摇下头:“要有个交通规则,小船碰小船不怕,大船碰小船,小船就碎了。”
  “是操作不熟练,大河上不是轮船的小船也不少,他们都懂得怎么躲开大船。”
  李成器站在旁边知道情况,许多人第一次操作船只,越紧张越出错。
  他这回来专门为了送海米,金钩海米。
  海军在那边捕捞的,全是很小的虾,送到岸上,用大锅煮,放一点点盐。
  等煮熟了再摊开晒,同时,海米的外面会有皮,这个皮需要单独加工,打下去。
  把干了的海米放在袋子里,开始摔打,打一打皮和脑袋就掉了。
  过筛子、簸箕。
  被打掉的虾皮和虾头,可以用来添加到饲料里喂鸡鸭。
  李成器的海鲜捕捞、加工在那边都形成规模了,当地的人一起帮忙处理。
  这种干的海米在黄河有水的时候用船运到长安,长安的海米价格掉下去三成。
  “易弟,没想到长安的百姓这么爱吃,他们说,海边的百姓不吃海米,都吃大的虾和鱼。”
  李成器说起了海米的事情,都是小东西,比大虾差远了。
  “内地许多人爱吃海货,这便是交通和商业的重要性,尤其是贻贝,制作成淡菜,海边的人也比较喜欢。”
  李易对金钩海米就比较爱吃,当零嘴吃。
  “从洛阳到长安的路基本上算是修好了,长安的百姓再不用担心缺少东西,朝廷也不用跑到洛阳去吃饭。”
  李成器看向蓝田县的方向,洛阳的驰路就同到蓝田县,再从蓝田县往长安运。


第七百零五章 修路不应用沥青
  “朝廷有钱,确实好用。”李成器不由得感慨,修路、修水网。
  “大哥,修路的钱是我出的。”李易强调一下,洛阳到长安的路,是他掏的钱。
  “哈哈!易弟,为兄是说蓝田县的路。”李成器想起来了,确实不是朝廷出的。
  “蓝田县的路,朝廷没修之前,就是我们矿上给修的,矿上的东西,需要走一段陆路,干脆都修了。”
  李易再次强调,不可以弄混。
  “易弟,说起蓝田县的路啊,修得确实比别的地方好,接上驰道之后,丝毫不影响速度。”
  李成器只好再次换话题,夸蓝田县的路。
  蓝田县因为石头多,修出来的是石子路,用大石头磙子压。
  下雨的时候可以往下渗水,旁边还有沟渠。
  拉石头的车走在上面不会陷,百姓们很开心。
  一般的地方没同样的条件,当然也没有载重多的车经过。
  现在不存在过路费,李易联合商人在一处处矿上开采,路不好走耽误事情,只能自己修。
  不然朝廷那时还没管,县里的百姓不可能出这个钱。
  “是哈!”李易不想多说,能走拉石头车的路怎么会不好。
  “不过从蓝田县到庄子的路,还是碎石土路,只不过修得比较结实。要是换成全碎石路就好了。”
  李成器找到了问题所在,洛阳到蓝田县的路好,水泥的驰道。
  蓝田县的路也好,完全的碎石路。
  蓝田县到李家庄子的路是正常修的混合路,没有水泥和那么多的石头。
  李家庄子到城门口的是水泥路,两边是土路,车走在上面速度最快,缺点是废马蹄铁。
  李易看看蓝田县的方向:“过几天,腾出来人手,再修蓝田县到庄子的好路,主要是石油的问题。”
  “石油一直在给你庄子送,都变成煤油和储备起来的汽油、柴油了,还有石蜡。”
  “还有呢,还有沥青,我在攒沥青,等他们秋收完种下冬小麦,正好修路。
  修沥青的路,专门一条宽六尺宽的沥青路,一辆马车能跑。
  两辆遇到一起,一辆先去旁边,等另一辆过去了,再上去。”
  “易弟,冬天修路地面硬。”
  “不算是冬天,最后铺沥青天会冷,我采用的是浇筑式的方法,把沥青烧热了往上倒,之后要平整,天热了不行。”
  李易无奈地说道。
  他拿不出他那时的修路设备,沥青是混合剂,速度快,一群人跟在车的后面。
  车走过去,倒下沥青,人工把边缘整理好,后面的压路机上。
  浇筑式的一般用在桥的上面,同时也有其他的东西。
  李易要修的沥青路是最原始的,天冷一些再浇沥青比较好。
  “沥青路比水泥路好?”李成器从来没见过沥青路。
  “现在的沥青路不好,夏天太热的时候需要浇水,不然会变软,踩上去粘脚。
  其实沥青用来守城不错,城墙上不用熬别的东西,直接熬沥青,往下泼。
  沥青碰到人的皮肤,人会被烫伤,关键是沥青粘在身上不好弄下去。”
  李易其实是没有办法处理石油冶炼过程中的沥青,不得不拿来修路。
  用沥青当柴火烧,冒烟太厉害。
  就像以前北方农村的房子,盘的炕,灰多了以后影响热量通过。
  这个时候用油毡纸放在灶中点燃,火力很猛啊,有的直接把炕给顶起包了。
  “哎?对呀,可以制作油毡纸,防水,百姓家中的房子漏了,紧急铺一下油毡纸。”
  李易喊出来,他找到了沥青的另一种用途。
  把乱七八糟的破布和不能用的动物毛制作成纸,工艺简单,比报纸的简单。
  然后扔进沥青中泡一泡,拿出来在压一压,油毡纸就出来了。
  “大哥,有个新的买卖,制作油毡纸,便宜卖给朝廷。”李易想到了交易的对象,朝廷。
  “干什么用?”李成器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又低了,实际上在李易面前就没高过。
  “代替油布,夏天的时候各地方不是搭棚子给百姓提供水么,棚子遇到大雨的时候怎么处理?”
  “棚子?用草席和竹席,苫上去,雨水被挡在外面,时间长了会发霉,也能透水。”
  “对呀,用了油毡纸就不同,薄薄的一层铺上去,雨怎么浇都没事,你用桶往上泼水,还是不漏。”
  李易这下发现新大陆了,沥青在他那个时候最大的作用就是修路和防水。
  现在大唐的房子更需要防水,瓦是干什么用的?一片接一片,防水。
  “大哥,不单单是卖给朝廷,百姓要买也卖。当然,这个东西不防火。
  比如说一个方的大木盒子,放在车上的那种,想装水,必须要把缝隙处理好了。
  用上油毡纸就简单了,往里铺,铺的时候用火烤一烤,一张张的油毡纸就粘在一起了。
  竹筒罐头里的那个油纸,起同样的作用。”
  李易给李成器讲解油毡纸的优点,缺点是容易着火。
  李成器紧跟着说:“竹筒里刷一层沥青,是不是就可以直接装罐头了?”
  李易:“……”
  “不,大哥,不行,会吃死人的,沥青不能进嘴里。买不起瓦片的百姓,买油毡纸一铺,解决了。”
  李易找到了利民的新东西,心情舒畅。
  “赚大钱?易弟,咱不铺沥青的路了,全制作成油毡纸,它再贵还能比瓦更贵?
  同时它再便宜,还能比石头便宜?咱们修石头的路,石头的够用。”
  李成器决定了,不用沥青浇路了。
  “可是我储备的沥青太多了,一大块一大块的,跟个山似的。还有大量的汽油、柴油和煤油。”
  李易发愁,石油的蒸馏他一直没停,露天开采的原油被源源不断地运过来。
  就算是工艺再差,架不住量大。
  “都做成油毡纸,汽油和柴油你可得保存好了,别轰隆一声炸了,先让他们别带石油过来了。”
  李成器知道汽油的威力。
  “人手不够,大哥找人手吧。”李易认为行,原油先别送了,够了。
  然后那些沥青不修路,专门制作油毡纸,路铺石头就可以。
  “易弟,这等事情,应该分给陛下利润。”李成器提醒。
  “对,可是给陛下,又是我一成的利?还不敢花的那种?”李易先问清楚。
  “陛下给你提供场地,占……两成的利怎么样?”李成器也不想让三弟总是捞好处。
  易弟难道不需要钱?盐井那里快铺开了,足够养军队的。
  “成,我给陛下写个信,这边的全碎石路上马,咱们制作油毡纸。”李易答应下来。


第七百零六章 合伙赚钱先修棚
  “陛下,有个能利民又能赚钱的新买卖,给你两成纯利,干不干?”李隆基读出来了。
  李易写的信到了,简单直白。
  高力士站在旁边闭眼睛,他无语了,李易现在给陛下上书就这么随意?
  李隆基念完一句,又接着念,下面还有字。
  “先人遮雨,摘叶作撑;后民防水,以帘为棚。刀耕火种,至今成垄。兽皮当衣,渐变纱绫。如是过往,进步传承。
  富者绝滴垒瓦,贫家拒漏苫篷。万事更改遵理,当用灵活变通。庄中一物新出,价廉敢杜苍穹……”
  李隆基念着,高力士又睁开眼睛,并且睁得很大。
  哎呀,李易咋又有闲心写骈文了?
  等着继续听,到后来,高力士明白了,这个写给群臣听的,让朝廷出钱买东西。
  果然是无利不起早哇!
  “呵呵呵呵呵!”李隆基念完笑起来:“他居然说他的东西全天下最便宜,高力士你说呢?”
  “是,李家庄子的东西向来便宜。”高力士半秒犹豫都木有,承认,李家庄子的东西他去是白拿。
  “至少比瓦便宜,朕给他划块地,拿两成纯利,行!”李隆基笑着说。
  他不在乎几成的利,反正李易钱一多,就想办法往外花,尤其是修路。
  李家庄子的钱财始终保持着够用,要说巨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