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3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不会退缩,书可以印,佛必须限,道也要限,还有儒。”李隆基表情不好看。
  “父皇,李郎已经发行报纸,字典也出来了,让金仙公主姑姑去印字典吧。”
  永穆公主也在,她已经一个多月没见到李易了。
  她在忙着派人抓虫子,要养。
  她专门在六李庄的旁边买下来一块种了大豆的地,当然还有其他的作物,开始收割了。
  她想的是善无畏可能会找金仙公主去印经书,趁着字典出来,先印字典,耽误一下。
  李隆基看着自己的这个大女儿,摇摇头,太单纯了。
  以为这就是争斗?真正的争斗是报纸上的拼音和字典组合。
  这是宣传教化,教民识字。
  在佛道儒之外,新出一种抗衡的力量。
  旁边的小家伙在和宫女们玩小皮球,皮球很小,不过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大,他用脚踢。
  一脚踢出去,皮球没踢到,自己一屁股坐到地上,笑着爬起来,再踢。
  视力不够好,有时候找不到球,低头四处踅摸。
  周围一圈宫女太监,总能及时地把皮球送到小家伙的面前,这样他就可以一直玩下去。
  如果长时间看不到球,他会转移注意力,不去在乎了。
  有的家长同样的孩子玩耍踢球,玩一玩,孩子不去找球了,大人就以为孩子不想玩了。
  实际上是孩子找不到,视力太低,找不到怎么玩儿?
  宫女太监们接受过李家庄子的教导,知道孩子想玩儿。
  王皇后看着儿子一次又一次坐到地上,出声:“我看善无畏根本拿不出来什么好的利民之法。
  叔叔把利民之法已经作到了极至,一年四季,有固定的事情可做,偶尔还增加一个。
  叔叔应该不会理会他,叔叔为人其实傲着呢,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
  “报!”羽林飞骑此刻跑过来,送上一摞纸:“李家庄子明天的报纸内容排版了,这是试印的。李东主吩咐我等专门送进宫中。”
  王皇后顺手接过,放在桌子上,点点头,羽林飞骑退下。
  李旦、豆卢贵妃、王皇后、李隆基,四个人没一个去看那报纸。
  永穆公主想看,又不好开口说话,她坐在那里略微不安。
  她看向四个人,发现四个亲人都面带笑容,更纳闷了。
  怎么回事儿?李家庄子专门提前送的报纸,大家都不看,却很高兴?
  “无忧矣!小易这孩子就是懂事。”豆卢贵妃先开口,称赞李易。
  李旦颔首:“应对有方。”
  王皇后:“有他在,大家都安心。”
  “母后,你们说什么呢?”永穆公主终于忍不住了。
  她不懂,送一份报纸,没人去看,怎么就知道情况了?
  “媛淑你看看,报纸上定然写了利民之策,马上要开始了。”李隆基笑着对女儿说。
  “啊?父皇,是利民之策?你们怎么知道的?”永穆公主更纳闷。
  “以后你得找一个聪明的人嫁了,不然会被人欺负。”豆卢贵妃跟着笑。
  “聪明的不是会欺负我吗?”永穆公主觉得话说反了。
  “越聪明越不会欺负你。”王皇后抬手,揉揉永穆公主的头发。
  他们全明白了,善无畏想以百姓之利逼李易现身,主动跟其接触。
  李易担心宫中不稳,专门把没发行的报纸送来。
  内容当然是利民了,管你什么善无畏的策略了,直接上实际的。
  百姓信谁?别处不晓得,凡是呆在京兆府的百姓,信李家庄子。
  你善无畏有利民之法,寻找有缘人,你慢慢找。
  我李家庄子不找什么有缘人,忙着呢,得给百姓安排事情啊,又有人闲着找不到活做。
  不见血的斗争开始了,李家庄子牢牢占据上风。
  不就是拼影响力嘛!看你宗教厉害,还是李家庄子更贴百姓的心。
  “不但贴百姓的心,更贴宫中的心,今天晚上能睡个好觉了。”
  李隆基说着看向王皇后,又看一眼小家伙。
  “晚上回兴庆宫。”王皇后同样看着自己的儿子说。
  永穆公主再次茫然,不明白睡好觉和兴庆宫有啥关系。
  李旦笑着看小家伙玩得开心的样子:“长孙昕在蓝田县呆了不少时候了。”
  “等过了年的,他现在赚钱呢,还捞好名声。”王皇后说完抿嘴儿笑。
  长孙昕是她的妹夫,李易都说要死了,结果直接被扔到蓝田县。
  李易帮着给护住了,一番挫折之后,那个妹夫现在居然不急着回来。
  在蓝田县办个好几个‘企业’,给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不去贪了,更不接受别人的行贿了,整天说着要带百姓致富。
  他自己一边赚着钱,一边捞着好声望,又一边真的给干活的百姓高工钱。
  永穆公主使劲想想,终于想起来谁是长孙昕。
  可是那个人为什么被突然提起?


第七百零三章 诸事繁忙轻破计
  李隆基思忖片刻,淡笑着摇头:“用不着了,朕无须再给别人看什么。”
  李隆基换称呼了,说‘朕’。
  “三郎,有小易在,你别太累了。”豆卢贵妃一句话又把氛围给拉回来。
  李隆基小的时候是她养的,当时斗争那么残酷,她还是把李隆基给护住了。
  “我能问一问你们在说什么呢不?”永穆公主是真的着急了。
  王皇后把她拉到身边:“没有沰儿的时候,宫内宫外皆在争,我那个妹夫又有些……傻。
  现在有了沰儿,还有李家庄子在,你父皇不用通过把你的姨父调回来给别人看。
  你姨父在蓝田县做得不错,就让他在那远离纷争吧,你姨母也在那。”
  “母后,给谁看?”永穆公主还是不懂。
  “给一些当初想把我皇后之位废掉的人看。”王皇后淡淡地说道。
  “啊?”永穆公主睁大眼睛,呼吸急促起来,被吓到了。
  她看父皇、看豆卢贵妃、看太上皇,看到的俱是认同的神情。
  她转头再看宫女太监们,宫女太监们陪着小家伙玩儿呢,很认真的样子。
  这一瞬间,她似乎长大了一些,露出笑容:“母后,冬天一定很好玩儿的,李郎说有水就有冰,水网变冰网。
  下雪了,就有马和狗拉爬犁,狗好像不够,要多养,养大狗。”
  “大熊猫到了冬天就省钱了,听说这秋时天热,它们还抱着冰趴呢。”王皇后一句转移话题。
  豆卢贵妃笑着说:“听说小易要许多动物,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养得起,他赚一点钱就拿出来给朝廷用。
  怎就不想着攒点钱,以后用来娶媳妇儿。十八了,再过了年十九,连个字都没人给起。”
  “他那才华用别人给起字?”李旦说,说完赶紧跟上一句:“我给起一个吧?”
  他看到自己这个一直很温婉的贵妃不高兴了。
  永穆公主听了,着急,对呀,更多的动物怎么养?自己就买了一块地,养虫子,帮不上忙啊。
  她扭头看刚才一直陪小家伙的小兰,小兰这个时候就不那么‘认真’了,当她看过去的时候,小兰立即给她一个笑脸,并点头。
  “卖报,卖报了,李家庄子招募人手,在收割大豆和高粱之后,前往李家庄子制作衣服。”
  “好消息,好消息,李家庄子想找人纺织棉线,织棉布。”
  “李家庄子准备大力推广冬季大棚,需要各种人手,不要求有工作经验,培训期也给工钱。”
  “快来看啊,李家庄子采购河鱼,高价收购,水网建成了,看看有没有鱼。”
  “利民之策又出,李家庄子高价收购野生紫苏、白苏、山芝麻。”
  “猎户家庭准备好了吗?现在开始养大狗,冬天用来拉爬犁,狗狗可以吃到骨头,人可以吃到肉。”
  “你不愿意出门?没关系,今年流行十字绣,免费学习,高价收购。”
  第二天的早上,报童吃完李家庄子给提供的早饭,卖力地喊着。
  入秋后的早上天凉,他们多了一件上衣的小薄衣,衣服里面留了卡扣,可以接棉内衬。
  “李易出手了,果然如此。”政事堂中,开完早朝会的姚崇放下报纸,对另外三个人说。
  “太过凌乱,不如专精一道。”源乾曜拿着报纸说。
  他的意思是李家庄子出的东西太多,管理起来难,容易出问题。
  张说诧异地看看源乾曜,继续看报纸,不出声。
  卢怀慎咳嗽一声:“嗯哼!其用工者不同、用人者不同、用能者不同,自不可以一同。”
  他直接支持李易,各个情况都不一样,找的人当然就不一样了,一个一个找,其他的人干啥?
  这点小事情,李家庄子怎么可能忙不过来?
  尤其是天上人间的外展业务,原来的别人学去了,不怎么赚钱了。
  之前赚到的钱不是又投入到了那叫什么台球馆里面去了么,说是打台球可以培养人的专注和计算能力。
  是的,卢怀慎当初写那一幅字,在赚钱少的时候,又被转成了台球。
  长安现在有四个台球馆,都是天上人间开的,卢怀慎依旧有东西拿。
  卢怀慎没精力去研究台球馆的问题,反正家中还是被照顾着。
  “李易别看一次出的东西多,其实赚得也不少,他钱一多,会拿出来修路和给学子们用。”
  姚崇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他开始在态度上对李易多加支持。
  张说见两个人出声,想了下:“更多的人有了新的活计,至少在冬天凿冰前,家中的日子好过。”
  源乾曜:“……”
  他看出来了,平日里这几个人偶尔就说李易的坏话,想限制李易。
  等着李易被针对的时候,他们又转过头帮李易说话。
  关系怎么这么复杂?
  包括工部尚书魏知古和户部尚书毕构、刑部尚书宋璟,偶尔见到一次的吏部尚书崔日用。
  他们的态度都是一样的,自己可以为了朝廷从李易的手上捞好处,别人想要动李易,不行。
  源乾曜有点害怕,自己刚才是不是说错了话?
  朝堂上,好长时间没人弹劾李易了,李易是官啊,那么发展,别人没看见?
  他想引个头,让别人出手,结果刚露头便被按下去了。
  “今年的林蛙更多了,可以拿出来吃,养殖的,红烧其实最好吃,就是糖用得多,干炒的话,用的辣椒多。”
  东北林蛙被李易专门找地方养着,到了运动的时候了。
  螃蟹也能吃了,季节到了。
  李易谗了,其实以前人工饲养的林蛙也不错,然后一出现特殊的情况,全国保证同时针对野生养殖业进行限制。
  在李易盯着一只林蛙考虑怎么吃的时候,百姓们高兴了。
  一下子有了很多活计的选择,今年又可以攒不少钱。
  他们不懂得宗教和政治,他们只考虑自己家里的情况。
  善无畏拿着报纸看,愁了。
  他看出来李易的意思了,不管你,你有什么利民之法?有我现在铺出来的好吗?
  有?那你为什么不拿出来?
  你在等有缘人?你等吧。百姓们很忙的,不会跟你一起等,你再不把好办法拿出来,百姓就把你忘了。
  “李易,大唐之根基。”善无畏给出一句评价。


第七百零四章 水网运输乱如麻
  盩厔县西边的斜谷村,一条从渭水从北向南引下来的水网上,一只载有四个人的脚踏小轮船在顺水而行。
  船上有八个位置,另外四个位置没人,放着筐,筐中是猕猴桃。
  斜谷村的人摘了猕猴桃去长安卖,以前用村子里牛车去,若村里几户有牛的人用牛干活,就只能走着。
  愿意花两钱,可以走到县中,那里有一条黑河,在黑河上等船,有船过来便给两钱。
  现在换成了小船,直接从村子里出去,顺水进到黑河,一路抵达长安。
  “小九,你要干什么?把衣服套上。”
  由于是顺流,四个人慢慢踩着,其中一个年长的人对一个十七八岁的人呵斥。
  “大头叔,我水性你还不知道吗?竹筒制作的救生衣穿着累,这船不会出事。”
  被训的人嘟囔,却还是把刚摘下来的救生衣套上。
  “规矩定下来,上船先穿救生衣,不穿以后不给用船。”那个大头叔放缓语气。
  “大头叔说得对,总归是要听话,别以为其他人看不到,就没有事情,李东主还能害咱们不成?”
  稍微年长几岁的人跟着说。
  第四个人是个十二三岁的丫头,她笑笑:“小九哥,你的水性还能和我比?我都穿着呢。”
  “哼!”小九哼一声,不回答。
  他知道丫头的水性,前年下大雨,斜谷发水了,九岁的丫头在翻腾的水里把被水冲走的十一个村民全给救了。
  去年在黑河,直接游到长安城,又从长安城逆流游回来。
  关键是她去时候带了一篮子四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