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弟你水性了得。”李成器回想起刚刚的情况,易弟游泳快,而且说扎进去就扎进去。
李易露出回忆的神色,又摇摇头,轻轻念道:“时光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李成器愣住,同样摇摇头:“鸭子可还能活?”
“跑得欢畅呢,若不行,吃掉,已经长大。”李易轻松说,他没想给鸭子治病。
脱粒的人凑上前,围观依旧偶尔动两下的大黑鱼,黑鱼脑袋眼睛的位置被撑开。
“怕不是成精了。”一老者蹲下仔细瞅瞅。
“可家伙要吃掉许多鱼。”另一人分析黑鱼吃了多少鱼才长到眼前的大小。
李易忙着制作麻辣烫,人群散去。
片刻后新来的人听到的是:李东主见一两丈来长的黑鱼精欲吃鸭群,跳入水中擒杀之。
等李易和李成器吃上。
更后面来的人,听到的是:有五丈长吞云吐雾头上长角的黑鱼精,借水而行,欲上岸吃人,李东主脚踏微波,霞光漫天,一下子便把黑鱼精收了。
人家黑鱼正在大木盆里躺着呢,啥都没说。
四个宫女太监一人拿个小碗,吃过早饭的他们还能再来几口。
李成器见么并不管,人换班到庄子,是易弟的人。
但他好心提醒:“易弟,你对人好,人未必对你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多谢大哥提点。正是。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巫峡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
李易诚恳道,他岂能不明白这等事,只不过不在乎而已。
对太监和宫女不那么等级森严,太监宫女又能如何?上面是高力士在管。
至于庄子上的庄户,是一家人,庄子是大家的庄子,吓唬他们有什么用?
李成器筷子停住,反复念李易刚说的话。
他深吸口气:“易弟你当真是文采不凡。”
“抄的。”李易说。
“为兄知道,被抄的人让你杀了、埋了。呵呵呵!”李成器帮着补全后面的话。
李易刚要说话,抬起头眼睛盯着一群从灞水对岸上桥过来的人。
那些人的穿着打扮,一看就知道不是大唐人,虽说大唐长安城中奇异装也不少。
李成器跟着看,眼神一凝:“吐蕃人。”
随人群接近,他再仔细看看,放下心,没有认识的人。
“庄子的东主在哪?”来的人一共十五个,其中走在前面的人到李易这里,直接问。
周围手持短弩的人又上来,太监和宫女也起身,显露出完整的服饰。
李易坐着,夹起个牡蛎扔嘴里嚼,眼睛盯住对方看。
吐蕃人看身边的那些人,又见到宫女和太监,心中有火,却不敢发。
李易把牡蛎咽下去,才开口:“某就是。”
“我们要买酱油。”吐蕃人还是那般直接。
“明早过来参加扑卖。”李易告诉对方。
“等不急,况二百斤不够,我们要五千斤。”吐蕃人又道。
“出多少钱一斤?”李易先问价格。
“千钱。”吐蕃人给价。
“两千钱,五千斤,见钱就给。”李易还价。
“好,待我等回去取抵钱之物。”吐蕃人扔下一句,转身变走,一群人来得快,去得也快。
李成器纳闷:“易弟,为何卖与他,坏了规矩。”
“什么规矩?有钱赚我自当要赚,吐蕃人想要开酱油专场的榷场,我都大力支持。”
李易很诚实,出口啊,酱油本钱才多少,一次五千斤的酱油,赚一千万钱,这贸易顺差,值!
庄子上扑卖酱油,每斤在两千钱以上。
但人家吐蕃是大宗购买,又是外国人,得照顾下。
想着,李易突然想起件事情:“大哥,他们过来要回去?”
“应该是吐蕃宰相尚钦藏队伍中的人,吐蕃前来送结盟书。”李成器有所了解。
“结盟?”李易赶紧点开系统,查,查完,他说道:“假的,此时六月,还有两个月,吐蕃要开打。”
“打谁?”李成器一惊。
“大哥不怕,有能人应是上书姚崇了,此人叫解琬,现在是左散骑常侍。”李易说出情况和人名、官职。
李成器愣愣地看着李易,过了好一会儿才出声:“易弟当真?”
“骗大哥作甚,拢右道东道,儒州、岷州、保塞州、叠州、洮州、渭州、秦州等州府应该在作准备。”
李易说出一个实际情况。
李成器放下筷子:“易弟,此事重大,我要去告诉一些人,告辞。”
说完他一声招呼,一群人牵来马,骑上马飞奔而去。
李易:“”
“找马扎过来,坐下吃,不吃浪费。”过片刻,他招呼宫女和太监一同享用。
那边李成器直接纵马冲向皇宫,到禁前,跳下马,直本兴庆殿。
不等通报,硬闯。
进去看到李隆基和三个宰相都在。
四个人惊讶地看着他,宋王今天闯殿,事情可大可小。
若是刺杀呢?则大。
第六十二章 吐蕃人才花了不到两千万
“我从易弟那里着急赶回来,有吐蕃人前去买酱油。我与易弟说,许是吐蕃献盟书宰相尚钦藏的队伍。”
“易弟说,吐蕃结盟为假,又言朝中已有人猜测出,那人名叫解琬,当值左散骑常侍,姚相,然否?”
李成器盯着姚崇问。
姚崇一激灵,颔首:“有此人,有此事。”
“易弟说,吐蕃八月叛。若如此,眼下吐蕃是哄骗我等,欲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李成器说出具体月份。
“易弟真这般说?”李隆基觉得口干,问的时候声音颤抖。
“正是。”李成器保证。
“召解琬。”李隆基说道。
片刻后,一满头华发之人入殿,拱手作礼:“臣解琬。”
“吐蕃必叛?”李隆基根本不废话。
“臣守边关多年,于十姓族接触繁繁,前时吐蕃寇边,未有所得,此番和盟,定是欲麻痹我朝。”
老头一脸沧桑,却声音浑厚。
接着他又道:“臣已上书姚相,请兵十万,以镇秦州、渭州等地。”
“好,解卿劳苦,赏。”李隆基信了,这位可是常年守在吐蕃那一带,而且多有建树。
后来致仕,那边遇到事情,又给找回来了,古稀之年的老臣啊。
待解琬离开,李隆基叫人给他换装,根本没提宋王闯殿的事情。
因为用不找闯殿刺杀,李隆基有时间就去跟兄弟们一起住,想刺杀什么时候没机会?
“陛下,臣欲同往。”姚崇知道李隆基要干什么,找李易。
“臣等请同。”卢怀慎和张说一起开口。
“你等看护朝堂,我与皇后前去,有许多时日不曾见到易弟。”李隆基拒绝。
宰相们面面相觑,什么叫许多时日?分明才几日而已。
王皇后很开心,换上一套衣服。
到外面,李成器等着了。
“大哥还去?”李隆基问。
“易弟今天下水徒手捉一大黑鱼,三十多斤,说一鱼十吃。我那边麻辣烫还未吃完,就急匆匆跑回来报信。”
李成器要去,谁拦都不行。
于是三个人带着队伍一起去庄子。
没过灞水桥呢,一群吐蕃人从桥那边赶车过来。
车上是罐子,不用问就知道里面装了酱油。
前面的几辆车过去,后面的车上还是罐子,更小,有贴红纸的,有贴青色纸的。
这两种几个人也清楚,腐乳和臭豆腐。
再后面是大缸,缸里上盖了布,味道透出来了,好熟悉,五香茶叶蛋。
等两支队伍错身而过后,李成器笑着说:“瞧情形,易弟没少卖。”
“一必叛之地,不应该卖他们好东西。”李隆基骑马走在桥上时说。
“易弟说赚钱,本钱低,赚吐蕃的钱心情好。”李成器笑着说道,他理解了。
王皇后开口:“叔叔又有许多钱财入账。”
她当然高兴,五香茶叶蛋她有七成的纯利润。
等他们的队伍抵达对岸庄子,好大一群人在围观。
庄子里的军户拿着横刀,还有几个持弩。
保护李隆基的人紧张起来,尤其是那个弩。
“无妨。”李隆基挥挥手,他知道原因
吐蕃来一群人交易,易弟怕对方强抢,所以庄子上的退伍兵出来。
弩在民间不可以拥有,在易弟庄子,是单独给的。
“把弩松了。”李易看到熟悉的人,连忙吩咐,皇亲国戚,伤了怎么说?
持弩的人把箭取下,拿横刀的把刀放地上。
“大哥怎么又回来了?”李易笑着问。
“为兄去报信,你说的,得传到宫中。”李成器打量着一地东西,说。
本庄子的人和外来的人都在看,只不过庄户对外来人的围观持警惕之色。
地上一块块不规则形状的黄金、一捆捆的牦牛皮、一颗颗漂亮的云珠、麻袋装着的乌天麻、藏红花、一块块带毛的麝香、华丽花纹的羊毛巾,就是氆氇。
没有其他的绢帛和铜钱。
旁边有三十多匹马,显然也是留下来抵钱用。
“叔叔,你究竟卖了多少钱?”王皇后看到哪个都知道是好东西。
马她也懂,她出身武将世家,很能打的。
李易摇摇头:“不到两千万,吐蕃人还是有钱啊。收起来吧,财不露白。”
周围的人听了,好无奈,我们都知道了,你还不露?
管事宋德招呼人运进去。
“李东主放心,没有歹人能从我张家村子到庄上。”张家村子的村正张肖喊。
“对,只要有人从我们村子过,我们一定问清楚。”
“李东主教我们做蛙,一村子的人日子好过,我们不会忘。”
“有钱了,我们也买刀和弓,自己造甲。”
“李东住那做菜的方子,我们谁都不说。”
张家村的村民纷纷嚷着,蛙卖那么贵,一直到没有蛙的时节,村子能攒许多钱。
好日子来了,要记住是谁给的。
生病了都能去找李东主看,可得把下面给守好了。
老谁家的那个谁,胸口人面疮,脸上的小嘴都张开了,眼见着要睁眼。
请来的郎中都直摇头。
结果到李东主手上,几下子给切开,挤出脓血,又留了一个小条在口子里面,说是叫油条,再换几次,好了。
哪怕是白眼郎不感恩李东主给了日子好过,有个神医在左近,也得看护住了。
李易抱拳行一圈礼,感谢张家村的村民。
其他来脱粒的人也保证,只要自己到这边,遇到事情跟着冲。
东西用平板车一车车运走。
李成器摸摸肚子:“易弟那鱼”
“晌午吃还是晚上吃?”李易询问两个大哥和嫂嫂。
李隆基想了下,说道:“晚上吃,今晚我们住下。”
他有许多话要问,晚上时间多,边吃边问。
“是呢叔叔,晌午随便吃两口。”王皇后支持。
李成器无可无不可,他还琢磨着以后也带个王妃过来呢。
“嫂嫂是要钱,还是拿东西?此番卖茶叶蛋,加之之前的,利润合计七百二十一万七千五百钱。”
李易问王皇后,正好人来了,给钱。
王皇后两只手抬起来,她要数数,七成是多少?
“嫂嫂七成是五百零五万两千二百五十钱。”李易直接说出来。
“怎太多了。”王皇后又是高兴,又是吃惊。
上次才二百八十万,这回多出一大截。
“我把方子卖给吐蕃人了。”李易解释。
“啊?方子卖了?”王皇后心中一痛。
“嫂嫂莫急,我那方子只有如何煮、敲、泡,最后一个是要放酱油,他们只能买酱油回去泡。”
李易赶紧说清楚,卖完方子卖酱油,酱油才是最关键的一环,但酱油方子没有。
“咯咯咯咯”王皇后掩嘴笑,满意极了:“我就说叔叔不会把好东西给出去。”
第六十三章 咱试着打回去呗
李易告声罪,先去处理大黑鱼,用冰块镇上。
王皇后不知道是要钱好,还是要东西好。
吐蕃用来换酱油、腐乳、臭豆腐、茶叶蛋的东西里面有氆氇和云珠。
云珠即天珠,吐蕃天珠,一颗能换一匹好马。
黄金和牦牛皮她一样喜欢。
李隆基找个地方坐下喝茶,喝绿茶,直接泡的那种。
今年新茶下来,李易就去买,然后回来照着资料自己做,挺费劲,但终于学会了。
等明年再好好练练,红茶喝多了不行。
肚子里本身没油水,使劲喝发酵的红茶或黑茶,喝多了生病。
牛羊多的地方,青菜少,总吃肉,才最需要喝发酵茶。
他们本地不会弄茶,从大唐进口,没有大唐的外汇,只能用自己的东西换。
有榷场,还有商队,限制的东西呢走私。
于是他们针对大唐,是年年贸易逆差,日子很苦。
他们也不懂得发行